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区域市场协调发育与我国农村工业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农村工业化是指工业在农村通过自身变革占据主导地位,并使农村非农业乃至整个农村社会得到改造,进而实现与城市工业化协调发展的过程。目前城乡区域之间以及中西部区域之间市场发育中存在一些问题,而区域市场协调发育是推动农村工业化向纵深发展的现实问题  相似文献   

2.
协调农村工业化和农业现代化的途径洪银兴我国农村正在推进新一轮工业化,它对中国农村的经济发展具有深远的意义。首先,由乡镇企业来推进农村工业化,找到了吸收和消化剩余劳动力的途径,从而产生了提高农业部门劳动生产率和农村劳动力配置效率的正效应。其次,乡镇企业...  相似文献   

3.
农村工业化是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的目标和趋势。新中国成立60年来,我国农村工业经历了集体副业-社队企业-乡镇企业-民营企业四种形式的组织制度的历史变迁,在曲折中成长壮大。总结我国农村工业化的经验教训和成败得失,对于更好地把握农村工业化发展的一般规律,推进我国农村经济发展,有着重要的历史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我国农村工业化进程的制度决定苗长虹(河南大学地理系)长期以来,许多关注第三世界经济发展的学者对中国农村工业化现象一直抱有浓厚的兴趣。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农村工业举世瞩目的高速增长更进一步增强了海内外学者对此问题的关注。中国的农村工业化是如何启动和推进的...  相似文献   

5.
中国农村工业化伴随着新中国的建立而起步,经过半个多世纪的艰辛探索,终于走出了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农村工业化道路。而乡镇企业于20世纪80年代在中国的异军突起,现已成为中国农村工业化的主体与生力军。农民增收致富,离不开农村工业化发展。文章通过回顾当代中国农村工业化发展的历程,揭示其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与对策,旨在促进我国农村工业化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6.
在简要阐述农村工业化与城镇化相互关系及其重要意义的基础上,着重分析了云南农村工业化和城镇化发展中存在的制度缺陷,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加快制度创新步伐,促进云南农村工业化和城镇化发展的具体对策和措施.  相似文献   

7.
加快农村工业化与城镇化进程,全面繁荣农村经济,是党的十六大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任务之一。农村工业化与城镇化建设的推进,对全省实现工业化与城镇化目标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本文通过对南京四郊五县农村工业化发展的现状考察和分析后认为:目前,南京四郊五县的经济在全市的经济总量中已成为举足轻重的力量,并奠定了农村工业化的基础;但提高农村人均收入水平和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出路,依然是各级政府面临的两大最主要的难题。解决这两大难题的根本途径依赖于农村工业化的进一步推进。为此,本文从乡镇企业改制、技术创新、大中小企业协作、乡镇企业与农业产业化及现代化发展相互协调、区域比较优势与产业布局、工业聚集效应与小城镇发展以及市郊产业带形成与城镇柔性化发展等视角,提出了加快南京四郊五县农村工业化发展的思路和对策。为确保上述思路和对策能在实践中有效地贯彻和实施,本文建议政府有关部门应从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改革乡镇机构、人才培训、金融财税和科技信息等多个方面给予必要的政策扶持和帮助  相似文献   

9.
发达国家农村工业化的发展及启示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从国际经验看,任何国家在由农业国向工业国转变中,或者说在加速推进工业化、城市化发展的过程中,都十分重视农村工业化的发展。本文着重论述了发达国家在推进农村工业化发展进程中所采取的措施,并总结了其取得的经验,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发达国家推进农村工业化发展的若干启示。  相似文献   

10.
严水永 《理论界》2007,(2):44-46
农村工业化城镇化与城市工业发展和城市化,对建设新农村的关系是不一样的,城市工业发展和城市化与新农村建设具有统一性的一面,又有相矛盾的一面,而且两者的统一性,要通过中间环节的转化才能实现。而农村工业化城镇化与建设新农村具有直接的同一性。农村工业化的过程就是发展农村生产力的过程;农村城镇化的过程就是农民建设新家园、建立新社区的过程;农村工业化城镇化的过程,就是提高农民素质、增加农民收入的过程。  相似文献   

11.
我看到的中国农村工业化和城市化道路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文章首先回顾了本世纪三、四十年代特别是建国以来我国农村社会的变迁,指出七十年代改革开放以后乡镇企业的“异军突起”对于推进中国农村工业化与城市化进程具有实质性的意义,并使中国走出了一条与西方工业化迥然不同的农村工业化之路。在实地调查的基础上,文章进一步分析了当前乡镇企业面临的新情况,指出今后乡镇企业的发展必须“两手并举”,即一手引进高科技,扩大规模提高质量,发展跨地区甚至跨国家的企业集团;一手发展以农户为单位的,家庭工业为基础,加上为它服务的、广泛高效的、提供信息和销售的中介体。文章最后对我国农村的城市化问题作了分析,指出中国的城市化应该走大、中、小城市和村镇同时并举、遍地开花的道路  相似文献   

