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2011年3月是戈尔巴乔夫诞辰80周年,通过贺信、访谈和民意调查等形式,俄罗斯总统和总理、政界人物、政治学家以及普通民众,对戈尔巴乔夫及其历史作用作出了截然不同的评价。它表明,尽管苏联解体和戈尔巴乔夫辞去总统已经整整20年,但是,俄罗斯社会各界对于戈尔巴乔夫在那个重要历史时期的作用及其成败的评价依然是见仁见智。造成这种大相径庭的评价的原因与转型时期的俄罗斯社会在如何评判苏联历史问题上所出现的困惑和分歧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
戈尔巴乔夫时期苏联外交实践评析王慧女是作为苏联史上的一个阶段,戈尔巴乔夫时期的外交实践对苏联及整个世界都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对其应进行客观的、实事求是的研究和评价。虽然戈尔巴乔夫的外交新思维不能说是完全正确的,其外交理论和实践是不一致的、矛盾的,负面效...  相似文献   

3.
剖析了戈尔巴乔夫提出的进行经济体制根本改革这一方针的内在经济根源,论述了苏联最近两年多来经济体制改革所做的准备工作,并指出当前苏联经济体制改革方案的特点:在性质上将导致经济体制发生模式性变化,在方法论上是将系统论与重点论相结合,在步骤上是日程安排紧张而企图达到“一步到位”。此外,还评介和分析了苏联企业经营管理体制、宏观经济各领域的管理体制、经济管理的组织结构等方面改革的具体措施,以及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  相似文献   

4.
《改革与新思维》系苏共中央总书记戈尔巴乔夫应美国一出版商的请求,为解释苏联改革的内外政策而撰写的重要著作。1985年戈尔巴乔夫上台后所进行的改革为世界所瞩目。各种评论、分析、估价、展望连篇累牍地出现在国内外报刊上,苏联国内各阶层人民也议论纷纷,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正是在这种情况下,据戈尔巴乔夫自己说:“本书的宗旨是:不通过中间人,直接向全世界的公民谈谈我对毫无例外地涉及所有人的一些问题的看法。”本书对斯大林的三十年代的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对苏共二十大和赫鲁晓夫的政策,对勃列日涅夫和柯西金1965年开始的经济改革等一系列历史问题,重新作了评价。详细介绍了苏联当前改革的根源和实质、措施和步骤、问题和前景,强调了公开性及民主化的重要性,还阐述了苏联对外政策的新思维,诸如时代的性质和世界格局、战争与和平、国际共运和社会主义各国的关系、第三世界和亚非独立国家的发展道路等等。苯书出版于1987年,由苏联政治书籍出版社、美国哈泼——罗公司分别用俄文和英文两种文字同时出版。中译本由苏群译,1987年新华出版社出版,约18.5万字。  相似文献   

5.
戈尔巴乔夫推进的激进改革,用西方的片面"民主化"取代苏共传统的民主集中制,进而走上了"自由化"的不归路,将苏共和苏联引向了自杀道路。社会主义政治改革以"公开性"和"民主化"作为手段有着合理性,但问题在于戈尔巴乔夫将"公开性"和"民主化"推至了极端,将手段当作目标。戈尔巴乔夫对苏联民主集中制的破坏,留下了惨痛的历史教训。  相似文献   

6.
苏联民族危机再认识   总被引:5,自引:5,他引:0  
戈尔巴乔夫时期苏联民族问题之所以如此激化并成为联盟解体的一个重要因素 ,固然与沙俄的民族遗产、以往苏联当局民族政策失误等因素有关 ,但更主要的是由戈尔巴乔夫偏离正确方向的改革所致。戈尔巴乔夫发起改革时对民族因素的致命忽视、“民主化”和“公开性”丧失无产阶级党性原则的运用、否定党的领导的政治多元化和多党制的实施加之不成功的经济改革 ,使民族矛盾和冲突日渐成为苏联社会的一个突出问题而且愈演愈烈 ,并与政治、经济、社会等一系列问题纠合在一起成为剪不断、理还乱的一团乱麻 ,最终导致了联盟国家的解体。  相似文献   

