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因征地引发的社会冲突已成为当前社会治理的重要难题.关于土地冲突的缘起,既有的研究可以分为土地财政、 拆迁行为模式、 土地执法管理与生存道义等角度.在与已有解释展开对话的基础上,提出"制度失范"概念,认为土地制度在"规则""权力"和"治理"三个层面的"失范"构成了土地冲突的结构性根源.在规则层面,土地制度日渐消解其作为一种公共规则的公共性构建;在权力层面,地方政府在土地征收过程中的权力失当成为土地冲突的直接诱因;在治理层面,基层乡村治理机制无法及时回应农民对土地权利实现与政治参与的强烈诉求.  相似文献   

2.
热议·声音     
正热议很多事情不能回头查,比如一些基层政府的"僵尸网站"。去年12月,第一次全国政府网站普查结果"新鲜出炉",当时的"喜报"称,经过"首次大考",一些地方政府网站"僵尸"、"睡眠"等现象基本消除。然而,据新华社报道,国务院办公厅今年一季度的如何问责政府"僵尸网站"?  相似文献   

3.
立足COVID-19情境,以1169名公务员为研究样本,运用层次回归方法,实证考察了基层政府公职人员问责不当性感知与其避责行为意向的关系及个体公共服务动机和风险感知在其中所发挥的中介和调节效应.结果显示:问责不当性感知能够显著影响公职人员的避责行为意向;公共服务动机在问责不当性感知和避责行为意向互动关系中发挥中介作用;风险感知在问责不当性感知与公务员公共服务动机的关系中具有显著的负向调节作用.研究结论为厘清中国情境中基层避责行为生成过程及其作用机理,助推政府问责制度改革实践提供有价值的启示.  相似文献   

4.
国土资源领域的利益冲突和诉求凸现、违法行为十分严重、执法队伍不力是国土资源警察产生的主要背景。行政协作不力情况下一线执法部门对行政强制权力的渴求及行政强权主导下行政主体对警察权运用的偏好是国土资源警察的生成动力。现行执法协作制度使用不当则有越俎代庖之忧,直接动用警察权则有悖于"统一警政,集中警权"基本原理。非矿产资源型城市成立国土资源警察则是非常危险的讯号,属于典型的违法配置警察权,靠表面的强制力和震慑力解决不了国土资源违法案件的深层次问题,反而会大面积地引发涉地类群体性事件。建议借鉴海关缉私警察的建制,让国土资源警察划归国土督察分局直接领导,让其在法治框架内运行,把行政执法权和刑事执法权很好地衔接起来,适当规制国土资源执法监察中对警察权的运用。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中央和地方政府出台了一系列与行政问责相关的法律法规,使中国的行政问责制度日臻完善。然而,从整体而言,中国的行政问责制仍处于起步探索阶段,其制度设计还不完善,存在着诸如行政问责立法滞后、问责内涵界定模糊、问责主体指向单一、问责客体规定不明、问责范围涵盖不广、问责官员复出机制不明确、问责惩罚标准不统一、问责启动方向单一等问题。因此,中国立法部门应尽快制定统一的《行政问责法》,对行政问责主体、行政问责客体、行政问责范围、问责官员的复出机制、行政问责方式和行政问责程序给予明确规范。  相似文献   

6.
"分区制"是包括美国在内的发达市场经济国家进行土地管理的基本方法,其核心是既要合理利用土地进行经济开发,也要保护土地的自然属性。美国的分区制土地管理法律不仅在土地管理效果上成效显著,而且在土地开发的决策过程中也充分体现了民主与公平精神。美国马萨诸塞州布鲁克林镇两个关于土地使用的案例充分展现了美国城市规划、土地使用和决策的过程,其地方政府在土地管理方面的实践带给中国很大的启示。美国地方治理的民主决策过程为中国地方政府治理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  相似文献   

7.
我国多元化、跨层级、条块式的政策制定和执行模式,难以超越地方政绩和部门利益的科层制窠臼,不兼容的政策目标导致以邻为壑的政策指令和行政规章出炉,背道而驰的政策执行引发区域和部门冲突,损害了社会整体利益。政策网络既关注政策过程,注重政策目标协调、政策执行中的沟通互动和政策效果反馈,对政策过程进行全程控制;又侧重结构边界互动,基于平行关系协调多元政府及社团利益,建构各级政府及社团间的伙伴关系模型,减少政策冲突的可能性。政策网络的兼容特质凸显,从整体性治理视野对多个自主政策子系统整合叠加以消除负效应,在尊重信任、信息共享基础上实现各级政府及社团跨地域、超部门、多层级的无障碍互动,促成国家与社会、地方政府及行政部门之间、利益团体及个人价值的整合融通,形成多元伙伴型共同治理格局。  相似文献   

