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飞山神信仰是自唐宋以降直到当代,兴起于湖南靖州飞山一带而后盛行于湘桂黔边界地区侗、苗、土家、汉等族群交错杂居多元文化空间的一种民间信仰。飞山神的原型是唐末五代时期地方民族首领杨再思。以杨再思作为传说形象和信仰对象的飞山神信仰体现了文化的多元性,见证了当地苗侗文化与中原文化的融合,为当地民众提供了重要的物质和精神活动,有助于调适民众心理、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相似文献   

2.
凌飞 《民族论坛》2014,(1):58-60
正地处湘黔桂边界区域靖州苗族侗族自治县境内的飞山,不仅是一座景观山,更是一座政治山、文化山、宗教山、精神山,堪称"南方布达拉宫,苗侗精神家园"。湘黔桂苗乡侗寨各族人民,千百年来景仰飞山、情系飞山、朝圣飞山,形成了一种独特的民族宗教文化奇观。揭开飞山文化的神秘面纱,全面打造飞山文化旅游,已时不我待。一、飞山,作为景观区位地标,山形险峻奇特,雄踞荆楚黔桂要腹,联通江南两大水系,堪称南疆奇峰。1、飞山景观奇特。飞山以"忽一峰飞至"而得名,传说由玉皇大  相似文献   

3.
中南和西南广大地区的少数民族,历代统治者对他们统称为蛮或夷。可因时代或住地的不同,又有不同的族称。秦时称黔中郡的少数民族为“黔中蛮”,西汉时改黔申郡为武陵郡,居民被称为“武陵蛮”,到东汉时又因境内有五溪,故又有“五溪蛮”之称。唐宋时,溆州地区的少数民族被称为“溆州蛮”,对居住于飞山一带的居民则谓之“飞山蛮”。笔者曾对“飞山蛮”进行粗略的调查,现简略报告如下,以就正于专家学者。  相似文献   

4.
文章通过抓住飞山文化的核心字"飞",阐述了文化创意背景下"飞"的内涵及构成要素,从自然、人物、民俗方面提出了"天人合一"飞山梦靖州飞山文创产业的时代发展路径,基于飞山公杨再思的影响,强调文创产业的核动力是从民间信仰开始,通过精神引导、心理暗示最终融入人们的日常生活,从而形成飞山文化文创产业独自体系.  相似文献   

5.
龙本亮  陈俊名 《民族论坛》2014,(12):F0002-F0002
11月15日,以“神韵飞山、祈福圣地”为主题的2014中国飞山文化旅游节暨土特产品博览会,在怀化市靖州苗族侗族自治县开幕。  相似文献   

6.
正3月14日,靖州苗族侗族自治县举行飞山文化旅游规划设计评审会。来自北京、浙江、广东等地5家高资质的旅游规划设计单位对飞山文化旅游进行规划设计。通过飞山文化旅游规划设计评审会平台,整合民族旅游资源,推动武陵山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工作。近年来,靖州大力发展民族旅游产业,按照国家5A级旅游规划设计标准,邀请高资质旅游规划设计单位对民族旅游产业进行规划设计,邀请国内知名文化  相似文献   

7.
山崇拜是重要的自然崇拜之一。与山崇拜有关的种种文化现象,可称为山崇拜文化丛,它包含山神观念、山神形象、山神名称、祭山场所、祭山仪式等。山神观念是以人的意识形态表现的,是蕴藏在人们心灵中的文化现象,它属于山崇拜文化丛的深层结构。山神形象、名称及祭山场所是以物质或物化形态表现的,它属于山崇拜文化丛的表层结构。祭山仪式是以人的行为活动方式表现的,它属于山崇拜文化的中层结构。①本文就山神观念和山神形象和祭山仪式作一探讨。  相似文献   

8.
<正> 飞山,是湘西名山胜景之一,位于靖州城西门外五公里处,不仅以它的雄伟壮丽、风景优美、神话色彩而著称于世,同时,还以其所拥有的历代的石碑画刻深深地吸引着广大的墨客游人。沿一条迂回曲折的羊肠小道拾级而上,就会发现从飞山山脚到绝顶蜿蜒十多华里的山路两侧,  相似文献   

9.
雄性为“凤”,雌性为“凰”,通称“凤凰”。在神话传说中,凤凰为群鸟之长,是羽虫中最美者,飞时百鸟随之,尊为百鸟之王。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凤凰的形象不仅代表万物之“和”,还表示人类社会之“和”,凤凰五色象征着社会和谐安定的德、义、礼、仁、信五条伦理。同时,凤凰在民间有爱情的寓意,常被人们用来比喻夫妻同心相爱、婚姻美满。  相似文献   

