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王永智 《经营管理者》2009,(14):375-375
随着社会经济建设的高速发展,城市建设也进入了大发展阶段,各种钢筋混凝土建筑已在国内外大中城市以空前的规模和速度发展着。虽然这些钢筋混凝土建筑给我们人类创造了美好的生活环境和空间,给城市增添了美丽的景观,但是也给人类带来了许多不便和灾害,湖南衡阳发生的“11.3”火灾事故与今年“2.9”央视新楼配楼高层建筑重特大火灾事故的发生,许多无辜的生命葬身火海,给许多家庭留下深刻的悲痛,国家和人民生命财产的损失触目惊心。笔者就建筑上普遍运用钢筋混凝土构件与一些火灾案例分析,就火灾对钢筋混凝土构件的危害和采取措施谈点初浅的认识。一、火灾中火对钢筋混凝土的影响火对钢筋混凝土的影响和损伤可以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  相似文献   

2.
王妲妮 《经营管理者》2013,(18):148-148
城市是一种历史文化现象,因此对城市的建设与规划就不能不考虑文化传统的保护问题。保持历史的延续性,保存城市的记忆,是人类文明发展的需要。近年来,随着城市旅游经济的大规模兴起,保护城市的重要历史建筑和历史街区应成为城市旅游规划的任务之一。本文以成都市皇城的复原为例,在梳理成都市历史文脉的同时,提出历史建筑复原在城市旅游规划中的重要性,望借此为成都旅游规划注入新的内涵。  相似文献   

3.
《领导决策信息》2011,(4):19-19
随着城镇化进程的明显加快.建设与保护老街区老建筑的矛盾在不少城市日益突出。在“旧城改造”的旗帜下.不少本应成为保护对象的历史建筑正在为商业利益让路。2010年,是独具特色的大连老城区动迁区域最广、涉及户数最多、影响最大的一年.完整保留历史风貌的大连市南山历史文化街区等历史老街区自2010年开始拆除.原有的十多条历史街区已经或正在一条条被房地产开发吞噬。  相似文献   

4.
《领导决策信息》2011,(30):20-21
深圳、江苏、沈阳、唐山走在绿色建筑最前面 随着3600万套保障房开工建设,“绿色保障房”成为一时热点.规模庞大、政府主导、信号强烈、方向清晰.构成了绿色保障房的典型特征。作为全国最早提出建设绿色建筑之都的城市,深圳2010年率先在国内强制推行保障性住房绿色建筑标准建设.  相似文献   

5.
余翔 《科学咨询》2009,(11):4-4
我国城市普遍具有悠久的历史,承载着千年的文明,在迅猛而至的快速城市化发展背景下,维系旧城住区的可持续发展成为当务之急.然而实际建设往往事与愿违,不仅旧城住区被大规模的盈利性改建所替代,许多具有较高历史保护价值的传统建筑及街区都惨遭破坏.我们以良好的初衷换来的却是不尽如人意的改造结果,个中的原因到底是什么?  相似文献   

6.
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超高层建筑在当下城市建筑工程中越来越普遍,人们对住房档次的要求随着人类文明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逐步提高,城市化发展带动了房屋建设规模的快速扩大,尤其在近几年的环保节能概念的指引下,开始摒弃对环境和生态产生严重损害的传统建筑设计形式,开始走上了绿色环保的建筑设计道路,本文主要论述现代超高层建筑设计中的绿色策略,通过对生态型建筑的设计特点和设计方法的论述,希望可以通过本文可以给广大同行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建设进程的不断加快,城市面貌可谓日新月异,同时也给城市规划与建筑管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城市规划与建筑管理是密切相关的,二者共同促进了城市现代化的建设。本文对城市规划与建筑管理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阐释二者有机结合的重要性,以期为我国城市建设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做出一点贡献。  相似文献   

8.
《领导决策信息》2011,(15):19-19
为实现以建筑产业结构调整促城市转型发展。沈阳、深圳近日相继出台新举措。3月22日,住建部副部长齐骥为沈阳“国家现代建筑产业化试点城市”揭牌。作为首个国家现代建筑产业化试点城市.沈阳市将通过抓好试点示范工程,为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新设备的推广应用搭建平台.着力解决城市建设项目中存在的低附加值、低水平重复建设等问题.努力走出一条适合现代建筑产业化发展的创新之路。  相似文献   

9.
《领导决策信息》2011,(34):19-19
作为城市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工业遗产的保护和利用正在出现断层。有鉴于此,杭州市2010年底出台了全国首个《工业遗产建筑规划管理规定》,为全市工业遗产保护利用戴上“护身符”。《规定》针对工业遗产建筑在规划管理中存在的“五难”:对象确定难、规划编制难、用地审批难、建筑审批难、利用验收难提出对策:强调工业遗产建设用地开发应当有利于工业遗产建筑的保护  相似文献   

10.
张静 《经营管理者》2009,(17):232-232
城市是文化的容器,不同的城市面貌、街道景观、是我们区别认识不同文化最直接的途径。城市是人类在几千年的演变过程中赖以生存的环境,创造高度物质文明的集中地。是一个以人为中心的城市生命有机体与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相互作用、制约的统一体。改革开放后,新的建设高潮来临,全国各大、中、小城市到处开膛剖肚,彻夜施工,现代建筑形形色色,光怪陆离,大、中城市建设指导思想是“香港、纽约模式”化,而小城镇建设仿效大城市,片面求大、求高、求洋,造成城市建设杂乱无章,整齐单调,缺乏有个性的城市形态。虽然房子建了不少,但“千城一面”。这些未经消化的外来的一种种形式主义,破坏了原有城市文脉与肌理。甚至各城市不乏历届领导留下的  相似文献   

