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文章从楚王族的居地、族称、语言、信仰习俗文化、楚王族之芈姓与熊和(今西)的内涵及其三者的关系等方面对楚王族的族属进行了论证。作者指出,楚王族既不是华夏、西羌,亦不是东夷,而是苗族先民、江汉土著荆蛮的首领。  相似文献   

2.
楚艺术以其奇丽无比的想像和极富个性的创造构成了一个惊采绝艳的艺术世界,它折射出了楚人在上古时期的物质生活和精神世界的状况。那些具有象征感和形式美的艺术图案,无处不反映出它对人文精神的体认,无处不反映出楚人对生活、生命、人生、心灵等方面的思考。  相似文献   

3.
秦汉之际的制度是秦制、楚制、汉制的嬗变。楚政权的封君赐爵制度包括封君、封侯及其他爵位,主要为虚封,不食邑;楚政权的赐爵制度以战国时代的楚国爵制和秦爵制为主,兼采其他诸国爵位又有所变化,对西汉爵制起着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4.
楚文化的研究需要进一步开拓空间,应该将楚文化在漫长的历史时期与辽阔的空间领域创造出来的辉煌业绩做整体研究,这就需要一种"大楚文化"的视野.  相似文献   

5.
《庄子》文化背景楚宋辨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关于《庄子》的文化背景,宋代朱熹、近人王国维都认为是楚,建国后哲学史的通行说法,也是持相同意见。但是笔者在对《庄子》研读的过程中却逐步发现,这样的认定缺乏坚实的理论基础,更与事实不符。《庄子》的文化背景,实是殷商残余、积贫积弱的宋国。笔者从庄子的出生地、道家学术的源流、宋与楚之间的文化差异入手,力图梳理出一条清晰的脉络,将庄子一脉产生的背景、发展的过程、与楚的关系一一列举,以事实证明《庄子》的背景非楚乃宋。  相似文献   

6.
纪南城是楚国都城的典型代表,对于纪南城起始时间,学术界有三种典型的观点:春秋早期说,春秋晚期至战国早期说及战国中期至晚期说。结合纪南城考古发掘、墓葬年代及人口数量,对楚纪南城定都年代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7.
"怨诗楚调"产生于汉代,是以清切哀伤的楚声为歌,以哀凄悲怨的丝竹之乐演奏,带有固定表演程序,以本事为支撑抒发蒙冤屈志、相思被弃、伤生叹命之怨情的一类歌诗。东晋以后,随着音乐功能的衰退,怨诗楚调逐渐指代以源初本事为中心抒发怨情的一类诗歌,进而成为凄怨哀伤风格的代称。  相似文献   

8.
战国时期楚方言中的第一人称代词系统比较复杂,通过对战国时期《楚辞》以及楚地出土战国文献资料的整理与统计,发现战国时期楚方言中第一人称代词有“我”、“吾”、“余(予)”、“朕”,论文分析了它们在使用频率、称数、句法功能以及谦敬功能方面的特点。  相似文献   

9.
河南新蔡葛陵楚简中记载了楚先祖的起源地和迁徙地.简文“昔我先出自”之后的两个待考文字,经重新考释,隶定为“邕追”,读作“雍丘”.雍丘是颛顼的发迹起家之地.新蔡楚简中“昔我先出自雍丘”的记载,与《离骚》、《史记·楚世家》等传世文献中所记楚人奉颛顼为远祖的内容相吻合.新蔡楚简中还出现了“老童”、“祝融”、“穴熊”等其他楚先祖的名字,记载了楚族由中原南迁沮漳河流域、江汉流域的路线,对研究楚族的起源、楚先祖的世系以及楚族迁徒路线具有重要的证史与补史作用.  相似文献   

10.
楚漆艺具有重要的文化艺术价值和实用价值,需要传承发展,可通过挖掘漆艺,并结合现代艺术设计,不断传承发展楚漆艺.  相似文献   

11.
南楚方言与楚方言具有密切关系.从扬雄《方言》所提供的材料来看,南楚方言各地受楚方言影响的程度并不相同.楚方言对南楚方言的影响、渗透有其不平衡性.  相似文献   

12.
立足于出土文献流传视角,楚竹书传承字新见本义可分为二类:战国前各类文献皆未见的新出本义和战国前传世文献已见的准新出本义.这些本义数量少,使用频率低.战国前出土文献的局部面世和文献内容的字义选择,造成了这种本义呈现的滞后现象.  相似文献   

13.
楚简帛是中国最早的手书墨迹。它以其独特的字势、体势、笔法和浪漫的楚风引发了中国书史上隶变的先声。它独特的形制和独特的笔法体系,对书写工具的原创,对笔意墨趣的自觉追求,不仅确立了中国书法的笔墨观念和意境体系,而且对书体的演变和中国书法形制的初创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为后来书法成为独立的艺术样式提供了先决条件。  相似文献   

14.
楚"酂"地考     
楚"酂"地见于曾侯乙简、包山楚简之"酂君""酂路尹",是战国时期楚国重地.汉初萧何因功封酂侯,当因楚"酂"地而来,其家族袭酂侯至西汉末年;东汉至南北朝时期,酂或为侯国,或为县,位置不变.通过对《水经注·沔水》关于该段均口、谷城、筑阳等地理位置的分析,确认"酂"的位置在汉水东岸今老河口市陈家埠口村附近,考古材料也为此提供了证据.  相似文献   

15.
以入楚为关捩点,吴起的学术思想经历了由儒家到法家的转向,吴起入楚之后的行事作风及其心威于刑的学说可为佐证。吴起传授儒家典籍《左传》的时间应在其入楚之前,这也为吴起学术思想由儒家变为法家的观点提供了辅证。而其法家思想的学术渊源可从师学曾申、受三晋法家濡染及其自身兵学背景等三方面进行追溯。  相似文献   

16.
张东妹 《南都学坛》2005,25(5):21-22
在汉代音乐发展过程中,作为楚国音乐文化代表的“楚民歌”对汉代宫廷音乐、民间歌谣的相和歌都产生了重大影响,促进了汉代音乐文化的繁荣。  相似文献   

17.
长沙出土楚帛书反映了湖湘先民对宇宙起源及其秩序化过程的认识。在这一宇宙观中存在道、阴阳五行与天人感应等思想,是研究先秦湖湘地区思想文化的重要资料。  相似文献   

18.
楚美术是我国上古时期具有南方文化品格的艺术事象。作为上古时期楚人奇异而丰富的美术创造 ,它以其卓尔不群的创造姿态和原始浪漫主义精神开创了世界上古美学的新视界。本文试图将这一重要美术现象放在上古世界文化视野中去观照 ,从本土艺术的南北分流的考察和上古艺术的东西对比研究中 ,发绎其独创一格的创造精神  相似文献   

19.
楚竹书中有少量未见于其他文献的特见词义,这些词义对于丰富和完善相应词语的表义系统、增补相关字典辞书的释义条目具有弥足珍贵的价值。基于数字化处理平台,充分吸收学界相关研究成果,疏证楚竹书特见词义。  相似文献   

20.
字用研究包括阐释字义引申和说明用法通假,与文字考释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目前出土刊布的楚简古典籍主要有郭店楚墓竹简和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相关字用研究成果主要有院释文性专著、单篇性论文、汇集性论著、散见性论著,这些研究成果具有依托于文字考释、零散而缺乏系统、着力于通假而未综论等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