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成飞 《民族学刊》2022,13(2):90-97, 142
嘉庆《四川通志》是清代第三部四川省志,于嘉庆二十一年(1816年)刊行,其卷百九十一至百九十六为《西域志》。此“西域”以先分地再分目的通志体,对西藏历史、地理、社会、宗教、文化诸多方面情况全面记载。嘉庆《四川通志?西域志》实为一部名实相符、体例较为完备、内容宏富、资料丰富的官修西藏地方志,是清代西藏地方志持续发展第一个高潮中集大成者。在清代西藏地方志中独设汉藏人物传记,摘引了反映清王朝治藏战略的重要官书,收录了四川本地特有文献和大量咏藏诗词,多角度记述了清代川藏行政划界,推动了清代四川省修纂西藏方志体系的最终形成。该志的成书标志着清代西藏地方志两种体系合一后的再次整合,也推动了之后西藏地方志发展的新趋势,对民国时期康藏史地研究亦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2.
《明史·西番诸卫传》是18世纪初我国第一部安多藏区史,它从中央政府对安多藏区经营开发的角度,记录了明代安多藏区的变迁。其学术地位和文献价值应予重新认识,充分估价。明王朝在继承元代统治格局的基础上,设立了“西番诸卫”。西番诸卫实施军政合一、“土流参设”、“岁一朝贡”和尊崇藏传佛教、以金牌信符官方垄断茶马贸易等政策和措施,强化了明中央政府对安多藏区的控制。作为元明清治理藏区的中介环节,明代对西番诸卫的政策上承元代格局,又有许多创造性、建设性的拓展,开启了清代以府县区划管理安多藏区的先河。因此,明代西番诸卫是安多藏区历史变迁中的重要阶段,意义重大,影响深远。  相似文献   

3.
赵长治 《民族学刊》2019,10(4):92-98, 128
姚莹《康輶纪行》是一部主要记今西藏及川西高原藏区史地及文化、民俗的著作。康藏之行及撰《康輶纪行》时,姚莹参考了《卫藏图识》等几部清代早期西藏地方志,从《卫藏图识》之《图考》上、下,《识略》上、下及《藏语》等卷中摘引了大量资料。姚莹重视《卫藏图识》的资料有迫切希望较深入地多方面了解西藏的原因。《康輶纪行》对《卫藏图识》资料的利用不仅量大,并具有利用其资料十分全面但又有重点等四个特点。姚莹对《卫藏图识》及资料价值的重视,说明《卫藏图识》修纂有特点,内容也显丰富,已是清代西藏地方志的代表性著作之一。  相似文献   

4.
明代,是我国西部藏族地区和中央政府、祖国内地的政治联系、经济文化交流长足发展的时期。它上承元代开始的中央政府对藏族地区的直接统辖,下启清代中央政府对藏族地区行政体制的一系列重大改革,对这一地区的社会进程发生过深远影响。明政府在藏地建西番诸卫所,设置乌思藏、尕甘行都指挥使司及各宣慰司、招讨司、长官司,扶植佛教,册封各级僧人,确立朝贡、制度和差发赋役,开展茶马贸易,其后果不止是魏源所说的“终明世元西番患”。(《圣武记》卷5),更重要的是加强了藏地与祖国内地的联系,增  相似文献   

5.
郎玉屏  刘毅 《民族学刊》2022,13(1):73-81, 139
中央王朝在清代雍正朝改土归流以前从未对西南边疆实现过直接统治,导致儒学教化长期缺位而使西南边疆的大部分区域仍然处于“化外”阶段。清朝入关以后,“华夷一体、天下一统”的大一统政治思想逐渐形成并在西南边疆得以政治实践,西南边疆因此具有了和内地一样实施儒学教化的条件。清政府把儒学教化思想与西南边疆治理的具体情况相结合,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清代西南边疆儒学教化思想体系,铸就了西南边疆与祖国内地持久的、稳定的、多民族的大一统文化格局。  相似文献   

6.
龟兹国位于今新疆库车县周围,疆域包括今新和、沙雅、拜城三县的全部和轮台县的西部。土著居民属白色的雅利安人种。张骞通西域时,其国始为内地所知,已经创建多年,王族姓“自”,有时也译作“帛”。自西汉至唐朝,龟兹国与中央政府始终保持着密切关系,因此,不断有龟兹贵族和平民迁入内地,他们大多与羌族杂居在一起,双方关系十分融洽。羌族是我国上古西北地区的主要民族,商周时期即聚居在今陕西北部、甘肃东部和青海东北部,两汉时期,又逐渐扩展至今四川西北部、青海西部和西域的阿尔金山、昆仑山和喀喇昆仑山内外。由于龟兹国与两汉中央政府关系密切,也有不少羌人西迁至龟兹国居住,与当地居民共同生产和生活。  相似文献   

