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世纪七十年代西方资本主义世界又经历了一次经济理论危机,它在美国表现得最为明显。自从凯恩斯在1936年发表《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以来的近半个世纪中,凯恩斯主义逐渐取代新古典经济学并最后取得权威地位。但是,仍坚持新古典经济学旧传统的新保守派经济学顽强地同以凯恩斯主义为代表的自由派经济学进行抗争。七十年代以后凯恩斯主义的权威地位终于动摇了。当里根在1980年公开宣布接受新保守派经济学哲学作为自己政策的理论指导之后,凯恩斯主义被迫后退,于是,有人宣称:“世界正在经历着美国新政以来最大的经济思潮的大变革。”自由派争辩说,现在判定“鹿死谁手”未免为时过早。不过就实际情况来看,凯恩斯主义经济学的统治地位开始动摇  相似文献   

2.
30年代经济大危机的爆发引起传统新古典经济学的破产,凯恩斯主义应运而生。70年代以来西方各国“滞胀并存”危机的出现又结束了凯恩斯主义一统天下的局面,西方主流经济学的发展出现了明显的新古典化趋势,尤其理性预期学派几乎全面复兴了新古典经济学。但是,面对资本主义社会经济的各种痼疾,主流经济学的这一新古典化趋势,同样提不出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的有效药方,也不可能完全取代凯恩斯主义。  相似文献   

3.
30年代经济大危机的爆发引起传统新古典经济学的破产,凯恩斯主义应运而生。70年代以来西方各国“滞胀并存”危机的出现又结束了凯恩斯主义一统天下的局面,西方主流经济学的发展出现了明显的新古典化趋势,尤其理性预期学派几乎全面复兴了新古典经济学。但是,面对资本主义社会经济的各种痼疾,主流经济学的这一新古典化趋势,同样提不出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的有效药方,也不可能完全取代凯恩斯主义。  相似文献   

4.
自七十年代西方经济陷入“滞胀”困境以来,西方经济学面临着“第二次危机”,人们纷纷把“滞胀”的原因归结为凯恩斯主义财政金融政策的破产。它的宏观经济政策在国内已经失灵,已为大多数人所承认。但近年来,国际凯恩斯主义的观点十分流行,甚至一些非凯恩斯主义者对其政策主张也不同程度地予以承认。在我国,对其“理论”尚无系统的介绍和评论,本人拟对其主张作一述评。  相似文献   

5.
西方经济学的现状基本上是从三十年代所谓“凯恩斯革命”演变而来的。当前在西方最有影响的主要流派是:货币主义及其支流新古典派宏观经济学,它们的基本论点是同凯恩斯主义对立的;新古典派综合,是将凯恩斯的宏观经济模型同新古典派微观经济理论“综合在一起”的产物;后凯恩斯主义或新剑桥学派,是新古典综合派的积极反对者,它企图以斯拉法提出的商品生产和价格决定模式补充凯恩斯宏观经济学的微观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6.
论20世纪以来西方主流意识形态的演变及其功能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作为资本主义主流意识形态的自由主义 ,2 0世纪以来发生了两次深刻的变革。 2 0世纪 30年代 ,“罗斯福新政”开创了资本主义的改革之路 ,开始了西方主流意识形态的第一次转型。二战后西方各国纷纷采用凯恩斯主义的国家干预经济的政策和措施 ,确立了政府干预的自由主义的现代化道路。2 0世纪 70年代末、80年代初的“撒切尔主义”、“里根革命” ,标志着新自由主义意识形态在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上升为主流经济政策取向。英美新保守主义政府上台之后 ,以哈耶克、弗里德曼的学说取代了凯恩斯主义 ,推动了欧美国家反滞胀的改革 ,引发了西方世界 2 0余年历久不衰的“新自由主义”浪潮。新自由主义中确有一些反映市场经济发展一般规律的内容 ,它的一些政策主张对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增长与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但从本质上看 ,它是代表国际垄断资本主义根本利益的意识形态 ,是为维护资产阶级统治服务的 ;其基本功能是调节西方社会政治观念 ,维护西方社会政治制度 ,欺骗和控制发展中国家。新自由主义在全球的蔓延 ,是国际垄断资本在全球扩张的理论表现 ,同时又是资本主义从国家垄断走向国际垄断阶段的思想基础。  相似文献   

