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2 毫秒
1.
风水在中国古代城市的选址、营建方面有着重要影响,风水意象成为中国古代城市的显著特色之一。在今日的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中,要求对历史的发展有一个准确、全面的反映。本文对古代风水文化、风水意象对古代城市的影响及如何保护城市的历史文化脉络作了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2.
城市森林是人工生态系统,其功能系统能否实现良性循环依赖于人工植物群落稳定性与否。人工植物群落构建应师法自然理念,遵循近自然式景观设计、乡土化植物景观设计和保护性景观设计等相关理论。城市森林植物群落结构应体现景观观赏性与艺术性、生态服务功能以及群落组成结构合理性等多方面需求,在人工植物群落景观构建上应充分利用当地植物资源营建地域特色景观。通过模拟地带性植被特征进行科学合理配置,结合植物季相变化创造时空意境,依据不同功能要求创建适宜景观特色,并利用适宜营林措施调控群落演替,优化植物群落景观结构,营建出结构优化、功能强大、景观美化的城市森林景观。  相似文献   

3.
三峡库区城市自身的条件决定了其不应以大规模、大空间、大尺度、国际化为追求方向 ,而应以塑造城市个性特征 ,营建宜人的舒适城市为价值取向和发展目标。为此 ,本文提出了舒适城市的概念 ,阐述了舒适城市的主要特征和营建原则 ,指出了舒适城市的衡量标准 ,即舒适度。同时 ,分析了三峡库区的舒适资源。并提出了三峡库区营建舒适城市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4.
中国传统城市以其独特的营建传统,在世界城市建设史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通过对古代文人参与城市建设活动的梳理,并以北宋名臣范仲淹在延安期间的营建活动作为实例,对“谁是传统山水城市格局的创造主体”进行研究,认为文人士大夫对传统山水城市格局的形成有着重要影响,在此基础上对当代规划设计师的综合素养进行了反思。提出当代规划设计师应具备古代文人士大夫那样高尚的道德情操,广博的传统文化知识和深厚的乡土情怀。  相似文献   

5.
一座城市中所具有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不仅是这座城市的历史印记,同时也是城市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非物质文化遗产在现代城市文明中具有其特殊的价值。以福州市为例,在对福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概述基础上,阐述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与城市文明之间的内在联系,进而分析福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对福州城市文明的特殊价值,最后就如何使非物质文化遗产更好地与福州城市文明相结合,服务于福州城市文明提出思路与对策。  相似文献   

6.
在现代城市环境中,具有艺术性、时代感、功能和美观相结合的城市设施,是城市环境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城市景观营建不容忽视的环节。城市设施的设置齐全与否,不仅体现出城市的现代化进程,更表明了城市的精神文明、艺术品位和开放度。  相似文献   

7.
政心东移,传言已成定局 “东扩南进西拓”是福州城市发展战略。随着东部新域板块配套设施的完善,交通网络的日趋成熟,原本分散的几个新区与中心城区的联系愈加紧密,福州城市发展已由“点”到“线”向“面”发展。在城市扩张的漫漫征途中,不知不觉,福州城区“多中心发展”格局已呼之欲出,为福州真正跨江面海、实现滨海城市的转变迈出了关键...  相似文献   

8.
现代工业的产生对于城市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企业不仅是城市经济的标志,而且推动了城市社会的变迁。以位于福州的福建船政局为例来探讨近代企业与城市社会的关系。福建船政局为福州的城市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推动力,它促进了福州城市经济的兴盛,推动城市教育的发展和社会观念的变化,改变城市空间结构,引起城市社会结构变迁。但由于福建船政局自身的缺陷和福州现代化的不足,限制了福建船政局对所在城市发挥更为深入的影响,没有带动福州成为重要的工商业中心。  相似文献   

9.
福州未来多中心共同发展的城市格局,注定了福州将出现多座区域性地标,这些新兴建筑将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中代表福州城市的形象,全方位影响着福州人们的居住、休闲、消费等生活习惯,在经历一个时代的见证,这些区域性地标有可能蜕变成福州的新城市地标。  相似文献   

