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8 毫秒
1.
林学俊 《探求》2018,(6):80-84
公平正义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在要求。全面深化改革就是要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不断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充分发挥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为此必须把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作为首要价值诉求。当前,我国仍然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不仅存在着不合时宜的思想观念和体制机制弊端,而且还存在着大量既得利益团体,导致社会生活中存在着不少有违公平正义的现象。只有倡导公平正义的价值追求,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人民当家作主的执政理念,才能凝聚改革共识,形成改革合力,在全面深化改革中有效维护社会公平正义。  相似文献   

2.
苏承英 《社科纵横》2011,26(6):11-14
马克思历史主体理论认为,人既是社会发展的动力主体,又是社会发展的价值主体,社会发展既要一切依靠人,又要一切为了人,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即以人为主体,一切依靠人民群众;以人为前提和条件,加强人的建设和塑造;以人为尺度,以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为出发点;以人为目的,切实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3.
钟声  宏波 《社科纵横》2013,(5):9-11
民主法治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首要特征,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根本保障。必须坚持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完善人民民主权利保障制度和法律制度,从而以此促进和保障社会和谐,努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4.
张顺喜 《探求》2003,(5):7-9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是新一届党的领导集体必须解决的重大课题。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必须以党内民主推动人民民主;必须还权于民,将人民当家做主制度落到实处;必须关注宪政,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必须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完善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  相似文献   

5.
江泽民同志在十六大报告中指出,必须在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前提下,继续积极稳妥地推进政治体制改革,扩大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巩固和发展民主团结、生动活泼、安定和谐的政治局面。这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推进依法治国的重要目标,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报告指出: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最根本的是要把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起来。党的领导是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根本保证,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  相似文献   

6.
坚持以人为本,是中国共产党新时期扩大人民民主,保证人民当家作主的指导思想和行动指南,是中国共产党获得人民支持和认同的根本保证.坚持以人为本,充分显示了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深刻把握,为中国民主政治的发展指明了方向,是推动中国民主政治向前发展的强大动力和力量源泉,从而使中国社会主义民主真正体现了社会主义民主制度的本质.  相似文献   

7.
党的十三届五中全会公报明确指出:“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自我完善。”要坚持社会主义,就必须发展社会主义,要发展社会主义,就必须进行改革。改革是完善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的动力,是发展有计划的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根本途径,是不可逆转的历史潮流。在治理整顿期间,我们必须在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前提下,继续稳妥地推进各项改革,促进治理整顿任务的完成,使国民经济逐步走上持续、稳定、协调发展的轨道。那么,在治理整顿中如何搞好深化改革?笔者认为其基本思路是主要应明确和做好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8.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建设和普及的重要内容,是党的意识形态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实现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必须坚持从实际出发,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在实践基础上的创新;必须尊重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发挥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必须改进学风,采取人民群众愿意接受的方式、方法,提高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实际效果。  相似文献   

9.
改革开放解放思想是根本,改革开放是由思想解放开始的,而解放思想,需要始终坚持群众路线,关注群众的思想,把群众当作思想解放的主体。浙江改革开放的一个重要的经验,就是始终牢记党的群众路线,尊重群众的首创精神,始终把群众的思想解放放在十分重要地位。坚持改革开放"三个有利于"的标准,引导群众解放思想,鼓励群众开拓思路和大胆创造。群众和百姓是市场的主体,发展的主体,也是构建及享有全面小康及和谐社会的主体。浙江改革开放最重要的经验就是唤起百姓主体自觉,培育主体性。现在人们常说浙江人特别能自主创业,将自主创业看作是浙江的一条重要经验来学习。但其实能够自主创业只是表象,其背后的本质是主体自觉和主体性。进一步激发百姓的主体性意识和主体自觉,有赖于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建设的完善和政府职能的转变,因此,政府职能的转变,已经处于十分重要的位置上。一个现代发达社会的政府,一个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府,不仅应该是依法执政、执政为民的政府,而且应该是节约的政府、责任的政府。这样一个政府,对于提升中国民众的主体性,对于建设全面小康的和谐社会以及对于中国不久将来的现代化,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李建 《学术交流》2016,(4):60-65
社会主义协商民主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是中共中央为承接全面深化改革任务而做出的战略选择。作为一种内生于中国革命、建设及改革政治实践中的本土化民主形式,社会主义协商民主从本质和功能上都属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要内容,其目的在于不断优化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形态和提高人民民主质量。依托国家制度层面的顶层设计,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在我国现阶段公共事务治理中显示了巨大的民主优势,体现了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发展的历史逻辑、民主逻辑、制度逻辑的高度统一。  相似文献   

11.
《社科纵横》2019,(12):15-20
唯物史观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哲学基础,运用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统一原理来理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产生基础和指导作用;运用社会基本矛盾的原理来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时代和全面深化改革的必然性和必要性;运用人民群众是创造历史的动力原理来理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人民价值取向;运用社会发展统一性和多样性原理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先进性和合理性。  相似文献   

12.
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必须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必须坚持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必须坚持推进改革开放,必须坚持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必须坚持走共同富裕道路,必须坚持促进社会和谐,必须坚持和平发展,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八个"必须坚持"闪耀着马克思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思想。  相似文献   

