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难忘今天——2003年6月1日,SARS又一次在中国一个经济文化大省溃退,江苏从疫情防控警戒中昂然走了出来。 难忘昨天。在江苏全省动员、全民防疫、全力以赴、严防死守抗击“非典”的  相似文献   

2.
试论抗战前国民党对日政策的两次转变李加才旦纵观1931年“九·一八”事变到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国民党对日政策,曾有过两次大的转变,这对后来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以及中国全国性抗战局面的出现,产生了一定的影响。本文拟对此加以简略的分析。一、从不抵...  相似文献   

3.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反动派,为了进行内战,阴谋提出“先安内而后攘外”的反动方针,竟下令东北军“不许抵抗”。在困难当头之际,东北军纷纷溃退之时,马占山帅部决然冲破不抵抗主义的逆流,奋起杀敌,于塞北嫩江的哈尔葛江桥,与日寇进行了一场震惊中外的激战——江桥抗战。  相似文献   

4.
从芦沟桥事变到武汉失守这一段时期内,国民党推行是一条抵抗日本侵略的片面抗战路线。这条路线的推行,可产生两个方面的后果:其一是招致国民党军队在战场上的大溃退,给抗日事业带来勿须有的曲折,最后导致抗日战争趋向失败;另一方面,相当部分的国民党军队也曾奋起抗战,打击了日本侵略军并使其蒙受重大损失。对于这两种结果,建国以来我们主要是讨论研究了前一种。对于后一种结果,即武汉失守前国民党军队曾在一定程度上打击了日本侵略军这样一个历史事实也应予以肯定。这不仅可以廓清国民党反动派方面长期违背历史真实,在这个问题上臆造的种种伪说,同时可以使我们从总结民族战争的经验教训这点出发,认真而且令人信服地分析国民党主战派在抗日战争中的进步作用及局限性,使全民族同胞从另一个侧面深刻认识到只有共产党的全面抗战路线才是引导抗日战争走向胜利的唯一路线。本文希图把对两种结果的讨论充分地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5.
一.二八和八.一三抗战是抗战时期发生在上海的两次对日战争。通过战争准备、国民政府对日态度、国共关系、战争结果及影响等四方面对两次淞沪抗战的比较,可以清晰地看出一条国民党由被动抗战到主动抗战、国民政府逐渐抛掉对日和平幻想、国共两党从对抗到合作,并走上全面抗战的发展脉络。  相似文献   

6.
四十年前,中国抗日战争的胜利是国共合作实现全民族抗战所取得的。毛泽东指出:“中国的革命,自从一九二四年开始,就由国共两党的情况起着决定的作用”,第一次国共合作促进了大革命高潮的到来,第二次国共合作迎来了全民族抗战的实现。实践证明,国共合作抗日,对于抗战的发动、坚持直至胜利,都具有极其重要的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7.
今年是伟大的抗日战争胜利50周年。抗日战争是中国人民百余年来反对帝国主义侵略斗争中规模空前、并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这个胜利是在第二次国共合作的基础上取得的。国共合作抗战8年,始终无固定的统一战线组织形式,无协商一致的共同纲领,双方仅仅是建立在抗日基础上的合作。但是,国共两党为了实现自己的抗战主张,都发表了各自的抗战纲领,即洛川会议上中国共产党的《抗日救国十大纲领》(以下简称《十大纲领》)和国民党临时全国代表大会通过的《抗战建国纲领》(以下简称《建国纲领》),二者相比,既有相同或相似之处,又有根本的差别。  相似文献   

8.
在解放战争时期,我国先后召开过两次政治协商会议,前一次是在重庆,由蒋介石主持,后一次是在北平,毛泽东致开幕词。前者为“旧政协”后者为“新政协”,相隔不到4年却展示了两种截然不同的前途。同是政治协商,前途殊异,关键在于一个“诚”字。 以虚掩实 狡诈欺诚 抗战胜利后,蒋介石对待人民是“寸权必夺,寸利必得”,抢夺抗战胜利果实,消  相似文献   

