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2011年以来,中国微博进入快速发展阶段,微博用户量暴增.据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统计,到2011年12月,中国微博用户已达到2.498亿,成为世界微博用户第一大国.以各级政府机构、官员为主体注册的政务微博,也已从个别尝试发展为遍地开花,成为政府了解民情、沟通民意、服务民生、提升社会管理水平的全新尝试.运用好政务微博,不仅能提高政府工作效率,降低公众的参政门槛,还能改善政府管理方式,增进政民互信,既是政府顺应潮流、服务于民的创新之举,也可以视为政治体制改革的初步尝试.  相似文献   

2.
《领导决策信息》2011,(41):11-11
截至2011年6月底.我国的微博用户数量已经从2010年底的6311万增长到1.95亿.增幅达208.9%。其中,政府机构和官员微博最引人关注。据10月19日播出的《焦点访谈》报道.到今年10月.通过新浪认证的各级政府机构及官员微博已经超过1.7万家.认证数量在半年内就增加了4倍。在新浪微博的政府人气榜上.排名前20位的微博中.公安的政务微博就占了15个。  相似文献   

3.
《领导决策信息》2012,(6):22-25
如果说2010年是中国“微博元年”的话,那么2011年可以称为中国的“政务微博元年”。截止到2011年11月初,通过新浪微博认证的各领域政府机构及官员微博近2万家,其中政府机构微博超过1万家,个人官员微博近9000个,全国已有17家政府机构、9名官员的官方新浪微博粉丝数超过百万。特别是2011年11月以来,“北京微博发布厅”、“上海发布”、“中国广州发布”以及“湖北民生微博服务厅”等密集上线,将中国政务微博的发展推向高潮。  相似文献   

4.
张志安 《决策》2011,(10):50-51
官员微博的行政级别分布呈金字塔型,县处级官员微博的规模最大,高层官员更易成为意见领袖。在各省级行政区域中,江苏省开通机构微博的数量最多,并且,江浙两省政务微薄的做法领风气之先。  相似文献   

5.
“微博问政”出实效的理念前提与制度基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电子政务与网络问政实务的新发展,微博问政实践可谓是发热发烫。单就微博数量而言,截至2011年3月20日,全国范围内就有实名认证的政务机构微博1708个、政府官员微博720个(张志安、贾佳:《中国政务微博研究报告》,《新闻记者》2011年第6期)。微博问政因其低门槛、低成本、超便捷  相似文献   

6.
随着社会发展和时代进步,政府公关能力面临更高要求,在微博用户日益增多的背景下,政务微博成为了政民沟通的新渠道,政府机构和官员可通过正确使用微博,可以发挥正面宣传、引导舆论的作用,进而提升政府形象,政务微博可以成为有效的沟通桥梁。  相似文献   

7.
高峰 《办公室业务》2011,(12):56-56
随着微博影响力的日益扩大,很多政府机构和官员开通了微博。同时,我们也看到,通过微博平台进行政务沟通还存在诸多问题。有调查显示。近半网民认为政府网站和官方微博形式主义过重。部分政务微博患上了“痴呆症”,或装“聋”作“哑”,或自言自语,或不时曝出雷人之语。政务微博避免前述问题,努力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8.
邵晓 《决策》2014,(2):59-61
在互动的方向上,政务微博互动更多表现为单向互动,在300条样本微博中,96%的微博是原创或是对名人、官员机构微博的转发,而只有约3%是对普通粉丝微博的转发。  相似文献   

9.
《领导决策信息》2011,(13):24-25
2010年,微博在中国“爆发”,被称为“微博元年”,越来越多的政府部门、领导干部开通微博,成为与群众沟通的新平台。在政府机构和官员纷纷开微博的背后,凸显中国网络问政水平与日俱进。据监测,政府微博、官员微博、地方政府网站成为当前民众网络问政的主要渠道。作为党和政府察民情、集民智、解民忧的“民意直通车”,网络问政已成为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一道亮丽风景线。对各级政府部门而言,如何利用微博进行宣传、如何对突发事件进行管理和应对则是全新考验。  相似文献   

10.
随着微博的迅速发展,越来越多的行政机构和政府官员开通了微博与公众进行沟通互动,现已经成为网络问政的重要平台。为了推进政务微博的健康发展,发挥微博的积极作用,构建服务型政府,本文采用SWOT分析法,阐释我国微博问政的优势、劣势、机遇和挑战,探讨有效发展微博问政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是西方经典理论之一,把这一理论运用于刚走过元年的政务微博管理中是政务管理工作的新实践创新,对于促进我国政务微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积极的意义。在政务微博管理中,如果充分满足传受双方的需要,从而提高网民参政议政的积极性,进而实现政务微博真正“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相似文献   

