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29 毫秒
1.
文学的运动特性与文学的文化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文学作品的结构因素及文学生命之呈现当我们一般地谈文学的时候,都不可脱离文学存在的基本形式──作品,但即使是这样,我们仍不能说,作品就是文学,因为从整体上看,作品作为一个已然文体本身,它不会从直观形式上产生出我们称为文学的那种属性来,每个作品都可以被看成是一个实体,但这个实体只是文学赖以存在的某种媒介的集合形式而已。除非我们已经超越了  相似文献   

2.
我国修订后的著作权法明确规定建筑作品是著作权的客体 ,它不同于美术作品和其他作品 ,有其鲜明的法律特征 ,主要表现在 :建筑作品的独创性要求相对较低 ;建筑作品是艺术性、实用性、科学性兼具的作品 ;建筑作品的完成需借助他人的劳动  相似文献   

3.
"未完成作品"是西方古典主义艺术批评家对法国印象派与中国、日本古代绘画的批评.中国绘画以不求"形似"的再现而以意象化的表现为艺术的旨归,所谓"不患不了,而患于了","意周而笔不周"的"未完成作品",具有超越时空限制的艺术意义.本文对"意象"观念的发生、类型作了正本清源的梳理,对中国绘画的意象化历程作了阶段分明的回顾,认为20世纪之前东西方艺术分野的标识是"未完成"与"完成"、"意象"与"形象"、"表现"与"再现".从印象派的"未完成作品"到西方现代派绘画的"表现"风靡画坛,东西方艺术从接近到沟通;百年之后,当西方艺术在"异类殊形"的路上越走越远,东方艺术家该如何对待?  相似文献   

4.
以语言的艰涩和叙述过于简洁著称的美国作家爱伦·坡作品的内在含义难以为读者理解,由于其故事过于怪诞和语言的吸引力常常使读者只注意叙述者讲述的故事情节,而不能了解作者所要表述的真正含义.通过对<丽姬娅>、<厄舍府的倒塌>和<非常之魔>中塑造的叙述者进行分析,论证作品暗寓的真实含义是在美丽、真实、善良上.尽管不同的叙述者用不同的方式讲述着各种怪诞的事,但是,只要沿着"我"这座起媒介作用的桥走下去,就能找到释通爱伦·坡怪异故事的钥匙.  相似文献   

5.
有别于一般意义上的媒介融合,沉浸式艺术的生产利用任何可塑造沉浸感的新旧媒介,实现“泛媒介融合”。其跨媒介叙事方式有助于构建去中心化生产模式,并将过去“传播—接受”的线性路径转变为“人即媒介,媒介即人”的不分彼此的状态。“沉浸场域”开放的意义空间促使观者以具身性的方式参与其中,藉由身体赋予作品生命力,形成技、身、心的合一。沉浸式艺术以观者的接受和创造性理解作为文本意义生成的根源。这一本己性体验不仅契合了沉浸式艺术“可能性高于现实性”的特质,而且能够帮助观者建构自身精神世界的力量。沉浸式艺术使得媒介与人、身体与作品、文本与观者的关系发生新的变化。从“间性”问题出发探讨沉浸式艺术生产,可以走出当代艺术发展中流行的“唯技术论”与“唯艺术论”的困境,重新审视未来艺术的发展和审美嬗变。  相似文献   

6.
在司法实践中,视听作品的界定存在着确定作品表现形式、评判作品独创性以及作品是否需要“固定”三方面的法律问题。视听作品的表现形式应为“系列空间叙述性画面”,即作者创作的“系列画面”是对时间性故事情节或客观事件空间化的个性描述。视听作品的独创性评判应当深入特定作品的创作过程,考察其是否具有将时间性故事情节或客观事件转换为空间性叙事的智力劳动性质。“固定”不但是视听作品创作完成的标志,也是明晰戏剧、舞蹈表演作品与视听作品之间界限的关键,故视听作品应当满足该要求。  相似文献   

