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传统文化背景下当代民族地区婚俗演化及变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传承至今的婚礼习俗具有十分独特的东方韵味。然而,随着东部地区对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的影响,使西部民族地区的婚俗从表现形式到介质依托等都发生了一系列改变。以民俗学为视角,力图对当代民族地区婚俗变迁的特征及成因做全面研究,从而倡导民族地区婚礼婚俗要传承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地区文化万不可脱离文化母体,以免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相似文献   

2.
目前在国内的很多地区已经形成了具有当地传统文化特色的产业链,然而很多文化产业的结构不够完整,只能局限于在某个地区或者国内发展,向外延展能力不强,不利于文化产业的创新和可持续发展。那么一种"走出去"的新型中国文化发展模式将会给中国传统文化产业注入新的生命力。本文以户县东韩村为例探究"走出去"的中国传统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发展现状和未来。  相似文献   

3.
正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地区综合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嘉兴作为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地、历史文化名城,如何站在新的发展高度全方位、立体多元地更好地彰显地域特色的艺术力量,不仅是建设"文化强市"之需,而且是彰显城市发展必不可少的重要元素和衡量一个地区文明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4.
"一带一路"作为一个具有开创性的国际合作倡议对沿线国家和地区的贸易、政治、外交、文化等方面影响重大。中医药产业作为乐山地区的传统优势产业,其创新型发展离不开国际化区域合作。以乐山地区为例,分析了目前乐山中医药产业及其国际化区域合作发展现状,并对"一带一路"倡议落实背景下乐山地区中医药国际化区域合作的意义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5.
赵讷  汪明峰 《城市观察》2016,(3):144-155
伦敦是世界上公认的"创意之都"。从1998年伦敦政府首次提出"创意产业"这一概念至今,很多国家和地区纷纷效仿并发展具有本国特色的文化创意产业。2005年,上海首批创意园区挂牌成立,文化创意产业随之蓬勃发展起来。本文在文化经济和知识经济的时代背景下,选取伦敦和上海这两个国际化大都市,从文化创意产业的空间布局及其动力机制两个方面进行比较分析,并对上海及其他城市完善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提出了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辽宁翻译史是中国翻译史的组成部分,对其翻译文学史的研究,是让世界人民了解辽宁地域文化的重要窗口,是更好地弘扬和宣传辽宁文化的重要举措。通过对辽宁地区的翻译史研究,探讨其文化价值、实践价值及启迪意义。提出拓宽人才培养的途径、建立相应激励机制、评估机制和文化"创新环境"的必要性,以期促进树立区域文化自信,实现辽宁文化强省的建设目标。  相似文献   

7.
翻拍剧的流行,不是用一个地区一个国家的电视剧翻拍兴起来衡量的,这是一种发展趋势。我国当代的经典翻拍剧的流对外传播中国经典文化,化为一种"新"的文化载体,形成了经典翻拍剧热潮的文化现象。  相似文献   

8.
茶馆文化是茶文化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由于每个地区的文化背景不同,各地区涌现出具有不同文化特征的茶楼,如苏杭茶室以幽雅著称;四川茶馆以综合效用见长;广东茶楼主要是与"食"相结合;北京茶馆则集各地之大成,以种类繁多、文化内涵丰富为特点。那么,就让我们走遍"东南西北",品评一下各地的茶馆文化,看看这"一方水土养出的一方茶馆"。  相似文献   

9.
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区域经济一体化成为促进地区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发展"长吉图开发开放先导区",促进吉林地区经济发展,需要文化支撑。长吉图经济区具有多种文化因素共生共存的特点,因此依仗其优势,发展长吉图文化产业是重中之重。本文主要针对长吉图经济区的文化因素及其产生的影响进行分析,并提出发展文化产业的建议和意见。  相似文献   

10.
文化是社会的重要力量,不仅丰富了国民各式各样的生活,又展现了不同于科技的创新的发展动力。软实力其实是一种力量,并且是整个社会繁荣发展的重要力量,文化软实力的提升也进一步使相关地区的整体竞争力得到提升。同样,各地区也根据地区文化软实力制定相关的文化战略和国家战略。提升地区文化软实力同时加强了地区文化因素在地区文化软实力中的作用力,所以提升地区文化软实力是地区综合实力提升最为有效快捷的办法,而提升地区文化软实力,就需要国民加强地区文化的相关建设,加强与地区文化事业息息相关的地方文献建设,如此才能有效地提升地区文化软实力。所以加强地方文献研究,提升地区文化软实力,对整个社会的繁荣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主导作用。  相似文献   

11.
在"文化走出去"背景下,高校外语教师有必要适应国家和地区对相关人才的需求,结合所在院校特色,改变中国文化在大学英语教学中依旧处于被忽视地位的现状。从教学计划、校本教材、教学设计、以赛助教这四个方面探讨了如何将中国文化更好地融入日常教学,从而为大学英语的课程教学提供一些思路。  相似文献   