10.
过山瑶是对瑶族的又一称谓(或为别称),它浓缩了瑶族先民千百年来漂洋渡海、翻山越岭、过山吃山的历史进程,形象反映了瑶族历史生活画面的社会学意义.瑶族人民在过山吃山的历程中,创造了独树一帜的生存智慧,主要包括:以盘瓠神话为发端,创造盘王文化以增强民族自信心;借用封建王朝名义,创作《过山榜》以维护本民族利益;从北往南迁徙,过山吃山种山以实现民族大转移.盘王精神永远激励着瑶族儿女艰苦奋斗,开拓创新,一步一步地走向辉煌的明天.  相似文献   

11.
仓洋嘉措既是藏传佛教领袖 ,又是一位享有盛誉的诗人。一生创作出许多脍炙人口的优秀诗篇。文章对仓洋嘉措创作的诗歌名称及社会根源作了探讨 ,并就其思想性和艺术性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2.
1980年以来杨增新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代新疆风云变幻, 杨增新是辛亥革命后新疆的首位军阀, 而且是新疆民国史上统治时间最长的一位地方实力人物。本文收集、综述了1980 年以来在国内刊物上公开发表的有关研究杨增新的论文, 并提出了几点看法, 以供关注这一问题的研究者参考。  相似文献   

13.
杨松山是我国近当代著名武术家,他既精通武术套路,又熟稔武术理论,兼擅日本柔道、剑道与西方拳击,集文武、中西之道于一身,是博学多才的全能武术家,并勇于开拓新境。杨松山长期在中央国术馆担任武术教授,后任教务长,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的武术人才,为我国近现代武术的发展作出了卓越贡献。  相似文献   

14.
毛巧晖 《西北民族研究》2012,(3):198-203,197
新中国成立后,民间文艺学领域出现了一个突出的群体——解放区学者,他们对于民间文艺的研究围绕"为人民大众的文艺"展开,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周扬。周扬在民间文艺的研究中具体表现为:强调对民间文学形式和功能的利用,强调民间文学内容的人民性和尊重历史的原则。周扬重视和研究民间文学,是为政治追求服务的,是构建新中国人民的文艺之具体表现,对于20世纪下半叶民间文艺学的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对一个学者最好的纪念就是对他学术心路的追忆、对其作品的肯定和对其衣钵的传承,这应当是我们作为研究者的一种追求和共识。2019年8月29日,著名回族史学家杨怀中先生走完了他的一生,于一个以学术为志向的学者而言,肉体的生命结束了,但学术生命没有终止,先生身前所著的学术著作、学术遗产和为学之风,会因后来者的阅读和传承而得以延续。文章以杨怀中先生的《回族史散论》为切入点,回顾杨先生的系列著作,梳理杨先生的学术心路、学术遗产和为学之风,以期在先生学术著作和为学之风的勉励中前行。  相似文献   

16.
本文在陈寅恪《论唐高祖称臣于突厥事》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探讨了联突厥的重要人物刘文静的真正主人、高祖称臣突厥与兴国寺兵的向背关系、唐突关系与刘武周兴灭、李世民国际地位等问题,认为初唐称臣的真正谋主就是李渊,他也是刘文静的真正主人;兴国寺兵是贯彻李渊外稳突厥、内招杨隋旧部的忠诚部队;刘武周覆灭的关健在于李渊成功地运用唐突外交策略,李世民与突厥关系是次要的;武德后期在唐突国际关系中,李世民的国际地位是他多年累积的军功资本、连兵突厥及招纳谋臣勇将苦心经营的综合结果.  相似文献   

17.
杨知勇半个世纪民俗学学术追求与理论贡献为运用“立体性田野考察”、“综合整理法”,参与搜集整理20世纪中华文学百年经典《阿诗玛》;探寻原始文化渊源,研究图腾、巫术、原始宗教与神话;将价值论和符号学引入民俗研究,探索民俗的文化深层价值;从事多民族地区民族民俗的立体描写研究。  相似文献   

18.
本文回顾了青海历史上著名的教育者,着重论述了杨应琚的教育主张以及采取的教育措施,并论述了对青海教育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啰哩回回——元代的吉普赛人》是杨志玖先生晚年的一篇名作,发表后学界多有赞誉。本文在杨先生之作的基础上,沿着杨先生论文的思路,作进一步的探寻,试图对中国的吉普赛人问题能稍有深化,也通过此文来表达笔者对杨先生去世10周年的纪念之情。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以《西宁府新志》为视角,从编纂的时代背景、纲目结构的构思设计以及在西宁的政绩等三个方面,探讨杨应琚“大一统”的民族关系思想与实践,为构建新时期社会主义民族关系提供理论依据和历史借鉴,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