7.
访谈作品因其创作方式的特殊性,其性质的认定应综合考虑当事人的主观意图、采访者与被采访者在创作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等因素。由此可将访谈作品分为合作作品、演绎作品、一般单独创作作品,并应据此确定访谈作品的著作权归属。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媒介的历时状态的考察,认为媒介从它结合的对象可以分为负载、传播人类认识内容的媒介与负载、传播信息符号的媒介两种;从它的形成与利用情况可以分为二个阶段,十种形式.两个阶段为:规约阶段的媒介与取用阶段的媒介.十种形式为:规约的单一材质媒介、规约的复合材质媒介、规约的复合型映射材质媒介;自控的单一材质媒介、自控的复合材质媒介、自控的复合型映射材质媒介、他控的复合型映射材质媒、他控的复合材质媒介、他控的交叉型复合映射材质媒介、半控的交叉型复合映射材质媒介等.并且在麦克鲁汉"一种传播媒介的内容经常是另外一种传播媒介"的基础上提出"一种传播媒介的形式,可以是另外一种传播媒介",并以此为基础考察了广告媒介的复杂状态,指出媒介不仅仅是中介性的物质实体,也可以是依赖于一定物质实体的事件过程,或者是依赖于一定物质实体的结构状态,甚至是原型.最后对广告媒介的内容与形式的协调进行了初步的考察.  相似文献   

9.
动词的时体形式是表达礼貌的手段之一。俄语中的完成体/未完成体形式也能参与礼貌表达,但适用对象的性质有所不同。俄语中完成体命令式形式适宜用于维持形式距离的言语活动中,它所表达的是形式礼貌;未完成体命令式有时会因为行为符合受话人的意愿,表达的是真实礼貌。  相似文献   

10.
媒介是储存与传送符号的工具。而"媒体"是承载符号的各种媒介的总称。麦克卢汉认为,媒介是人的延伸,这一观念赋予媒介至高无上的地位。因为媒介是人的延伸,所以媒介改变了人本身。电影理论家贝拉曾说,先有勺子,后有汤。意思是说,没有一种媒介,就不可能有一种相应的文化。不是文化创造媒介,而是媒介创造  相似文献   

11.
张帆 《贵州社会科学》2007,213(9):40-42
电视纪实作品是电子时代高品格的文化代表,也是同时具备媒介属性和艺术属性的特殊的审美对象.电视纪实作品的制作涉及方方面面,在创作的主题、理念、情感等要素已经具备的情况下,节奏就成为作品中凸显的要素.电视作品的编辑章法及和谐的内在旋律,在电视艺术美的创造和审美功能的实现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现代新闻法制民主化不断发展,逐渐成为世界趋势,赋予媒介特许权就是一项重要内容.媒介特许权制度对于保护媒介及其记者、促进新闻业的正常运营和信息传播健康发展意义重大.任何一项法律原则或制度的建立,必然有其理论依据,否则,就成了无源之水,缺乏其赖以存在的根基.媒介特许权的法理基础是公平原则、诚实信用原则、过错责任原则.而明确媒介特许权的价值取向,对媒介特许权的科学性、合理性以及健全和完善,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及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3.
网络文学的存在方式源于“比特赋型”的技术功能.从原子到比特的媒介转换催生了文学本体的媒介置换,创生了全新的文学家园.比特复制、比特变形和比特速递让文学生产、作品存形和时空域传播实现了迥异于传统的历史性转型,媒介革命创造的文学景观改变了文学的美学呈现.  相似文献   

14.
现代新闻法制民主化不断发展,逐渐成为世界趋势,赋予媒介特许权就是一项重要内容。媒介特许权制度对于保护媒介及其记者、促进新闻业的正常运营和信息传播健康发展意义重大。任何一项法律原則或制度的建立,必然有其理论依据,否则,就成了无源之水,缺乏其赖以存在的根基。媒介特许权的法理基础是:公平原則、诚实信用原則、过错责任原则。而明确媒介特许权的价值取向,对媒介特许权的科学性、合理性以及健全和完善,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及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5.
文学阐释的适度与失度问题不但历史久远,也非常复杂,它既关涉到阐释者是否合格问题,也关涉到作品的原意问题,更关涉到阐释是否有标准问题。而关于是否存在合格的阐释者、是否存在固定的作品原意、是否存在适度的阐释,历史上都没有一个固定的结论,但从各个派别对上述问题的阐述中,还是可能看出其间的合理性与非合理性。这其中,刘勰和葛洪提出的避免阐释者的"知多偏好"、"爱同憎异";新批评学派提倡的"作品的原意"就在作品本身;日内瓦学派倡导的意识批评,尤其是乔治·布莱的"认同批评",为解决文学阐释的失度问题提出了很好的思路。  相似文献   

