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96 毫秒
1.
最近,一份三十年代中共湘赣省委的珍贵文献《改造支部工作大纲》在江西莲花县被发现。《大纲》为油印小册子,约二万余字,由于年代历久,纸张已经发黄,但字迹尚清晰,保存基本完好。据记载,此《大纲》系1933年3月由中共湘赣省委颁布、中共莲花县委翻印的,距今六十余年。  相似文献   

2.
论民国时期江苏私塾教育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传统教育中占据一席之地的私塾在新学兴起后遇到了挑战.本文通过对民国时期江苏私塾状况的剖析探索私塾尚能存在的缘由,并由此总结出一些教育方面的经验.  相似文献   

3.
政治文化语境与三十年代左翼文学批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三十年代是左翼文学批评非常兴盛的时期,左翼作家们写批评文章的热情和读者对批评文字的空前的兴趣,明显带有三十年代特殊的“政治文化”的印记。论文从三十年代左翼文学批评与政治文化关系的状况出发,指出了左翼文学批评在三十年代的政治文化传播中的重要的作用;探讨了政治化的左翼文学批评如何又构成了三十年代文学语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对读者的阅读眼光和阅读需求起着引领作用,对左翼文学的审美取向起着导向作用,也对作家的创作起着重要的影响和制约作用。  相似文献   

4.
1973—1975年爆发的美国战后第六次危机,是战后以来最严重的一次经济危机。但是,同三十年代大危机相比,这次危机是严重得多,还是温和得多?国家对经济的干预是使危机的严重程度减轻了,还是加重了,还是表面上减轻实质上加重了呢?国内学术界对这些问题一直存在不同意见的争论。本文试图通过对美国战后第六次危机同三十年代大经济危机的对比分析,着重探讨国家干预经济的两重性作用,从而对上述问题作了初步回答。  相似文献   

5.
一个时代的文学,一定会有在观念上甚至文体方面的基本取向,以致构成该时代的主潮文学和主潮性文体.三十年代中国文学就其主流部分而言,文学都是作为工具的存在而服膺于政治使命.左翼文学以其强烈的意识形态化倾向和政治化倾向显现出与"五四"文学截然不同的品格.如果说,"五四"是人的自觉和文学的自觉的时代,三十年代是阶级的觉醒和政治意识觉醒的时代."五四"文学主潮是人的文学、三十年代文学主潮则是阶级的文学求救治化的文学.由此也决定了左翼作家进行创作时,社会阶级分析和政治判断被当成了创作的前提,以革命的功利主义去看待文艺,倾向于将文艺完全意识形成化.于是,政治式写作便诞生了.  相似文献   

6.
在三十年代独特的政治文化氛围下,因其成员共同的政治文化意识,使三十年代文学群体事实上都或多或少、或显或隐地呈现出“亚政治文化”形态,或体现出“亚政治文化”特征。在这方面,对三十年代自称为“自由人”和“第三种人”的群体来说,也未能成为例外。本文通过三十年代“自由人”、“第三种人”文学群体所呈现出的“亚政治文化”特征的揭示,论证了在三十年代特殊政治文化语境中,文学组织或文学群体的政治化趋向的不可避免性。  相似文献   

7.
三十年代初期,刚刚进入“弱冠”之年的张岱年先生,以追求真理的满腔热情,在天津《大公报、世界思潮》周刊上,连续发表了十几篇哲学论文,大力宣传马克思主义哲学。他用逻辑分析的方法精密地论证唯物主义的基本前提,在中国古代哲学中探索辩证法的优秀传统,简明而又系统地介绍了辩证唯物主义的知识论(即认识论)和人生哲学。从那时起到现在,五十五年过去了,张先生这些文章的基本观点经受住了历史的检验。但是,由于种种原因,在中国现代思想史、哲学史的研究中,对张岱年先生三十年代初期为宣传马克思主义哲学所作出的贡献的研究,至今还是一个空白。我们的社会主  相似文献   

8.
艾青诗歌的悲剧意识——评艾青三十年代的诗歌创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艾青三十年代的诗歌创作,典型地体现了诗人创作的悲剧意识。本文试图通过对这一时期艾青诗歌作品的综合性考察,整体地分析诗人诗歌作品中诸种基本情感要素,揭示出这些情感要素内在逻辑关系的构成,并对他的最具有代表性诗歌的具体把握,以论证艾青诗歌整体意义上的特殊审美规定性。  相似文献   

9.
弗洛伊德的心理分析学说在中国的传播与接受,大致经历了20世纪20年代、30年代和新时期这三个阶段,每一阶段都具有不同的特点和作用,每一次起伏都与中国的历史变化和时代需要紧密结合。在一个世纪的旅行过程中,理论经历了种种改造、变异和误读,而正是这种中国化了的心理分析说,成为构成我国现代文论基本面貌的重要质素之一。  相似文献   

10.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早期探索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奠基阶段。本文在对"早期探索"的涵义加以界定后,系统回顾和分析了党在幼年时期、土地革命战争初期、二十年代末三十年代初以及遵义会议四个历史时期,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革命道路的一系列曲折又艰难的探索历程。  相似文献   