7.
赵心愚 《民族学刊》2020,11(2):1-7, 118-120
清中央政府决定川、滇、藏行政分界并有计划地全面实施,是稳藏治藏,确保川藏大道畅通及地区稳定的重大战略措施,既是康熙、雍正时期西藏、相邻地区及全国形势变化的结果,同时也是维护国家统一的需要,其影响极其深远。雍正二年年羹尧在“青海善后事宜十三条”前所上奏折、雍正三年雍正皇帝所颁藏文谕旨与雍正三年十二月云南提督郝玉麟会勘奏折及雍正皇帝朱批等档案文献,《清实录》《清史稿》及雍正《四川通志?西域》《西域全书》等清代早期西藏方志中均未载。在康熙末年至雍正三年川、滇、藏行政分界的进展研究、行政分界中对格鲁派集团采取的措施与注意听取云南方面意见的相关研究及年羹尧在川、滇、藏行政分界中的历史作用研究中,这些档案文献都具有值得重视的史料价值。  相似文献   

8.
明代内地与西藏的交通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明代是内地与西藏交通史上的一个重要发展时期。明中央政府在藏族地区实行“多封众建”的政策,“封西番朵甘、乌思藏诸酋为王师官长”。并命受封的僧俗官员“领其人民,间岁朝贡”。明王朝也频繁派员出使藏地,仅“永乐,宣德数十年间,诸内监奉西使之诏无虑十次,穷探远徼,绵历岁时,为前代所罕有”。同时,明代茶马互市空前繁荣,官私茶商络绎于途.这种前所未有的经济、政治等方面广泛密切的交往,促进了内地与西藏交通的发展。驿递往还旧线畅通,新线增辟;道途险阻渐有修治,交通设施日趋完备,为尔后汉藏交通进一步繁荣发展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9.
论明清川藏贸易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由于四川与西藏所处特殊地理位置,自古以来川康地区成为西藏与内地联系的主要通道。元明两代,随着西藏僧俗部族与中央政府和四川地方政府在宗教、朝贡关系方面的日益频繁,以茶马互市为标志的川藏贸易关系也日益发展。清初以来,川藏贸易关系进入了蓬勃兴盛的新阶段。川藏贸易的集散地打箭炉,成为重要的民族商埠城市,“商旅满关,茶船遍河”,西藏和川陕各省商贾云集,商号、商行和货栈遍布炉城。康藏羊毛、皮货、麝香、虫草、贝母、鹿茸经此运销内地,内地茶叶、布匹、绸缎等大量流向藏区。  相似文献   

10.
《明史·辅教王传》、《西番诸卫传》及《野获编》卷30、《广志绎》卷5均记载,明代来京路线,是限定“从四川雅州入”。而对从河州(临夏)、洮州(临潭)来朝贡的,则拒不延接,不予赏赐。足见雅州乃明廷与西藏的交通枢纽。在明代从雅州进出西藏,有两条路线可供选择:一是取黎州经飞越岭入藏;二是取天全六番经罗岩州入藏。前者如《松窗梦语》卷3谓西藏贡使取黎州入京是其证。后者如《明史·大宝法王传》谓武宗朱厚照派宦官刘允入藏,取“天全六番出境”是其证。  相似文献   

11.
一、引言 我国的西藏,号称“世界屋脊”。勤劳勇敢的藏族人民世世代代生息在这里。早在1300多年前,藏族所建的吐蕃政权就与唐朝建立了密切的联系。到700多年前的元朝,西藏正式纳入我国版图。到了清代,朝廷开始向西藏派设驻藏大臣,完善了西藏政体的结构与功能,西藏地方同祖国的统一发展到新的高度。《清史稿·卷八十·志五十五》中写到,“西藏,禹贡三危之地……康熙五十九年,官兵西讨,歼伪藏王,以西藏地赐达赖喇嘛,使蒙古!日臣颇罗鼐等五人分守之。”①这清楚地说明:达赖喇嘛在西藏地方的行政权力,其合法性来源于中央…  相似文献   

12.
赵心愚 《民族学刊》2015,6(2):17-20,90-91
台北故宫藏乾隆《盐源县志》的著者在不同方志目录中著录内容不同,或指为杨丽中所纂,或称佚名。而据笔者考证,杨丽中实为乾隆六十年《冕宁县志》的编者。通观乾隆《盐源县志》的内容、嘉庆《四川通庆》与光绪《盐源县志》的相关记载,以及清代修纂县志的规定与惯例,可以认为:一、乾隆《盐源县志》成书时间为乾隆四十八年或四十九年;二、时任盐源知县的曾正浩为此志的主修者,纂者主要为县衙中的官吏;三、台北故宫博物院现所藏孤本不是一般意义上的传抄本,应为誊写本。  相似文献   

13.
建立西域都护府,是汉朝中央政府管辖、治理西域地区的一项重大举措。《汉书·西域传》记载:“至宣帝时,遣卫司马使护鄯善以西数国。……乃因使吉并护北道,故号曰都护。都护之起,自吉置矣。”彼时,西域都护所辖范围包括塔里木盆地及葱岭以西、天山以北,其治所设于乌垒,乌垒“与都护同治”。  相似文献   