12.
中东地区由于其重要的战略位置、丰富的石油资源和独特的历史文化而在现代国际关系体系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近年来,随着中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的不断提升,中东地区作为我国大周边战略的组成部分以及主要的能源供应地,对我国的国际战略和能源安全的重要意义日益凸显.同时,中东地区历来就是国际关系研究中的热点,特别是"9·11"事件发生以后,中东地区的形势更加复杂多变,引起了更多国际问题学者的关注.  相似文献   

13.
梁文达 《现代交际》2014,(12):69-70
文化软实力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综合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贵阳市委在九届三次全会中提出:"奋力打造贵阳发展升级版"。我们紧紧围绕城市发展升级,提升贵阳文化软实力,传播贵阳声音,树立贵阳形象,弘扬贵阳精神。为达到此目的,本文从提升文化软实力的价值意义,厘清提升文化软实力与弘扬城市精神的逻辑联系,最后探讨提升城市文化软实力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任致远 《城市》2014,(6):3-8
正十八大报告提出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中国梦",这是一个大目标。要全面实现"中国梦",首先要实现建设美丽中国的"城市梦"。因为城市是国家和地区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和科技发展的中心和重要标志,发挥着巨大作用,只有实现了"城市梦","中国梦"才能落实。我们的  相似文献   

15.
为了打造康定旅游城市名片,康定政府在旅游饮食文化区,设置了藏汉英公示语标牌。被不同语言展示的公示语实际上是一种跨文化的交际活动。藏汉英译文对康定地区多元文化的传播有着重要的历史意义,在多元文化视域中对公示语的任何误译都会导致不良的社会影响。从"藏式汉语"和"中式英语"、公示语翻译不符合藏英汉表达习惯、文化误读几个方面对康定旅游饮食文化公示语藏汉英译文的误译进行了阐述,以供相关人士交流和借鉴。  相似文献   

16.
当我们说出"我们""你们"和"他们"的时候,事实上你已经决定将自己置身于祖先、民族、国家和地区的历史长河当中。我们对自身的历史定位将自己的行为范式、生活方式、思维习惯自觉地框定在内藏于心的传统文化当中。价值观的构建是在长时间的社会发展中逐渐形成的,它不是空中楼阁,而是需要时间从过去到未来的脉络联结。本文将探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构建过程中的传统文化引导问题。  相似文献   

17.
非发达地区农村青年"恐婚"现象堪忧,对农村生产及社会和谐、个人生活、心态及家庭和谐的影响是多方位的。非发达地区农村"恐婚"现象,既有表象原因,又有深层社会原因,可从改变农村男女性别比例、改善农村生存环境、完善社会保障、优化农村社会管理与组织文化建设、建立健全相关法律法规、社会工作介入等层面予以解决。  相似文献   

18.
改革开放三十年以来,尤其是近十几年,贵州作为西部地区、少数民族地区和贫困地区的三重叠加区反映了时代发展带来的复杂性,而册亨板万村则是这种复杂性的集中体现。国家力量、市场和文化在这里交织,导致了传统聚落、民居形式和建造模式的变迁。已有的聚落变迁模式无法完全解释贵州少数民族聚落的变迁,本文针对贵州黔西南少数民族聚落,提出"政策—生计模式—文化"解释模式。政策是契机,起发动机作用;生计模式为聚落的变迁提供资金支持,同时也带来消费观念的转变;文化侵入则促使信仰系统和观念的转变。这三点是贵州少数民族地区聚落变迁的重要动力,在板万村的聚落变迁中得到了体现和证明。希望将来在其他贵州少数民族聚落的调查和研究中,能够验证这个解释模型是否适用和有解释力。  相似文献   

19.
我国是个多民族的统一国家,众多民族携手创造了悠久而灿烂的文化。新中国成立之后,党和政府在五个少数民族地区施行了一系列优惠政策,得到少数民族地区的衷心拥护和欢迎,对加强民族团结、加快少数民族经济和社会的发展起到重要作用。2011年,有学者对现有民族政策提出质疑,认为民族政策应该随着时代的发展转型到"第二代民族政策",引起学界的一场论战,笔者在拜读《评析"第二代民族政策"说》一书之后,发现"第二代民族政策"的论点和论据存在一些偏颇。  相似文献   

20.
呼伦贝尔草原地区草畜双承包责任制~①实施以后形成了定居定牧的居住生活~②方式,由于牧民生产生活方式的被动改变,传统草原社区结构发生巨大的变化,继而引发牧民居住生活、传统文化、草原生态环境等各个层面的变化。本研究将共生理论引入到草原社区的研究中,从居住生活、文化传统以及草原环境三个方面对传统草原社区和当前草原社区进行比较分析,同时通过对典型草原社区滚诺尔嘎查~③的田野调查,依据共生三要素,建立草原社区中"居住生活共生、文化共生、环境共生"的共生关系,提出具体共生措施,构建共生型草原社区,旨在为草原地区社区建设提供借鉴,从草原社区建设的角度探寻提高牧民生活水平、传承草原传统文化以及草原环境可持续发展的路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