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吴高福教授著《新闻学基本原理》作为国家教委“七五”规划中新闻学教材,最近由武汉大学出版社出版发行。吴著与国内同类性质的著作相比具有如下四大特色。一、独辟蹊径,构建新的理论体系自70年代末我国恢复新闻教育、新闻研究以来,新闻理论的教材和著作相继问世,其中最有影响、最具代表性的是复旦大学新闻学院的《新闻学概论》和甘惜分教授的《新闻理论基础》、成美、童兵教授的《新闻理论教程》。《新闻学概论》以新闻事业为逻辑起点,以新闻事业为基本研究对象。《新闻理论基础》和《新闻理论教程》则都以新闻为逻辑起点,以新闻事业或新闻工  相似文献   

2.
融合了新闻学与传播学理论的新闻传播学在20多年前就已出现,新闻传播学这一新的学科在中国经过了长期的孕育与发展。新闻学可以利用传播学的相关理论重构体系,以推动新闻传播学科的发展与创新;传播学理论对新闻实践具有较强的借鉴意义;新闻传播学纳入大学新闻与传播学教育的通识课程,有利于新闻传播人才的培养。  相似文献   

3.
最近,新华出版社出版了胡宏文先生的新著《新概念新闻学》。这是胡先生继《教育报刊采访写作方法论》《教育新闻写作实用文丛》(四卷本)之后,推出的又一部新闻学力作。作者集30年从事新闻采编的丰富实践与理论积累,全方位、多侧面、多层次地对新闻学理论进行了宏观审视和思考,以新的视角提出新概念,以新概念演绎新思维,以新思维引领读者对新闻学展开新的解读,是一部富有个性特色、生动实用的新闻学著作。首先,《新概念新闻学》在体系构架上,表现了新的特色。全书上、下两册,将新闻学分解为“宏观新闻学”“新闻传播学”“新闻体裁学”“新闻…  相似文献   

4.
清华大学出版社近期出版的“新闻与传播系列教材·影印版系列”已陆续出版六本,这套新闻传播学英文原版教材选题上与中国新闻传播学的学科设置与建设密切结合,关注学科教育的发展,注重基础理论和传媒实务,并体现一定的前瞻性。因此,针对国内新闻传播的传播学基础理论和研究方法课程,推出了《人类传播理论》、《大众传播理论》和《大众传媒研究导论》;在传媒实务方面,推出了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新闻学教  相似文献   

5.
教学方法,正如人们出门上路,大家都根据各自的具体情况,走自己的路,以达到自己的目的地。教员授课,其理亦同。作为教授法千变万化,应允许各持其教法。我在讲授《新闻学基础》《新闻学概论》《新闻理论》等课程中,对教学法曾作了一些新的尝试,例如讲课中由近及远,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由反面到正面,由具体到抽象,而且将它们经常穿插运用。这种教学法,学生感到很有收获。现将其中的点滴体会整理于下。  相似文献   

6.
中国新闻学的开山祖徐宝璜在其《新闻学》一书中,第一次较系统的阐述了新闻理论、新闻采写、新闻事业的经营管理等各方面的思想,正式开始了我国新闻学的"学"理研究。强调媒介的社会责任是徐宝潢新闻思想的一大特色,仔细分析领会徐宝璜的媒介责任观对于今天的新闻实践依然有重大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在最近举行的复旦大学第十三届科学报告讨论会期间,新闻系师生重新评价了王中同的新闻学观点.大家认为,王中同志曾对新闻学若干重要问题作了有益的探讨,对于促进马克思主义新闻学理论的研究和改进报刊宣传工作,都有积极的意义.新闻战线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教训证明,他的观点基本上是正确的.一九五六年下半年至一九五七年夏,王中同志在主讲新闻学理论课和在部分新闻单位作报告时,根据教学的需要和报纸工作中的实际问题,提出了比较系统的具有一定学术价值的观点,并着手撰写《新闻学原理大纲》.但《大纲》未及终篇,就被贴上"资产阶级  相似文献   

8.
清华学人     
刘建明 教授  194 2年生于河北武邑 ,新闻传播学院教授 ,博士生导师。196 4年毕业于辽宁师范大学 ,2 0世纪 80年代在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先后获新闻学硕士和博士学士学位 ,曾任记者、市级广播电视局局长兼总编辑 ,国际关系学院新闻系主任。现任多所高校兼职教授 ,多种学会理事 ,《北京观察》杂志编委会副主任 ,第八、第九届北京市政协委员 ,北京市政协学委会副主任 ,国家教育部新闻学指导委员 ,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主要著作有《宏观新闻学》、《科技新闻理论与写作》、《基础舆论学》、《当代舆论学》、《当代中国社会舆论形态》、《现…  相似文献   

9.
一 凡办报纸都要注意读者兴趣,注意读者兴趣就要研究新闻价值,而研究新闻价值都会谈到新闻接近性问题。 什么是新闻接近性?各新闻理论书中对此解释大体相同:“事件发生的地点离读者越近,新闻价值就越大”。(成美、童兵《新闻理论简明教程》第48页)“新闻价值与新闻发生及登载相隔之距离为反比例。”(徐宝璜《新闻学纲要》)  相似文献   

