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东盟新安全环境冷战结束后,全球安全战略的重心移向经济领域,经济因素在国际事务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未越大。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发展,各国内外政策和经济利益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程度也日益加深。1997年爆发的东亚金融危机,使东盟地区安全环境变得更加复杂,而冷战以后东盟地区安全战略的成败得失,无不与这一更加复杂化的安全环境密切相关。目前东盟新安全环境主要存在以下因素:(一)世界经济区域、集团组织的崛起,使东盟国家面临新的压力冷战结束后,随着超级大国影响的急剧下降,经济在国际竞争中的地位上升,出现了一种世界…  相似文献   

2.
后冷战时代的中国国家安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旨在对冷战后中国面临的国际安全形势及安全外交、安全战略的演变作一回顾和总结。本文所论述的安全,包括国土安全、政治安全和经济安全。 一.历史的遗产 冷战后中国的安全战略和安全外交是建立在对冷战时期的安全遗产(包括经验与教训)的总结、继承和扬弃的基础上的。因此有必要首先对后者做一个清算。 总的说来,冷战时期中国的国土安全和政治安全受到的威胁无疑比后冷战时期严重得多,也是二战后所有大国中最严重的。这种安全困境,主要是由中国所无法左右的客观因素所致,包括:1)冷战与地缘政治因素。2)历史因素。历史上曾…  相似文献   

3.
《领导文萃》2008,(10):43-43
申小翠在《郑州大学学报》2007年第5期撰文研究了西方国家的文化冷战策略,认为文化冷战是20世纪美苏冷战的基本内容之一。作为文化冷战的重要组成部分,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发达国家高度重视意识形态建设和宣传的战略意义.他们以“好的宣传就是做得不像宣传”为行动标准,巧妙地组建冷战阵营,  相似文献   

4.
东盟国家的安全合作及几点看法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一.东盟安全合作的目的与机制1冷战时期的军事安全合作东盟的安全合作,如果就传统“安全”概念──军事安全角度来看,在东盟成立的初期及整个冷战时期就已存在。冷战时期东南亚地区安全形势的变化,是促使东盟成员进行军事合作的因素。如英美军队从该地区撤离,越南入侵柬埔寨,苏联与越南在金兰湾的军事结盟,中国与印度军事力量的壮大,日本海军规模的扩大,等等。东盟成员间的合作,最早主要是双边军事合作。例如印尼与马来西亚、印尼与新加坡、菲律宾与新加坡、泰国与新加坡、马来西亚与新加坡、文莱与马来西亚、文莱与新加坡等都有…  相似文献   

5.
周琪 《领导文萃》2005,(12):37-39
国际上对冷战有一个共识:冷战的中心是意识形态领域里的斗争。从这一观点出发,人们可能会期待,随着苏联的解体、以苏联为首的东方阵营的消失和冷战的结束,国际关系领域里的意识形态的斗争将会减弱,甚至消失。然而,人们的期待似乎并没有实现。冷战的结束只结束了以冷战为形式的意识形态的斗争,实际上,自认为已经取得冷战胜利的美国,其外交政策在后冷战时期并没有显示出正在淡化其意识形态色彩的倾向。相反,在后冷战时期当政的克林顿和小布什总统,比他们的前任更加努力地在世界各地追求民主和人权。于是人们不禁要问,意识形态对美国的外交政策…  相似文献   

6.
民族主义对冷战后国际政治格局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族主义对冷战后国际政治格局的影响田新建民族问题历来是国际政治中的重大问题。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民族问题总是以这样或那样的形式反映出来。冷战后民族主义的再度兴起,同样具有鲜明的时代性,并给当代国际政治带来重大影响。综观冷战后的国际形势,民族主义倾向在世...  相似文献   

