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当前农村宗教盛行的原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几年,宗教在一些农村地区迅速发展起来,出现了所谓的“宗教热”现象,从社会失范的视角,从经济、政治、文化三个层面系统的分析宗教得以在农村盛行的原因。  相似文献   

2.
个体化与当代中国农村宗教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理财 《江汉论坛》2014,(3):135-139
当代中国农村宗教(尤其是基督教)的发展是乡村社会个体化的一种反应。乡村社会个体化为农村宗教发展创造了极好的机会和条件,一些农民通过皈依宗教在信徒之间重新建构一种互助、合作关系,宗教的团体生活也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农村公共生活的消解和缺失。这些被新兴宗教所吸引的农民往往是被市场经济边缘化的群体,与之相反,那些不信教的农民往往可以借助市场化机制来解决他们生活和生产上的互组、合作问题,他们能够较好地适应市场经济。乡村社会个体化还导致了宗教信仰的多元化,在各种新兴宗教的竞争之中,基督教因为提供了更好的"信仰产品"而在宗教市场中占有更大的份额,成为当下农村宗教发展不可小觑的力量。  相似文献   

3.
宗教的社会功能是宗教的属性特征,当其以运动形式外化为作用结果时,便有了社会价值尺度的两重性.出现于云南农村苗族基督教地区的“小水井现象”,其功能转换所形成的正面价值,凸显出民族地区宗教在近年来发生的改变及效应,为宗教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正面作用增添了新的内容.  相似文献   

4.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经历了由传统向现代社会的转变,传统社会以家庭为主的社会保障功能的局限性日益显现。现代社会的社会分工致使新的社会保障制度建立成为时代发展的必然。建立农村社会保障制度显得尤为必要,这不仅关系到农民的切身利益,也关系到农村社会发展和社会稳定的重大问题。通过对当前农村社会缺失保障所带来的困境进行探讨,分析建立农村社会保障体系所面临的问题,进而找到建立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的路径。  相似文献   

5.
家族制度对当代农村社会生活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袁北星 《江汉论坛》2005,2(10):139-143
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农村,尤其是南方农村的不少地区出现了家族组织公开恢复活动或家族组织重建的现象,对农村社会发展和农民生产生活产生了不容忽视的影响和作用。一方面,它保留了原有的家族制度的一些落后因素,因而不利于农村社会的稳定和发展;另一方面,它又努力注入了某些迎合农民物质和精神需求的新元素,以适应现有的社会制度和社会结构。尽管从外在特征和内在本质上看,当前农村出现的家族组织与传统社会中的封建家族制度在特征、成分、结构以及社会功能和影响作用上都存在较大差异,但对于当前农村社会和农民生活的影响却是客观存在并与日俱增的。因此,理性看待并正确引导当前农村中存在的家族现象,对于农村的现代化进程与农村和谐社会的建设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失地农民社会保障制度建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失地农民问题是一个国家在工业化和城镇化的过程中必然出现的社会现象。但是,在全面、正式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尚难以充分建立的情况下,土地实际上担负着农民最基本的生活保障功能,农民失去了土地也就丧失了最基本的社会保障,社会也由此增加了不稳定因素。如何尽快地为失地农民建立安全而有效的社会保障制度,已成为农村社会稳定的关键,也是促进工业化、城镇化稳健发展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7.
乡村宗教在中国乡村社会中是很普遍的现象,但中国现代乡土小说对之却只有简单的负面描写,可以说基本上处于"缺席"的状态。究其原因,一是现实意识形态和文化上的压制,二是知识分子文化和农民文化之间的等级差异。乡村宗教叙述的缺席,极大地影响了乡土小说对乡村表现的真实、深刻和全面,也出现了以其他文化代替乡村宗教的"亚宗教现象"。  相似文献   

8.
中国农村社会政策的演进及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赵慧珠 《东岳论丛》2007,28(1):49-62
建国以来,中国的社会政策取得了重要进展。但由于历史的原因,我国农村社会政策相比城市社会政策而言基本上是零散及低水准的。改革开放以前30年,中国农村社会政策在农村义务教育、农村女性解放、农村公共卫生、农村社会救济制度尤其是“五保”制度等方面都取得了很大的成功,对中国社会的发展和稳定发挥了极为重要的作用。这一阶段的特点是:低水准、低成本、广覆盖、依托集体经济。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农村社会政策的进展主要在农村扶贫政策、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政策、农村义务教育政策、新型合作医疗政策以及贫困人口医疗救助等方面取得了许多进展。但是,中国现阶段农村社会政策也存在许多不足之处,如:行动主体的缺失、实施程序的缺乏、公共财政投入比例过小、城乡二元化现象加重、农民自我保障现象严重等等。从总体上讲,农村社会政策的缺失,必定会降低中国民众总体的生活质量,抑制农村的内需拉动,妨碍和谐社会及新农村的建设,加剧城乡之间的差距和社会排斥。如何才能建立起系统、规范及有效的中国农村社会政策体系?这就要求我们必须确立社会公正、共享社会发展成果的基本理念,增大农村的公共投入,明确农村社会政策的主体及各自的功能,加强农村社会政策的体系化与制度化的建设,构建合理的投入结构,选择合适的项目,确定近期的可行性目标。  相似文献   

9.
我国农村空巢老人养老问题思考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随着中国现代化进程和人口老龄化的发展,空巢老人现象日益凸现。空巢家庭是新出现的社会现象和社会问题,已经引起了学术界的重视。相对于城市里的空巢家庭,农村空巢家庭的老人可利用的养老资源更少,养老保障问题更为严重,也更容易被忽视。建立和完善以农民养老保障和医疗保障为重点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能够促进农村经济和社会协调、可持续发展,同时也是"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的重要方面。  相似文献   