9.
抗战时期,日军的入侵给中国造成的灾难切断了中国历史的连续性。在这种创伤性的情境中,只有通过符号性的行动才能弥合现实的裂缝。物恋是对实证化的匮乏之物充满快感的认同。借助于物恋,抗战文学中的风景描写实证化了在战场的溃退面前遭受质疑的民族价值和信念。因此物恋性的风景,例如旷野、土地、国家等,成为人们的喉舌,传递着人们关于国危家难、寻找出路的想象。  相似文献   

10.
抗战爆发后 ,王明立足于教条的“城市中心论”,在有关抗战形势、抗战道路、抗战战略等问题上提出了一系列的“左”倾观点。王明的“左”倾抗战观迎合了当时党内高涨的民族情绪 ,在 1937年 12月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上被多数通过 ,第二次王明路线上台。但是 ,以后 10个月的抗战实践 ,证明了王明抗战观是错误的  相似文献   

11.
军人战场投降罪存废之我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军人战场投降罪是在特殊环境下通过立法而成为罪名的,学者们一直有所争议。并且中国几千年的立法实践中,直有秦汉才有这一罪名,成熟的隋唐立法已经删去了这种过于偏激的立法;其次,军人战场投降罪与我们党和国家正在摸索和实践中的以人为本的政策也是不相融和的;同时在刑法学理论上,因为军人受到最狭义的胁迫,不应有自由意志,因而不应承担刑事责任,也不构成犯罪;这种追究军人战场投降罪使我们对待志愿军战俘上有着错误的教训,这种罪名也与世界各国的立法存在极大的反差,也使我国蒙受舆论上的损害,因此,作者提出删除或修改军人战场投降罪。  相似文献   

12.
中国抗日战争的正面战场、敌后战场和大后方战场,共同构成全民族抗战的完整图景,是不可分割的一个整体,三者之间存在着错综复杂的互相联系、互相融通的关系。三个战场各有其发展的基本轨迹和基本特征,国共双方在三个战场上又团结又斗争、又联合又斗智,在共同抗日这个民族大义和民族担当的大问题面前表现出不同的胆识和作为,反映了中国共产党倡导和领导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和成长是个曲折、艰难、复杂的过程。把大后方视为一个特殊形式的战场,有其客观原因和主观原因。最主要的是,这是当时全民抗战,保卫每一寸国土,寸寸山河寸寸金,每寸山河都是神圣领土不容侵犯的“全民大战场意识”的反映。本文提出“三个战场”的理论,并通过对三个战场的特点和作用进行历史的、辨证的分析,以证明中国共产党所倡导和引领的全民性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是抗日民族革命的主要形式,它的基础是国共合作,它从民族最终命运的价值观上,体现了国共两党同是一个民族命运共同体的起着引领作用的主体力量。抗日战争三个战场的胜利,是以中国共产党为核心的中国人民力量的空前壮大和全民族的空前觉醒的胜利,它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东方战场作出了特殊的最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13.
唐末五代是中国中古时代的最后阶段,期内藩镇混战达至白热化,使武人的战略文化日趋成熟.现以将领间的骑斗为例,析述变革期间一种独特的军事部署,从而说明军阵的开列、阵前的骑斗、两军的合战所形成的战争步骤.武将的骑斗即视为大战前的序幕,相方的战技与应变,随时左右着两军的胜负.文中举证各种战例,说明武人骑斗的客观条件、骑斗的战具内容、骑斗的心理谋略等方面,并对统治者重视骑斗表现进行了背景析述.从比较论而言,中国中古骑斗表现的好武之风,可与欧洲中世纪的骑士精神互相辉映,反映乱世中武力重建秩序的发展通则.就挑战与响应上说,武人的单挑和应战,同样说明战争机制的发动,按着主动和被动方式推演,继而产生战术上的微妙变化.武人骑斗只是变革期内众多军事文化项目的一个考察例子,冀于探讨由唐入宋的战争时,能提供较为动态的战略分析.  相似文献   