7.
戈尔巴乔夫的经济改革不仅未能重新驱动停滞已久的苏联经济,反而使它陷入空前的危机。加之,经济改革过程中,戈尔巴乔夫为首的联盟中央在缺乏深思熟虑和明确标准的情况下匆匆提出中央与地方分权的问题,以及对商品经济给民族过程带米的消极作用缺乏清认识,使早已存在的民族问题日益激化,并最终导致苏联的解体。  相似文献   

8.
戈尔巴乔夫于1985年3月开始担任苏共中央总书记,迄今已近四年。近四年来,苏联的对外政策发生了重大变化,它反映了戈尔巴乔夫的全球战略观与前任苏共领导人有明显的差异。从学术角度探索戈尔巴乔夫的全球战略观,是研究当代国际政治的一个重要课题。一戈尔巴乔夫是在一个特定的时代背景下执政的。1.从世界背景来看,当今世界出现了以下六个发展趋势,它不能不影响戈尔巴乔夫对全球战略的思考。  相似文献   

9.
在苏联的改革进程中,苏共中央总书记戈尔巴乔夫密切注意到:党的工作和党的领导作用已经成为社会关注的中心。苏联人民把改革的进程、对未来的希望同党联系在一起,以致纯属党内的问题也成了全民关心的对象。在这种情况下,戈尔巴乔夫对苏共在改革进程中的位置和作用作了多次论述,其内容涉及党的工作的政治、组织和意识形态等多个方面,核心是苏共党自身的改革。本文试就下述几个问题谈些粗浅见解,以求得指教。  相似文献   

10.
一、在苏联时期持不同政治观点的作家对苏联解体的反思苏联解体前的文学界主要有三个派别,即传统派(自称“爱国者”)、自由派(或称“民主派”)和持不同政见作家(大多流亡国外)。(一)一些传统派作家的反思情况著名作家邦达列夫是传统派作家的主要代表。他从一开始就反对戈尔巴乔夫的“改革”,曾经当面责问戈尔巴乔夫。苏联解体后,他于1993年发表了《致雅科夫列夫的公开信》,称这位前苏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为“腐烂的美国谎言牛排的爱好者”。在1993年“十月事件”前后,他和其他一些人士针对叶利钦政府解散人民代表大会和最高苏维埃,几次发表抗议…  相似文献   

11.
在冷战期间,美国与苏联的关系正如克劳塞维茨所描述过的战争艺术那样:简单而困难。西方对苏外交政策的立场是反对莫斯科在其边境之外所干的一切事情,这一立场已经受了核武器威慑力量的锤炼。1985年戈尔巴乔夫上台,把苏美关系颠倒了  相似文献   

12.
在苏联的改革进程中,苏共中央总书记戈尔巴乔夫密切注意到:党的工作和党的领导作用已经成为社会关注的中心.苏联人民把改革的进程、对未来的希望同党联系在一起,以致纯属党内的问题也成了全民关心的对象.在这种情况下,戈尔巴乔夫对苏共在改革进程中的位置和作用作了多次论述,其内容涉及党的工作的政治、组织和意识形态等多个方面,核心是苏共党自身的改革.本文试就下述几个问题谈些粗浅见解,以求得指教.  相似文献   

13.
苏联问题专家普遍认为,苏联正处在他们所称的“危机”的阵痛之中,一些人更夸大地认为苏联濒临崩溃的边缘。不少人预测苏联将会降为二流大国。但所有的人都赞同戈尔巴乔夫的观点:进行根本改革是绝对必要的。危机的概念仅仅描述了苏联形势的一半,另一半则可称之为“改革的两难困境”。根据传统认识,苏联体制无法单独对自身进行彻底改造,  相似文献   

