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7 毫秒
1.
提高职业教育的办学水平,不断为社会培养复合型、应用型、创造型人才,校企合作是职业教育的重要途径。江西城市学院先后与南昌新通机床有限公司等单位,签订了校企合作协议,引进合作企业进驻校园,真正做到了生产与教学相融合,创建了校企互动式合作平台,提高了学院机电大类专业学生的实践能力、创造能力、就业能力和创业能力。使校企合作真正做到"双赢、共赢"。  相似文献   

2.
王支宝 《职业》2020,(13):56-57
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是办好职业教育的关键所在。推动校企合作,需要有合作机制保障,需要融入学校人才培养模式,需要共建实习实训和产学研基地。而真正落实好校企合作,一方面需要政府部门加大宣传力度,引导企业积极参与,另一方面需要学校主动承接企业生产任务"订单"和学生培养"订单"。  相似文献   

3.
目前,校企合作已成为我国职业教育培养技能人才的特色之一,但长期以来面临学校"一头热"、企业积极性不高的难题.多数学校与企业的合作仅停留在就业推荐与接收这个初级环节上,部分学校与企业达成了接收三年级学生实习的协议,并在教师实践、实训设备使用等方面得到企业的支持,但是离真正实现校企融合共同培养技能人才的目标相距甚远.如何突破现有模式,使学校与企业两头都热起来,在合作的深度和广度上下功夫,提高人才培养的成效,将是新时期我国职业教育的重大课题.为此,笔者结合工作实际,借鉴国内外职业教育先进模式,提出以下校企合作新模式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施风英 《职业》2017,(13):101-102
世界发达国家的经验告诉我们,一个国家的快速发展离不开职业教育,而职业教育要想真正落到实处离不开校企合作.我国职业教育校企合作起步较晚,20世纪90年代,特别是进入21世纪以来,中国的现代化建设进入了一个快速发展时期,我国也意识到校企合作在推动职业教育发展中的重要性,针对职业教育校企合作先后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法规和制度,如2002年《国务院关于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决定》中强调"企业要和职业学校加强合作,实行多种形式的联合办学,开展'订单'培训".教育部颁发的《2003—2007年教育部振兴行动计划》中针对校企合作提出了"订单式"培养计划.2005年《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中指出"要大力推进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5.
徐小红 《职业》2012,(26):30
校企合作是利用职业学校与企业不同的教育资源,学校与企业合作培养具有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的新型办学模式.校企合作是现代职业教育的特征,也是现阶段国内外职业学校主要的办学模式.校企合作是我国职业教育的发展趋势,是学校与企业共同发展的战略.深入探究校企合作激励机制,建立学校与企业之间稳定长期的合作机制,对社会经济、学校、企业、学生的发展都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随着《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等政策的出台,我国现代职业教育迎来了真正的"春天".政府、企业、学校、社会、学生等各方共同认为,深度强化校企合作是实现职业教育"春天"的必走路径和关键举措.  相似文献   

7.
吴伦华 《职业》2013,(15):53-54
校企合作是中职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分析目前我国校企合作存在的问题,以期对校企合作的开展有所帮助。目前校企合作模式大致有七种,随着学生、工人与教师的岗位工作能力通过学习锻炼在不断深化,给企业和学校带来了双赢的局面。近年来,中等职业教育改革不断深入,积极探索学生、企业与学校三者之间的需求关系,对于帮助职业学校毕业生找到理想的就业岗位,企业招到合格的技术工人,促进职业教育大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结合中职教育的实际,笔者从校企合作对学生学习、教师工作能力培养、企业技术人员培训三方面分析校企合作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8.
柳光日  王化  李时蕾 《职业》2011,(11):68-69
校企合作加强实训基地建设,是通过学校和企业共同努力,实现真正合作,加大投资力度,共同开发、共同建设、共同管理、共同经营实训基地。通过实训基地建设,真正做到校企合作、联合办学,把需要工作的人培养成工作需要的人。实训基地是集教学、技能鉴定和技术服务为一体的多功能职业教育教育中心,  相似文献   

9.
孙雁 《职业》2007,(29)
随着职业教育的深入发展,越来越多的职业院校已经认识到,职业教育要培养市场所需要的技能人才,就必须切实面向市场,同企业保持密切联系,进行校企合作,与企业全方位地共享资源。但是长期以来,我国的职业教育企业的参与程度却很低,校企合作往往是学校"剃头挑子一头热",企业既缺乏热情也缺乏动力。要解决这一问题,就要大力提高企业的参与度,实行校际合作、校企合作、产学研结合,走集团化办学的道路。实践证明,职业教育集团化不仅是对职业教育资源共享、优势互补、谋求共赢的有益探索,也对职业教育的改革和发展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0.
张效梁  刘慧 《职业》2017,(4):93-94
职业教育实际上是就业教育,如何让学生的职业能力与用人单位的要求吻合,做到学校、企业的无缝对接,这是当前职业教育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国务院在《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中明确指出:"发展职业教育,大力推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11.
苏和堂 《职业》2016,(3):28-29
本文以中德合作工业机械专业BSH项目为例,通过基于德国"双元制"的校企合作模式的研究,提出实施校企合作"双元制"培养模式,有利于解决职业院校生源的质量和规模问题,有利于解决毕业生就业问题,有利于职业教育观念的改变,有利于与世界发达国家职业教育接轨,有利于解决校企不衔接问题,有利于解决企业高技能人才缺乏问题.  相似文献   

