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分析1995—2011年间中韩装备制造业贸易规模、贸易结构以及中韩装备制造业六大类部门中的资本品和中间产品贸易结构及贸易竞争力指数,结果表明:韩国装备制造业中我国贸易净出口每增加1%,韩国GDP增长0.19%;中韩装备制造业贸易结构17年来发生了显著变化,资本品减少,中间产品增加;除了通信设备、计算机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外,其他类装备制造品竞争力指数均在一般水平之下。  相似文献   

2.
自对外开放以来,中国积极参与全球化进程,对外贸易迅速发展,商品贸易出口规模逐年扩大.2013年中国商品出口额为22094亿美元,是1978年的225.4倍,年均增长为16.7%;同时出口结构不断优化升级,2013年中国制造业出口额占出口总额的比例高达90%以上,高新技术产品的出口比重也逐步上升.出口贸易结构的升级主要是制造业出口不断增加带来的,因此,中国制造业出口快速发展的原因是值得关注的问题.本文实证研究结果表明:贸易开放与FDI对中国东部、中部、西部地区的制造业出口均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对高技术制成品出口回归分析发现,贸易开放对东部、中部地区的高技术制成品出口有正向作用,而FDI只对东部地区的高技术制成品出口有显著的促进效应.  相似文献   

3.
第一,总趋势:农业比重下降,工业和制造业比重有升有降,服务业比重上升。20世纪70年代以来,各国国内生产总值结构变化的总趋势是农业比重下降,服务业的比重上升。发达国家的工业和制造业比重也在下降,而发展中国家的相同指标仍在上升。1970-1993年,低收入国家(45国平均)的农业比重由37%下降到28%,工业比重由28%上升为35%,  相似文献   

4.
卢军 《社会科学家》2006,(Z1):123-124
尽管服务业在我国GDP中的比重上升到了40.3%,但是仍处于逆差状态.这与发达国家的服务贸易顺差相比,差距依然很大.目前,我国业内人士极为关注如何扭转我国服务贸易的逆差问题.笔者认为找出问题的症结,有针对性地进行改革才是关键所在.所谓对症下药,才能要到病除,找出逆差原因,消除我国服务贸易中存在的弊端,才有可能进一步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中美电子信息产品贸易得到快速发展,作为技术和资本密集型产业,电子信息产品在中美贸易中具有不可忽视的重要性。利用SITC第三版分类下三位数的中方数据,借助 G-L 指数修正后的 G-L 指数和Aquino矫正指数分析了中美1992—2007年间电子信息产品的产业内贸易情况,并采用GHM方法测算其产业内贸易类型。结果显示:中美电子信息产品从较低水平的产业内贸易转移为产业间贸易,且仍呈下降趋势;产业内贸易类型呈现以低水平的垂直型产业内贸易为主的格局。分类考察中,各产品的比重和G-L指数都存在较大差异,中间产品贸易占了较大比例;中美电子信息产品的产业内贸易结构不稳定,中国仍处于电子信息产品国际产业链的下游。因此,重视加工贸易的结构转型,并逐步提升国际竞争力将是后期中国发展电子信息产业的重点工作。  相似文献   

6.
后危机时代的国际外包与国际贸易格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80年代末以来,国际制造业外包和国际服务外包迅猛发展,改变了国际贸易的格局,改变了"二战"后产业内贸易大发展时期北-北贸易兴盛、北-南贸易相对趋弱的状态.中间产品贸易和非核心服务外包扩大了世界贸易的总量,扩大了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相互之间以及发展中国家之间的贸易,使发展中国家在世界贸易中的比重快速上升,增加了发展中国家获得技术外溢的机会,使发展中国家出口产品的档次不断提升.国际金融危机短期内对国际外包增速有影响,但长期来看,后危机时代国际外包特别是国际服务外包仍将快速增长,发展中国家占世界贸易的比重将继续上升.  相似文献   

