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 毫秒
1.
南京大学新闻传播学院丁柏栓教授承担的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加入WTO对我国新闻传播业的影响与对策研究”(项目批准号:01AXW001),2004年3月通过结项,项目最终成果为专著《加入WTO与我国新闻传播业的发展》(计划年内正式出版)。该项目研究的是当今新闻传播业发展中的重大现实问题。研究内容分为四个版块:第一,“入世”后我国新闻传播业的生存环境研究。既涉及“入世”后与新闻传播业有着较为密切关系的部门和行业所发生的变动,由此对新闻传播业造成的环境条件的变化;也涉及由法律、法规、政策等相关规定的调整,由此对新闻传播业造成的…  相似文献   

2.
精神生产作为社会生产的有机部分,体现的是人们意识、思想、观念的生产,它在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现代科学技术和精神生产的联系越来越密切,两者相互渗透、相互促进。精神生产力和现代科学技术发展中的物质生产力及精神生产所体现出的精神生产关系和现代科学技术发展过程中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相互影响、相互作用,使整个社会发展展现出一幅壮丽的画卷。伴随现代科学技术发展而呈现出知识经济社会的初露端倪,它在极大地促进物质生产的同时,也迅速地推动社会精神生产的进步。在知识经济时代,科学技术广泛地应…  相似文献   

3.
杨保军 《阴山学刊》2005,18(2):5-12
讨论媒体环境实质上是以生态学的观点和方法对新闻传播业做出的一种新的审视,它的用意和价值在于促使人们以整体的、联系的、可持续发展的观念,思考个媒体各要素之间、特别是不同媒体之间以及整个新闻业与社会系统之间的关系问题,它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纠正或弥补我们以往注重媒体实体、忽视媒体关系,注重传播本身、忽视环境影响的研究缺陷与不足。目的在于使媒体和整个新闻传播业获得良性发展的思路,使新闻传播业与社会系统处于一种互相促进、共同发展的和谐运行状态之中  相似文献   

4.
所谓精神产品的生产,是精神产品生产者运用精神生产工具(如思维材料、思维方法、语言文字、电脑等),凭藉特殊的精神生产关系,创造反映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的精神产品的过程。精神产品生产的门类很多,包括政治法律思想、经济思想、道德、宗教、文学艺术、自然科学、哲学等精神产品的生产。社会越发展,越对精神产品的生产提出更高的要求。精心组织人文科学和哲学社会科学精神产品的生产,已成为宣传思想工作宏观管理的主要任务。一、精神产品生产的价值精神产品生产的价值,是指精神产品的存在、作用对社会主体精神文化需求的满足。展…  相似文献   

5.
李旺 《兰州学刊》2005,(6):310-310,235
在计划经济年代,我国大众传播媒介在管理、运作机制上直接源于政治逻辑,按意识形态的指令实施信息资源的配置.建立市场经济体制后,市场经济的利益原则开始入主新闻传播业,信息资源在一定程度上已由市场进行自然配置,从而使现代传媒这种精神生产与物质生产出现了交叉与互渗.它越来越多地着眼于公众物质消费和精神消费需求欲望的创造,对"物"的符号意义的强调及所营造的"消费社会"的氛围.  相似文献   

6.
马克思的精神生产理论是唯物史观的核心组成部分.然而由于受时代的局限,特别是长期以来受物质生活资料匮乏、科学技术在国民经济发展中贡献率太低以及传统观念等因素的制约,马克思的精神生产理论长期被人们所忽视.20世纪以来,随着世界范围内科学技术革命的迅猛发展及其在现实中的运用,当今人类社会的发展出现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现象.这一现象的实质在于它突出、揭示了精神生产、精神生产的主体--知识分子,以及精神生产的主要产品--科学、技术等在当今以及未来人类社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相似文献   

7.
2001年中国加入WTO后,我国的各行各业都受到了重大的影响,特别是作为服务性行业的新闻传播业,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击。对新闻传播业而言,加入WTO就意味着要逐步对外全面开放,要与国际新闻传播业接轨。这对于我们来说,既是一次机遇,也是一个挑战。因此,如何采取相对应的措施,就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大的课题。  相似文献   

8.
结合市场经济条件我们首先来考察一下新闻舆论的社会属性及其市场地位。 我们知道,人类的社会生活包括物质活动和精神活动两个方面。所谓意识形态不过是来源于社会物质活动的精神生产,是借助语言实现的某种观念、思想的总和。无疑,谁也不能否认新闻舆论是精神活动的产物,当然也就没有理由否认它是一种意识形态。 作为意识形态的新闻舆论以物质生产和经济发展为条件,而不能离开赖以生存和发展的这个经济基础。对于经济基础和新闻报刊,毛泽东1957年曾作过这样的概括:在社会主义国家,报纸是社会主义经济即在公有制基础上的计划经济…  相似文献   

9.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科学论断,是中国科协第四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主要精神,是对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的丰富和发展,也是推动我国生产力现代化的思想理论和客观实践。 科学技术生产是一种创造性劳动,是以消耗人的脑力为主的复杂型劳动过程,它同一般其它体力生产相比较,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第一,科学技术生产劳动是生产性劳动。科学技术是一切财富中最宝贵的财富,从事科技工作的知识分子的劳动是一切劳动中最富于创造性的脑力劳动,这种劳动及其成果能够生产巨大的生产力,推动整个社会向前发展。因此,科技生产又是生产生产力的生产,是生产的生产。面对现实,在整个社会生产劳动中,脑力劳动的比重逐步增加;在社会产品中从事复杂型脑力劳动的人员比重逐步增加;在社会产品中脑力劳动创造的价值量逐步增加。这就是生产劳动现代化的必然结果和重要标志。  相似文献   