11.
现在,总结一下建国三十年来古典文学研究工作中正反两方面的经验,非常必要。我是三十年代初进入大学的。那时对古典文学应该怎样学?用什么观点学?都非常模糊。解放后,较多地学习了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懂得了一点反映论、阶级观点和历史观点,也知道了一些批判继承、推陈出新、古为今用的道理。虽然谈不上能够正确运用马列主义的观点,但总算已经有了马列主义基本观点的若干指导。我个人如此,许多研究古典文学的同  相似文献   

12.
李平 《学术界》2002,(6):253-261
建国后 50年代至 70年代的三十年时间里 ,中国文化史的研究一直处于低潮 ,这门学科在人们心目中似乎不存在了。直到 80、90年代 ,中国文化史的研究才进入高潮。长期低潮局面的形成 ,主要是由于当时的社会政治形势导致的 ,而高潮的出现又与文化大讨论的背景有关。  相似文献   

13.
论三十年代中国知识分子的政治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三十年代,国难日亟.正如一位美国学者所言:“三十年代是一个令人痛苦的时代,是一个民族自我谴责的无情的时代.”“对西方人来说,很难理解三十年代初期中国人所感到的绝望和耻辱.”天生具有忧患意识的知识分子感到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难的时刻,为了拯救民族和国家,一场波澜壮阔的抗日救亡运动在华夏大地展开,并成为三十年代中国政治的主题和主流.抗日救亡运动是以抵抗日本侵略、解救民族危亡为目的和主线,涉及到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心理等诸多方面,给中国社会带来全方位进步的民族自救运动.它既是民族救亡,也是思想启蒙.它使近代以来进步的知识分子孜孜以求的民族解放运动达到了最高潮.这场运动,牵动了每一位知识分子,使其必须在种类繁杂的救国方案中作出抉择,这种抉择,最终导致了中国知识分子在政治上的分野,并影响至今.本文试对这一特殊年代的独特历史现象作一分析研究,为近代中国知识分子的心路历程提供阶段性的佐证.  相似文献   

14.
<正> “两论”(指《实践论》和《矛盾论》)是中国现代哲学史上的丰碑,它的产生有着深刻的理论背景.书中批判的主要错误观点,阐述的基本哲学原理,与中国三十年代的哲学斗争、特别是新哲学论战,关系极为密切。考察两论与中国三十年代新哲学论战的关系,将有助于利学地评价两论的历史地位。(一) 中国三十年代新哲学论战,是我国哲学领域真假马克思主义之间第一次大规模的公开较量;爆发于1935年,1936年达到高潮(时人称这一年是“中国哲学界最热闹的一年”),  相似文献   

15.
李甫春 《学术论坛》2005,(12):119-122
在海南岛五指山中心区域的黎族中,至20世纪50年代,仍然存在一种集体公有、共同劳动、平均分配的原始公社氏族制度———合亩制的残余。之后改造成为农业合作社和人民公社。文章研究合亩制在20世纪80年代中国农村推行联产承包责任制过程中“复活”的情况、原因以及寿终正寝的历程,对这种社会“返祖”现象作了历史唯物主义的分析。  相似文献   

16.
从本世纪初叶胡适、郭沫若等人尝试新诗创作开始,到一九四九年建国前夕,中国现代新诗经历了三十多年历史发展的行程。这期间,诗人们边进行创作实践,边进行理论探讨,在追求新诗诗美方面作出了不懈的努力。如果要从阶段上作一个大致的划分,二十年代到三十年代初,重点是在形式美方面的研讨,三十年代中期以后到四十年代,则着眼于寻求诗美的真正内涵。  相似文献   

17.
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对于美国来说是一个十分悲观暗淡的年代.随着经济危机的深入,美国社会的各种矛盾全面爆发.工人大量失业,物质生活贫困,精神极端匮乏,随之而生的空虚感和失落感困扰着几乎所有的人,同时也成为当时文学作品的基本基调.而诞生在这样一个时代的作家们虽然也在分析这种现象的社会根源并试图寻求解脱的出路,但他们的作品却更多地反映了当时沉闷绝望的时代气息.站在劳工大众的立场上,以平淡无奇的生活为原型,反映大众思想和要求的作品日益增多.在三十年代卓有成就的众多作家中,小说家约翰·斯坦贝克  相似文献   

18.
西方国家国有企业股份制改造的背景缘自于 2 0世纪 80年代席卷全球的“私有化”浪潮。尽管国有企业股份制改造取得了诸如 ,企业经营效率提高、政府财政状况改善等的成效 ,但也产生了不可忽视的负面效应。西方国家国有企业股份制改造的负面效应具有不同于非西方国家的一些特点 ,其产生的原因 ,奉行新自由主义经济理论的必然结果 ;对国有企业的基本作用与功能缺乏应有的共识 ;过度依赖于股份制等。  相似文献   

19.
三十年代广西经济建设是以李宗仁、白崇禧、黄旭初为首的新桂系在这个时期推行“四大建设”之一。从三十年代初开始,新桂第为维护其在广西“独树一帜”的政治局面,励精图治,进行“四大建设”,在当时颇引人注目,招致不少名流学者来广西参观考察。本文拟对三十年代广西经济建设活动作一初步探讨,以总结历史的经验。  相似文献   

20.
论三十年代反封建文学主题对五四文学的深化与超越王爱松(南京大学中文系)三十年代是工农革命运动兴起和民族救亡意识高涨的时代,同时也是封建势力和封建思想还很强大、很猖撅的时代。作为“五四”文学反封建主题的自然发展与历史延伸,三十年代文学反封建主题最富有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