7.
21世纪的中美关系:对抗还是合作?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1世纪的中美关系:对抗还是合作?张林宏中国和美国作为世界上的两个大国,在冷战时期曾经建立起实质上的战略同盟关系,但冷战结束和“六四”事件已将中美同盟关系及其基础裹人了历史的风尘。目前,冷战结束已有数年,世界即将敲响21世纪的钟声,但中美之间在建立何...  相似文献   

8.
冷战结束后,中美关系中的台湾问题越来越受人们关注。中美台三边关系[1]的发展变化直接影响台湾问题的前景和东北亚甚至整个东亚地区的安全、和平与稳定。后冷战时期的中美台关系的基本特征是中美关系居主导地位,两岸关系与美台关系在很大程度上受中美关系的制约。但是另一方面,冷战后,台湾政治的发展正在对中美台关系产生越来越大的影响。此外,中美关系和两岸关系都呈现出政治与经济相分离的特征:一方面政治关系动荡不定,甚至停滞倒退;但是另一方面,经济关系又日益密切。在后冷战时代,影响中美台关系的主要因素是美国全球战略…  相似文献   

9.
以客观求实的态度研究英国在冷战起源中的作用具有较为重要的学术价值和理论意义。随着战争的结束,英国与苏联间共同敌人的消失,英国与苏联间的同盟关系开始出现裂痕,两国间的矛盾开始扩大。正是基于此,英国主张对苏联进行遏制,并试图把美国引向“反苏”的道路,提出了“联美反苏”的政策,可以说英国对于冷战的起源有其特殊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编辑手记     
六年前,本刊问世。从那时起,我们即希望为一切有志于中国现代化成功、中华民族强大、炎黄子孙物质发达精神丰富的仁人志士提供一块阐发思想、纵横战略、切磋管理的平台。六年来,在海内外各界友人的共同扶持、关怀和具体参与下,使本刊得以一步一步地向前推进。在迄今中国现代化进程最快、国力提升最速以及国际环境内冷战向冷战后过渡、技术文明由工业丈明向信息文明转变这样天翻地覆的环境下,海内外一批官、产、学精英以中国本土为中心、以当下激烈转型之中国为切入点、以未来的强大中国为目标,对一些无法回避、也不应该回避的真问题、…  相似文献   

11.
刘蔓 《科学咨询》2023,(4):118-120
“一带一路”倡议自提出和推进以来,就受到美日印澳的关注、敌视和经济冷战思维外交的战略围堵与遏制。笔者通过梳理文献,发现虽然国内外学界对“一带一路”倡议研究的文献较多且内容丰富,并且对“一带一路”倡议遭遇美日印澳经济冷战思维挑战的研究已有所涉及,但并未出现关于经济冷战思维系统化的专题研究,存在对经济冷战思维概念模糊、研究深度与广度不够、研究视角过于单一等问题。由于经济冷战思维属于冷战遗留问题的范畴,因此,本文采用冷战遗留视角,厘清经济冷战思维的概念,以便拓展“一带一路”倡议研究的广度和深度。在这一新视角下,本文将相关国家经济冷战思维挑战“一带一路”倡议的历史经纬、现实脉络及未来趋势置入当代世界体系衍化与国际格局变迁对立矛盾场域中,设置不同标准对美日印澳经济冷战思维进行分类,透视这些经济冷战思维外交的不同类别及其组合对“一带一路”倡议的挑战动因和路径及其特点,从而开拓有关“一带一路”倡议与经济冷战思维研究的新境界。  相似文献   

12.
世界领导者地位交替的历史反思王在邦随着冷战后世界进入以“一超多强”为特征的又一多极化发展时期,改革开放使中国的未来定位成为影响未来世界格局走向的一个重大变数。中国能否崛起为美国的挑战者、最终取得世界领导者地位,以及如何面对正在崛起的中国,已成为困扰世...  相似文献   

