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本文通过分析作者和国内外文献有关低沸点工质在水平螺旋翅片管内蒸发换热特性实验数据,讨论了热流密度、质量干度和质量流速对局部换热系数的影响,并将实验数据与现有的螺旋翅片管换热关系式的计算值进行比较,结果表明,Kandlikar的关系式具有明确的流动沸腾换热机制及一定的计算精度.为提高其通用性和计算精度,本文提出了进一步改进Kandlibar关系式的具体设想.从而为优化设计螺旋翅片管、研制高效蒸发强化管提供了理论计算依据.  相似文献   

2.
通过在电场强化换热技术基础上应用纳米颗粒技术,向换热工质纯变压器油中添加不同浓度的纳米颗粒,在同一热流密度、不同电场电压下进行试验,发现在试验范围内,当施加电压达到44kV时,达到最大换热系数270.3w/(m^2·K),与纯变压器油电场强化自然对流换热相比,其最大强化系数为2.49.强化机理归结于颗粒受电场力作用在流体中产生的扰动所致.  相似文献   

3.
以30~#透平油为工质,对在光管内插入三种不同扭率扭带的受迫流动的冷、热态流阻及换热性能进行了实验。实验的雷诺数为200~1150,普朗特数为320~590,实验结果表明:在本实验范围内,插有不同扭率的全长连续扭带管的换热系数为光管的1.7~2.6倍,而阻力系数为光管的3~7.5倍;且扭率的大小对扭带的流阻与换热影响较大。另外,还对间断扭带管内油的受迫对流换热进行了实验。  相似文献   

4.
本文对HFC-134a水平管内单相对流换热进行了实验研究.用实验所获数据与常用换热关系式进行了比较,计算结果表明Petukhov和Takamatsu关系式与实验数据吻合较好.本文最后用实验数据拟合出一个HFC-134a管内单相对流换热关系式,在给定的范围内,其算术平均误差为0.164%.绝对平均误差为4.968%.  相似文献   

5.
利用贴体坐标系计算了等壁温工况下水在线型及波纹型渐扩渐缩通道内周期性充分发展的对流换热特性,两种通道进口高度相同,沿流动方向截面积相等,在相同质量流量、相同压力降和相同泵功率等条件下,比较了两种通道的换热特性,计算结果表明,在相同质量流量与相同泵功率条件下,波纹型通道的换热特性优于线型通道,而在相同压力降情况下波纹型通道不如线型通道。  相似文献   

6.
分析了非共沸混合工质水平管内环状流型下强制对流蒸发的局部换热系数的计算方法,推导出局部换热系数的计算公式,并分析了影响非共沸混合工质蒸发换热的主要因素.利用本文公式得出的预测值与实验数据比较,取得了一致的结果  相似文献   

7.
分析了液膜内动力和换热特性,提出了一种环状流下的两相强制对流蒸发的6层速度分布模型,并利用比拟理论进行了分析和计算,预测其换热系数,通过与数据对比,结果表明预测值与实验数据有较好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8.
全封闭制冷压缩机的结构和热力特性与开启式有较大区别,其流动和传热特性也很复杂,本文讨论了用实验手段测定壳内介质对流换热系数的方法,提出了用流函数-涡量法来计算壳内介质温度场和对流换热系数,为正确设计全封闭压缩机提供了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9.
采用数值计算的方法,对底面加热的微矩形通道组内充分发展区层流对流换热与导的耦全换热进行了分析。得到了沿通道周边的局部努塞尔特数和总体平均塞尔九与固体基材的导纱数、液体的导热系数及微矩形通道的高宽比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
以涡轮叶片尾缘中针肋通道的换热为研究对象,讨论并计算出了一定条件下获得最大针肋通道换热量时针肋的形状曲线和换热优势,系统分析了这种拥有最佳形状曲线针肋的通道散热量随针肋物性参数及几何特征变化的规律。  相似文献   

11.
评价埋地热油管道的的热工状况,首要的问题是计算管道周围土壤的非稳态温度场。针对埋地热油管道的一般形式,以二维非稳定传热方程来描述输油管道的传热过程,建立了计算温度场的计算模型,在边界条件中充分考虑了地面温度的变化以及管径等参数对管路温降的影响。采用有限差分数值理论对温度场进行了计算,并由此求得了热油管道的有关热工参数。通过实例分析表明了计算方法和计算程序具有一定的实际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2.
本文对磨煤机用冷油器的传热及阻力特性进行了实验测量和研究,利用拟合曲线分离法给出了油、水侧放热系数的计算公式,同时给出了传热系数和阻力的计算式.文中指出了影响传热性能的主要因素及解决方法,可用以进一步改进冷油器的传热性能.  相似文献   

13.
通过数值模拟的方法计算了稠油热采注汽管接箍对散热的影响,并提出了在工程应用中如何利用比较简单的结构来模拟结构比较复杂的接箍对散热的影响,即1/3等效法则.将该方法应用于实际稠油热采注汽管道的散热计算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4.
根据化学燃烧理论和变比热容计算方法,提出了微型燃气轮机回热循环装置性能参数的计算和分析的方法;分析了压气机压比、加热比、燃料发热量以及回热度等参数对装置系统性能的影响,并以60kw燃气轮机装置为例进行了计算和分析,为微型燃气轮机装置的合理设计选择提供了实用可行的方法和参考依据.同时,对回热型燃气轮机和热水器组成的热电联供系统进行了计算分析。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从辐射和对流换热的机理及基本公式出发,建立了大型直流锅炉过热器或再热器传热计算模型,对模型每根管子进行了传热计算,从而得到整个过热器或再热器的传热特性,并考虑了结构、煤种、运行工况等对传热的影响。本模型的建立更直接、细致地确定了过热器、再热器的传热工况,为分析过热器、再热器偏差、传热恶化、寿命等问题提供了新方法。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高温高压干熄焦余热锅炉中附加受热面(水冷壁)和主受热面传热系数的分析,结果表时,在干熄焦余热锅炉中,附加受热面的传热系数约为主受热面的40%.如果按照热力计算标准的规定,将会导致较大的偏差,并且在利用热力计算结果进行水动力计算时也会引起较大误差.  相似文献   

17.
热管输油最佳参数计算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油气储运中稠油输送的热输效应问题,讨论了热管输油的最佳方法及其选择,指出了热管输油最佳方法应该具备的两个“最低”条件,分析了输油站与加热站的温压、平衡及费用变化方程,提出了热管输油的最佳算法,总结了热管输油的最佳工况,讨论了热管输油的经济效益,对稠油的开采与传送及油气经济学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8.
本文提出了一个新的非共沸混合工质水平管内强制对流蒸发换热计算经验公式,该式简单准确,对142个实验数据的计算表明,误差小于10%的数据点占90.14%,最大相对误差为23.67%.文中提供广确定非共沸混合工质热力性质和热物性的方法,并指出在强制对流蒸发工况下,传质阻力对换热的影响可以忽略不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