8.
编者按:当前治国理政的政策方向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而基层政府治理现代化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构的基础性组成部分。对于如何推进基层政府治理现代化,理论上的讨论已足够多,但对基层治理实践的经验研究却比较少。为此,2014年9月,中国社会科学院政治学研究所“地方政府治理与社会治理现代化研究”项目组对深圳南山区的城市社区治理实践进行了调研,本期刊发的三篇文章是这  相似文献   

9.
政府在不同社会政策的执行上具有优先序列和偏好成为影响政策执行效果的重要因素.本文通过对西北某县民政局两种社会政策的实施进行比较分析,阐明在社会政策执行实践中的优先序列表达及其固化过程:基层政府在不同政策执行时的回应(包括认知、态度、强度)和自我预期上的差异性是影响政策偏好表达的原因,各级政府在政策执行中具有偏好的行为逻辑加深了其固化,而产生回应与自我预期差异、产生偏好的本质原因在于县级政府及部门问责机制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10.
吴昊 《学习与探索》2006,(6):196-199
从激励的角度看,政府行为与政府职能取决于政府的治理结构。中国“多任务委托—代理”型的地方政府治理结构,促成了地方政府经济增长至上的行为倾向。这种地方政府治理结构与行为倾向既发挥了促进经济增长的积极效应,也造成了政府公共产品提供功能薄弱、基层地方政府负债严重、许多公共管理政策有效性降低等问题。解决上述问题和加快地方政府职能转变,需要增强地方人大对同级政府的监督和制约、改善公共管理政策的实施机制、深化政府治理结构改革。  相似文献   

11.
王玉 《学术交流》2013,(5):53-57
近年来,在地方治理过程中反腐倡廉网络舆情愈加引人注目。网民通过网络表达和传播对于反腐倡廉建设的情绪、态度和看法,既有积极作用,但同时也要将其消极影响降到最低限度。基于此,地方政府反腐倡廉建设必须实施网络舆情信息制度化。应采取的策略为:根据舆情演变规律,在事前的信息搜集、事中的信息分析和事后的信息归纳整理的整个过程中,注重网络舆情的引导和信息技术控制;纪检、监察、司法、安全等部门密切协作,对影响政治安全和社会稳定的利益表达诉求进行有效整合与合理规制;塑造责任制度环境,形成从决策层、中层到基层的刚柔并济的治理路径;建立反腐倡廉网上信访制度,实现规范有序的网络政治参与,以维护和提升地方政府的执政能力。  相似文献   

12.
东北黑土区水土流失态势分析与治理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东北黑土区水土流失问题日益严重,对国家粮食安全、经济发展、农民增收和生态平衡构成巨大威胁.黑土流失主要表现为黑土区面积大幅缩减,土质退化日趋加剧,污染现象严重,自然灾害愈加频繁.东北黑土区水土流失,既有自然原因,也有人为因素.黑土的质地是发生侵蚀退化的基础,水力和风力成为自然界的破坏主力;而农户耕作方式不合理则是问题根本,地方政府掠夺性开发又加刷了水土流失速度.合理利用黑土资源,实现黑土区水土流失的治理,就要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积极发展循环农业;就要改进农户行为,积极推广科学合理的耕作制度;就要发挥社会整体合力,建立小流域公众参与治理机制;就要消除部门摩擦成本,建立政府部门合作机制.  相似文献   

13.
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公司承担着为各类政府项目隐性融资的责任,其发展大体经历探索、推广、繁荣、核实清查规范四个阶段.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公司运行的本质是地方政府财政问题,国家的政策导向是其生存的基础,这就决定了其外部治理受国家政策、法律法规环境的影响巨大.随着管理部门的监管日趋严格,政府融资平台公司如果继续定位于政府融资工具将难以逃脱被清理的命运.为此,地方政府要主动推动各类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公司按照现代企业制度逐步完善自身法人治理结构,使其具有适应市场经济的生存能力.只有这样,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公司才能更好地解决地方政府在经济增长过程中面临的融资问题.  相似文献   

14.
《探求》2015,(4)
中央政府、地方政府及政府职能部门作为我国公共服务提供的三类基本行政主体,在纵向治理结构中呈现出不同的行为特征:中央政府在缺乏经济激励的背景下倾向于通过政治施压,形成以人事控制为依托,以会议动员、考核评比为主要手段的政治激励模式;地方政府在自主性、碎片化权威和能力约束等因素影响下,形成选择性政策执行模式;职能部门在部门利益和政绩压力驱动下,形成借上级压力实现权力扩张的行为模式。公共服务纵向治理模式的特点,决定了地方政府和政府部门具有足够的内在激励去扭曲政策目标,使得选择性执行成为基层政府的优势策略,导致公共政策难以落到实处。  相似文献   

