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法律移植是一个古老的话题 ,70年代以来国际上再度掀起研究法律移植的热潮 ,并对中国产生了积极的影响。法律移植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 ,必须立足中国 ,洋为中用 ,重在经济 ,遵循国际惯例。中国不仅可移植社会主义国家的法律 ,也可移植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法律 ,移植的重点是经济、人和自然关系等方面的法律。法律移植是一个复杂的立法过程 ,文章提出了法律移植的方式  相似文献   

2.
法律移植的现实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法作为人类文明的共同成果,在国家和民族间创造性地移植和借鉴是历史的必然。法律移植推动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建立,但也存在许多亟需解决的问题。从法律移植与市场经济法律体系构建、与法学教育改革、与农村法治化建设等方面的现实分析来看,法律移植必须与民族固有的法律文化相融合、与本国的具体情况相结合  相似文献   

3.
论法律移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法律移植阮兢青(宁波大学法律系宁波315211)它山之石,可以为错。〔1〕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2〕———题记内容提要:法律移植是比较法学中的一个重大的理论和实践问题,也是我国法学界在围绕如何...  相似文献   

4.
法律移植的成败取决于该移植是否具备相应条件。不讲条件的法律移植危害深远。法律移植的内部构造分为供体因素、受体因素、供体与受体间的相互关系、国家的移植能力四部分。移植成功与否 ,取决于是否在这四个方面达到相应的条件  相似文献   

5.
法律引进和移植是法律文化全球性重构的重要形式向度,近年来在成文法典、法律规范、法律意识和法律制度等方面,都已实施了法律引进和移植。这个文化实践过程包括了引进、输入、接受、选择、融合等形态,揭示了法律文化重构是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动态性既体现在它的发生、发展直至最终实现当中,又体现在引进和移植先进的外来的法律文化和输出优秀的本土的法律文明的互动过程中。  相似文献   

6.
法律移植是很多国家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的一个重要立法工具。关于接受国本土文化对被移植法律在司法实践中的影响,学界鲜有关注。从现有理论推演出的"与世隔绝的法律精英"假设和"文化决定"假设都不能充分解释中国法官在违约损害赔偿案件中对可预见规则的适用情况。根据中国法院的实践,可以对法律移植和本土文化的关系提出一个新的假设:一个法律规则被移植到另一国之后,接受国的法官能够了解该规则的含义,但当该规则与本土文化发生冲突时,本土文化会成为补充考虑因素,影响法官对法律责任大小的判定,一般不影响归责。  相似文献   

7.
法律移植是促进法律变化、完善立法以及社会变革最直接、最有效的工具之一,它可以提高立法的效率,节约立法的成本。本文对法律移植的对象、方式、学界关于法律移植可行性的观点和争论进行了阐述,对法律移植中的本土化问题重新进行了解读,提出外来法律与本土文化应当双向适应的观点,还就我国法律移植的历史与现状、存在的问题、完善的手段等问题进行了探讨,并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相似文献   

8.
刘璐 《理论界》2009,(12):76-77
本文主要通过中国与希腊在法律文化传统和意识领域的对比来阐述“法律的地理禀赋”这一问题,指出法律的地理性质确实存在于世界各国不同民族的法律文化中,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今日中国的法治进程中,有些学者主张移植西方法律;有些学者主张发展中国自身的传统法律文化;孰是孰非暂且不论,但法律的地理禀赋都应予以重视,也是我们必须考虑的因素之一。同时,本文也在理论上论述了地理因素对于法律的影响并从地理的层面,给予我国法律文化的发展以本源性的总结。  相似文献   

9.
沈强  李宝芹 《理论界》2007,(12):96-97
法律移植是法制现代化进程中的普遍现象。如何推进符合现实国情的法制现代化进程,又有效借鉴外来成熟的技术和先进经验,是一个重大的课题,本文就法律移植涉及标准问题、整体性问题、风险问题展开论述。  相似文献   

10.
朱祥海 《理论界》2012,(4):144-146
根据比较法学的主流理论,中华法系是独立自足的法律文化体系,随着近现代文明的逐步衰落而终结。20世纪中国的现代法律科学,仿照和移植西方(和苏联)的学科制度建立起来,致使法学的演进具有严重的路径依赖性。在知识论立场上,中国法学移植与演进遵循着特定的文化逻辑,初始路径的选择制约着中国法学的未来发展。  相似文献   

