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从世界范围看人类崇玉文化传统,仅在环太平洋区看到持久性玉文化分布,而以东亚为突出代表.在史前期的东亚崇玉之风影响下,拜玉主义形成根深蒂目的大传统,几乎无可替代,在此基础上催生出有别于西方拜金主义的东亚文明,尤其是华夏文明.从玉石神话观的视角考察东亚玉器时代的兴衰始末,探究最初的用玉习俗背后的信仰及神话观念要素,并做出三时期的划分:第一期:玉器发生期,距今10000年-6000年,其特点是以所谓装饰性的小件玉器和实用工具为主体的玉器生产;第二期,玉器时代的鼎盛期,距今6000-4000年,其特征是玉工具、玉兵器和玉礼器的全面繁荣;第三期,玉器时代的终结期,此一时期与青铜时代的兴起相互重叠交叉,年代约为距今4000-3000年.从分期探讨中审视玉文化兴衰更替与文明发生及社会、国家凝聚的关系,可以揭示早期国家意识形态建构过程中的原型编码现象.  相似文献   

2.
本文总结出史前玉器早期和晚期特点,并阐释了由史前玉器启蒙的中国历代玉文化内涵所具有八大特征。  相似文献   

3.
本文总结出史前玉器早期和晚期特点,并阐释了由史前玉器启蒙的中国历代玉文化内涵所具有八大特征.  相似文献   

4.
红山文化中玉器的创造受到了自然环境、主体观念和细石器制作技术的激发和影响.其镂空器形等体现了虚实相生的原则,其动物造型体现了"寓多元为一体"的原则,许多器形还体现了尚圆意识.而在纹饰上,具象与抽象的结合则是其重要特点.玉器的风格以自然奔放为主,又有一些体现和玉料相协调的优美柔和特点的玉器.红山玉器中的玉琮、玉龙等及其"整体布局、局部布白"的设计,对后世的玉器产生了重要的影响,良渚玉琮和商代的饕餮纹中,都有红山玉器的影子.  相似文献   

5.
爱玉、佩玉、藏玉自古以来是我们中华民族的文化传统,这里介绍几种鉴定真假玉器的方法: 一、真玉器温润光泽,半透明不透明的都有,玉器中夹有棉絮状或其它杂质,均属正常现象。假玉器给你第一个感觉就是没灵气,色泽干枯,灰暗呆板,有的内中还有气泡(出土古玉在色泽上另当别论)。 二、真玉器放在手里掂一掂,手感沉重。假玉器掂起来手感比较轻飘。  相似文献   

6.
一般汉代以前的玉器为“古玉”,国外以及我国港台等地的古玉收藏家,喜欢收藏汉代以上的高古玉器。那么,如何鉴定古玉新旧呢?一、藏玉器首先应该认真细读、多读有关古玉的专著。这些学术著作凝聚着丰富的知识,推荐的书籍有:清末吴大徵所著《古玉图考》,对古玉的时代、用途、名称、尺寸均有详尽说明和考释,且绘图精确,颇有参考价值。当代杨伯达主编的《中国美术全集·玉器》,河北美术出版社的《中国玉器全集》一至六卷,周南泉的《古玉器》,昭明、利群的《中国古代玉器》,张广文的《玉器史话》,香港李英豪的《鉴别古玉》、《民间古玉》、《护身玉》、《保值白玉》,台湾古玉专家李更夫老先生的《玉器鉴定全集》(上、下册)等。  相似文献   

7.
我国具有悠久的用玉历史,人们逐渐认识到玉石料与其他石料的区别.玉器在史前时期是很 多地方的代表性器物,如北方地区的红山文化.目前,对红山文化玉器所用玉料的来源最主要的观点是认为其出自辽宁省岫岩县,对北瓦沟玉石矿床的调查分析表明,这里具备良好的玉石生成的地矿结构,是古玉的主要产地,产于辽宁省宽甸县的“宽甸玉”也被认为是红山文化玉器的来源之一.红山文化用玉的主要玉材是质地均匀具有一定半透明度而色调偏黄的软玉,此外,红山文化所用的玉器材料还有一些是水晶、绿松石和玛瑙.  相似文献   

8.
《理论界》2015,(7)
牛河梁红山文化遗址出土的玉器蕴含丰富的礼制文化信息,是中国史前时期最具代表性的"玉礼器"。本文通过分析牛河梁遗址出土玉器的造型,对其进行分类,并分析其功能和文化内涵,说明牛河梁上层积石冢对玉器的使用经过社会关系的变革后形成了制度化的礼制,这种规范化了的祭祀用玉及其展示的社会差异和社会组织功能,反映了中国早期的礼制文化因素。  相似文献   

9.
夏代玉器已逐步脱离了史前的玉雕形式,开创了玉文化的新纪元.其造型讲究对称,轮廓和线条流畅,富于动感,并已经有了高超的镶嵌玉器造型的工艺;在纹饰上,大多因形赋纹,因才施艺,喜用抽象化和象征性的简约线条,手法上多用阴线雕刻、圆雕、浅浮雕和镶嵌绿松石来装饰.在此基础上,夏代玉器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主要表现在古朴庄重,以及凝重与神秘交融等方面,具有多样统一性的特点.  相似文献   

