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 毫秒
1.
本文从《物权法》《渔业法》的相关规定入手,分析了现行渔业权流转立法的不足,在借鉴其他国家和地区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完善我国渔业权流转制度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2.
内水和领海之上可以竖立渔业权 ,我国法律允许捕捞权在毗连区、专属经济区海域存在 ,捕捞权可以竖立于大陆架海域之上 ,渔业经营者在获得公海或者他国海域的捕捞许可证 ,取得捕捞权 ,可以在公海或者他国海域从事捕捞作业。  相似文献   

3.
关于渔业权的探讨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养殖权和捕捞权均属于渔业权,不宜把它们分成两项法律制度。渔业权是独立于水权的准物权,在客体、权利构成方面具有复合性,带有公权色彩。其取得既需要水域所有权这个母权,又需要行政许可予以"催生"、"准生"与确认。  相似文献   

4.
休闲渔业在我国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和潜力。根据国内8个省(市、区)2004年-2018年面板数据分析,休闲渔业产值增长和渔业经济总产值增长之间呈正相关关系。应积极转变和优化休闲渔业产业结构、加快政策法规体系配套完善、以市场为导向开发多层次的休闲渔业产品。  相似文献   

5.
《琼州学院学报》2019,(6):102-108
休闲渔业在我国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和潜力。根据国内8个省(市、区) 2004—2018年面板数据分析,休闲渔业产值增长和渔业经济总产值增长之间呈正相关关系。应积极转变和优化休闲渔业产业结构、加快政策法规体系配套完善、以市场为导向开发多层次的休闲渔业产品。  相似文献   

6.
长期以来,福建渔业通过从事养殖和初级加工等环节的任务嵌入产业垂直分工体制之中,渔业经济发展呈现低端化特征,渔业产业优化升级需求较为迫切。文章运用价值链理论,结合福建渔业产业发展特点,从渔业产业升级的主体、驱动力、实现路径及策略选择等方面探索地方渔业产业的升级机制。  相似文献   

7.
开展南海渔业合作具有紧迫性和可行性。中国与东盟各国通过加强在渔业领域的合作,以确保南海渔业资源可持续发展的同时,还可以为促进各方就“南海行为准则”案文磋商形成共识积累战略信任。目前南海渔业领域合作机制存在合作形式上务实少、务虚多,多边合作少、双边合作多,缺乏高效的执行机制,以及合作的广度和深度不够等问题。建议通过协商与谈判,签订区域性的政府间渔业合作协定(条约),并建立南海区域性渔业合作管理组织,在渔业管理、渔业科技合作、渔业统计数据交流和执法合作等方面完善相关工作机制,对南海区域渔业进行科学管理和养护,以确保南海渔业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8.
研究分析我国渔业内部产业结构演进规律,根据其产业结构特点和存在问题,提出相应的调整对策,可以有效促进渔业产业的发展.运用“三轴图”法对我国渔业内部产业结构演进规律进行研究分析,得出渔业产业结构发展的三个阶段,并指出当前渔业第一产业占主导地位,第二、三产业比重较小.这说明当前我国渔业发展仍以捕捞和养殖为主,渔业产业结构仍处于初级发展阶段,产业结构亟需优化.在分析我国渔业产业结构特点和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渔业产业结构调整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9.
国际渔业补贴改革趋势及我国的应对策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控制补贴总量,维护渔业的可持续发展;减少对贸易造成扭曲的补贴,加强补贴政策的透明性和规范性;调整补贴结构,控制渔业生产能力、提高渔业部门盈利能力将成为国际渔业补贴改革的三大趋势。研究世界渔业补贴的整体水平及其发展趋势,借鉴发达国家在渔业补贴政策上的经验教训,才能更合理地完善我国的渔业补贴政策,更有效地应对国际渔业补贴的改革趋势。  相似文献   

10.
福建省渔业经济竞争力的评价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选择波特的产业竞争力模型与瑞士洛桑国际管理发展学院(IMD)区域竞争力评价模型加以组合、改造和利用,构建理论上的渔业经济竞争力评价体系。选择渔业总体实力、渔业生产能力、渔业开放程度、渔业生产投入等主要指标构建指标体系,对福建、山东、广东、浙江、辽宁等五个资源具有相似特点、渔业实力强的沿海渔业省份进行比较评价,分析福建渔业经济竞争力。  相似文献   

11.
由于渔业资源的持续衰退和生态环境的不断恶化,完全由市场来调节和控制渔业管理存在着明显的不足。基于保护渔业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防止市场失灵、避免过度竞争、缓解渔业捕捞中的负外部性和保障渔业产品的有效供给,有必要对渔业产业结构及其经济绩效进行控制和制约。文章从环境公共信托理论出发,指出政府渔业规制的核心在于资源的分配和使用,关键在于改革规制机构,引入私的规制,实现多主体共同治理;渔业管理方式由"管制"向"激励"转变,创设合理的产权制度;构建经济性规制多元并存、社会性规制持续加强的规制格局。  相似文献   

