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张鸿飞  胡丽娜 《理论界》2004,(1):154-155
社会行动是社会学非常重要的概念和研究领域,对韦伯和科尔曼的理论和观点进行比较,能够帮助我们理解和深化社会行动理论。目前,国内外学者对韦伯和科尔曼的理论关系探究主要是“科尔曼的理性选择与韦伯的目的合理性行动的渊源”;更多的则是现实研究,从平行的理论角度论述了两者的理论对“社会资本”概念提出的贡献,以及二者的理论在城市社区阶层化、当代中国农民外出就业动因等具体问题上的应用。本文将以社会行动为理论基点,通过对韦伯和科尔曼的社会学方法论、研究对象、社会行动的内涵与类别等方面的比较,理清二者在社会行动理论上的关系脉络,进一步深化和扩展社会行动理论。这在理论研究上无疑是一个新的突破口。  相似文献   

2.
赋予行动以意义——舒茨的意义理论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意义理论是舒茨早期学术生涯中的一个关注点。他在认同韦伯理解社会学基本理论取向的同时,对韦伯的意义理论提出了批评,并在此基础上构建了自己的意义理论,以重建理解社会学的基础。理清其意义理论,对于我们理解其后期著作及整个思想体系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社会分层研究一直是社会学研究的一个重要领域.本文罗列了马克思、韦伯、布迪厄、汤普森等多位学者的阶级研究,指出他们各自研究的特点,以及相关的研究争议.研究争议的焦点是:阶级是一种客观存在,还是主观建构.为此,马克思区分了自在阶级和自为阶级,汤普森以历史主义、建构主义和关系论的视角来研究阶级,韦伯则把社会分层分为三个维度来解释阶级现象,布迪厄则用一种辩证的观点,整合阶级分析主观/客观、阶级结构与阶级行动、自在阶级与自为阶级以及经济与文化之间的二分与对立.文章最后还提到应该将布迪厄的反思社会学运用到阶级研究中.  相似文献   

4.
社会分层研究一直是社会学研究的一个重要领域。本文罗列了马克思、韦伯、布迪厄、汤普森等多位学者的阶级研究,指出他们各自研究的特点,以及相关的研究争议。研究争议的焦点是:阶级是一种客观存在,还是主观建构。为此,马克思区分了自在阶级和自为阶级,汤普森以历史主义、建构主义和关系论的视角来研究阶级。韦伯则把社会分层分为三个维度来解释阶级现象。布迪厄则用一种辩证的观点,整合阶级分析主观/客观、阶级结构与阶级行动、自在阶级与自为阶级以及经济与文化之间的二分与对立。文章最后还提到应该将布迪厄的反思社会学运用到阶级研究中。  相似文献   

5.
人类行为解读:韦伯与哈贝马斯的社会行动理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人类行为的研究是一个学科或理论体系建立和发展的基础,至今为止,人类已经形成多个学科关于人类行为的重要研究成果。关于人类行为的探索也是社会学研究的基本主题,也是社会学学科、理论体系建构的基础。社会学关于人类行为的研究成果集中体现在著名社会学家韦伯和哈贝马斯的社会行动理论之中,本文拟就此展开理论归结和比较分析,探讨二者对人类行为的社会学研究思路和理论贡献。  相似文献   

6.
<正> 马克斯·韦伯堪称二十世纪社会与政治比较研究的巨擘之一。他的宗教社会学和统治社会学理论,包括官僚政治、个人魅力型权威和世袭制的界说以及城市的类型及其概念,迄今仍是这些研究领域的重要典范。除开社会学领域,韦伯似乎还以研究宗教对经济发展的影响而广为人知。他最著名的研究成果,是新教在西欧资本主义发展中的作用问题。然而,近年来,韦伯关于传统中国社会中儒家思想与经济发展的关系问题的研究著作,也引起了广泛的关注。本文旨在概述韦伯关于儒家思想与中国社会的理论,并附带讨论一下他的理论在西方学术界的影响与地位。但是,如果脱离了韦伯的其它著述,尤其是他的关于宗教道德价值同理  相似文献   