13.
江泽民同志在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中,以唯物史观为思想武器,提出了一系列民主政治建设思想的新观点。江泽民民主政治建设思想是马克思主义民主理论中国化的新成果,他强调中国政治制度和政党制度的建设,最根本的是要从中国的国情出发,从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际着眼。判断新的制度是否成功,不是看制度的条文是否新颖,而是在实践中审慎地观察它的功能和效果。江泽民民主政治建设思想的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党的一切工作和方针政策,都要以是否符合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为最高衡量标准,这是中国共产党"人民观"的核心。江泽民民主政治建设思想的着重点是积极推进政治体制改革,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体制创新的基础是坚持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在共产党的领导下,通过体制创新,建设和完善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的国家制度。  相似文献   

14.
全过程人民民主与我国长期秉持的人民民主理念相契合,与我国广大人民群众实现当家作主的愿望相呼应,是我国长期探索民主形态、建设民主政治的最新成果。全过程人民民主始终坚持人民导向,不断与时俱进、自我完善,体现出鲜明的人民性、科学性和发展性的特征,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大理论创新,是中国共产党对民主道路百年探索的重大实践创新以及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建设的重大制度创新。从实践效果而言,全过程人民民主全面超越了西式民主,为广大发展中国家提供了可借鉴的民主新方案。  相似文献   

15.
潘璁 《社科纵横》2013,(1):100-101
人民是历史的主人,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实施,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建设过程中,决不能忽视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认清人民主体地位的含义,并从立法、执法、司法和法制监督等方面来体现和保障人民主体地位,是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重要前提。  相似文献   

16.
密切联系群众,是我们党的最大政治优势。在新形势下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必须始终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观,不断夯实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思想基础;必须始终坚持相信和依靠人民的群众观,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和首创精神,把政治智慧的增长、执政本领的增强扎根于人民的创造性实践中;必须始终坚持代表人民的权力观,做到立身不忘做人之本、为政不移公仆之心、用权不谋一己之私,永葆共产党人政治本色;必须始终坚持人民利益至上的政策观,作决策、定政策,自觉地把群众呼声作为第一信号、群众需要作为第一选择、群众满意作为第一标准,真正成为人民群众利益的忠实代表者。  相似文献   

17.
尊重人民群众的首创精神,是马克思主义发展与创新的一个重大原则,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内在要求,是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宗旨、奋斗目标的要求,是时代潮流发展的要求,是大力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的迫切需要和要求。因此,一定要坚持和尊重人民群众的历史主体地位,一定要把文明和谐社会建设、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与尊重人民群众的首创精神紧密地结合起来,确实营造出一个尊重人民群众首创精神的良好的社会大环境,要用长效机制充分激发人民群众的激情和智慧,以制度创新来维护人民群众的首创精神及其利益。一个国家要富强,一个民族要振兴,必须要更好地尊重人民群众的首创精神,必须要最大限度地调动起他们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使他们更好地、无拘无束地发明、创造和创新。必须要始终一贯地坚持自主创新。其实时代的最新潮流,就是人民群众的创新潮流。人民群众是创新的主体,是推动人类社会历史前进的强大的和不竭的动力源泉。在新世纪,为什么要更好地尊重人民群众的首创精神,如何更好地尊重人民群众的首创精神,有着更加丰富的时代内涵和特殊的发展要求。特别是在全球经济、科技、信息化发展十分迅猛、综合国力的较量及其整个国际竞争力发展白热化的形势下,特别是在我国进行新型工业化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伟大战略工程的进程中,社会各界,尤其是理论学术界,充分认识、深入讨论如何更好地尊重人民群众的首创精神,尤其是各级领导干部如何更好地带头尊重人民群众的首创精神,并成为尊重人民群众首创精神的光辉典范,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18.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决定》提出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同时特别强调,实现这个总目标必须坚持五项原则,就是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坚持从中国实际出发。这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底线思维,决不能在这个原则性问题上犯"颠覆性错误"。这充分反映了我党对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理论上的清醒、政治上的坚定、实践上的自觉。  相似文献   

19.
科学发展观是我们党对社会发展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发展一般规律的准确把握和认识上的升华,已形成比较完整的科学理论体系。科学发展观的发展逻辑与马克思主义发展理论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是对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发展理论的丰富和发展;科学发展观的发展力量,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广大人民群众,它强调以人为本,把人的全面发展与科学发展统一起来,把发展为了谁和发展依靠谁统一起来,把党的领导作用与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统一起来;科学发展观的发展战略是全方位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它强调在创新发展模式中求发展,在统筹发展布局中求发展,在统一发展进程中求发展,从而成为我们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推进现代化建设必须始终坚持的重要指导思想。  相似文献   

20.
党的十六大明确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并把它作为我国实现小康社会的三大目标之一。这标志着我们党对马克思主义政治学说的创新与发展,对社会主义文明理论的建树与升华。坚持党的领导,是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核心;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本质要求;依法治国,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的充分保障。实现三者的有机统一,必须不断提高党的领导水平与执政能力,积极稳妥地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民主制度,促进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化、法制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