16.
《琼州学院学报》2017,(4):76-80
新时期之初的文学有明显的政治化倾向。作家表达其政治立场有多种叙事策略,其中之一是在作品中反复提及某本书,并让作品中的人物去读,即以某些书作为小说中的重要意象。书名是文化意象,但在作品中还有显著的政治意味,于是便有了"文化政治"的概念。新时期初小说中出现的诸多书名作为文化符号,以多种姿态介入政治,成为一种权力话语,以微观的存在方式渗透到政治之中,书名现象便被赋予了文化政治性。  相似文献   

17.
麦克卢汉的媒介理论对当代传播学和文学批评产生了深刻的影响。麦氏理论的形成背景和发展脉络可以归结为三点:其一,在剑桥大学学得了新批评的文学理论和研究方法,认为"词语不会静止不动",作品存在于语境之中。其二,在威斯康星大学任教时,"为了自己的生存"研究流行文化,将广告、报纸、流行小说带入他的文学课堂,由此将研究领域拓宽到大众媒介。其三,返回加拿大任教后,探索他"感知"的印刷媒介和电子媒介,将自己对媒介的主观感受作为研究依据,形成了一系列独创的观点。他的"媒介即是讯息"、"地球村"、"冷媒介与热媒介"、"媒介是人体的延伸"等理论,有着一脉相承的内在逻辑。  相似文献   

18.
邢联 《南方论刊》2008,(4):90-91
本文通过人本主义心理学的代表理论家马斯洛的"自我实现"理论的分析,来阐述在其理论中作者、作品和读者之间的关系,乃是一种具有自我实现需要的主体与满足其需求的客体和媒介之间相互融和相互依存的关系。  相似文献   

19.
编辑同志: 贵刊1982年第12期载有刘溶沧同志“论资金范畴”一文,对资金的概念提出了新的见解,我很难苟同。刘溶沧同志给资金下了这样一个定义:“所谓资金,是垫支于社会再生产过程、用于创造新价值并增加社会剩余产品价值的媒介价值。”我认为这个定义存在两个问题: 第一,社会主义社会再生产过程中的资金,由于劳动者活劳动所创造价值的加入,发生价值增殖。在这种情况下,不能认为资金充当了“媒介价值”。如果认为它充当“媒介价值”,那么它作为什么实体的“媒介”呢?刘文认为,“由于社会主义的商品经济形式,才使劳动力和生产资料的结合需要资金这个媒介的介入才能得以实现,现实的生产过程才得以开始和继续”。刘文在这里显然认为,资金是劳动力和生产资料这两个实体相结合的媒介。可是,资金到底是什么?生产资料是不是资金?从刘文对资金的定义中可以看出生产资料是在资金范畴之内的。这样,“媒介价值”就和其媒介的实体的价值,存在同一的  相似文献   

20.
根据新批评的原则,笔者认为:在作者、作品、读者这个三位一体之中,作者是作品存在的前提;作品是作者和读者之间的中介;而读者则是作品最后的评判者和创造者。一部作品一旦得以完成,它就中断了和作者的关系而开始了和读者的关系,自成一个独立的世界。在作品和读者这一对最后的、推一的永恒关系中,读者对作品的任何赋予只要能和作品相契合,便都是可以成立的并且具有再创造的价值。因此我们的研究只以英国古典小说《呼啸山庄》为推一对象。在具体分析之前,必须指出两点:作者艾米莉·勃朗特是一个诗人;该书处于西欧小说发展的主流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