12.
随着微博的异军突起,官方和公众话语权的整体格局正在悄悄发生变化。政务微博的兴起与繁盛是党政机关适应时代潮流、创新社会管理模式的一种有益探索。面对突发事件和网络舆情危机多发的社会现实,党政机关及其公务人员必须把握微博舆论的传播规律,做好充分的应对准备,以政务微博为武器,抵制不实消息,掌握舆论的主导权,将舆情危机的负面影响降到最低限度。本文对当前政务微博运行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梳理,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秘苑摘萃     
正应正确使用和管理政务微博李展在《秘书》2014年第3期《政务微博的管理和使用》一文中指出,2011年被称为我国的"政务微博元年",时至今日,我国政务微博的规模已非常庞大。但是,"僵尸微博"、微博管理不到位等现象十分常见,以致影响了微博发布单位的形象。因而,加强对政务微博的管理和使用十分必要。1.选好平台。选择在知名微博网站开通政务微博,有利于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政务微博发展迅猛.2014年7月24日,人民网舆情监测室发布的《2014年上半年新浪政务微博报告》称,截至2014年6月26日,新浪微博平台认证的政务微博达到119169个,其中党政机构官方微博84377个,公职人员微博34792个;上半年政务微博发博总数2435万条,被转评3.17亿次,转评量接近过去3年的总和.人民网舆情监测室同期发布的《2014上半年度腾讯政务微博发展研究报告》称,截至2014年6月15日,经过腾讯微博平台认证的政务微博已达到181524个,其中党政机构微博111728个,公务人员微博69796个.政务微博数量之巨、影响之大令人惊叹.  相似文献   

15.
作为网民之间进行信息发布、传播与共享的一种新兴技术平台,微博继新闻网站、论坛、博客之后,成为我国发展势头最强劲的网络媒体,其简洁明了、便捷快速的信息传播方式受到了数亿用户的青睐。这一发展态势引起了各级领导和政府部门的重视,大量政府机构、官员把微博看做信息化时代实现官民良性沟通的窗口和工具,纷纷"试水"微博。据初步统计,仅在新浪网注册的政务微博  相似文献   

16.
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微博作为一种新兴的交流媒介异军突起.在网络缔结的新的社会生态中,微博日益成为各政府部门、政府官员与公民沟通交流的新渠道,它有利于政务公开和政务信息的有效传播,保障公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  相似文献   

17.
以微博为代表的网络舆论场的蓬勃发展,特别是自2用0,1为0年我以们来社,会中管国理个创人新微及博社和会政善务治,微打博开的了快一速扇发睿展智的应亮窗。政务微博作为一种新生事物、一种参与社会管理的新平台,带来了新鲜能量,同时也给政府官员及职能部门带来一些新问题。如何预防和管控可能带来的风险?如何避免其简单化?如何理性应对一些非理性的网络舆论和社会情绪?这些问题考验着政府官员的智  相似文献   

18.
董立仁 《决策探索》2014,(10):27-28
近两年,随着我国政务微博政务微信的应用与快速发展,其自身的影响力、公信力不断加强,已经成为了政府部门进行信息发布、政民互动、为民服务的公共平台。面对新形势新任务,特别是在大数据背景下,目前政务微博微信的发展依然面临着一些主、客观挑战,如何进一步提高政务微博微信水平,为公共管理、维护社会稳定提供正能量,不仅是各级领导干部高度重视的问题,也是值得理论工作者值得深入研究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9.
正微博等新媒体已经被列入中央党校的培训课程。目前,我国政务微博认证账号超过24万个,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副主任任贤良说。分寸感好还要勤奋官员们必须要谨慎地保持低调,有表情、送温情,天天坚持,还不能抢风头、越过政策。人民网舆情中心的《中国政务微博舆情研究报告》中将  相似文献   

20.
<正>随着互联网的迅猛发展,特别是微博等新兴媒介的的出现,其方便快捷、传播迅速、互动性强的特点使其广泛渗透到我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使人们处在一个"人人都是通讯社、个个都有麦克风"的"微时代",颇具时尚元素的政务微博也应运而生。虽然政务微博作为政府部门及官员与公众交流互动的平台带来了众多好处,但其在政务沟通的过程中依然存在着信息更新不及时、互动不足、用语不当、各自为政等问题。这些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