12.
陈义山  薛元惠 《职业》2012,(11):37-38
构建校企合作模式是职业教育发展的必由之路,是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要求,也是职业教育改革的方向。虽然校企合作方式被学校认可,但多数还停留在顶岗实习的层面,出现了学生到企业实习不能独立完成工作,仍需要继续培训的情况。因此,寻求真正意义上的合作是企业和学校共同期望的。  相似文献   

13.
刘琨 《现代交际》2014,(11):160-161
从职业教育校企合作机制的内涵和存在的问题着手进行分析,对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机制进行研究,认为职业教育校企合作机制要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开展校企合作要从实际入手,建立合理的合作机制,通过校企共建共享的实训基地、人才资源库、与企业需求相符合的专业和课程,共同开展技术研发、服务与推广,共享优质教学资源、人才资源等机制,寻求职业院校与企业的共同发展。  相似文献   

14.
向涛 《职业》2014,(15):26-28
注重实践性是市场经济条件下职业教育的重要特征。培养各种技能型人才,适应服务、管理、建设和生产的需要,是职业教育的宗旨。为了更好地实现这一目标,职业院校应建立校企合作的模式,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对自己的办学条件进行优化,根据双赢的合作原则,将合作单位的优势充分地发挥出来,真正培养出适合未来社会发展需要的实用型人才。高等职业院校应与社会需求相结合,合理设置专业,将理论知识向实践应用转化,使学生在毕业后能够真正学以致用,以更好地为企业服务。本文对高等职业院校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和实践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5.
薛鹤娟 《现代交际》2014,(8):155-155
"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是办好职业教育,培养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所需要的技能型专门人才的重要途径。本文以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为例,探索如何使全体教学人员与企业人员积极更新观念,建立新型的校企合作的教育模式,提升校企合作的有效开展,实现学校企业优势的互补,共同培养出实用型人才,更好地满足区域经济与企业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16.
高由东  丁锐  刘军 《职业》2014,(36):7-8
职业是一种生存力,教育是一种发展力,职业教育就是培养学生生存发展的能力。发展职业教育,企业的支持必不可少,而理想的校企合作应当是双方付出、共同收获的共赢局面。  相似文献   

17.
校企合作教育的实施是一个十分复杂的系统工程。这是利用校企双方共同的资源开展教育的方式,现如今已经成为了各个地区职业教育的共同特点。校企教育旨在为社会培养合格的劳动者,开展学校、企业和服务部门之间的合作教育,将学生的课程学习同实际工作结合起来,全面提高职业教育的质量和学生综合素质,增加毕业生双向选择的可能性,最终实现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校企合作双方应按照企业和学校的统一调度开展人才培养,并以企业和学校之间签订的合作教育计划和合同,作为校企合作的法律依据。本文结合校企合作的实际,就校企合作发展、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办法等进行了分析论述。  相似文献   

18.
王琦 《职业》2015,(3):27-28
校企合作是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重要途径之一,要通过学校和企业两种不同的教育资源的高效整合来实现,以培养学生的全面素质和综合能力,以适应产业转型升级对人才素质的需要。本文通过分析认为,校企合作能使学校的培养目标和培养方向与企业保持一致,实现了校企的双赢,促进了高职学校教育教学的不断深化和提高。  相似文献   

19.
《职业》2011,(14)
校企合作是促进职业教育质量提升的重要手段,是职业教育服务于社会、加强人才适应性教育的需要,是企业求生存、求发展的需要,是职业教育发展最重要最有效的实践方向,也是职业教育发展的最佳选择。实行工学交替、校企合作制度对学校、学生及企业是一种三赢之举。  相似文献   

20.
"校企合作"这一独特的职教发展模式目前在世界各国职业教育界已得到广泛认可与应用,但在实际运作中能否真正发挥其最大实效则很难给予肯定答案。"校企合作"参与主体即职业学校和企业双方作为相关而又独立的两个单位,所关注和追求的利益点各有不同。积极寻求校企合作参与双方的利益契合点,激发利益主体双方参与校企合作的内在动力,建构校企合作共生性发生机制是推动校企合作由形式走向实质、由被动走向主动、由单向走向互动的唯一选择和必走之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