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06 毫秒
1.
刘佳 《职业》2017,(29)
自2015年起,笔者学校开始了焊接示范群项目建设.专业群以焊接加工专业为引领,辐射带动了机械设备维修、模具制造与维护和汽车钣金与涂装三个专业.在专业群建设过程中,坚持以校企合作为基础,在"内强管理,外塑形象,融入社会,服务经济"方面取得阶段性丰硕成果,先后完善了四个专业独具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完成了以人才培养为目标的"工学融合"一体化课程体系改革;全面推广了"创新型一体化高效课堂"教学模式和多元化人才评价模式;根据"内培外引"的教师培养计划,打造结构合理的"四梯级"师资队伍;完善了"政、企、行、校"四方联动的校企合作运行管理机制.各专业建设的特色越来越明显,赢得了社会广泛赞誉,也给学校带来了新的生机、新的希望.  相似文献   

2.
加强校企合作,促进技能人才培养是技工教育的重要内容.下面谈一下笔者在这方面的体会. 一、校企合作是培养人才的必要条件 多年来我校一直坚持以市场为导向的办学理念,实行招生与企业用人相结合,教学与生产实际相结合,实行"订单式"培训,始终本着"培训为经济建设服务,为劳动就业服务"的办学宗旨.把校企合作作为培养人才的模式,这样不仅缩短了毕业生与企业工作岗位的距离,同时也避免了人才培养的盲目性,增强了企业人才队伍的稳定性,为企业建设一支高素质的职工队伍奠定了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3.
高小霞 《职业》2017,(18):7-9
"校企合作,共育人才"是珠海市技师学院的办学传统,2013年学院成为了广东省人社厅首批"校企双制"办学试点学校,近年来学院坚定不移地把深化校企合作作为提升核心竞争力的重要举措,将校企合作办学理念融入到学院各项工作中,立足"服务发展,促进就业",着力培养具有工匠精神、素养全面的高技能人才,为本地区经济、产业发展做好现代产业人力资源的有力支撑.  相似文献   

4.
薛鹤娟 《现代交际》2014,(8):155-155
"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是办好职业教育,培养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所需要的技能型专门人才的重要途径。本文以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为例,探索如何使全体教学人员与企业人员积极更新观念,建立新型的校企合作的教育模式,提升校企合作的有效开展,实现学校企业优势的互补,共同培养出实用型人才,更好地满足区域经济与企业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5.
以星村镇的发展实践为山地城镇建设的剖析标本,将地域性的文化基因、文脉特质等内容融入到其城镇建设模式的分析之中。基于对星村镇特色要素与功能的梳理,确定自身的区域发展品牌,引导形成其发展定位,并通过发展定位传递到城镇建设中需要关注的经济承载、空间特色凸显和空间方案建构等具体内容之中,指导星村镇"茶—文化—旅游"三元协同的镇区建设模式成型。  相似文献   

6.
"一带一路"、"京津冀协同发展"与北京"四个中心"的城市发展战略之间明显存在着大三角的互动关系.北京融入国家"一带一路"战略,需要把握首都优势、经济优势、区位优势三个要点,找准自己的合作定位、城市发展定位、产业定位、文化定位,才能融入"一带一路"沿线区域内的产业分工协作体系,发挥出最大的作用和价值.北京融入国家"一带一路"战略要突出政策协调功能,打造北京"一带一路"总指挥部;发挥北京国际化大都市经济辐射作用,促进周边产业结构升级;确定北京投融资中心地位,形成"一带一路"主题的金融集聚;通过北京国际影响力,发挥支撑服务功能;依托北京中国文化中心优势,促进"一带一路"文化交流.  相似文献   

7.
陈晓梅 《职业》2017,(1):79-81
县级职业教育中心,是在20世纪90年代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深化农村教育综合改革实践中形成的一种中等职业教育办学形式,经过多年的建设与发展,它已经成为了我国农村职业教育的主阵地.县级职业教育中心是县域经济发展人才供给的主要载体,培养为地方经济建设服务的应用型"落地"人才,是当前县级职业教育中心的主要任务.引企入校就是把县级职业教育中心的资源与企业的资金、市场有机地结合起来,建立校企紧密和深入的合作机制,加强县级职业教育与企业、行业和产业的对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进一步发挥县级职教中心服务"三农"和县域经济发展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李爽 《现代交际》2012,(10):175
长春市农业学校是吉林省唯一一所农业类国家级重点中专学校。学校坚持以能力为本位,按需施教,实现了能力办学围绕经济建设转、专业围绕产业发展转、教学围绕岗位需要转。以就业为导向,通过专业发展、优化教学方案,建立高质量的院内外实践教学基地,走产学合作道路,加强高质量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增强社会服务功能,加强就业指导,建立以就业为导向的人才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9.
高职产学合作教育与区域经济发展关系探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武林 《职业时空》2009,5(11):36-37
学校与企业围绕人才培养进行合作,其重点应放在与本地区行业企业的互动。高职教育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关系表现为相互依存性、互惠互利性和优势互补性。加强高职院校与区域经济互动的关键是专业建设与产业发展同步,加强合作针对性;准确预测区域产业人才需求的变化趋势,具有合作前瞻性;主动开展多种技术服务,保持合作主动性;灵活采用多种培养模式,实施合作多样性。  相似文献   

10.
上海第三方支付行业发展在资源、市场、人才、运营模式等方面具有独特优势。在服务经济与平台经济发展的大背景下,"十二五"期间上海第三方支付产业的发展应由行业内"零和"竞争逐步发展为行业内外的"功能互补、合作共赢"的竞合形态,充分巩固和深化产业发展优势,在市场细分领域打造企业各自的核心竞争力,整合优质第三方电子支付资源,提升服务水平与质量,用竞争性合作策略打造产业核心价值。  相似文献   

