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离散化的希腊化世界是希腊怀疑主义得以发轫的社会现实,希腊哲学考释中心从物理自然中经语言逻辑到社会伦理的层层递进,是希腊怀疑主义之风得以盛行的认识发展逻辑的必然,任意性和约定性这一“语言囚笼”以及语言发展的日益抽象化,则是希腊怀疑主义得以勃兴的语言发展的逻辑根由,而希腊怀疑主义对古典希腊各种形而上学的“反讽”性的抨击,颇具“反逻格斯中心主义”的后现代色彩。  相似文献   

2.
语言分析是研究中国哲学的新方法.本文在对中国哲学中的本体论陈述进行语言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以完全隐喻的方式建构中国哲学中的本体论陈述.一、中国哲学的重建与中国哲学中本体论陈述的理解本体论是英文ontology一词的译名,或译为“存在论”或“存有论”.此词十七世纪中叶开始通行于西方学界,是由希腊文on(存在)和logos(智慧)二字凑合而成,意思是探讨存在的学问.从词源学上看似乎译为“存在论”或“存有论”更合适,因为“本体”与“现象”相对立,本体论似乎只是研究本体的学问,而存在或存有则包括了二者.这里由于约定俗成的原因,仍然沿用旧译.  相似文献   

3.
王金龙 《学术论坛》2007,30(6):32-36
文章以洪堡特、伽达默尔和巴赫金的语言哲学思想为基础,阐释了人的世界的语言性和语言的对话性,剖析了德里达解构主义及哲学本体追求所衍生的“从中心到中介”的嬗变过程。并从语言学和语言哲学角度分析了语言的中介性特点,进而以中介论反思语言工具论,从理论上探讨了以“声音中介论”为基点的中介语言观的建构过程。  相似文献   

4.
以希腊哲学为背景,分析思维和存在的关系在希腊哲学中发展演变的内在逻辑,这对于把握浩繁纷杂的希腊哲学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理解“存在”概念在希腊哲学中的内涵变化是问题的核心。从分析自然哲学、智者和苏格拉底哲学、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哲学入手,剖析了希腊人对于“存在”从寻找万物本原,追问事物共相,创建理念世界,到个体事物即是实体的思维演变过程,由此,我们可以看出人类的理性思维从感性向抽象、从客体意识向主体意识的发展轨迹。  相似文献   

5.
一、“分化论”立足于对哲学的错误理解。二、什么是哲学及为什么历史唯物主义是哲学。三、“分化论”是损害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修正主义理论。四、结束语。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组成部分,这原是经典作家早就讲清楚了的问题,可是近年来有些人产生了怀疑,甚至有人打着保卫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旗号加以否认。这个问题从形式上看是关于哲学科学、历史唯物主义科学的对象问题,但实质上是捍卫马克思主义哲学  相似文献   

6.
确认人的主体性,建构基于普遍理性的知识与生活,是苏格拉底哲学的基本主题。他的德性论以知识论为基础,以道德主体之确立为核心,开始于自我的理性反思,而展开于自我之道德实现。无论知识还是实践,都贯穿着理性的逻辑。正是这种强调知识论、伦理学与存在论相统一,洋溢着理性精神和乐观主义的哲学,超越了智者派的怀疑主义和相对主义,深刻改变了希腊哲学的思维轨迹,推动了希腊哲学的人文转向。  相似文献   

7.
分析作为自然法之前提的“自然”从“习俗”中发现的条件和过程,需要有超出“习俗”的视界,发现和怀疑“诸神之争”,从而确立一种具有永恒不变的普遍性的善好标准.在分析的基础上,本文区分古典自然正义论与现代自然权利论在宇宙论、逻辑出发点、权利与义务关系和政治目的等方面的差异,分析“自然”在基督教“上帝”“无中生有”的“创世论”冲击下,希腊的自然观念与基督教“创世论”的调和世俗化为“自然状态”,由此开启其消失之路.  相似文献   

8.
易学是中国最早的哲学 ,是东方最早的哲学 ,也是世界最早的哲学。《易传》是《易经》哲学思想的继承和发挥 ,使之进一步升华为古代哲学的科学体系。本文作者将其理论归纳、概括为“五论” :即论乾坤 (宇宙论 ) ,论道 (规律论 ) ,论太和 (自然论 ) ,论人文 (社会论 ) ,论德行 (认识论 )。这是对中国古代哲学的简要论述 ,以便进一步对希腊古代哲学作比较。  相似文献   

