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67 毫秒
1.
近10年来,美国出现了拉美裔移民激增的现象,远远超过美国文化“熔炉”的同化速度。多元文化主义对此问题的处理有着强大的影响力。多元文化主义的正确性不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在具体的拉美裔移民问题上,忽视移民同化,片面推崇多元文化主义将有可能危及美国文化的核心价值观和美国特性的地位,导致一个分裂的美国社会出现。  相似文献   

2.
多元文化主义继承发展自文化多元主义,它要求主流社会承认民族及身份认同的差异性,支持“政治正确”,确保少数族裔及弱势群体的文化同主流文化的平等地位,进而主张对他们进行倾斜性照顾,并鼓励其以群体身份来进行政治动员。随着多元文化主义影响力的日益扩张,保守主义思想家不得不对其进行反击,双方在文化领域发生了一场激烈的争斗;同时,民主党出于理念和利益方面的原因,与多元文化主义结成了联盟,同样由于理念和利益,共和党则对多元文化主义予以强烈反对,两党之间的矛盾日趋激化;此外多元文化主义还冲击、消解了美国的政治共识,挑战了美国传统的政治社会秩序,正是通过这三重理路,多元文化主义引发并加剧了美国的政治极化。在特朗普执政时期,其对多元文化主义的限制及民主党的反击使美国的政治极化更加严重。从短期来看,美国的政治极化会继续向前发展,而从长期来看,美国政治极化如能化解,也将经历长期而痛苦的过程。  相似文献   

3.
美国新实用主义代表罗蒂批判了西方传统哲学及其现代哲学的变种,他一方面宣告了西方哲学传统为人类精神活动寻求某个基础任务的终结,另一方面,提出了反基础主义、反本质主义的"后哲学文化"。这一理论揭示了现代西方哲学发展的一种融合的趋势,在美国哲学界乃至文化界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多元文化主义"(multiculturalism)的主旨在于探究如何建立多元群体之间的平等宽容关系的论述。每个?同的多元文化社会都有可能产生?同的"多元文化主义",每个不同的社群有可能提出不同的"多元文化主义"。作为一种文化思潮,"多元文化主义"有其历史的必然性和意义。但这并不是说"多元文化主义"就是不容置疑的理论思潮和文化政策,它也存在一系列的问题需要知识界的深入反思和批判。美国文学批评界已经出现了一种旨在恢复被主流社会压制或驱逐到边缘社群的"边缘文本"的社会文化位置的"少数话语"理论。在一定意义上,"少数话语"理论可以视为接合了后结构主义和后现代主义的激进的革命的"多元文化主义"。  相似文献   

5.
移民及民族问题在上世纪初引起美国本土主义者的警觉,他们主张采取移民限制政策以便维护欧裔自人主控的社会。然而移民浪潮不可抗拒,少数族裔为美国社会发展做出的贡献让美国政府和公众的态度发生了根本转变。双语教育、多元文化主义运动为民族问题的逐渐化解提供了可能。  相似文献   

6.
美国新实用主义代表人物罗蒂提出"后哲学文化"理论,宣称"自然之镜"传统哲学的终结,提出了反本质主义,反基础主义,倡导大陆哲学与英美分析哲学的结合,科学主义与人本主义的结合,展现了现代西方哲学发展的一种合流、融合的趋势.  相似文献   

7.
随着民族、文化问题在全球范围内的凸显,以威尔·金里卡为代表的自由主义的多元文化主义成为当代西方政治理论界所探讨的一个热点问题.但是自由主义的多元文化主义也受到了诸多的责难,包括自由主义内部和外部的.而澳大利亚政治学家库卡塔斯在其<自由主义的群岛:一种差异和自由的理论>中就从自由主义内部对于自由主义的多元文化主义从当代政治哲学的中心问题、自由与权威的平衡、国家在社会文化建设中的作用等各个方面作了彻底的批判.库卡塔斯的政治理论对于古典自由主义的契约论传统的复归,也从另外一个侧面让我们看到了自由主义的多元文化主义的一些内在缺陷.  相似文献   

8.
本文分析了美国传统品格教育兴盛时期、道德教育荒凉时期、道德相对主义、多元主义道德教育时期、新品格教育时期的背景、特征和兴衰发展状况。并在此基础上,深刻挖掘了各个不同时期之所以兴衰发展的缘由。  相似文献   

9.
苏珊·桑塔格在美国文学批评理论即将进入繁盛期之际表现出最早的反理论主义情绪,我们不难发现其"反对阐释"含有反本质主义意味,而本质主义与理论主义有着深刻的逻辑关联;在反理论主义之路上桑塔格并非单枪匹马,"反对阐释"不仅呼应了新左派"反文化"大潮和激进文化运动,同时提前触动和震撼了欧美理论界,对欧美之外的文学批评理论和美学理论亦有启示.  相似文献   

10.
费耶阿本德对西方传统科学哲学进行无情批判 ,提出“怎么都行”为口号的多元主义方法论 ,闪烁着反中心、反权威、反教条的科学批判精神和辩证法思想  相似文献   

11.
20世纪中叶美国学术界出现的共识论思潮是冷战国际大背景和美国社会变迁的产物,共识论者通过美国无阶级对立与社会冲突、美国社会结构功能合理、美国制度与生活方式优越、美国发展道路先进和美国独特例外等论点,对美国文化传统上的连续性、文化心理上的和谐性和文化价值观的优越性进行论证,认为美国是一个文化上高度共识的和谐社会。共识论对战后美国社会改革运动的发展、新保守主义和多元文化主义的兴起具有毋庸置疑的影响,是战后美国社会和谐化进程的重要推力。  相似文献   