13.
南方朔 《领导文萃》2014,(22):114-116
正美国在欧洲对付俄罗斯,在亚洲对付中国,这并不是偶合的事件,一定有经过沉思熟虑。美国已在为后冷战的行动展开布局。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是冷战时代,而苏联解体后,人们称之为后冷战。但冷战结束了吗?其实并没有,而是以一种更复杂的方式进行着。因此,后冷战时代是一种更明目张胆、鲸吞蚕食阶段的开始。美国与北约合作下肢解了南联盟,美国运作之下,前苏联地区出现了各种颜色革命,接着又联军入侵,推翻了伊拉克和利比亚的政权。因此,最近发生在乌克兰和克里米亚的动荡,我们应当理解为俄罗斯的反弹。俄罗斯长期在被鲸吞蚕食之下,已退到  相似文献   

14.
李广振 《决策与信息》2013,(12):148-148
冷战后,均势理论不能满足解释国际关系的需要。针对美国一强独大的局面,按照均势理论本该大国联合起来制衡美国的局面并没有出现,国际关系学者提出了软均势的理论,即不直接挑战霸权国的军事优势,而是采取非军事、非结盟手段,拖延、阻挠、和破坏其政策,使其单边主义行动付出更加高昂的费用。软均势理论产生的原因是什么,本文将作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15.
唐昊 《领导之友》2010,(1):48-49
<正>以柏林墙倒塌作为标志,冷战结束迄今已有20年的时间。当初西方学者对冷战结束的欢呼和对战后新世界的期许,如今早已被更加冷静的反思所取代。20年后回头再看,冷战结束带给世界的重大变化有两个:一是经济全球化加速进行,二是国  相似文献   

16.
中国与东亚的稳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与东亚的稳定──[美]罗伯特·S·罗斯赵俊杰译冷战结束以来中国在东亚的作用发生了根本的、深远的变化,中国曾是冷战时期全球均势中的一个重要战略角色,也是东亚地区反苏--反越联盟的主要参与者。但随着苏联的消失,中国很快失去了不少全球的、更主要是地区的...  相似文献   

17.
民族主义与国际秩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民族主义与国际秩序唐永胜冷战结束之后,国际关系中长期被意识形态对抗所严重扭曲的国家利益准则恢复了本来的面貌,与此同时,民族主义的影响变得突出起来。从目前的趋势看,民族主义大潮将渗透到每个国家的发展过程以及整个世界政治经济体系之中去。一要准确把握冷战后...  相似文献   

18.
战略追求与心理神话──评布热津斯基的“全球控制论”刘靖华由于苏联的崩溃,冷战顿告终结。一些战略分析家如兰德公司研究员弗朗西斯·福山,对人类终于揖别冷战,终于“获胜”而额手称庆,并断言西方的自由民主已取得了最终的胜利。[1]另一些战略家如哈佛大学教授塞...  相似文献   

19.
冷战后的继续:冷战后的主要国际政治矛盾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刚刚两年,凯南就指出了二战后的主要国际政治矛盾是意识形态对立,而且这种认识很快就被东西方两大阵营的领导人所接受。而如今,冷战已结束10年了,人们虽然普遍认为冷战后主要国际政治矛盾与冷战时期不同,但国际社会却仍对什么是冷战后主要国际政治矛盾莫衷一是。针对这个问题,本文将从讨论主要国际政治矛盾的判断标准入手,论证三个观点作为答案:1、主要国际政治矛盾在冷战期间曾发生过重大变化,由意识形态对抗转向美苏争霸;2、冷战后主要国际政治矛盾转变为美国称霸与部分国家反霸;3、中国作为反霸力量之一,在主要国…  相似文献   

20.
形成中的美日轴心及其对东亚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形成中的美日轴心及其对东亚的影响任东来在冷战后的东亚国际格局中,美日两国是中国以外最重要的国家。从历史上看,美日关系一度决定了东亚的战争与和平(太平洋战争);从现实来看,美日同盟是冷战后东亚地区唯一的一个两强同盟。因此正确认识美日关系的实质,是把握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