7.
自美国实行“罗斯福新政”以来,强化国家干预经济的凯恩斯主义风靡西方,成为西方各国制定经济政策的圭泉。然而70年代以来西方经济却陷进了“滞胀”局面,宣告了凯恩斯主义的破产。集“货币学派”和“供应学派”于一体的大杂烩——“里根经济学”应运而生。奉行“里根经济学”的美国政府制定并推行了减少国家干预经济的“三砍一稳”的经济政策;在英国及其他一些西方国家,则力行自由主义诸学派的理论,纷纷出售国营企业,掀起了一股“私有化的浪潮”。但是,减少国家干预经济和实行私有化,并未缓解西方国家经济  相似文献   

8.
一、医治滞胀的新药方——分享经济六十年代中期以后,西方资本主义社会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病症——滞胀,即失业与通货膨胀并发症。对于这种滞胀局面形成的原因,西方经济学家众说纷纭。美国经济学家、麻省理工学院教授马丁·成茨曼(Martin L.Weitzman)在他1984年所发表的《分享经济》一书中,对美国社会流行的凯恩斯主义经济理论与政策以及其他学派包括合理预期派、货币学派等新的学派关于对付滞胀问题的观点进行了批评,提出了他自己关于对付滞胀问题的见解。  相似文献   

9.
本文在概括西方经济学中“自由经营论”和“国家干预论”两大思潮兴衰交替的基础上,论述了当前凯恩斯主义复兴的原因和新凯恩斯主义的基本内容,论述了克林顿经济学的出现与凯恩斯主义复兴的关系。文章着重阐明了克林顿经济学的主要理论和政策主张及其前景,认为凯恩斯主义复兴与克林顿经济学的产生,在美国是顺乎潮流的,但并不能根本解决美国经济中的矛盾。  相似文献   

10.
凯恩斯主义的宏观调控论,是凯恩斯主义的实质和核心。它强调只有依靠政府力量干预经济、调节经济,资本主义才可以“渐臻完善”。他的宏观调控论在过去和现在对资本主义的发展都产生了影响。因而,客观地认识、评价其基本理论、从中借鉴有益的东西,对我们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有一定的启示。(一)凯恩斯主义是在30年代资产阶级面临严重的经济危机、传统的自由放任经济学说失灵的背景下产生的。它自诞生后就迅速地传播,并发展成为当代西方经济学中最大的流派。  相似文献   

11.
第三、摒除“肖条经济学”的悲观情调,对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前景十分乐观《通论》是三十年代空前大危机及随后的严重肖条的产物。当时整个资本主义世界沉沦在“富裕中的贫困”这种悲惨不堪的社会瘟疫中;对资本主义制度的前途,信心十分动摇。凯恩斯忧心忡忡,自己站出来抢救资本主义;虽然夸下海口说:既要医好资本主义的“缺点”,又要保存它的“优点”,但毕竟有些信心不足,怀着相当浓厚的悲观情调。萨缪尔逊所处的时代背景却有显著的不同。许多资产阶级经济学家认为,1945年以后,西方资本主义世界各国经济大体上保持长达25年的长期高涨。萨缪尔逊对此踌躇满志,摒弃凯恩斯原有的悲观情调,对资本主义发展前景十分乐观。具体表现如下:  相似文献   

12.
一、三十年代初期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经济空前大危机是凯恩斯主义产生的时代背境 凯恩斯主义是在三十年代资产阶级大危机的困境,传统自由放任论失灵的背境下产生的。 在二十世纪三十年代,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和政治出现了两件大事,其一,是1929  相似文献   

13.
一九八六年十月下旬,北京大学青年经济学会、青年教师科学协会和研究生会,为纪念英国著名经济学家约翰·梅纳德·凯恩斯名著《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出版五十周年,联合举办了凯恩斯经济学专题讨论会,经济管理系主任厉以宁教授主持了讨论会并作了总结发言。与会同志认为,“凯恩斯革命”是西方经济学中国家干预主义思潮与传统的自由放任主义思潮激烈斗争的产物;代表国家干预主义思潮的凯恩斯主义适应了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需要而得以应运而生,并为避免经济危机过份尖锐化提供了对策,在一定程度上暂时缓和了经济中的矛盾。与会同志认为凯恩斯经济学在理论上承认在资本主义制度下由于有效需求不足及心理因素的作用必然导致经常性的失业和生产过剩,在政策上确认资本主义国家为了防止和应付危机进行必要的和合理的财政干预,在方法上采用以国民收入均衡分析为主的宏观分析,这正是与传统经济学的不同之处。无疑,凯恩斯经济学批判了传统的西方经济学,但是,并不是取而代之,而是否定了其中一部分观点,主要是传统西方经济学中宏观分析部分,把微观分析部分作为前提接受下来。与会同志认为,即使没有凯恩斯经济学,战后西方经济仍会有较快的增长,这是由固定资本的大规模更新、技术进步、由于战争抑制的居民需求的迅速恢复和增长、城市重建及世界各地局部战争的存在等内在因素决定的,促进经济增长的政策措施只是暂时的,如果把战后西方经济增长简单归功于凯恩斯经济学,则夸大了它的作用。但是,我们也不可否认,战后西方没有发生象1929—1933年那样的大萧条。这与凯恩斯经济学的抑制或减缓萧条的作用不无关系,当然凯恩斯经济学这  相似文献   