11.
刘虹 《决策探索》2005,(4):46-47
郑东新区的开发建设.是河南省委、省政府和郑州市委、市政府为了加快城市化进程,拉大城市框架、提高城市品位、带动中原经济崛起的重大决策。其规划的超前性和建设速度之快、征地拆迁规模之大、涉及范围之广在河南的城建史上是空前的,即使在全国也是少见的。郑东新区的开发建设,预示着一个现代化的中心城市.将在中原大地崛起.她的兴建和发展无论是从政治的、经济的、人文的、社会的还是从历史的、发展的角度来看.都为档案工作者提供了难得的机遇:切实做好新区建设的资料收集,  相似文献   

12.
《领导文萃》2008,(2):86-86
在全国中小城市发展论坛上,建设部专家指出,目前中国城市发展有十大弊端:发展规模上盲目求大;建设过程中食大求洋;有些大城市盲目追求“CBD”;违法用地、违法建设数量惊人,形象杂乱;建筑不协调;在旧城改造中,大拆大建,一些珍贵的历史文化风貌受到破坏;  相似文献   

13.
问题     
《领导文萃》2010,(17):7-8
“逢雨必涝”成为城市梦魇 透过诸如排洪能力不足、管网不配套、日常养护不及时等现象.不难发现,不少地方在城市发展中,重表面轻内在、重形象轻功能、重短期轻长效的问题普遍存在。与城市地面建筑的不断推陈出新相比.与城市地价、房价的不断提升幅度相比.  相似文献   

14.
改革     
《领导文萃》2014,(14):136-137
“新城模式”可能行不通 5年前,中国开始鼓励建造“生态城市”,自那时起,数百座“生态城”如雨后春笋般在全国各地涌现。虽然这个概念定义模糊,但大多数生态城是在曾经遭到污染的土地或者非耕地上建造的。符合绿色建筑的标准。美中不足的是,它们可能根本行不通,因为“新城模式”的目标是建设整整一座城市,  相似文献   

15.
《领导决策信息》2013,(39):16-17
如今,令人神往的昆明已然暗淡。秦光荣直接批评道,昆明城市"中心摊大饼",缺乏对自然山水环境的尊重。在城市建设中,标志性的传统建筑被毁灭,一些历史文化街区被淹没。这对昆明历史文化是一种毁灭性的打击。从"东方日内瓦"到"西南桥头堡",再到近年的"春城无处不飞花"。多年来,昆明城市定位变幻莫测。9月6日,云南省委书记秦光荣在昆明一次公开会议上,痛批昆明城市规划建设的六大弊病,认为昆明大拆大建等  相似文献   

16.
黄洪旺 《领导文萃》2008,(14):30-33
从顺民到“刁民”:权利意识的苏醒 十七大报告首次提到了“公民意识”.而公民意识首先是一种法治意识。在我国.“公民”是近代以后才从西方传人的概念。在传统社会中.“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臣民”没有独立人格.个人权利观念匮乏。由于“文革”的破坏和民主法治建设的滞后.改革开放初期.人民群众的公民意识淡薄.期待“青天大老爷”为民作主、让“官”支配自己命运的顺民思想依旧大量存在。  相似文献   

17.
今天,那些打着各种幌子对城市进行不负责任的破坏、摧残,已经发展到了令人难以容忍的程度。对城市的挑剔和批判体现的是人们对高质量生活的追求,同时更是每一个公民的权利。强暴旧城一哄而起的旧城改造其收获却是对古城和古建筑永难修复的破坏!英国文物建筑学会指出,20世纪70年代发展的旧区改造所破坏的具有文物性质的建筑竟比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被炮火摧毁的还要多!我国文物保护界也有类似说法,即我国改革开放20多年来以建设的名义对旧城的破坏超过了以往100年。自1982年始,我国先后公布了99个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但在古建筑保护与城市发展…  相似文献   

18.
山西民间传统家具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家具是中国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在特定的时代背景下,遵循着中华民族特有的审美观念,家具自身就与建筑有密切的关系。杨耀先生在《明式家具研究》中指出“在人类社会中,自从有了盖房子活动起,就有了做家具活动。”家具与建筑在发展中是作为一个整体存在的。山西家具也与山西的建筑有很密切的关系,建筑影响了家具的发展方向。正如家具史学者所说“家具样式是由建筑形式演变出来的”。  相似文献   

19.
《领导决策信息》2010,(7):20-27
西安:1:1实体复原唐大明宫【案例简介】唐大明宫是唐朝的政治中心,是举世闻名的唐长安城“三大内”(太极宫、大明宫、兴庆宫)中最为雄伟壮丽的建筑群,距今已有1300多年的历史。据介绍.在城市最佳实践区展出的大明宫展馆将依照大明宫主殿——含元殿西翼的栖凤阁为蓝本。以唐代阙楼建筑艺术的代表“三出阙”形式为设计思路,以唐栖凤阁1:1比例复原实体,  相似文献   

20.
近百年来,创造出兼具时代特点和传统内涵的建筑形式,寻找中国建筑的发展之路,一直是建筑界不断探讨的话题。所谓的传承,并不是指复古地采用传统建筑样式,或将传统建筑的装饰、构件、大屋顶等照搬到现代建筑上去。传承的目的是在领悟传统建筑内涵的基础上,寻找适用于当地气候、社会文脉、人们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