10.
一年前,当靖鸣对我说,他和他的一些朋友想写一本名为“问题新闻学”的著作时,我真是满腹狐疑。这个“问题新闻”新概念能成立吗?这个理应归入应用新闻学一类的“问题新闻学”新分支,学术界会认同吗?一年后,当他拿着他的“问题新闻传播学研究丛书”中以《问题新闻学》(专著)和《问题新闻的采访与报道》(合著)命名的书稿找我作序时,靖鸣和这几位年轻人的敢作敢为劲头,着实让我吃惊与钦佩。《现代汉语词典》(修订本)对“问题”一词的阐释是:1 .要求回答或解释的题目;2 .须要研究讨论并加以解决的矛盾、疑难;3.关键,重要之点;4.事故或麻烦。可见…  相似文献   

11.
新闻写作是新闻学的核心,要求具有一定的实用性和现实针对性。随着信息全球化的不断加快,处于新闻传播过程中的新闻写作显得有些力不从心。而作为理论指导和技能培养的新闻教学更是显得有些被动和无助。需要对当前新闻写作教学理念、教学内容、教学目标进行调整与修订。  相似文献   

12.
被誉为"中国新闻界全才"的民国时期名记者邵飘萍,凭其自办、与人合办或被聘担任特派记者的新闻媒体,出于"以新闻救国、以新闻替世、以新闻记者终其身"的敬业献身精神,兼因在日本学习法律、政治的学科背景,在法制新闻报道领域留下可资品鉴的法制新闻采访经验和大量渗透着法律精神的经典力作;他以真相为筋骨、以法律为灵魂,大胆质疑中国最高当权者内外政策的合法性,指斥外国列强损害中国主权/蹂躏中国人民的罪行,执著践行"探求事实、不欺阅者"、"以法律审视新闻事业"等新闻思想;从其娴熟的新闻素养、深厚的法律功底和超然的政治灵气中可以进一步体悟新闻学的真谛.  相似文献   

13.
新闻学的研究应该从目前的概念和逻辑混乱状态中摆脱出来,建构起具有内在逻辑关联的体系。这个体系由新闻起源、新闻本原、新闻形态、新闻价值、新闻功能、新闻媒介、新闻受众、新闻环境等构成。新闻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包括哲学和逻辑学的方法、语义学的方法、历史的方法、定量定性分析结合的方法等。  相似文献   

14.
在新闻工作中,贴近实际,就是尊重新闻传播规律,以达到最佳传播效果;贴近生活,就是重视新闻产品质量,以富含生活气息的作品吸引群众;贴近群众,就是以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满足群众需求。新闻媒体和新闻工作者在新时期新闻工作中应从这三个方面践行与坚守"三贴近"原则,并持续不断地贯彻到新闻实践中。  相似文献   

15.
媒介融合对新闻从业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让传统的新闻教育面临挑战.作者通过对国内外著名学府新闻实验室建设的先进理念、技术、功用的阐释与分析,提出了甘肃省内高校如何因地制宜,建设媒介融合背景下服务教学、服务社会的新闻实验室,以期对经济欠发达区域的高校建设起到普遍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6.
论王韬新闻言论的思想内容及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近年新发现的历史资料为根据 ,论述了王韬报刊新闻言论的内容和特征。王韬的新闻言论针对我国当时所处的危机形势 ,最先发出变法自强的主张 ,强调报刊要参与现实问题 ,走出了国人办报的第一步 ,奠定了他在中国新闻传播史上的重要地位。同时 ,王韬以全新的思想意识 ,一扫当时报坛的沉闷僵化之风 ,创造出的适合表达崭新思想内容的报刊政论文体 ,对我国后来报刊新闻言论写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新闻编辑课作为一门重要的新闻实务类课程,以传授新闻编辑工作的基本规律、基本原理、基本知识与方法技能作为主要任务。在媒介融合的时代,社会发展呼唤着新型新闻编辑人才,传统的新闻编辑教学已经不能满足时代发展对新闻人才的要求,高校新闻编辑教学面临新的挑战。如何对新闻编辑教学进行改革,培养适应时代发展需要的复合型新闻编辑人才,具有很强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本文在阅读大量文献、总结多年新闻编辑教学经验的基础上,对新闻编辑教学改革提出了一些建设性的意见。  相似文献   

18.
阅读量和新闻能力存在正比关系,许多新闻业者新闻能力不强,尤其是一些非新闻专业毕业的大学生("准新闻业者")在新闻工作从业实践中难以适应,原因是其阅读量不够,这与其多年来所受教育的内容、知识结构、社会影响等多种因素有必然的关系。正确认识"准新闻业者"法定学历和新闻能力不相称的真正原因,采取相应举措,增强阅读能力,扩大知识面以及改革现有的教育方式,以法治教。  相似文献   

19.
本文运用文献资料、专家访谈和逻辑分析等研究方法,从文化学、新闻学的角度对体育新闻与人文奥运的内涵、特征及其相互联系进行分析,指出人文奥运对体育新闻的要求,提出在人文奥运理念背景下体育新闻应注意的几个方面:提升体育新闻工作者的人文素质和体育新闻的人文品位;注重体育新闻受众的需求;更充分地发挥体育新闻的舆论监督作用。  相似文献   

20.
新闻职业道德是新闻职业精神的外在表现,当前新闻界丧失职业精神和违反职业道德的行为越来越多,对此读者已是深恶痛绝。市场经济原则"侵蚀"新闻理想,官本位和拜金主义"逼诱"新闻道德,采编量化标准"挤压"新闻道德,惩处不力"助长"减损新闻职业道德的行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