14.
赵心愚 《民族学刊》2013,4(3):39-41,102-105
在清代西藏,由于设县时间较晚,故府县志的数量极少。宣统年间段鹏瑞《门空图说》及程凤翔《杂瑜地理》二作皆初具地方志性质。《门空图说》涉及了今察隅一带的历史、地理、交通、经济、物产、民族、民俗、宗教等,是研究西藏东南部历史的重要一手资料。《杂瑜地理》记录了杂瑜地区的地理及此地区内的山川、形势、气候、津梁、关隘、路程及部落等情况。清代西藏的府县志极其缺乏,藏东南地区更几为空白。因此,有关方志目录应著录《门空图说》与《杂瑜地理》,清代西藏方志的研究者也应对其进行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5.
由中国藏学研究中心举办的“海峡两岸西藏历史学术讨论会”于 2 0 0 2年 9月 1日至 3日在北京举行。来自西藏、北京、江苏、四川、陕西、台湾等省市自治区的专家学者共 40位与会。(一 )这次会议主要围绕编写多卷本《西藏通史》而召开的。多卷本《西藏通史》是中国藏学研究中心承担的又一个国家级重大哲学社会科学项目 ,也是继《中华大藏经·丹珠尔》(藏文 )对勘本工程之后 ,中国藏学研究中心承担的又一个重大科研项目和文化工程。《西藏通史》内容以西藏地方政治史、西藏和历代中央政府关系史为主 ,涉及西藏地方的经济、军事、宗教、文化、…  相似文献   

16.
研究秀堃且成论文形式者,寥寥无几.星汉有一,选录在其《清代西域诗研究》中.且在和星汉老师本人沟通后,得知其当时所辑录诗歌大多选自《驿路草》集子,且只收录其在西域时所作诗歌,纵观秀堃研究者,大多在《明清进士提名录》《清代硃卷集成》中都有提及,所引用文献也多无其他.本文搜集各类文献,找到秀堃谪戍新疆的原因,以及其交友的线索,最后对其卒年进行考证.  相似文献   

17.
大谷大学图书馆藏四种《西番译语》为神田喜一郎旧藏,属于乾隆十五年(1750年)编定的十一种“译语”系列。通过与故宫抄本的对比,本文认为这四种《西番译语》为初编本,而故宫抄本在抄写时对原本进行了校理。  相似文献   

18.
清代移民与川西藏区开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清代四川属于典型的移民社会,移民遍布巴蜀各地。四川西部有相当部分为藏族聚居地,据乾隆《西藏志·疆圉》载,雍正三年勘定川藏疆址,“始定于南墩宁静山岭上为界,并建分界牌:岭东之巴塘、里塘属四川,岭西属西藏。其中叫察卡、中甸属云南,三处疆界始分。”本文所论川西藏区,主要指川西的松潘、懋功、杂谷、雅州、宁远等地,这些地区在清代有众多的汉民移入聚居,对汉藏民族间的社会经济文化交流作出了积极贡献。一、 移民与农业拓垦汉族何时进入川西藏区,已无从考证。但川藏间的民族往来,自古以来就没中断过。唐朝时吐蕃不断向东…  相似文献   

19.
赵心愚  徐晨 《民族学刊》2022,13(2):74-80, 140
《有关丽江史地的文献》是法国汉学家爱德华?沙畹1912年发表在国际汉学杂志《通报》(T’oung pao)上的一篇论文,雅克?巴克1913年在莱顿出版的《么些研究》(Les MO-SO)一书将其收入,作为此书的第三部分。《有关丽江史地的文献》第二部分“路线指南”中的“路线A”资料译自清代西藏地方志《西藏图考?程站》,是这篇论文的重要内容。沙畹将这一资料全文翻译并详加注释,说明他在相关研究中重视并充分利用清代西藏地方志资料,也说明沙畹此时有将滇川藏毗邻地区纳入其中国史地研究的兴趣与考虑。  相似文献   

20.
西藏高碉建筑刍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所指的高碉为现在藏族居住区中部分区域的一种特有的建筑艺术形式 ,涉及到的区域主要有西藏雅鲁藏布江以南的藏南与藏东南 ,以及四川西北部高原。它的基本特征是用石块砌建或以土夯筑而成 ,具有一定高度的建筑物 ,平面形制多为方形、六角形、八角形等。过去对于这类建筑形式 ,通常用“碉楼”来命名。本文采用江道元先生的命名方式 ,以“高碉”而统概之。① 这一独特的建筑艺术形式正在被越来越多的人们和不同形式的媒体所认识、介绍。但迄今我们所见到的关于此类报道的区域 ,大多数仍然以川西高原为主 ,极少见到介绍西藏境内高碉建筑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