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本文用激光干涉法,在R113低过冷核态流动沸腾下,观测了小汽泡底部微液层,分析与探讨了实验误差及实验方法本身,实验表明:流动沸腾下,汽泡底部总存在楔形微层,外部主流对之无影响:汽泡在核化点处微层中心附近有干斑,一旦汽泡滑离,干斑不再存在.这一结果对进一步分析沸腾换热中微层的作用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对均匀高压电场作用下平板池沸腾换热的强化效果进行了试验研究,发现在较低过热度的范围内电场对换热有明显的强化效果.场强越高,相同过热度对应的换热系数越高.在相同的场强下,强化系数随着热流密度的增加而减少.结合试验结果对电场强化沸腾换热的机制进行了分析.在热流密度较小的范围内,对流换热占主导地位,电场强化对流换热使壁面过热度大大下降,导致相应过热度下汽泡的平衡半径提高,因此,抑制了核态沸腾.随着热流密度的提高,汽泡的产生和运动成为影响换热的主要因素,此时过热度的变化不是很大,在相同的过热度下,电场可以减小汽泡的临界半径,使汽泡增多.在汽泡准备区,电场会影响汽泡的核化;在汽泡成长区,电场会影响汽泡的长大、变形和脱离;在非沸腾区,电场会影响单相流体的自然对流换热.  相似文献   

3.
为进一步探索电场强化沸腾换热的机理,利用高速摄像仪对沸腾汽泡在电场作用下的生长过程进行了可视化实验研究.实验观察到电场作用下汽泡生长的动态图像.研究结果表明,电场作用下汽泡沿场强方向伸长,随着场强的升高,汽泡的脱离长径比增大,汽泡脱离壁面时的椭球外形更加明显;随着场强的增大,汽泡的脱离体积减小.分析了汽泡行为的变化对电场强化沸腾换热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通过实验结果讨论、文献数据分析及实验关联式同实验数据的比较,证实了在水平管内流动沸腾中存在热进口效应.研究表明:水平管内流动沸腾的热进口效应随q、X、G的变化而改变,并且热进口段长度要比单相液体在管内流动换热时长.最后,推荐Dembi.关系式作为目前计算水平管内流动沸腾热进口段平均换热系数的关系式.  相似文献   

5.
本文对R12在水平管内流动沸腾换热特性作了实验研究。实验结果表明,管内流动沸腾换热与单相对流换热一样,存在热进口效应,国外早期的实验数据由于未能考虑热进口效应而偏大。实验结果还表明,水平流动沸腾周向不均匀换热主要受流动结构影响;截面平均换热系数则与质量流速、热流密度、质量干度和蒸发压力密切相关。分析实验数据证实,流动沸腾换热是由气泡产生而引起的流动充分发展核态沸腾和双相对流蒸发两部分组成的。本文的实验数据与国外已有的换热关系式能较好吻合。  相似文献   

6.
对HFC134a和CFC12水平管内流动沸腾换热进行了实验研究.在实验工况范围内,HFC134a比CFC12的沸腾换热系数高32%~43%;流量对HFC134a与CFC12水平管内流动沸腾换热系数之比的影响较大,干度和热流密度对其影响相对较小  相似文献   

7.
为了研究矩形窄通道内流动沸腾表面换热系数的影响因素,建立了竖直矩形窄通道流动沸腾传热实验装置,研 究了尺寸为720 mm x250 mm x3.5 mm窄通道内离子水的流动沸腾换热特性。采用单侧壁面加热,改变加热热流密度; 调节恒温水箱温度,改变工质入口温度;以蠕动泵为动力,改变泵的转速,改变工质流量。实验结果表明:入口温度对流 动沸腾表面换热系数基本无影响;流体的紊流度随着质量流量的增加而增加,从而加强了对流换热的强度;在对流沸腾 换热阶段,核态沸腾受抑制,表面换热系数随着加热功率的增大反而降低;在完全对流换热阶段,表面换热系数随着加热 功率的增大基本不变。该研究为更好地设计板式换热器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8.
对现有汽-液相变过程有关文献中关于汽泡形成过程的分析提出了不同看法,并利用热力学理论从亚稳平衡态的特性出发对汽泡形成的热力学机制作出了分析,对系统从液态转变到汽-液共存状态的各阶段作出了说明。  相似文献   