7.
自从两国关系正常化以来,越南与中国经贸合作已全面恢复并迅速发展.两国间贸易总额从1991年的0.32亿美元上升到2008年的216.59亿美元,增长了近700倍.但长期以来两国在贸易合作关系中存在着贸易不平衡现象,其中越南对中国一直有大量的逆差.而进入21世纪之后尤其是越南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三年来,其逆差的增长率还有所增高,这影响到两国贸易的稳定、健康发展.对两国关于越南逆差问题的认识以及越南对中国逆差的状况进行论述,以探讨越南逆差的主要原因.并在此基础上,为两国今后贸易关系可持续发展提供一些看法与建议.  相似文献   

8.
党的三中全会后,内蒙古自治区同全国一样,随着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对外经济贸易发展快、形势好,特别是出口贸易有较大的增长。1981年工农业总产值较1953年增长568%,工业在工农业总产值中所占的比重由19%上升到64.9%;同时期外贸收购总额较1953年增加3.5倍,对外贸易收购总额占工农业总产值的比重为3.77%。出口商品有250多种。 在出口商品的构成中,也出现了可喜的变化。据1977年到1981年的统计,对外贸易收购商品结构比重,轻纺产品由1977年的27.2%上升到1981年的43.85%,工矿产品由1977年的16.2%上升到1981年的43.85%,农牧副土特产品由1977年的56.6%,下降到1981年的38.03%,传统的大宗的农牧副产品,在全部出口商品总额中,比重逐年下降,轻纺产品和工矿产品出口明显增加。化纤纺织品、砩石、氯化稀土、煤炭、麻黄素、电石、钢材、三爪卡盘、机械设备等产品大有增长。这是内蒙古自治区对外贸贸商品中的新生力量。  相似文献   

9.
服务业生产投入服务化是我国服务业发展的新趋势.1981年~2002年间,服务业生产的中间服务产品投入率约高于工业和农业,且上升更稳定,增长波动更弱小;投入结构已呈高级化趋势,金融、公用、商务等资本与知识密集型中间服务产品比重不断提高,运输邮电、商业饮食等劳动密集型中间服务产品比重趋于下降.依照相关系数的高低,服务业生产的中间服务产品投入率依次受到服务业发展规模、城市化水平、市场化水平、分工水平、服务业开放度等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中日经贸关系在日本钓鱼岛"国有化"事件后受到严重影响。按照全部产品、消费品和中间产品的分类,利用月度数据分解测度中日两国贸易变化的贸易深度边际和广度边际,可以发现,"钓鱼岛"事件在日本对华出口方面产生很大的负面影响,而中国对日出口影响较小,中国对日的消费品出口所受到的负面影响要小于日本对华消费品出口,日本对华中间产品出口受到的影响要小于其消费品出口,而中国对日中间产品出口受到的影响要超过其消费品出口。日本对华出口下降主要来自贸易深度边际,消费品出口急剧下降影响最大的是贸易深度边际的数量效应,产品退出效应也很显著。研究显示,如果双边政治关系不改善,那么日本对华出口贸易将很难恢复,此外,中日两国通过东亚生产网络的贸易往来受到冲击相对较小,具有相当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11.
货物贸易和服务贸易是构成一国外贸不可或缺的两个有机组成部分,随着服务贸易在国际贸易中地位的不断上升,世界贸易结构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对1995年~2004年以来的浙江外贸发展分析表明,浙江服务贸易发展水平较低,处于竞争弱势,这与浙江货物贸易和总体经济发展状况极不相称.从战略意义看,实现浙江外贸结构从货物贸易到服务贸易的转换,逐步提高浙江服务贸易的国际竞争力,对于有效地参与国际分工,提高浙江的国际经济地位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2.
一、天津工业结构调整状况和存在的主要问题(一)“九五”以来天津工业结构调整状况分析1.工业内部劳动密集型产业和资本、技术密集型产业产值结构的变化。从1995~2004年工业制造业产值变动情况看,食品加工业、纺织业等劳动密集型的轻工行业的比重呈下降趋势;石油、化工、冶金等资本密集型行业中,除个别行业的比重有所下降外,大部分行业的比重都有所上升;在技术密集型的机电行业中不同行业变动幅度差别较大,其中有些行业的比重呈下降趋势,例如,通用设备制造业从4.77%下降到4.01%,专用设备制造业从2.43%下降到1.76%,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从11.3…  相似文献   