14.
孟秋江的战地报道生涯主要集中在抗日战争时期。他的战地报道大都围绕着战争的进程而展开,反映的是战役和战斗的过程与结果。具有很强的历史文献性、紧扣战局反映国人瞩目的战场和战事、注意整体结构、感情充沛而又冷静理性、充满问题意识、语言简洁清丽、描景状物生动形象是孟秋江战地报道的主要特色和价值。  相似文献   

15.
由于特殊的国情,中国的抗日战争分为国民党领导的、以国民党的中央军和地方实力派为主体的正面战场,和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为主体的敌后战场。抗日战争爆发前,国民党为抗战进行了一系列的准备。抗日战争的战略防御阶段,国民党正面战场的作用主要表现在:国民党广大爱国官兵,表现了中华民族强烈的英雄气概;粉碎了日军“速战速决”的计划,促成了相持阶段的到来;正面战场牵制了2/3以上的侵华日军,为八路军、新四军深入敌后,开展游击战争、建立敌后抗日根据地创造了条件;掩护了沿海工业内迁,使大后方的工业基地得以建立,形成了支援抗战的物质基础;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做出了贡献。战略防御阶段,国民党正面战场的作用值得肯定。  相似文献   

16.
八股文是近世对中国士人生存状态和民族人文生态影响最大的一种文体,是中国文化史上的一个特殊现象。八股文在扮演了500多年第一入世文体的角色后,最终退出了历史舞台,其中既有深刻的时代和社会原因,也有自身文体的繁琐、苛刻、僵化、禁锢智慧等严重弊端。因此,八股文的消亡既是时代的必然否定,也是文体的自我否定。  相似文献   

17.
苏德战争爆发,开辟第二战场成为盟国的共识.战争中丘吉尔一味推行地中海战略与斯大林要求尽快开辟第二战场南辕北辙,争论由此而不断,在利弊权衡上双方的心里都经历过转化;苏联据实谴责英国为地中海战略肆意拖延第二战场,就质疑是否具备尽快实现第二战场的条件问题,虽然从军备上、军事形势上、军事地理上言之成理,然而难以否认后勤准备不足所带来的难题;指责地中海战场未能起到第二战场的作用也过于苛刻;而称拖延的目的是希望苏、德双方在战争中相互厮杀从中渔利,显然不是一个严肃的话题.但有一点是肯定的,为大英帝国的利益是丘吉尔的出发点和根本利益所在.  相似文献   

18.
闻一多的诗歌意象有两类 :一类充满“古典”气息 ,笼罩着华宴的芬芳和沉醉的诗意 ;另一类裹挟“现代”色彩 ,流转着天地间变幻的风云。诗人进退在“古典盛宴”和“现代窗口”之间 ,用两类意象表达了理想和现实的矛盾冲突。闻一多笔下的审美意象 ,其生成有多方面的原因 ,给读者带来了特殊的美感。  相似文献   

19.
通过全面梳理文协在抗战时期积极促进和推动战地文艺工作的基本史实,可以看出文协对战地文艺工作的理论倡导,主要表现在及时关注和报道战地文艺工作者行踪及其活动、大量刊载来自前线的文艺通讯、总结战地文艺工作经验等三个方面。而组织作家战地访问团和参加南北慰劳团,则集中体现了文协深入前线以推动战地文艺工作的实践活动。这些活动,既促进了战地文艺,又推动了文协自身的发展。  相似文献   

20.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苏德战争爆发前,英国成为欧洲唯一抵抗德意法西斯的国家。与英国本土保卫战有密切关联的地中海地区构成了英国在二战初期抵御德国和意大利的重要战线。针对德国对地中海地区的图谋,英国通过政治、军事和外交的努力,最终维系了后来成为第二次世界大战欧洲战场以外的又一重要战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