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社科纵横》2016,(1):108-111
甘肃是文化资源大省,而历史文献是其重要的支撑。本文兼取广义的历史区域概念,通过对甘肃历代文献遗存时代与区域分布特点的条理性分析,认为明代以前文献遗存具有明显的两极趋势。一是"安史之乱"之后,"唐失河湟,宋弃凉蜜",甘肃大部分地区被吐蕃及其他少民族轮番统治,传世文献稀如凤麟。二是"安史之乱"以前,尤其是两汉及唐初时期,甘肃长期受中原控驭,经济文化繁荣,今天出土的大量早期文献,是甘肃造就"中华民族重要的文化资源宝库"的基石之一。因此,正确分析和理解甘肃文献遗存的历史、范围和内容,是进一步认识和研究甘肃历史文化的前提。  相似文献   

2.
马瑞  张显成 《唐都学刊》2011,27(4):63-65
西北地区以其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保存并出土了大量秦汉简牍,西北屯戍汉简异体字来源杂乱,类型各异,我们在对其进行全面整理的过程中发现,其形体的变异呈现出较为明显规律,即:同化、异化、类化、记号化。了解这种变化,可以使我们更好地解读古代汉字的演化规律。  相似文献   

3.
1899年殷墟甲骨文的出土,是我国近代学术史上的一件大事,它和本世纪初面世的敦煌写经、汉晋简牍和内阁大库档案,被誉为我国近代新史料的四大发现。由此在中国学术史上蔚然形成了甲骨学、敦煌学、简牍学、明清档案学四种举世瞩目的全新学问。一百年来的甲骨学研究,经历了它发展道路上的“草创时期”(1899~1928)、“发展时期”(1928~1937)和“深入研究时期”(1949~)。期间经过几代国内外优秀学者的不懈努力,  相似文献   

4.
学者对于西汉地方政区的认识,多信从<汉书·地理志>.而新出土的简牍材料却往往显示当时政区沿革的复杂性.2004年底出土于荆州纪南镇松柏村汉墓的35号木牍即是典型的一例.这枚木牍的出土,对于解决江夏郡初置时间、沿革、疆界及属县情况等都非常有帮助.  相似文献   

5.
《社科纵横》2016,(6):92-104
甘肃传世文献和历史档案的内容十分丰富,本文通过对古代传世典籍、历代方志文献、档案文献和文献提要等几个方面的论述分析,认为甘肃传世文献尤其是古代典籍和历代方志文献相较其他省份数量虽然有限,但是受历史条件限制总体传世稀少,地域特点明显,是今天研究甘肃历史社会发展十分珍贵的资源。  相似文献   

6.
千载流变     
简单又复杂、低调又深奥,楷书在矛盾与困惑中走过了两千余年。经历了无法逾越的巅峰,也感受过乏人问津的萧条。宋代《宣和书谱》中说:"汉初有王次仲者,始以隶字作楷书",认为楷书是由古隶演变而成的。确切地说,楷书诞生于西汉末东汉初。从1973年湖南长沙马王堆三号汉墓出土的《战国纵横家书》帛书残片中就可看出,早在西汉,有些字如"文"、"信"等即已见楷书笔法端倪。在近年来出土的大量东汉简牍中,这种笔法呈扩  相似文献   

7.
荣飞琼 《社科纵横》2011,26(4):55-56,65
甘肃政府信息化建设已取得一定的成效,已建成了较为完整可靠并具备较高技术层次和服务水准的公用通信网。本文在全面分析甘肃政府信息化建设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了加快甘肃政府信息化进程的建设性意见和对策。  相似文献   

8.
沈宁  王永斌 《社科纵横》2008,23(11):68-70
为求全面考察甘肃高校科技创新能力,借助有关高校科技创新评价体系,通过统计分析与文献分析方法,从高校科技创新的基础资源、科技创新投入、科技创新成果产出等方面分析了甘肃高校科技创新发展状况,探讨了甘肃高校在科技创新活动中的地位及其特点.  相似文献   

9.
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是一个事关全局的重大问题。全国民族地区的经济虽然有了长足的发展,但与东部地区仍有很大差距。甘肃民族地区的经济欠发达的问题依然十分突出。临夏回族自治州是甘肃两个民族自治州之一,临夏的经济发展在甘肃民族地区具有很强的代表性,本文以临夏州为视角,就甘肃民族聚居地区经济发展做初步探讨和分析。  相似文献   

10.
李丽莉  张涛 《社科纵横》2010,25(8):30-32
本文借助SWOT分析,对甘肃农业发展的内部优、劣势条件以及外部机遇和威胁因素进行组合分析,筛选在甘肃具有普遍性而在全国有特殊性的农业发展要素,并以此认为壮大特色农业是甘肃利用优势条件、规避劣势条件促进农业发展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1.
苏廷页是唐代诗文并鸣的宰相,但史学界对其生平事迹论及者甚少。本文参阅大量历史文献和出土墓志,对苏廷页的生平事迹做了较为系统的考证论析  相似文献   