7.
社会科学方法论在韦伯整个思想体系中占居着中心地位,是理解韦伯思想的关键。通过对韦伯社会科学方法论的具体分析和评价,可以看出,韦伯的社会科学方法论是对反实证主义社会学理论与实证主义社会学理论进行融合的产物。这一方面使他的思想表现出矛盾、妥协的性格,带来了一定的消极意义;另一方面,也正是这一特点使韦伯的思想更富有建设性,从而对后来西方社会学的发展产生了多义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价值问题是韦伯认识论的核心课题之一。韦伯将作为行动之现象的社会看作社会学研究的必要范畴,同时十分注重在区别的基础上联系现象世界和社会学学科,或者说行动者和观察者。价值问题决定了此种区别和联系。社会学则需要对现象世界中的价值判断和社会学内部的价值关联同时做出区分和联系。本文指出,韦伯将价值关联设置为现象世界和社会学之间、行动者和观察者之间的桥梁。社会学研究既要考虑行动中的价值,又要摒弃任何价值预设。结合作为构建现象世界之必要条件的社会范畴,韦伯社会学发展出独特的社会学"客观性"。"客观性"与韦伯认识论具有内在联系,同时否定了先验哲学和自然主义思想。本文还对韦伯的范畴、价值等概念进行探讨,从而指出,韦伯提供了一种"文化"和"理解"的视角。从"众神的战争"到"客观性",韦伯回答了社会学的可能性和科学性等根本设置,而这对今天的社会学研究也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9.
韦伯、米乐斯的“科层制”理论之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韦伯、米尔斯的“科层制”理论之比较官欣荣对科层制的社会学研究,自德国经典社会学奠基人韦伯开始,一直是社会学的传统课题,帕累托、帕森斯、罗斯、默顿、米尔斯等美国各流派的社会学大师们都涉足于此。限于篇幅,本文拟就韦伯、米尔斯对科层制的有关论述作一比较、分...  相似文献   

10.
个人与社会的关系是社会学研究的基本问题。重回经典社会学理论传统,剖析马克思、涂尔干、韦伯和福柯等人的经典著述,可以发现社会学家在处理社会学基本问题时,通常侧重从社会关系的某一理论维度出发,并以现实为参照来考察主体的构型。社会学理论传统中存在四种重要且明晰的主体叙述方式:马克思将主体置于生产关系中,涂尔干将主体置于道德关系中,韦伯将主体置于理性关系中,福柯将主体置于权力关系中。四位社会学理论大师叙述主体的方式,彰显了经典社会学理论的解释魅力,给我们留下了巨大的理论想象空间。  相似文献   

11.
刘红英 《理论界》2010,(4):35-36
社会分层是社会学研究的重要领域之一。不同于马克思的二元分析法,韦伯的阶级分析为我们提供了多维分析的视角。韦伯则认为阶级的核心是市场能力,它决定人们的市场地位并进而决定人们的阶级地位。本文以韦伯原著为依据,从韦伯多元主义阶级模型出发,探讨共同体内部权力分配的机制;并结合中国现实,探讨转型期的中国在结构变迁和制度变迁的双重影响下,社会分层的机制。  相似文献   

12.
赋予行动以意义——舒茨的意义理论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意义理论是舒茨早期学术生涯中的一个关注点。他在认同韦伯理解社会学基本理论取向的同时,对韦伯的意义理论提出了批评,并在此基础上构建了自己的意义理论,以重建理解社会学的基础。理清其意义理论,对于我们理解其后期著作及整个思想体系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价值阙如比价值无涉、价值中立更吻合韦伯文本的原意.价值阙如强调遵循价值关联,在研究过程中将价值判断悬置起来,存而不论,达成社会科学的客观可能性,做到社会科学的科学性.韦伯主张价值关联、价值阙如、事实判断,反对价值分离、价值判断.但价值阙如思想导致了虚无主义,是乌托邦.建构主义、结构化理论等发展了韦伯的方法论.  相似文献   