15.
社会服务项目外包是政府增进社会服务的重要手段之一,然而,社会服务在增量供给的同时却易呈现出低效运转的特点.文章从嵌入性视角出发,采用参与式观察和深度访谈等方法完成资料收集,并对A街道购买社会服务项目进行案例分析.研究发现,基层政府部门利益分割、运动式资源整合致使其采取过程式嵌入的治理手段.具体表现在基层政府项目开始前的目标嵌入、项目实施中的组织嵌入和项目结束后的绩效嵌入.目标嵌入使项目总体符合政府政治目标,但容易造成正式契约的形式化;组织嵌入将政府与社会组织捆绑成"利益共同体",易导致社会组织发展的"马太效应";绩效嵌入使项目更多服务于政府的绩效期待,易出现社会服务"内卷化".过程式嵌入导致的社会服务低效运转将难以真正回应社会需求,不利于社会建设的长远目标.  相似文献   

16.
《社科纵横》2017,(2):52-57
人的全面发展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马克思主义整个思想体系的核心与归宿,它与我国当前基层维稳工作具有紧密的联系,这种内在契合主要体现为公民本位、权益至上、协同服务与公平正义等价值理念。在马克思主义人的全面发展理论视域下有效推进基层维稳工作,必须使政府公务员真正树立公民本位的维稳观念;逐渐完善政府主导、团体协助与公民参与的维稳联动机制;加强地方财政对政府维稳工作的投入与合理使用;加强制定与执行基层维稳工作相关法律法规,不断强化维稳工作的问责机制建设。  相似文献   

17.
土地是一种重要的资源,其持续利用是实现人类社会和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和前提,土地可持续利用是中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最核心内容.但是,近些年来中国在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却出现了普遍滥用土地资源的现象,主要表现在城市占地规模过大、滥设开发区、违法批地用地等.造成中国土地滥用的根本原因是土地产权不清晰:一是国有土地所有者虚位造成各级政府都有权行使所有者权力;二是政府使用土地的收益大于成本造成使用土地资源的机会主义倾向严重;三是农村集体土地产权不清晰使农民无力保护耕地.因此,明晰土地产权是实现土地可持续利用的根本途径.必须重塑国有土地所有者主体,使土地所有权与行政管理权分开,改革农村土地制度,明晰农地的产权主体,真正赋予农民对土地的财产权利.只有对现有的土地产权制度实行变革,才能防止各级政府滥用土地,才能实现土地的可持续利用,实现中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8.
本研究借鉴新治理理论和公民参与相关理论,从实践出发反思评估主体形成过程及各问责主体之间的关系.本文基于笔者所参与的H市社会服务评估经验,比较专家参与与公众参与的动力、渠道及规则或相关约束、效用等方面的差异,来研究政府购买社会服务的评估主体.首先,从专家参与评估机制来看,分析专家身份获得、立场、个人与工作价值宣称与利益关联等.其次,将公众参与区分为有组织的公众参与与无组织的公众参与.本文认为公众参与的难题在于公众意见的差异性和公众责任扩散性.再次,从参与程度高低将专家和公众共同参与评估分为四种理想类型.最后,政府选择哪一种参与类型,需要考虑评估所处的社会服务发展水平、问责所需的专业知识水平、公众的认可度及接受度等情况.如果要超越政府购买社会服务这一治理工具的局限性,积极的专家参与与公众参与对促进社会服务发展乃至公民治理都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地方政府行为与农地集中流转——兼论资本下乡的后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农业现代化背景下,全国掀起了农地大规模流转的浪潮.调查发现,一部分农地集中流转并非市场推动的生产要素自发流转,而是地方政府运用行政力量等各种资源对资本和农民进行双重动员的结果.农地集中流转行为的发生嵌入在地方政治生态中,它既是地方政府落实中央“适度规模经营”政策的目标责任的后果,又是其主动追求政绩、争夺项目资源的产物.地方政府运用政治、经济手段对农地流转的干预,不仅没有培育出完全竞争的土地流转市场,反而使自身陷入了合法性的困境.  相似文献   

20.
出现违法建筑 ,责任单位将被重罚并强制拆除 ,设计、施工单位也面临取消设计资格 ,罚款10万元的处罚 ,新施行的《青岛市城市规划条例》首次以地方立法的形式确定处罚“株连”政策。无独有偶 ,广州市日前在11届人大24次会议上也通过《广州市违法建筑查处条例》 ,规定对违法建筑 ,供水、供电、供气等公用企业不得提供服务 ;工商、环保、卫生、文化、公安、消防、产权确认等有关行政主管部门不得核发有关执照、许可证、产权证 ,否则这些单位也将受罚 ,以使违法建筑无可利用之处 ,违法建筑人无利可得 ,从根本上消除违法建筑现象。制裁违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