12.
茂港区濒临南海,渔业资源比较丰富,渔业产业历史悠久,也是全区农业的一个重要产业。我们要立足实际,在看到渔业产业发展的有利因素和取得成效的同时,更要看到其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一些突出问题和面临的严峻挑战,开拓创新,突破瓶颈,要在调整优化渔业经济结构、完善水产技术推广和防治体系建设、大力发展生态渔业、严厉打击涉海涉渔违法行为、搞好水产品批发市场建设以及加强水产市场信息研究等方面要有新举措。  相似文献   

13.
自20世纪初年开始,列强觊觎中国沿海渔业资源,在中国近海侵渔,侵害了中国领海渔业权,这引起了中国社会的关注。在反对外人侵渔的过程中,清末中国社会催生了领海渔业权意识。当时日本对华侵渔最明显,引起中国朝野抗议。除日本对华侵渔外,德国亦在胶州湾租借地开设渔业公司。这引起了部分中国人的警觉。为抵制外人侵渔,在张謇等人倡导下,清末中国社会兴起创办新式渔业公司的热潮。这对中国领海观念的形成具有重要影响,促使部分官员形成比较明确的领海渔业权观念。之后不久,张謇等人又在商部积极支持下参加了意大利米兰渔业赛会,试图向世界展示中国渔业界自保利权、维护海权的形象。尽管未能真正有效维护海权,但当时中国社会维护渔业权的努力仍值得肯定。  相似文献   

14.
我国碳汇渔业发展模式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碳汇渔业"就是指利用水生生物吸收水体中的CO2的功能,运用海水养殖、人工增殖等手段增加水生生物的数量,从而促使大气中CO2总量直接或间接降低的渔业生产活动。渔业的碳汇作用主要是通过藻类养殖、贝类养殖、增殖放流以及捕捞业等来实现,发展碳汇渔业应采取以下对策:(一)发展生态养殖模式,充分发挥渔业的碳汇功能,(二)发展海洋牧业,保护近海自然生物碳汇,(三)提高渔业生产技术水平,增强渔业碳汇能力,(四)加强基础工作,促进建立渔业碳汇交易中心。  相似文献   

15.
海湾是未来海洋经济发展的重要战略阵地。在此根据现有资料和调查数据对我国海湾渔业的发展现状作了初步总结并对其中存在的诸如资源衰退、生态系统破坏严重等问题作了探讨,以期为我国海湾渔业事业的发展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6.
新疆地域辽阔,多河流湖泊,渔业资源丰富,水产历史悠久。清代以前由于史料匮乏,新疆渔业只能从零星的文献记载中管窥片貌。清代新疆统一后,关于渔业的官私记述明显增多。本文依据文献记载,主要分析了清代新疆的渔业资源分布、渔业生产技术和水产贸易状况。  相似文献   

17.
《琼州学院学报》2020,(1):15-20
南海设施渔业由于远离大陆,面临着技术水平低下、模式单一、组织化程度不高、政策支持不到位的现实困境。促进南海设施渔业发展,必须走创新驱动之路,以改变南海海洋渔业增长方式并培育竞争能力。当前创新驱动应在技术创新、模式创新、组织创新、产业创新、政策创新方面下功夫。  相似文献   

18.
合作化虽是新中国渔业工作的既定方向,但具体政策却是在地方性试点中逐步调试形成的。在1953年中央大力推动合作化前,以广东潮汕地区为代表,若干沿海地区伴随渔区调研、渔业民主改革率先开展合作化工作。在援引土改经验遭遇困难后,地方政府逐渐形成了从分益与供销入手改革的新思路。在"先活后改"方针下,互助合作逐渐从供销向生产领域拓展。在增产方针与合作化体制的共同作用下,深海渔业成为优先发展的作业方式,技术、信息交流与统一组织生产带来了渔业大丰收。合作化政策形成过程及推动生产发展的机理,构成了共和国初期海洋治理的宝贵经验。  相似文献   

19.
《琼州学院学报》2019,(3):78-85
在全球气候日益变暖的背景下,北极海冰的融化使得在该区域进行捕鱼变为可能。为了提前预防中北冰洋公海区域无管制的捕鱼活动,北冰洋沿岸五国与包括中国在内的其他受邀请国家或地区在2018年10月3日签署了《防止中北冰洋不受管制公海渔业协定》,正式为北极公海渔业确立了国际法秩序。然而,通过对该协定的内容及其在参与方、非缔约方遵守以及日落条款等制度安排进行梳理与检视可得,该协定从国际法层面来看既不完整也不完善,遗留了许多关键的空白之处有待缔约方进一步通过磋商补充。中国当前虽然已经签署了该协定,但并不意味着结束了参与治理中北冰洋公海区域渔业事务的进程,反而应当以更加积极的态度投入到后续的规则制定中去,加强对北极地区的科学研究投入,以切实保障我国未来在这该区域的渔业利益。  相似文献   

20.
渔业是鄱阳湖区传统产业.明清以来圩堤围垦促进了湖区农业发展,鄱阳湖区成了著名的“鱼米之乡”.“农进渔退”成为近世以来鄱阳湖区及中国大湖区域开发利用的普遍形式,20世纪下半叶鄱阳湖区出现了明显的“农进渔退”.“农进渔退”引发生态环境系统的逆向演替,致使鄱阳湖区水旱灾害频发、加剧,生物多样性减少和渔业生态恶化.湖区经济、社会与生态环境系统发展的不相协调,此乃人类不可承受之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