14.
建构主义从本质主义的实体性思维转向反本质主义的生成性思维,建构主义文论无意于文学或文学理论本身的研究,转而关注建构其历史社会文化语境和意识形态,从而走向了文学的知识社会学或文化政治学。建构主义文论的学理依据主要包括索绪尔的建构论语言学、福柯的话语—权力理论、曼海姆的知识社会学和布迪厄的文化社会学。建构主义文论在破除纯文学研究和纯文学理论幻象方面是有功绩的。但是,建构主义文论也只是建基于后现代哲学基础之上的一种文论形态,具有回避文学内部研究、反人文主义、缺乏价值论维度等理论缺陷。故其并不具有普遍有效性,即只适用于对文学的文化研究,而不是对文学本身的研究。  相似文献   

15.
李琪 《理论界》2012,(10):62-64
韦伯和吉登斯都是对社会行动研究做出过重大贡献的社会学家。韦伯的社会行动是受个人意识支配并指向他人的行为;吉登斯的社会行动则是一种与结构紧密相连的反思性行动流。本文指出了两者社会行动观的一致性在于重视个人意识在社会行动中的作用,同时选取了行动、意识、行动与结构的关系这三个角度着重比较两者差异性,得出结论认为:韦伯社会行动观的核心词是静态化、意图性和解释性,而吉登斯的核心词则是动态化、反思性、实践意识和结构。  相似文献   

16.
韦伯的法社会学思想极其丰富,他从社会的不同角度对法律进行考察,提出众多的基本概念和观点,至今被人类广泛运用,对社会产生了深刻影响。本文对韦伯的法社会学思想作了概括,对其成就及缺陷均作了剖析  相似文献   

17.
巴里·巴恩斯经过对科学知识的去特殊化、去客观化、去理性决定论等三个步骤的分析,消解了科学至上主义的神话,在理论上确定了社会学家对科学知识进行社会学分析的可能性,确立了科学知识社会学理论发展的前提基础.以解构主义手段达致建构主义目的是科学知识社会学的一大理论特色.但也正是这一特色构成了科学知识社会学发展过程中无法超越的理论限度,这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解构主义与建构主义的长期共存;作为建构主义基础的解构主义的局限性;立基于解构主义之上的建构主义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以韦伯的《支配社会学》和《法律社会学》为文本基础,系统地比较了英格兰普通法宪政与欧陆理性官僚制两种政体建构逻辑的差异。理性官僚制的政体逻辑以"支配"为特征,以牺牲个体自由为代价,通过齐一化和常规化的方式治理。韦伯以理性官僚制为现象基础所概括之理论框架,不足以描述与理解普通法宪政。英格兰普通法宪政的本质是社会权力对国家体制的渗透与重塑,相对于绝对主义国家的逻辑,乃是一种全新的政体逻辑。  相似文献   

19.
西方国际关系理论中本体论的建构主义转向及其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80年代末期,哲学和社会学中的建构主义被引入西方国际关系学科,从而导致了国际关系理论中的本体论从主流理性主义的物质本体论转向建构主义的社会本体论。建构主义的社会本体论将国际关系看作社会实在,强调是人的实践以及实践中产生的观念使权力和利益等物质力量具有意义。这种本体论的转向对国际关系学科的发展是具有重要意义的。  相似文献   

20.
马克斯.韦伯研究社会学的方法是理想型的思维模式加上价值中立的评判原则,他强调现代工业资本主义是古代资本主义的合理化;基督教的理性锻造了现代资本主义精神。韦伯认为理想化的资本主义社会是理性化 人文精神=现代资本主义。他否认社会主义是资本主义的未来,这是他片面强调意识决定作用所必然出现的失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