9.
在分析国外有关文献的基础上,对HFC-134a水平管内流动沸腾换热研究的现状和已取得的成果进行了综述,指出了该领域进一步研究的方向.  相似文献   

10.
在低沸点工质换热试验台上对R134a进行光管、强化管内水平流动的沸腾换热试验,分析讨论了热进口效应以及周向壁面的温度分布.  相似文献   

11.
分析讨论了加热丝上汽泡生成对加热丝温度的影响。说明一个活化核心的起泡对周围其他活化核心起泡的影响。以及对其自身起泡的影响。同时讨论了两个核心之间起泡的相关性,分析中还发现由于汽泡生长造成的局部温度下降是加热丝表面沸腾需要较高过热度的一个原因,最后进行了数值模拟实验,数值计算和解析分析结果吻合较好。  相似文献   

12.
从电场分布的角度,研究了换热表面上气泡在电场力作用下的变形规律和气泡变形影响EHD(electrohydrodynaInics)强化沸腾换热的机理.电场分布决定了气泡在电场力作用下的变形方式,如果换热表面的电场强度高于周围液体或电极的电场强度,则气泡受拉伸作用:反之,气泡受压制作用.热边界层的存在会减小电场力对气泡的拉伸作用,增强电场力对气泡的压制作用,但不会改变气泡的变形方式,气泡在换热表面上无论是被拉伸还是被压制,都能使沸腾换热得到强化,但两者的强化换热机理不同。  相似文献   

13.
针对均匀电场作用下的气液两相系统建立了数学模型,研究了单个及多个气泡附着于壁面、即将脱离和上升至两极板间的电场分布情况.结果表明,气泡周围电场的强弱及其分布的均匀性是影响气泡运动的重要因素.当大量气泡出现并有部分气泡脱离壁面时,电场对气泡的作用减弱,这为高热流密度下电场强化沸腾换热效果不再明显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对纯液体沸腾汽化过程的热力学问题用吉布斯自由能判据进行了详细的讨论 ,指出生成一个球形气泡新相时必须克服一个能峰 ,而且这个能峰随液体的过热度的增大而变小 ,从而合理地解释了液体沸腾汽化的过热现象 ,并讨论了液体中气泡的凯尔文方程  相似文献   

15.
环渤海地区房地产泡沫实证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近年来,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和经济实力的不断提升,环渤海地区房地产市场步入快速发展期,房地产价格也随之持续上涨,房地产市场呈现明显的泡沫化特征。选取环渤海地区代表性城市1999--2007年的房地产市场相关指标数据,在对各城市房地产市场进行描述性分析的基础上,利用因子分析法对各城市的房地产泡沫进行了实证测度。研究结果表明:环渤海地区各城市在房地产发展中基本都存在泡沫现象,其中北京、天津、大连和青岛市场的泡沫化较为显著,沈阳、济南市场泡沫化轻微,石家庄市场泡沫化不明显。  相似文献   

16.
20世纪80年代后期以来,世界多处、多次发生了资产价格泡沫膨胀、破裂事件.这些事件不仅对宏观经济产生了巨大的冲击,也对学术界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不仅要求学术界更深刻地理解资产泡沫的发生机制,也对泡沫破裂下货币政策的“危机管理”提出新的要求.通过对日本泡沫经济破裂时期货币政策效率的实证分析,发现在此阶段日本货币政策对产出和价格水平的影响时滞较短,对货币需求的影响效果较弱.此外,研究结果也表明价格型货币政策对资产价格的影响并不显著.因此,在资产泡沫破裂时,央行可以通过利率等价格型货币政策工具实施扩张性货币政策,减少泡沫破裂对宏观经济的冲击,但难以减缓泡沫破裂的速度.  相似文献   

17.
掌握输油管道周围温度场的分布情况对管道的建设和安全运行有着重要的作用,通过建立埋地输油管道周围土壤温度场的数学模型,并采用有限差分法编制的软件对输油管道周围土壤温度场进行了数值模拟计算。模拟结果显示:随着输油时间的增长,原油热量在土壤中的传热时间增长,土壤温度受埋地输油管道热量的影响半径明显增大,由于输油管道对土壤加热作用的影响逐渐扩大,土壤初始温度线逐渐向下边界移动。模拟结果可以满足精度要求,为后续预测土壤传热规律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8.
在钻井过程中,井内温度分布对钻井作业有较大的影响。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考虑各种因素的影响,根据能量守恒原理,建立了循环和静止过程中井内温度分布的预测模型,并用有限体积法实现了该模型的求解。最后用现场试验数据对模型模拟结果进行了验证。该模型可用于计算井内钻井液的循环温度和静止温度,也可用于确定井眼周围地层的温度分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