10.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农村社会组织得到了迅速发展,同时也产生了许多问题.而农村社会组织结构缺失及自治组织功能异化则是农民群体上访事件频发的重要原因之一.农民群体上访事件频发,严重影响了农村社会及至中国社会大局的和谐与稳定.因此,尽快完善农村社会组织结构和村民自治制度,畅通农民利益诉求渠道,强化社会主义农村民主建设,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11.
新时期农村社会的困境与发展思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现阶段,农村社会发展面临困境,农民收入与消费萎缩,精神贫困状况普遍存在,农村基础设施功能退化、社会事业滞后,农村资金加速流出、金融支农力度减弱,导致农民的边缘化问题加剧。要加快农村社会发展,必须围绕“农转工”这个核心,以“绿色工业化”模式为主导,推进农村工业化发展步伐,同时以建立农村资金回流动态体系作为资金支持;加强乡村文化建设,形成加快发展的强大精神动力;坚持城乡统筹,构建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等。  相似文献   

12.
目前我国农村宗教盛行原因之剖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近几年来,我国农村信仰宗教的人数有明显增加。1994年春节前后,有人对皖东全椒县农村信教情况进行抽样调查表明,信仰各种宗教的人数占该地总人数的28.4%。①信教者多为老人(也有部分的青年人)、妇女、病患者。农村的宗教热已成为令人关注的社会现象,引起了有关部门和理论界的注意,探讨农村中宗教盛行的原因和背景,积极引导宗教健康发展,促进宗教与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相协调,对推动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有着重要意义。关于农村宗教盛行的原因,论者多从生产力水平低下,物质文化生活水平落后,医疗、卫生、保健条件差,…  相似文献   

13.
中国农村制度变革为农民创造了初始机会均等的增收致富机会,但由于农民个人专用性资产积累的不同,即主要是农民自身干中学技能和社会支持关系的不同,导致农民打工就业、经营活动等增收致富方式的分化,进而使农民之间收入增长的规模和速度呈现明显差异,农村内部的贫富分化由此产生.尤其是近两年来,少数经营大户依靠社会支持关系增强而实现收入迅速增长,成为当前农村内部贫富分化加速的重要原因.农村内部贫富分化的改变,需要农村经济、政治和社会等各种制度协同改善,并为"农二代"发展提供公平的社会支持系统.  相似文献   

14.
当前 ,那种把宗教信仰视为落后的、封建的东西并企图将其尽快清除干净的观念发生了变化 ,人们逐渐认识到了信仰对于个体以及社会族群生活中具有的重要作用。传统的宗教消亡论被许多专家学者提出质疑或否定 ,有关信仰及习俗的研究日益受到学术界甚至政府部门的重视。当然 ,民间信仰并不等同于宗教 ,宗教是一整套观念体系 ,是一种与特定的时代相联系、具有多种表现形式和丰富内涵的社会性精神现象和文化现象 ;而对于民间信仰 ,尤其是生活于广大农村的农民们来说 ,无论其族属和传统宗教是什么 ,他们的信仰生活在中国这个多民族杂居、多元一体的…  相似文献   

15.
从古文字学角度来看,旅游蕴涵着宗教精神。从社会学的角度来看,宗教与旅游具有大致相同的意识结构,大略相通的文化精神,大体相似的社会功能,大概相类的意义境界。深入研究宗教旅游,更好地理解宗教、旅游以及社会的本质,有助于构建成熟的宗教旅游学理论体系,为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的宗教旅游事业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宗教热再度兴起的艺术现象,已不是简单地以世俗化的眼光去表现宗教题材,而是试图将世俗生活宗教化,他们的生成过程具有很大程度的悟性和艺术直觉特征,但同样反映出了当代艺术家对社会人生的焦虑,本文试从美术创作的角度,对宗教热艺术现象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7.
随着中国社会转型的进一步加剧,我国农村已经进入高风险社会时期,各种社会风险考验着农村风险管理体系的能力。诸如农民个人风险、农村组织风险、农村文化风险等社会风险,都对我国农村社会实现有效管理提出了严峻挑战。因此,必须建立全面的农村社会风险管理体系,切实转变治理理念,实现危险管理向风险管理的转变,健全农村社会风险管理制度,建立农村社会风险预警系统和反馈机制。  相似文献   

18.
我国农村宗教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在我国农村地区,宗教发展迅速,信徒数量增多,已成为不可忽视的社会现象。宗教对农村社会的影响有积极的方面,也带来了一系列问题。如何规范宗教活动,使其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和要求相适应,是我们应该关注的一个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19.
曹辉林 《晋阳学刊》2015,(2):97-101
法律与宗教的关系,是宗教学、法学领域不可回避的命题,但以往的相关研究忽略了中国传统社会中狱神庙现象的存在及其学术价值。为此,以狱神庙为案例,从宗教社会学的视角着手对其进行探讨,不仅必要,而且颇有意义。在以"神道设教"为特征的传统中国政教体系中,作为具有同构性质的社会控制形式的宗教与法律之间,不仅是一种相嵌互动的一体化关系,而且在维护世俗政治、神圣权威以及社会道德秩序的目的上,两者经常进行共谋协作,并从相互支持中获得互惠。同时,狱神庙现象的普遍存在,在某种意义上折射了传统中国社会的宗教特征。  相似文献   

20.
与制度化宗教不同,中国民间宗教有其独特的特点,中国乡土农村目前所存在的烧香拜佛、风水、占卜、"择良辰吉日"的信仰和仪式行为,也是种宗教体系,属于民间宗教的范畴。这些观念和行为不全是所谓的"迷信",从一定意义上说,也不全是所谓的"理性的敌人"。从民间宗教的功能的角度来看,民间宗教有着其存在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