10.
随着福州区域经济的发展,福州应该多增加一些在城郊接合部的城市综合体,以及在各个区都应该有一个标志性的城市综合体。  相似文献   

11.
论北京旧城的街道规划及其保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北京旧城是明清时期的都城,它的城市规划被公认为是中国古代都城规划的最后的经典之作,因内外城垣拆毁,在城内拓宽改建道路,兴建高楼大厦,破坏了旧城的城市规划和风貌,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排斥在世界文化遗产之外。鉴于北京旧城城市规划在中国和世界城市规划史上的地位与价值,抢救北京旧城街道格局和历史风貌刻不容缓。  相似文献   

12.
论数字城市及其对城市规划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从数字城市的产生、含义、功能、特点等方面出发,分析和探讨了数字城市的建立对城市规划在设计理念、技术方法、规划的实施与管理等方面所带来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介绍了我国古代城市规划的理论与实践是以传统文化为背景而形成的独特风格,其中既有严格的儒家礼制的体现,又融糅了道家对自然世界的态度和理解,二者的有机结合并在城市的规划布局和建筑形式中表现出来,形成了中国古代城市的独特形态。通过对儒家文化和道家文化在古代城市建设中所形成的特色景观的论述,探讨了中国传统文化对古代城市规划与建设的巨大影响,指出对传统文化的继承,特别是对古代优秀的城市规划理论和方法的继承,对当代中国的城市规划理论与实践所具有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新时期城市规划改革的环境和方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我国城市规划存在着城市发展的区域协调 ,城市产业结构与用地结构的调整 ,城市管理、体制建设与决策科学化和民主化等问题。城市规划工作方法中 ,缺乏明确有效的区域发展制度安排 ,缺乏作为项目管理的规划程序 ,缺乏实施规划的措施安排和公众参与的法定程序等等。所有这些说明 ,社会和经济体制的转变是当前我国城市规划工作改革的主要原因。面对城市发展的新趋势和新背景 ,我国城市规划管理体制的改革必然会随着城市化发展出现互动。我国城市规划建设的制度、方法和观念等方面的改革 ,归根结底是要在新形势下进行制度创新 ,以适应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城市化进程的总体要求。  相似文献   

15.
风水在我国城市选址、城市规划、建筑设计、园林设计和营造中都有所体现,中国古都风貌的精髓就是在古代城市规划布局中所体现出来的风水观念。《周易》、《管子》以及道家思想,是中国古代风水理论产生的思想背景,其阴阳哲学思想在古代城市规划中具有非常显著的运用,风水理论所体现的生态观念仍然是现代城市规划的目标之一。正确运用风水理论中科学的观念去正确处理城市规划和环境问题,是当前国内外规划和设计人员所面临的任务。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以先秦历史上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变化为轴心来论证古代城市文化的形成原因,以《诗经》为材料阐述古代城市文化的精神历程和时代特征,解说了古代城市文化是中国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及对中国古代历史文化形成和发展所起的重要作用。它指出了先秦之际,在个体与群体,自然与社会的杂揉中,形成古代城市文化发展的一条线索。  相似文献   

17.
在中外古代城建史上,雨水利用有着悠久的历史,它曾有力地促进了人类古代文明的发展。从雨水利用的思想与观念、规范与制度、方法与技术三个方面可对古代雨水利用的经验和智慧进行梳理,总结古代雨水引、蓄、留、排的方法和技术,这些经验和方法对我国海绵城市建设具有重要的借鉴和启发意义。建设海绵城市应视雨水为资源,以留蓄、积存为主导,建立系统的雨水资源化利用链,同时,还应将雨水利用与景观的规划设计相结合,共同推进城市生态文明建设。  相似文献   

18.
通过耙梳大量的历史资料,并结合吴大城的规划实践,展开对伍子胥及其规划思想的研究,揭示了伍子胥对中图古代城市规划的巨大贡献。  相似文献   

19.
长沙市居民城市森林游憩需求特征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通过对长沙市居民城市森林公园游憩需求特征调查分析,发现长沙市居民的森林游憩需求旺盛,在时下众多旅游休闲活动中,城区森林游憩活动成为首选。城市居民希望远离繁忙、喧嚣的日常工作生活环境,亲近自然,享受森林之美,从而最大限度地满足人们在放松精神、愉悦心情、修养身心、陶冶情操等生理、心理、保健和精神方面的需求。城市居民希望在保护环境的前提下进行城市森林游憩的适度开发,为游憩者提供更好的游憩活动和服务设施。这一研究将为合理规划和建设城市森林公园、改进和完善森林游憩服务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