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象征在世界各个不同民族的文化中都很常见,它借助事物间的联系,以具体事物作媒介,使人联想到与该事物有联系的相关事物.由于它采用的是"托义于物"的手法,不但具有生动感的特点,又意在言外,容易使人产生广泛的联想.如我们看到"做老黄牛"这个字句,所想到的不仅是"黄牛"本身,而且由此联想到忍辱负重、敦厚温顺的人格."在象征中,语言符号本身似乎只是一种媒介,或者说只是一架桥梁而已,它让人们通过有限的符号去产生无限的联想,去联想语言符号所暗示的意义."[1]因为联想思维的不同,语言中丰富多彩的象征词汇在不同民族文化传统中所表示的寓意又大相径庭.如喜鹊,被阿拉伯人视为不祥之兆,当作小偷或笨鸟;但中国人却视之为吉祥鸟,报喜鸟.  相似文献   

2.
于爱莲 《职业时空》2008,4(7):100-101
Metonymy这种修辞格是指用一个事物的名称代替与它相关的另一个事物的名称。它是英语中常见的修辞手段,实质上讲是概念接近事物之间的一种比拟与替代。其特点在于不直接说出要表达的人和事物的名称,而是通过联想用人们所熟知的与本体事物有密切关系的事物名称来代替,利用两个对象之间的某种联系来唤起别人的联想,可以做到形象鲜明但不生硬直接。  相似文献   

3.
作文需要联想和想像。联想是人们根据事物之间的某种联系,由一事物想到另一有关事物的心理过程,它是由此及彼的思维活动;想像则是人们在原有感性形象的基础上创造出新形象的心理过程。在写作过程中,联想和想像往往结合起来运用,不能截然分开。技工学校的学生的写作重...  相似文献   

4.
董鹏  郑慧敏 《职业》2013,(10):28-29
在现代汉语中,“就事论事”的解释是按照事物本身的性质来评定是非得失。在管理工作中,我们经常提及“就事论事”,容易使人联想到“对事不对人”这一令人宽心释怀的话语。但提及管理,人和事永远不会分家。管理的定义,就是在社会组织中,为了实现预期的目标,以人为中心的协调活动。因此,在做好“就事论事”的基础上,管理者应该深入一步,不妨针对“人”这个管理活动中的关键要素,来一番“就事论人”。  相似文献   

5.
联系概念的形式化辩证联系观的基本概念是联系,它是指“一切事物之间和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的互相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辩证联系观指明了联系的客观性、联系的条件性以及联系的多样性。  相似文献   

6.
创造性思雏常常表现为不受传统观念柬缚,能够迅速发现事物事物与事物之间、现象与本质之间的联系,乐于追根寻源,并且善于联想,富于想象和长于类比,而且常常把探索的目光投向未来。  相似文献   

7.
什么叫规律?规律是事物之间内在的本质联系。它决定着事物必然向某种趋势发展。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也叫法则,老百姓叫规矩。具体说就是上级、本单位制定的法律、法规、规定,认识和利用这些规律,是做人和做事的根本。规律,反映了事物的内在联系和要求。跟着规律走,  相似文献   

8.
“神秘主义(mysticism)”这个词源于希腊一罗马时期的“myein”,意思是指人经由某种入定,隐约感知到一种难以言表的“神约”或“信仰的内在作用”。后来,神秘主义范畴渐渐拓展,被人们用来指一切神秘之事物。中世纪后期,有人将之与思维的神秘性联系起来,“神秘主义”于是成为宗教和哲学的共同话题。现在,“神秘主义”,或译“玄妙论”,大抵足指对人融于“the One”的信仰或追求;“the One”这个概念不好翻译,我暂且译为“元始”。  相似文献   

9.
随着教育事业的深入发展,语文阅读教学出现了种类繁多的新法。虽然“教无定法”,但各种教学方法都会或多或少有它不无遗憾之处。诗云:“它山之石,可以攻玉。”作为语文教师,在众多的教学方法中.取人之长,补己之短。努力使自己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更加切合学习的主体——学生认识事物的发展规律,我想,这应是我们应尽的职责和义务。本人不揣浅陋.想就语文阅读教学中“读”的重要性.作初步的探讨,以求教于同行。  相似文献   

10.
所谓权力,《现代汉语词典》解释为“政治上的强制力量”。它与权威虽有联系,但并非一回事,权威的主要含义是“使人信从的力量和威望。”平时,人们常说的“某某有权”、“某某的权重系数很大”,就是指的权力,而非权威。社会主义制度建立后,每级领导干部有着明确的岗位和职务,同时也就有了一定的权力。这权力是从哪里来的呢?就是毛泽东所说的:“是工人阶级给的,是人民大众给的。”,  相似文献   

11.
张运辅 《当代老年》2011,(12):37-37
快乐指人的需求得到满足后所产生的满意和幸福的心境,是一种主观感受。英国作家萨克斯认为:“生活是一面镜子,你对它笑,它就对你笑;你对它哭,它就对你哭。”卡耐基也说:“如果我们有着快乐的思想,我们就会快乐;如果我们有着凄惨的思想,我们就会凄惨。”这表明,境由心造,对同一个事物,心境不同,对它的感受可能截然相反。  相似文献   