12.
托尼·莫里森作为美国黑人文学的杰出代表,在白人文化统治的社会中刻画了很多思想最终觉悟并能够担当黑人文化传统重任的黑人形象,她为重构被奴役而抹杀了的黑人文化身份而摇旗呐喊,使其小说充满了同情、希望和力量。她的小说根植于黑人文化传统,展现了那段不容遗忘的历史。重新建构了美国黑人的文化身份是莫里森本人对美国文学最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13.
试论美国文化精神的起源与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各国历史发展和进程的不同,既有政治、经济的影响,又有文化精神的动因。美国近一百多年来经济的飞速发展和政治进步,得益于它站在巨人肩上的起点,得益于它独特的地理环境和历史条件,更得益于它丰富而充满活力的民族文化精神。美利坚民族文化精神的形成,是有一个历史过程和特殊文化起点的,欧洲大陆的民主传统、清教精神的弘扬、开国者的政治远见、林肯的伟大的解放、进步主义运动之于文化的拯救,都在不同程度上推动和促进了美  相似文献   

14.
亚裔美国文学批评中的美国民族主义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郁蓓 《文史哲》2006,(3):102-108
在反叛欧洲文学价值的基础上兴起和发展起来的美国传统文学批评,把研究美国文学作为对美国理念的阐释、对美国文化的构建,与作为现实国家和一种思想概念的美国相互依存,成为美国民族主义思想的重要载体。以反叛具有深刻种族主义内涵的美国传统文学批评为起点和目标的亚裔美国文学批评,从表面上看,与前者势不两立。但是,亚裔美国文学批评坚信,亚裔美国人的族裔认同是美国民族认同的一部分,把对亚裔族裔认同的诠释,作为对美国民族认同和美国理念的再诠释和再完善,结果,相当一批亚裔作品,因与美国主题无缘,被拒之于亚裔美国文学大门之外,其批评理念的民族主义实质暴露无遗。从本质上看,无论是以文化民族主义还是以全球主义为主导的亚裔美国文学批评,都是对传统文学批评的一种承继。美国文学批评的大语境,亚裔移民后代在亚裔美国文学批评中的主导地位,学术为国家权力服务的现实,以及当今为学术而学术的风气等等,是造成这一局面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5.
发端于五四时期的现代新儒家之基本价值倾向是主张现代化的,因而它亦应归于"五四新文化运动"的范畴,所谓"五四新文化运动是全盘反传统"的论断是不成立的。中国文化现代开展的内在逻辑体现为从"外在冲击"到"内在转化",五四新文化运动构成了这一过程的的转折点,虽然它的批判和否定曾经对中国文化传统造成了一定的冲击,但它没有也不可能造成中国文化传统的断裂。就中国文化现代开展的整体进程而言,中国文化精神之主体性的挺立是一个不断得到加强的过程,中国文化传统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五四新文化运动所开启的文化格局进一步充实和丰富了中国文化的生命力,为中国文化传统面向21世纪的新开展增添了新的生机与活力。  相似文献   

16.
美国外交政策中的理想主义鲜明地体现了美国的价值观、使命观及利益观。美国理想主义外交的意识形态渊源于美国政治文化中的“美国例外论”和自由主义传统,理想主义理念作为贯彻美国国家利益的“符号”和表征,备受历任美国总统和外交决策者的垂青。尽管美国外交披着华美的道德理想主义外衣,但却难掩其追求现实国家利益的利己本质。  相似文献   

17.
翟羽艳 《北方论丛》2007,(4):105-108
村社制度是俄罗斯社会最基本的文化传统,在俄罗斯社会变迁中始终作为永恒的背景影响着俄罗斯社会发展,尤其是村社土地公有制度始终伴随着俄罗斯土地所有权制度的变迁,俄罗斯土地问题的困境也在于土地私有化和村社土地公有文化传统的冲突,走出困境构建俄罗斯未来的土地所有权制度应立足于村社传统。  相似文献   

18.
论文通过比较分析成长小说的欧洲传统为美国成长小说的发生与发展提供的文学背景,透视了特定历史时期,不同文化心理下的社会道德、伦理秩序、精神环境对人生成长过程的影响。着重分析《麦田里的守望者》主人公的成长经历,透过青少年的复杂心理,揭示出现代人的精神危机。  相似文献   

19.
张剑桦 《学术探索》2009,(2):125-129
澳门当代文学深受中华民族文化精神的浸润和中华民族文学传统的影响。澳门当代文学在发展历程中,逐步形成一些文学精神,比如对民族文化精神、民族文学传统的承传与弘扬;求新求变,开拓进取,不断增进当代意识;创作主体具有独特的、自由的审美创造精神;甘得寂寞,潜心创作,满足实现自我的精神需要,等等。本文拟结合澳门当代文学发展态势,联系澳门文学创作具体实践,试图概括、归纳出澳门当代文学的部分特质,抽绎出澳门当代文学精神的主要方面。冀望对研究整体中国当代文学发展流向,特别是研究中国地域或区域文学,提供一些可资参考的文学经验。  相似文献   

20.
曹书文 《晋阳学刊》2005,(4):99-102
由于故事讲述的年代与讲述故事年代时空距离的差异,中国现代家族母题叙事的理性批判与文化眷恋的启蒙传统在当代文化语境中出现了新的变形,即从对家国同构的理性审视到民族精神与文化心态的重塑,从父子思想伦理冲突到祖孙精神性格的一脉相承,由对家族制度激进的革命批判到辨证的文化反思,当代家族小说在继承现代家族叙事传统的基础上走向了一个新的艺术之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