9.
海德格尔从未满足于对“情绪”作一种心理学的规定。在前期哲学中,海德格尔对情绪现象作了现象学的分析,把情绪规定为此在之实存论环节;在后期思想中,海德格尔从“存在历史”意义上对我们时代作了一种“基调”分析。海德格尔认为,希腊哲学的基本情绪是“惊奇”,一种让存在者之存在自行开启的“倾向”,一种“调音”。进而在近代哲学中,存在者是什么之问演变成“确定之物”的追问,“怀疑”成为哲学的基调。存在历史的“另一个开端”的基本情绪则被规定为“既惊恐又畏惧的压抑”。如果说“惊奇”是开启性的、扩张性的,那么“压抑”就是持守性的、收缩性的。“惊奇”趋于创造,而“压抑”则归于守成。作为我们时代的基调,“压抑”并非全然消极,而是指示着思想之重量,呼吁着实存之定力。  相似文献   

10.
文章由镜子隐喻透视哲学转向。拈出三题 :近代笛卡尔、培根开始铸造认识论哲学转向的基本形态 ,它遵循“镜子隐喻” ;20世纪维特根斯坦哲学通过用语言问题取代心灵镜喻凸出了哲学的语言转向 ,而后期维特根斯坦对语言表象论的镜子模型的摧毁则是一种走出西方知识论传统的运思之路 ;由“言”与“知”的视角 ,联系中国古代庄子学说 ,从一种比较分析中可以看到中西哲学之分殊及其会通的可能。  相似文献   

11.
陈常燊 《学术界》2022,(12):147-154
语言游戏和棋类游戏是《哲学研究》等后期著作中最常见的两种原始实践,而隐喻论和涌现论是考察维特根斯坦实践哲学的两个重要视角。借助对维特根斯坦的文本分析,以及对安德森“更多意味着不同”的反建构论处理,阐明了游戏是实践的隐喻,游戏从规则中涌现;进而,实践从规则中涌现,从语言游戏和生活游戏的大尺度和复杂性中涌现。总之,“原始语言”以及由此派生的“原始实践”概念有助于我们揭示人类实践的涌现特征。  相似文献   

12.
当代西方“反幻觉”诗学的语言哲学基础及批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赵奎英 《文史哲》2005,(6):117-123
反幻觉是当代西方诗学文化的一种重要的精神倾向,这种倾向最重要的语言哲学基础就是索绪尔的符号任意论。索绪尔以此打破了词与物天然对应的“神话”,揭破了人能控制语言的“迷梦”,促生了一种与传统的词物对应论相对立的“词物分裂论”,为当代西方反对实在论和主体性的幻觉,解构“自然”写作和终极意义的理想,强调写作“不及物”、“作者已死”、“暴露技巧”的反幻觉诗学提供了语言学根据和批判的武器。但这一批判的武器是一把“双刃剑”,在其革命性背后隐藏着一种既无关于科学评价又反人文精神的共时性范式和后现代情绪,已产生出不利于人类的诗化生存的东西。因此,批判的武器只有经过批判性反思,那种真正具有科学意义和人文精神的反幻觉诗学才能建立。  相似文献   

13.
这个世纪五十年代以前,英国研究古代希腊哲学的学者最杰出的有两个:一个是白耐特(JohnBurnet),另一个是康佛德(F.M.Cornford)。白耐特的“早期希腊哲学”(“Early Greek Philosop-hy”)早在1892年就发表了,他的“希腊哲学,第一部分——从泰勒士到柏拉图”(“Greek Philosophy,Part I-Thales to Plato”)是在1914年初次印行的。康佛德的“从宗教到哲学”(“From Reli-gion to Science”)是在1912年发表的,他的“智  相似文献   

14.
高玉 《东南学术》2001,(3):87-94
一、博士论文摘要 本文主要从语言哲学的角度论述中国现代文学发生的原因,也即主要从理论上研究中国文学如何从近代文学向现代文学转型。关于语言的本质,本文既不完全赞成传统语言学的工具观,也不赞成现代西方语言哲学把语言本体论绝对化,而提出“语言道器”论,或者说“语言本质的二层面”论,即:语言不仅仅只是表达情感、交流思想的工具符号,同时还是世界观、思想、思维方式本身,这是两个不同的层面,即工具的层面和思想的层面。语言来源于现实世界,但语言发展到一定程度之后就具有自足性,构成一个独立的世界,不只是人影响语言…  相似文献   

15.
与某些西方哲学家所谓“中国无哲学”论以及形形式式的“哲学终结论”相呼应,国内学术界也有种种对“中国哲学”存在意义的怀疑。但是检索20世纪中国真正有创造力的哲学家在哲学理论和哲学史两方面的工作,人们可以看到,“中国哲学”实际上已经对那些批评作出了建设性的回应。它包括作为学术的中国哲学史研究与作为理论的中国哲学创造。后者主要围绕着重建意义世界这个中心,在形上学的本体论、宇宙论,和伦理学、道德理论两个层次展开,表现出高度人文化的具有中国特点的哲学智慧。  相似文献   