14.
<正> 公元1091年12月25日,戈尔巴乔夫辞去了苏联总统的职务。本文就戈尔巴乔夫的沉浮作些初步的理论分析。 一、社会党的思想理论体系为戈尔巴乔夫背离马克思列宁主义理下了 “等待发芽的种子” 欧洲是马克思主义的故乡,也是民主社会主义的发源地。民主社会主义是社会民主党的思想理论体系,它同马克思主义的对立,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苏联作为一个欧洲国家,民主社会主义思潮有着深厚的土壤。孟什维克就是第二国际期间俄国工人运动中一种主要的机会主义思潮。列宁同孟什维克作了长期的斗争,使它遭到沉重打击。但它的思想影响在苏联并没有完全消除。  相似文献   

15.
苏共中央总书记戈尔巴乔夫在他的轰动整个国际社会的新著《改革与新思维》中,在介绍苏联当前国内改革的同时,还阐述了苏联对外政策中的“新的政治思维”(简称“新思维”)。表示要用这种“新思维”来看待世界和处理国际关系。戈尔巴乔夫的外交“新思维”已经引起世界各国的普遍重视。本文拟就苏联对外政策“新思维”的内容、产生的原因以及发展前景等问题作一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6.
戈尔巴乔夫上台后,在苏联内外交困的情况下,他提出了其“新思维",推行“新思维"外交。苏联对东欧的政策是其“新思维"外交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在对东欧的政策中,戈尔巴乔夫提出要改变以往苏联对东欧的政策,尊重东欧各国独立探索适合本国发展的道路,鼓励和支持东欧各国改革。虽然其对东欧的政策中有不少合理之处,但也犯了严重错误。我们要对其政策辩证地对待,对其合理成分予以借鉴。  相似文献   

17.
20世纪80年代,新任苏联领导人戈尔巴乔夫在内外交困的囧境下,启动了意识形态、党的领导、政治体制上的大刀阔斧的改革,结果竟是苏共执政地位的丧失、苏联统一民族国家的解体和苏联社会主义体制的崩溃。笔者以激进民主化为视角,考察苏联激进民主主义形成的社会基础,分析激进民主化与苏联解体的内在必然性,旨在通过戈尔巴乔夫改革和苏联解体的悲剧总结激进民主主义的风险启示。  相似文献   

18.
戈尔巴乔夫的经济战略是在围绕着第12个五年计划辩论的过程中形成的。这场辩论还在契尔年科时期就开始了,当时作为第二书记的戈尔巴乔夫已完全参与了管理经济和国际事务。1985年戈尔巴乔夫当选总书记后,第一个关于经济问题的讲话就尖锐地评价了过去在经济上的失败。讲话论述了新的经济战略,其中心点是进行根本的经济改革,加速社会和经济发展,改造苏联社会的大规模的解决办法有禁酒运动、加强劳动纪律、公开性和民主化。  相似文献   

19.
斯大林逝世后苏联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工作日渐退潮,不到四十年时间就经历了赫鲁晓夫“修正”时期、勃列日涅夫“大讨论”时期黄戈尔巴乔夫“新思维”时期,其间苏联马克思主义哲学在曲折中发展嬗变,最终导致世界上第一个社社会主义国家的解体。分析研究苏联这一时代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状况,对我们坚定马克思主义信念,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具有重要鉴戒意义。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以历史发展为线索 ,对前苏联的权力监督机制进行分析研究。认为列宁对权力监督问题进行了积极有益的探索 ;斯大林执政时期 ,苏联形成了高度集权的政治体制 ,使权力监督严重弱化。从赫鲁晓夫到戈尔巴乔夫时期 ,虽然多次对监督机制进行改革 ,但由于推行错误路线而流于形式。因此 ,长期以来苏联的权力监督机制是低效运作的。借鉴苏联权力监督机制建设的经验教训 ,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