12.
乡镇企业发展导致的农村工业化,走出了一条工业化发展的新路子。本文通过一个理论模型揭示了乡镇企业发展的内在机理和未来的发展趋势,认为21世纪中国的乡镇企业必然会出现分化和融合过程,并由此提出了乡镇企业发展必须转变的几种观念  相似文献   

13.
农村劳动力在产业间转移与工业化紧密相关、在城乡间转移与城镇化紧密相关。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决策是一种基于信息传播、预期形成的复杂微观决定,大量农村劳动力向城镇区域非农产业集体转移,宏观上表现为转移目的地工业化和城镇化水平的提升。预期在决策中起关键作用的农村劳动力转移将工业化、城镇化联结在一起,使得城镇化水平对工业化发展的弹性在短期、长期分别表现出滞后和超前的特征。在构建城镇化水平与工业化发展局部调整一自适应期望综合模型基础上,运用河南省相关时间序列数据对河南工业化、城镇化协调发展问题进行实证分析,可提出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推进河南工业化、城镇化协调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14.
中国现阶段的农村工业化:机会与道路刘迎秋这里所说的农村工业化包括两层涵义;一是农业生产工厂化,主要是指农村种养殖业的集约式、立体式、无季节式生产与经营;二是农村生产方式的工业化,主要是指各种加工工业和从事流通的商业企业在农村的普遍形成和广泛发展。限于...  相似文献   

15.
张培刚先生是我在五十年代初,由我国已故著名农村社会学家杨开道先生的介绍而认识的。当时我很敬佩张先生的爱国情操和学术声望,但在当时的情况下,并没有可能拜读张先生的论著。直到八十年代初,我调到湖北省社会科学院工作,领导交给我和刘光杰教授一本张老在40年代的英文中译著《农业与工业化》,要我们二人看看有无出版价值(当时正值批判“精神污染”)。当我们拜读全书之后,惊人地发现张先生早在40年前就提出了农业与工业化的关系、工业化的含义、农村剩余劳动力、农业机械化、工业化与利用外资等等一系列理论,是那样的新颖和具有…  相似文献   

16.
关于发展农村工业化的探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十六大报告指出,实现工业化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艰巨的历史任务。原因是我国的农村工业化落后于城市工业化,当前推动农村工业化发展是我国工业化建设的关键任务,在推动农村工业化进程中,必须对乡镇工业进行整合,深化乡镇企业改革,使农村早日实现工业化。  相似文献   

17.
中国工业化与城市化:世纪之交的战略构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中国工业化、城市化正处于相互调适的发展阶段;在未来世纪之交的20一30年时间内,中国工业化、城市化发展应编结出工业化与城市化协调推进、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空间扩张、结构调整与结构转换、农村发展与城市发展同步的新构架并依此逻辑推进。中国工业化─—城市化阶段发展战略是促进中国社会由以初级产品生产为主的乡村经济阶段进入结构高级化的发达阶段,由传统落后的乡村社会转化为现代先进的城市化社会。实现这一战略目标具有完全的现实性和科学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8.
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和经济增长的突出成就之一是农村工业化浪朝的兴起。经过几年的发展,目前农村工业化已经进入了战略转折关头:一方面,农村工业化拉开了具有历史意义的社会底层结构变革的帷幕,另一方面又遇到了空前的高难度的障碍。清醒地认识农村工业化变革的性质和意义,妥善解决工业化面临的战略性问题,客观上已成为深化整个经济体制改革和保持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增长的关键环节之一。根据我们最近对浙江省部分县(市)的调查,农村工业化当前主要面临下述五个战略性问题:  相似文献   

19.
懂得历史,才能更好地理解中国的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资本主义在中国没有发展起来有着深刻的历史原因,根本的原因是中国的封建制度根深蒂固,生命力太强,中国的发展应当走工业化的道路,这种工业化包括城市的工业化,还包括农村的工业化。只有懂得历史,才能更好地理解中国的发展。  相似文献   

20.
被毛泽东誉为“我国农村伟大的、光辉灿烂的希望”的乡村工业化,于1958年正式提出,随处掀起大办农村工业的高潮,全国农村到处呈现出铁水奔流、机器轰鸣的热闹景象。毛泽东企望藉此达到推进国家工业化进程,缩小城乡和工农差距,走农村人口就地转移新路,培养亦工亦农、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新人等多重目的,从而实现其生平所追求、所醉心的理想社会的价值目标。但在毫无基础条件下一哄而起、求成过急的乡村工业化实践,暴露了很多问题,造成了农业基础地位被削弱、工农业比例关系失调、一平二调刮“共产风”等严重后果,因而从总体上看是一次失败的实践。但实践的顿挫只是矫正了毛泽东的某些偏急认识,而没有动摇他对乡村工业化目标的追求,直至晚年毛泽东犹不能忘情于乡村工业,从而为乡村工业由沉寂而复苏、而发展壮大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