12.
甘肃画报创刊于1977年,至今已出版发行58期,在44类栏目中共刊出摄影照片及美术作品948组,7472幅,以广阔的画面和篇幅向广大读者展示了甘肃四化建设的巨大成就,全面地反映了甘肃各行各业的发展变化和各族人民的精神风貌。甘肃画报已成为向全国人民和国外朋友宣传甘肃、了解甘肃的一个重要窗口。十多年的实践使我们体会到,要办好这一刊物,必须下功夫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相似文献   

13.
对甘肃种植业结构调整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科纵横》2015,(9):43-44
当前农业和农村经济已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在新常态下,甘肃种植业结构如何调整,如何积极有效的增加农民收入和全国同步步入小康社会是当前面临的难题。为此本文针对甘肃种植业结构调整的现状特点和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加快甘肃种植业结构调整的思路和对策,旨在切实优化产业结构,加快结构调整,切实增加农民收入。  相似文献   

14.
郭天祥 《唐都学刊》2009,25(5):19-21
运用考古资料,尤其是近年出土的<尹湾汉墓简牍>资料,结合历史文献相互参证分析,对汉代乡官"有秩"与"啬夫"及其相关问题,即可获得前人不曾揭示的一些新认识:汉代乡官"有秩"与"啬夫",名称虽异,但都是乡里负全面领导责任的最主要的行政长官;汉乡一级的领导体制似应为乡有秩或乡啬夫统一领导下的分工负责制;又因乡有秩地位略高于乡啬夫,所以也更有机会升迁为二三百石的长吏.  相似文献   

15.
敦煌出土回鹘语谚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敦煌出土回鹘语谚语杨富学在敦煌出土的回鹘语文献中含有少量的文学作品,它们主要是一些谚语和诗歌。 ̄①如同其它民族一样,最早的回鹘古典文学不是书面语的,而是一种以固定形式出现的口头表达形式,诸如神话、寓言、民歌、史诗和谚语等民间口头文学作品都属于这一范畴...  相似文献   

16.
十五大报告明确指出,要加快国民经济市场化进程。甘肃是一个多民族省份,同时又是全国五大草原牧区之一。草原牧业是甘肃少数民族牧区的支柱产业。如何认识和加快甘肃少数民族牧区草原牧业经济的市场化进程,是一个值得深入研究的问题。本文首先从理论上探讨草原牧业市场...  相似文献   

17.
张永权 《唐都学刊》2010,26(3):88-91
秦人的历史悠久,文化源远流长。考古发现甘肃礼县曾是先秦的政治、文化中心,礼县大堡子山属秦西垂陵园,在这里从秦公墓中曾经出土了大量的随葬器物,其中金箔饰片数量众多、形制奇特、纹饰精巧、造型精美、题材宽泛。力图透过这些金箔饰片从一个侧面探析先秦时期的经济基础和冶金工艺,了解先秦时期的审美素养和精神追求,从而解读先秦时期的文化艺术内涵。  相似文献   

18.
现行财政休制对甘肃来说是不利的,主要是具体形式欠佳,收支基数过低。改革和完善甘肃财政体制,必须高度重视甘肃财政体制的特殊性和合理性,如实向中央报告我省的实情和严重困难,求得谅解和支持。在国家建设重点东移的形势下,解决甘肃财政困难:一是要从省情出发,力争采取适合不发达地区特点的财政体制的具体形式,或是“总额计算、收支自理”,或是“总额计算、比例补助”。这两种形式对甘肃来说,比之现在实行的以及其他具体形式要有利得多。二是要设法解决中央从甘肃集中过多的问题。中央集中预算收入的70%,是就全国总体而言,甘肃是贫困不发达地区,这个比例  相似文献   

19.
李爱伶 《社科纵横》2003,18(3):29-30
甘肃是我国主要的能源、原材料产地 ,曾经为全国的经济建设做出过很大的贡献。改革开放以来 ,与东南沿海乃至相当一部分省的经济差距拉大。因此 ,将甘肃的发展置于若干省区的比较格局中去探讨 ,将有助于看清甘肃经济发展的问题所在。  相似文献   

20.
跨世纪甘肃经济发展中需要正确处理的几个问题徐炳文改革开放18年来,甘肃与全国经济发展之间的差距扩大了。“六五”期间甘肃经济年均增长速度比全国低2.03个百分点;“七五”期间又高于全国1.69个百分点,整个80年代年均速度比全国低0.5个百分点。可是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