14.
凯恩斯主义复兴与克林顿经济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凯恩斯主义复兴与克林顿经济学傅殷才,文建东本文在概括西方经济学中“自由经营论”和“国家干预论”两大思潮兴衰交替的基础上,论述了当前凯恩斯主义复兴的原因和新凯恩斯主义的基本内容,论述了克林顿经济学的出现与凯恩斯主义复兴的关系。文章着重阐明了克林顿经济学...  相似文献   

15.
新凯恩斯主义是八十年代出现的主张国家干预的新学派 ,是西方宏观经济学的理论前沿。它的新颖之处在于 ,用“粘性”理论取代了其他凯恩斯学派的“刚性”理论 ,并从经济当事人利益最大化和理性预期的角度对这种粘性做出了合理的解释 ,进一步用价格粘性理论和工资粘性理论解释了资本主义社会的经济波动和非自愿失业现象 ,从而弥补了原凯恩斯主义的微观基础 ,促进了国家干预主义的复苏。  相似文献   

16.
近三十年来,建立在完全市场假设基础之上的新古典宏观经济学在西方理论及政策层面广泛流行。这一理论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资本主义世界的“滞胀”问题,也使整个经济的系统性风险不断累积和放大。金融危机所带来的严重后果促使西方各国彻底摒弃了自由放任主义,转而实行政府干预的新凯恩斯主义,凯恩斯主义重新站到了时代的前列。中国的经济结构与发达国家有很大的不同,更接近于凯恩斯主义的政策实施环境,这有利于扩张性政策的实施效果。今后,我们还应该重视社会保障制度的建设,避免虚拟经济脱离实体经济过度膨胀,合理界定政府与市场各自的边界。  相似文献   

17.
新自由主义作为一种经济思潮,最早兴起于20世纪30年代,它以反对国家干预“凯恩斯主义”理论的面目出现,兴盛于资本主义的“滞涨”时期。随着70年代末80年代初英国撒切尔夫人、美国里根总统的相继上台,这一思潮逐渐成为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主流的经济意识形态,苏联解体后,美国等资本主义国家加速向发展中国家推行这一思潮,引导这些国家进行自由主义改革,导致这些国家相继出现社会动荡和经济危机。改革开放以后,我国在引进西方先进科学技术的同时,这一思潮也趁虚而入,在国内造成了很大的负面影响。通过考察新自由主义思潮的发展及其对我国的影响,力图让人们看清新自由主义的资产阶级意识形态的本质,并自觉加以抵制。  相似文献   

18.
简评当代西方经济学对滞胀问题的分析和对策李金河20世纪30年代,一场前所未有的经济大危机席卷了整个资本主义世界。许多有头脑的经济学家开始对自由放任的市场经济,进行了深刻的反思。凯恩斯就是其中最杰出的一位。他在其《就业、利息与货币通论》一书中指出,危机...  相似文献   

19.
新自由主义思潮及其对我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自由主义作为一种经济思潮,最早兴起于20世纪30年代,它以反对国家干预“凯恩斯主义”理论的面目出现,兴盛于资本主义的“滞涨”时期。随着70年代末80年代初英国撒切尔夫人、美国里根总统的相继上台,这一思潮逐渐成为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主流的经济意识形态,苏联解体后,美国等资本主义国家加速向发展中国家推行这一思潮,引导这些国家进行自由主义改革,导致这些国家相继出现社会动荡和经济危机。改革开放以后,我国在引进西方先进科学技术的同时,这一思潮也趁虚而入,在国内造成了很大的负面影响。通过考察新自由主义思潮的发展及其对我国的影响,力图让人们看清新自由主义的资产阶级意识形态的本质,并自觉加以抵制。  相似文献   

20.
20世纪80年代以后新自由主义取代凯恩斯主义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的主流意识形态是当前国际金融危机的世界历史背景,危机的政策根源是新自由主义的政策范式--华盛顿共识.诊断当代国际金融危机,新自由主义有其自身的理论盲点.<资本论>和<帝国主义论>仍然具有深刻的理论魅力,不仅为我们看清当前危机提供了丰富的理论和方法论启迪,而且为我们分析国际金融危机的深层根源--新自由主义导致美国国内外的两极分化,加剧了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提供了丰富的思想财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