12.
杨曼 《现代妇女》2014,(10):283-283
日常生活中,事物千差万别,甲事物就是甲事物,乙事物就是乙事物,性质不同,形状各异,岂能相互代替?这似乎是个常识。可是人们在交际过程中总是违背这一常识,而又乐意为交际的对方所接受。比如:Il aime Bordeaux.(他喜欢波尔多酒) Bordeaux是法国著名的产酒区“波尔多”,人们常用这一地理名词代替“波尔多葡萄酒”,即在此,Bordeaux的指的是“酒”,一种产于波尔多地区酒,用产地代替酒,着实很有意思,这就是修辞上所说的借代。〈br〉 什么是借代呢?借代即使词从指某一类事物转而指另一类事物。这两类事物虽有某种联系,但并没有类属关系,这种词义的变化称为词义转移。简言之,借代是指根据两个事物本身客观存在的密切关系而引起的词义转换现象。〈br〉 借代的情形有很多,有的以具体代抽象,有的以抽象代具体,有的以局部代整体,有的以标志代人或物,现在列举如下。  相似文献   

13.
在机械类专业课教学中应用“解决问题法”,指导学生积极探索、善于发现,引导他们梳理课程结构,取得比较好的教学效果。本文通过分析阐述证明,解决问题法是一种通过学生主动地、自觉地探索知识,发现事物的起因,找出事物的联系,从中发现规律的行之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4.
在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中,矛盾无处不在、无时不有。毛泽东同志在《矛盾论》中指出:“其一是说,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的发展过程中,其二是说,每一事物的发展过程中存在着自始至终的矛盾运动。”矛盾的普遍性在词义关系中的一个重要反映是反义词的存在及其发展。 阿语和世界上各种语言一样,其反义词实质上就是处在共时共地有着反义联系的一对词。从逻辑角度来看,一对反义词的意义均下属于同一个上位概念的两个有着矛盾关系或对立关系的下位概念(概念为意义的基础)。如(“黑”)和(“白”)的意义就是“颜色”这个上位概念下属的两个有对立关系的下属概念。我们也可以说,和是下属于上座标词(“颜色”)的两个有着对立关系的下义词。词义关系有若干种,但其中联想性最强的要数词的反义。对此,人们在言语使用过程中均有深刻的感受。每当他们听到或说到(“长的”)时脑海中马上会联想到(“短的”),听到或说到(“强大”)时脑海中又马上会想到(“弱小”)。  相似文献   

15.
说明文教学是技校语文教学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如何才能搞好说明文教学,是一个难度很大的问题。这里仅根据个人的教学体会,谈一些粗浅的看法和具体做法。一、引导学生掌握被说明事物的特征所谓特征,指的是一事物区别于他事物的标志。抓住了事物的特征,就抓住了区别于他事物的标志。把事物的特征说明了,就能给人具体而清晰的印象。例如(景泰蓝的制作)一文,在介绍制作程序和制作方法中,作者始终抓住了景泰蓝制作中手工操作这一特征。如介绍制胎时,突出一个“打”字;介绍掐丝时,用“掐”和“粘”加以具体说明;介绍点蓝时,用一个“…  相似文献   

16.
记不清在什么地方曾看到过下面这个有趣的故事。一位小学老师要求同学们就“发现”和“发明”这两个动词各造一个句子,以彰显它们之间在含义上的差异。有个机敏的小学生回答道:“我爸爸发现了我妈妈,我爸爸和我妈妈发明了我。”这个出人意料的回答引来了笑声,但仔细一想,它确实别出心裁地道出了这两个动词在含义上的差异:“发现”就是把原来已经存在着的事物对象化,“发明”就是把原来不存在的事物创造出来。从这个有趣的故事联想到“做学问”。实际上,从某种意义上说,做学问也就是像那个小学生一样“找差异”。众所周知,任何一门学问都要使…  相似文献   

17.
生活中的美     
妻买回一块花布罩在电视机上。那花布淡绿的底色上散落着一朵朵鹅黄色的图案,很美。妻问我和女儿:“这块花布使你们想起什么?”女儿说,她想起蒲公英,那向四处散开的黄色图案,像蒲公英的黄色小花在微风中轻盈地飞舞。我说,它像一片绿茵茵的草地上零星地开放着一朵朵野菊花,清新淡雅。妻说,它像是夜空中五彩缤纷的礼花,绚丽多姿而又热情洋溢。一块普通的花布,引出三种不同的想象,却表达了一个共同的主题:对美的向往。人只有用美的眼光观察事物,才会发现事物美的内涵。一个人要活得充实而富有,要保持心灵的年轻,就应永远以真诚…  相似文献   

18.
第一自我即本我。第二自我即自我意识,意识到独立于自身之外的意识,能区别外在事物与自我的意识,即元认知。第一自我是对我们的干扰。它囊括了我们对事物本应如何的那些想法以及我们的判断和联想。它以"应该"和"不该"进行划分和界定,并经常以事物"本可以如此"的角度对待问题。第二自我是我们每个人内在的巨大的潜力库。它包含天生的才能和能力,实际上,它是一个可供我们自由开发利用的无尽宝库。如果任其自由发挥,它可以以优雅、从容的姿态表现出来。本文探讨了怎样在音乐活动中运用管理第一自我和第二自我。  相似文献   

19.
“相亲”是现代人择偶的一种重要方式,尽管它以“电视相亲”、“交友网站”、“婚姻中介所”等多种形式出现,但是它都不同程度的反应着当代青年的择偶观,尤其是两性在这一社会互动中的地位。社会性别理论主张透视个人行为与角色的社会性别意义,试图把社会性别与社会结构联系起来考察,以把握社会性别是如何制约人们的社会互动并在社会互动中得到强化或发生变化的。  相似文献   

20.
白雪 《当代老年》2009,(8):10-11
你会吃吗?大多数人都会认为这个问题无疑是在开玩笑。但是,“吃什么、怎么吃、吃多少”,这个人们每天都要遇到和解决的问题,却没有多少人在意它的科学性与合理性,并与自己的健康及生活质量相联系。专家指出:按照经济发展分析,“吃”分为三个阶段,先是“吃饱求生存”,然后是“吃饱求美味”,最后一个阶段是“吃好求健康”,真正要走向第三个阶段,我们还需要努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