13.
入世后中美贸易争端日益增多,美国针对中国产品频繁发起了反倾销控诉.从国际背景和美国国内背景看,双方贸易争端的主要原因是:新贸易保护主义、美对华贸易逆差、人民币汇率等问题.  相似文献   

14.
美国对外贸易逆差解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由于新的国际分工产生的大量中间产品贸易和跨国公司的国外投资造成的贸易转移 ,使原来产品基本上为出口国内容的国际贸易发生了变化 ,一国和另一国的贸易存在大量逆差 ,并不一定是后者向前者输入了过多的商品 ,而是后者的出口商品中包含了较大比例的前者内容。美国和一些发展中国家之间的贸易就是这样。贸易逆差成为一个需要重新认识的概念。  相似文献   

15.
20世纪60年代以来,国际贸易理论开始了一场革命,以产业内贸易理论为代表的不完全竞争贸易理论成为战后国际贸易理论的最新前沿,产业内贸易理论不同于传统的产业间贸易理论,其理论基础是产品差别化和规模经济.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大国,也是一个贸易大国.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对外贸易额大幅度上升,大量出口劳动密集型产品容易引起国际贸易摩擦,出口产品结构不合理,容易导致无序的出口竞争.因此,应及时调整产业结构,改变贸易方式,增加产业内贸易额的比重,这对我国外贸长期、高效、可持续发展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从1978年至今,我国的所有制结构发生了重大演变。非公有制经济从无到有,比重不断上升,而国有经济的比重逐渐下降。从在国民生产总值中所占的比例看,1978年,全国国有经济比重为56%,集体经济为43%,非公有制经济仅为1%;而到了1993年,国有经济为42%,集体经济为448%,非公有制经济为123%。国有企业在工业总产值中的比重由1978年的7763%下降到1996年的3261%。四川省的所有制结构变化也呈相同的趋势,国有企业在工业总产值中的比重由1978年的84%下降到1990年的63…  相似文献   

17.
自2000年以来,中越双边贸易进入快速增长的新时期,在两国各自贸易中的地位不断提升,商品结构具有较强的互补性。但越方逆差持续存在且不断扩大、贸易结构过于集中、受政策的影响波动较大及政治纷争等问题仍阻碍着中越贸易的进一步发展。对此,可通过如下途径来改善:双方正确认识逆差问题;越南积极引导出口导向和进口替代工业的发展;加强双边产业合作;保持贸易政策的持续性和稳定性;妥善解决争端,以经济补偿换取政治主权。  相似文献   

18.
版权贸易是国际知识产权贸易中的重要内容之一,而图书版权贸易在整个版权贸易活动中居于关键地位.中国与美国对双边图书版权贸易状态的认知方面存在较大分歧,即中国统计数据分析的结果显示中国在双边贸易中处于逆差状态,而美国统计数据分析的结果也显示美国在双边贸易中处于逆差状态.中关图书版权贸易平衡性"悖论"的适用性解释:加工贸易在中美图书版权贸易中的表现形式;转口贸易对中关图书版权贸易的适用性;统计方法对中关图书版权贸易平衡性的影响等.  相似文献   

19.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是世界上由发展中国家组成的最大的自由贸易区.在中国-东盟经贸合作不断深入的同时,贸易结构趋同化问题也引起了人们的担心.中国-东盟农产品与高新技术产品贸易结构的趋同化,不仅会阻碍自由贸易区贸易创造与规模经济效应的发挥,而且可能导致中国在与东盟及美日的经贸交往中处于不利地位.因此,必须通过校正中国-东盟农产品与高新技术产品贸易结构,抑制贸易结构趋同化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20.
从台湾有关统计资料得知,近十多近来,随着产业结构的变化,台湾的服务业比重已超过了工业,农业继续下降,服务业产值比重已由1986年的47%上升到目前的68.18%。工业比重由47%下落到目前的30%多。在岛内制造业大量外移的情况下,工业比重还要继续走低,而服务业成长将会相对加快,并将成为推动台湾经济成长的主要动力产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