16.
维特根斯坦语义理论刍议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维特根斯坦在前、后期哲学中提出了两种迥异的语义理论 ,即“图像论”和“工具 (用法 )论”。分析对比这两种关于意义的比喻方式被认为是“理解维特根斯坦后期哲学 ,进而认识它和早期哲学之差异的捷径”。前期维特根斯坦认为 ,(理想 )语言系统与世界本体论系统存在着对应性映现关系 ,这种关系通过“图像”比喻能够充分地得以显示 ;语言命题正是作为世界的逻辑图像才具有相应的意义。后期维特根斯坦批判拒斥“图像论” ,提出了“工具 (用法 )论” ,认为在一定意义上语词乃至整个语言就是一种工具 ,依据不同的目的 ,具有不同的用途 ,其意义就在于它的具体用法。  相似文献   

17.
后现代主义的“反哲学”趋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鉴于传统哲学的空泛和愈来愈远于现实,从维特根斯坦起,就陆续有人宣布:哲学行将就木:以往的一切哲学都是毫无意义的语言疾病。但是直到本世纪60年代后现代思潮兴起,才在继承维持根斯坦“反哲学”的激进思想基础上,从德里达的解构主义到理查德·罗蒂的“协同性实用论”,从法因的“自然本体论态度”到大卫·格里芬的“后现代科学观”,直至费耶阿本德的相对主义和“与理性告别”,形成一种世界性的“反哲学”趋向。  相似文献   

18.
关于中西方哲学形态的新一轮比较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近年来 ,关于中国哲学的资质重又成为哲学界关注的话题。本组笔谈以学界对西方传统哲学的核心“是论”(本体论 )研究的进展为基点 ,指出无论从形式还是从内容上看 ,中国传统哲学都不存在“是论”的特征 ,于是就有了对中国哲学合法性的焦虑 ;并指出中国哲学的存在是事实 ,只是当人们根据西方哲学的观念和框架加以审视 ,才会对它的资质产生怀疑。论者或是分别以胡适、冯友兰与金岳霖为例 ,分析他们构建中国哲学史所依傍的正是以“是论”为核心的西方哲学 ;或是以中国哲学的存在为事实 ,提出对中西方哲学形态作新一轮比较研究的思路。中国学者能否突破两千多年西方传统哲学观的束缚 ,担当起构建中国特色哲学观的使命 ?我们期待本组笔谈将引发出新的思考与新的话题。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 ,关于中国哲学的资质重又成为哲学界关注的话题。本组笔谈以学界对西方传统哲学的核心“是论”(本体论 )研究的进展为基点 ,指出无论从形式还是从内容上看 ,中国传统哲学都不存在“是论”的特征 ,于是就有了对中国哲学合法性的焦虑 ;并指出中国哲学的存在是事实 ,只是当人们根据西方哲学的观念和框架加以审视 ,才会对它的资质产生怀疑。论者或是分别以胡适、冯友兰与金岳霖为例 ,分析他们构建中国哲学史所依傍的正是以“是论”为核心的西方哲学 ;或是以中国哲学的存在为事实 ,提出对中西方哲学形态作新一轮比较研究的思路。中国学者能否突破两千多年西方传统哲学观的束缚 ,担当起构建中国特色哲学观的使命 ?我们期待本组笔谈将引发出新的思考与新的话题。  相似文献   

20.
追求幸福与至善,渴望灵魂的宁静与恬适乃是晚期希腊哲学的一个显著特征.每个流派都视之为理智活动的终极目的和人类生存的最高境界.伊壁鸠鲁说,哲学和人生的归宿在于“肉体的无痛苦,灵魂的无纷扰”.斯多亚学派强调生活的目的就是幸福,而幸福则是“平静运行的生活”,这种生活合乎自然,依据理性.怀疑主义把“宁静”(ataraksia)等同于“幸福”(eudaimonia),认为不幸就是心灵受到各种独断的信念或意见的干扰.怀疑主义把自己的心智活动理解为“生活方式”(agoge).其最终目的意于“在信念方面寻求宁静,在无法规避的事情上保持节制适度的体验”.各派哲学在人类生存和精神活动的终极目的上没有根本性的分歧.正如德国学者E·策勒所说,伊壁鸠鲁主义、斯多亚学派和怀疑主义三种思想是同源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