11.
王红梅  卢剑林 《职业》2017,(26):97-98
河北唐山职业技能公共实训中心(简称实训中心)是河北省政府批准建设的一所高级能人才培训基地,是河北省首个职业技能公共实训中心,肩负着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促进唐山经济转型升级,加快沿海地区经济快速发展的重任.实训中心的建设将定位于"高端引领,中高端为主.面向全市,服务京津冀,创新模式,突出公共,突显公益".实现技能培训、校企合作、技能鉴定和技能竞赛等功能.  相似文献   

12.
<正>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提出:"要支持香港、澳门融入国家发展大局,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粤港澳合作、泛珠三角区域合作等为重点,全面推进内地同香港、澳门互利合作。"粤港澳大湾区作为落实粤港澳合作、推动合作机制创新以及实现协同发展的重要平台和载体,在推动粤港澳协同发展、构建对外开新格局、落实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及打造经济增长新路径等方面所发挥的作用也越来越重要。  相似文献   

13.
"丝绸之路经济带"是一种新型的经济整合模式,它主要是将中国经济与整个欧亚地区的经济有效联合起来,从而达到次区域经济合作的目的。在新时代中,该经济模式打破了传统的经济理念,有效扩大了经济经营范畴,并将合作精神融入到经济体系当中,为实现全球经济一体化提供了有力保障。然而,在"丝绸之路经济带"次区域经济合作的实践过程中,仍然存在很多现实问题,其中最突出的就是法律问题。本文从其现状谈起,详细介绍了次区域合作的重要影响,并在其基础上,深度探讨了加强法律保障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14.
李俊虹 《职业时空》2013,(2):21-22,25
高等教育与区域经济发展关系研究一直是各国高等教育研究的重点课题。高等职业教育主要是培养生产、服务、管理第一线的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开展这一研究将有助于高等职业教育与区域经济紧密结合,使高等职业教育适应、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同时也有助于高等职业教育自身向普及化、特色化发展。高职教育应瞄准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求,通过专业建设和人才创新培养模式,不断提升高职生的就业能力,从而更好地融入到地方经济建设的主战场。  相似文献   

15.
张家口职业教育的校企合作机制是职业教育专业发展的必然趋势之一,张家口职业教育实施校企合作的培养模式,在经过十余年的发展后,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同时在发展的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张家口职业教育的合作机制需向深层次发展,从而完善职业教育的培养机制,提高本地区职业学校人才的培养水平,更好的为当地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建设服务。  相似文献   

16.
尉立诺 《职业》2012,(14):179
笔者所在学校的动漫专业建设注重校企合作,主动与企业接轨,与多家动漫公司建立学生生产实习基地与专业教师实践基地,以校内实训基地为中心,企业参与,融入行业的实践教学体系运行框架,为构建新型“产、学、研”模式打下了坚实基础。一、建设目标,学校深化校企合作,紧密联系行业需求和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实际,以教学改革为核心.  相似文献   

17.
关于上海推进“医养融合”的思考与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华 《科学发展》2014,(5):97-106
"医养融合"反映了"持续照料"的养老理念,包括3个相互关联的阶段:一是病前的疾病预防,二是病中的便捷就医,三是病后的康复护理。上海人口老龄化伴随着严重的高龄化趋势,对医疗卫生服务提出了更迫切的要求。国内各省市在加强医疗资源和养老资源融合发展方面,主要有4种模式,分别是合作模式(双向转诊模式)、内设模式、转化模式和输出模式。上海推进"医养融合"应建立健全相关制度、推进养老资源与医疗卫生资源的合作、支持有条件的养老机构设置医疗机构、鼓励相关养老产业发展以及加强老年医护人员队伍建设。  相似文献   

18.
淮海技师学院作为一所国家重点技工院校,保持创新、锐意进取之势,围绕当地经济和行业开展校企合作,并不断创新合作模式,打出校企合作的三张"王牌":立足当地经济和产业发展、聚焦人才定向培养模式、实现课堂与车间双融合.  相似文献   

19.
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工学研结合的发展之路,是高职教育的发展方向。"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更是当前我国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方向,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指出,要大力推行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培养模式。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指出,要积极推行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的学习模式,把工学结合作为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切入点。本文就我国高职教育推进"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中存在的问题及其改革对策作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20.
万亮斌  沈柏民  周彦兵 《职业》2017,(15):24-26
本文以合作创新理念统领校企合作,系统分析与研究了校企合作创新体的功能定位、合作平台、共同要素和内涵特征,从校企合作创新体功能定位框架设计、合作平台框架设计、构建措施创新设计、校企合作路径设计、合作运行机制设计等5个方面探究了校企合作创新体建设模式.立足学校特色和优势资源,基于学校内涵发展与专业发展需求,通过合作主体选择创新、合作运行机制创新、合作育人机制创新等创新实践来构建校企合作创新体,即实施名企驻校、项目管理、企师引领,极大地激发了企业与学校开展合作的积极性,助推了校企共生共长;探索了校企合作创新体建设的发展路径,即开展从育人联盟、研发联盟到文化联盟三个合作层次的校企合作,使校企合作从单向变成多向、从浅层迈向深层、从单一走向多元、从平行轨道走向螺旋上升,形成了"三层次合作?双螺旋推进"校企合作发展路径,有效激发企业参与合作的内生动力、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促进校企文化共融.校企合作创新体建设引发了教学组织方式、育人机制的颠覆性变革,增加了教学选择性,构建了"四段四步、能力递进"人才培养模式,构建了?"五多"教学体系和"六双"育人机制,使学校社会服务能力显著提升、社会对专业认同度显著提升,有效提升了学校的社会影响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