10.
殷商时期是我国玉器发展史上继新石器时代晚期之后的又一高峰。玉器和有器制作是殷代重要的手工业;贡纳也是殷代贡纳的重要组成部分。殷墟甲骨文中含有丰富的玉资料,利用这些资料进行相关考察,势必会对殷代古玉研究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1.
70年代后期和80年代.考古工作者将良渚、红山诸多遗址发达的玉文化展现在人们面前,加上股墟妇好墓数百件玉器的出土,为玉器在周人社会生活中的重要地位揭明了源头。近年来虢、燕、晋国和周原、丰镐、宝鸡等地西周考古的丰硕成果.为我们研究周代玉文化提供了前所未有的便利条件。笔者曾在《玉琮功能刍议》一文(《考古与文物》1993年4期)中,提出良渚琼蟹乃神灵食品说;又在《玉石之路初探》(《人文杂志)1994年2期)文中.认为新石器时代中原玉料多来自和阗南山。今日看来,二文论证尚有欠严谨,但基本观点是能够立脚的。本文则拟通过…  相似文献   

12.
《说文解字·玉部》是东汉时期许慎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 ,结合当时社会用玉的实际 ,对中国古代玉文化的总结。通过对“玉部”字的分析 ,可以看出汉代人对玉的释义、分类等已有比较科学的认识。尤为可贵的是 ,“玉部”所反映出的汉代“玉符”思想的强化 ,这对后人认识玉有很重要的启发。  相似文献   

13.
<红楼梦>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一座巅峰之作,其中蕴含着无比丰厚的文化宝藏,为深入开掘古代玉文化思想提供了不可多得的研究资源.中国早期的石玉崇拜和水崇拜等皆可在其中寻见踪迹,"石"、"玉"、"水"等成为构建小说的重要审美意象.其中,"通灵宝玉"作为最重要的审美意象,具有远古生命文化审美的符号价值,表达着玉石文化对生命的开启意义,负载并消解着历史传统文化,并深陷于两难选择的境地.  相似文献   

14.
红山古玉以其悠久的历史、精湛的工艺、神秘的造型、丰富的内涵,在我国古玉文化史上独树一帜,引中外无数专家学者竞折腰。被誉为中华五千年文明象征的红山文化的重要载体(郭大顺等《牛河梁红山文化遗址与玉器精粹》),我国红山古玉自上世纪八十年代初鉴定结论公布,特别是辽西牛河梁红山文化坛庙冢遗址群和玉器群的发掘而横空出世。在此之前,人们对于五、六千年前新石器时代所遗留下来的红山古玉仿佛视而不见。  相似文献   

15.
吴素娥 《阴山学刊》2008,21(2):52-56
北方游牧民族对玉有着极为深厚的情感,草原地区中的辽河流域被认为是中华玉文化的发祥地。草原游牧民族使用玉的历史至少有8000年。草原玉文化的内涵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自然崇拜使玉可通灵,用于祭祀天地鬼神;巫崇拜使玉成为吉祥、平安的象征;图腾崇拜使玉成为勇敢、自由、力量的象征;中原儒文化的影响,使玉成为美德、才华、信义的象征。  相似文献   

16.
《文心雕龙》深受传统玉文化影响:潭中美玉曲折展现的光泽与文章的“隐”相通,玉的颜色与文章“符采”辉映,“璧”折射了玉美、人美、文美的合力,“琳琅”等关珠用语使文苑生辉;凡此等等,突显了刘勰文艺美学思想的特色。  相似文献   

17.
已知中国出土玉器中年代最久远的是内蒙古赤峰市敖汉旗宝国吐乡兴隆洼聚落遗址的五块,距今约7470±80—6985±205年(未经树轮校正),即公元前6000年至公元前5000年之间。①。类似的还有内蒙古巴林右旗锡本包楞出土的玉玦与玉匕形器②、辽宁阜新查海遗址出土的玉玦、管状珠与匕状器③,时间为距今7360±150年前(未经树轮校正)。而这些地点出土的匕形玉器和管状珠,又与湖南澧县彭头山遗址出土的9100±200年一8200±200年前的棒形坠饰、石管大同小异④,所出土的铲状石器又与华南各地出土的新…  相似文献   

18.
柴克东 《人文杂志》2022,(5):100-109
2021年5月18日,上海交通大学神话学研究院联合咸阳博物院在咸阳共同举办“仰韶玉韵——尹家村遗址出土文物”特展,向公众展示了64年前从尹家村遗址征集的多件珍贵文物。其中15件玉钺的再发现,彰显了仰韶玉器深厚的历史底蕴,打破了过去认为仰韶文化不使用玉器的考古学盲区。以玉钺为典型代表的仰韶玉器,直接影响了石峁文化以及夏、商、周“三代”神权认同机制的形成,其黑色或墨绿色外观以及强光照射下呈现的渐变嫩绿色特征,催生了古人对“玄”的哲理体认和以黑为尊的颜色崇拜。直到秦王朝“服色尚黑”的治国理念中还能看到仰韶玉器影响的余绪。  相似文献   

19.
历史学中国古代史良渚文化中的玉器来源问题一种意见认为,良渚文化中的玉器“根源”在云南.因为“良渚文化的先辈来自云南”。古代中华大地上盛产美玉的地区不多,主要是新疆和田一带和今云南楚雄一带。良渚文化所分布的地区并不产玉,连附近广阔地区都无美玉资源。从人种学上分析,古代西北边远的人种与东南沿海地区存在较大差别;而西南地区与东南地区的古人“源于同祖”。由此可知东南古时的美玉多来自今云南中西部。又根据珠玉加工老艺人的经验得知.浙江所用雕塑玉器的材料,历来多从云南购来。玉本难得.距产地愈远.其价愈高。故美…  相似文献   

20.
魏真 《河南社会科学》2004,12(5):129-131
"玉器时代"是20世纪80年代我国考古界提出的一个历史分期概念,这个概念的提出,主要是基于良渚文化遗址中出现的大量玉礼器所反映出来的文化信息.对"玉器时代"应该慎下结论,特别是在目前考古材料还不充分的情况下,只能将其视为良渚等文化的一个阶段,这个阶段是以宗法制度的形成、玉器的礼器化为特点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