10.
邢彦辉 《云梦学刊》2009,30(1):149-151
新闻商品化是一个不可否认的历史事实,新闻作为一种特殊的商品,其商品化有其合理性,这种合理性主要表现为:传媒二次销售揭示了新闻商品化的复杂过程;新闻生产交换环节中体现了商品化;新闻商品化实行的是等价交换的原则;新闻作为一种精神产品,新闻商品化可以促进人类精神文明的进步。  相似文献   

11.
新闻信息产品在内容上由利益、精神、规则三重基本结构构成。它是新闻信息产品的事实基础和法理根据,它集中表达了新闻信息传播社会关系的一般内容和一般规则,决定了新闻媒体管理体制的科学性和正当性基础。在中国当前的体制背景下,新闻媒体组织既要承担特殊政治使命和社会责任,又要谋求自身利益和自主发展。  相似文献   

12.
一精神生产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基础。它既是人类从精神上把握世界的特殊形式,又是社会的意识形态,因而具有鲜明的社会属性。精神产品一旦进入流通和消费,满足人们精神生活的某种需要,就必然会给人们的思想观念、精神面貌乃至社会经济关系带来一定的影响,产生一定的社会效果。先进的思想理论是一个时代社会生产中最积极的因素,它推动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推动人类精神文明的发展。几千年的人类文明史,  相似文献   

13.
文化新闻的“文化味”许佳从新闻学的总体看,专门以文化报道为写作对象的新闻,被习惯地称之为文化新闻。它与其它新闻报道一样,是新闻写作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由于文化新闻主要反映的是社会意识形态中的文学、艺术以及相关的精神产品的发生、发展、变化,与人们直接需...  相似文献   

14.
当代西方文化的研究理论中,对大众文化的认识经历了一个从否定到肯定的转向。在这种语境中所理解的“大众文化”,主要是从它生产的条件和消费群体及其消费方式着眼的。它的生产条件包括3点:一是现代科学技术基础上文化产品被快速地复制;二是文化生产的主体掌握和利用文化资源进行创造性工作;三是人们观念的改变为大众文化的生产提供了必备的心理基础。它的消费群体是“大众”,大众消费文化的方式,最基本的一点就是,消费者在消费文化产品、满足精神需要的同时,也在进行着有意义的生产。大众文化与通俗文化及文化产业密切相关,大众文化是商品化的通俗文化,通俗文化是工业社会中的大众文化,文化产业则是当代社会生产和消费通俗文化的产业化方式。  相似文献   

15.
精神生产是表现于人类整个社会过程中的生命活动(包括物质生产活动和生命生产活动)的基本形式之一,是人的存在的现实过程。处在社会转型发展时期的当代中国,精神生产作为社会生产的有机组成,一方面其产品被纳入市场机制的轨道,另一方面,精神生产作为增进人类本质力量的发展、生命价值的展现又同市场机制的规律相冲突。在当前精神生产所处的客观条件下,一个带有根本性的问题日益突出,即精神生产是否同物质生产一样,适应于社会生产的经济规律和原则。或者说,精神生产的本质规定是经济的,还是超经济的。本文的旨趣在于从逻辑上论证…  相似文献   

16.
民初时期,随着哈尔滨民族工商业的迅速崛起和外资传播业的刺激,以报业为主体的哈尔滨新闻传媒业也进入了蓬勃发展的历史时期.其中,<滨江时报>以其影响大、创刊时间长而闻名.研究<滨江时报>的报道内容及特色,有利于了解民初东北民营新闻传播业在推动地方社会变迁过程中的历史作用.  相似文献   

17.
精神生产是人类生产活动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精神文明发展的必要条件和基础。精神生活是人类社会生活的一个不可缺少的内容和形式,是精神产品的吸取消化,并转化为社会行为的过程和形式。精神生产和精神生活两者结合的总和,将构成社会精神文明的  相似文献   

18.
景中强 《中州学刊》2006,47(6):138-142
马克思的精神生产理论是唯物史观的核心组成部分,它不仅包括马克思对精神生产的分析,而且还包括对精神生产的主体———知识分子、精神生产的主要产品———科学、技术等在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重要地位和作用的论述。然而,由于受时代的局限,特别是受物质生活资料匮乏的制约,马克思在提出这一理论之后并没有详细地、系统地加以展开。马克思逝世后,由于时代的局限,后人的误读,特别是长期以来受经济发展水平的限制以及科学技术在国民经济发展中贡献率太低等因素的影响,因此马克思的精神生产理论长期被人们所忽视。  相似文献   

19.
<正> 生产力标准理论是马克思提出的、由列宁、斯大林和毛泽东丰富和发展起来的一个马克思主义的重要原理。但是在现代社会里,社会生产结构与过去不同了,社会实践活动也发生了巨大变化,生产力标准理论的这些内容不能再保持不变了。在现代社会里,社会生产力,已不单纯是物质资料生产力了。除了物质资料生产力之外,还有精神生产力和劳动力生产力。精神生产力是指进行精神生产即知识生产的科学技术、劳动者、仪器、工具和原料等。劳动力生产力,主要是指培养劳动力的科学技术、教员、管理人员及教学物质设备等。  相似文献   

20.
董立人 《理论界》2008,26(1):23-24
精神产品生产是人类社会生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在社会物质文明、政治文明与精神文明与生态文明的协调发展中,在人的全面发展中起着至关重要作用。本文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以及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为理论指导,对精神产品生产理论进行简要探源,期冀为当前如何坚持科学发展观,正确把握社会主义精神产品生产方向,提高精神产品质量,抵制庸俗、腐朽等负面精神产品生产、消费与传播,丰富人们精神生活等提供一定的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