11.
法律移植是法律发展、变革和传承的规律之一,已成为法学界的共识.推动或阻碍法律移植的因素本身,不论是肯定论或否定论均无法抹除法律移植的历史情结,因为法律移植的效用分析,是以法学家为主体的法律共同体对包含政治在内的诸多因素的历史考察为基点的.从这个意义上说,法律移植的历史主义研究具有独特的价值,从而凸显其研究路径的正当性.  相似文献   

12.
牛杰 《兰州学刊》2011,(9):6-12
辛亥革命后,中国社会基本法律观发生了巨变,最主要的变化是法律属性观、法律地位观及法律价值观的变化。辛亥之前法律被视为君主之法,辛亥后国人将法律视为人民的法律;辛亥前后西方法律受到重视并被大量引进,新中国强调法律的革命性,文革时期一度无视法律,改革后继续了移植法律的进程并确立了依法治国的理念;辛亥之前法律被看作维持统治的工具,其后则日益成为维护权益的武器。  相似文献   

13.
法律制度变迁的经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法律继承、法律移植和法律革命是法律制度变迁的三种主要方式 ,这种变迁是以经济关系变化为基础 ,并依赖于变迁过程中成本—收益关系的变化。一个社会的法律制度变迁 ,究竟是以继承为主 ,还是以移植或革命为主 ,是由该社会的经济关系变化和法律制度变迁的成本—收益关系变化所决定的。  相似文献   

14.
重新理解法律移植——从“历史”到“当下”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历史主义的法律移植研究存在着基本缺陷。本文提出 ,为了更好地展开法律移植实践 ,深入理解法律移植的实质也即廓清“法律移植与广义‘立法’活动是同质的” ,非常必要。以此为基础 ,本文认为 ,从“法律与政治”的应然关系入手 ,在“当下”社会共识的建立中寻找、追求 ,是解决法律移植问题的一个新的重要路径。  相似文献   

15.
法律作为人类文明的共同成果,使得一国的法律接受别国法律的影响并对别国法律进行采纳、吸收或植入成为可能。随着世界文化交流的深入与广泛,在近代以来,各国之间的法律移植更是一种常态。而且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的趋势,移植别国法律、尤其是先进国家法律的必要性也日益突出。  相似文献   

16.
中国法律推理研究现状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法律推理研究不仅是一个法学方法论问题,更重要的是一个深刻的法理学问题,隐藏其背后的是一个法学本体论和法学认识论问题.法律推理研究在国内形成法理学界和法律逻辑学界两个阵营,前者按照现实中综合的理性思考构建推理的前提,追求审判结果的可接受性;后者按照法律的规定进行严格的逻辑推理,追求审判结果的确定性.在此背景下,形成宏观和微观视野下的法律推理研究范式,其主流倾向是主张将法律推理研究建立在综合形式推理和实质推理的基础上进行.在法制现代化、法律移植和社会转型的背景下,中国法律推理研究应放弃法律中心主义和形式主义的简单思维定势,建构转向现实主义立场、注重经验实证研究的方法.  相似文献   

17.
从比较法律文化看法律移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拓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见端绪,如何建立和完善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法制,健全“法治”秩序,中国缺乏经验,因此,移植外国法律,为备界学者所关注,提出了各种有益见解。笔者拟从比较法律文化视野出发,作些探讨,以求教于方家学者。美国著名法学家泊尔曼在他的巨著《法律与革命》中指出:“在IOSO一115o年之前的欧洲与此后的欧洲之间确存在着根本的断裂”,在此期间,西方近代的许多事物开始出现,包括法律制度和法律价值。①这是非常好的分析视角。因为在于一Ic世纪,欧洲被视为“黑暗时期”。从经济角…  相似文献   

18.
本文把“民族性格”理解为特定历史条件下一个民族的整体行为特征,即所有或多数成员的行为体现的整体倾向。民族性格既不是铁板一块,也不是一成不变,但必须在特定的“问题话境”中才具有意义。全球化与本土化的冲突是民族性格与法律移植的基本矛盾,集中表现了二者的摩擦;民族性格与法律移植之间同时又具有塑造与反塑造的影响机制,则集中体现了二者之间的契合。运用“民族性格的可变性”、“民族开放程度”和“法律移植的成本”等指标,可以构建一个模型来解释民族性格对法律移植的影响。由此可以进一步理解改革开放这一时代主题对于中华民族复兴及发展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守旧的观念使得在移植国外的诉讼法律时未能吸收先进的诉讼法律理论和诉讼法律精神,而在本土化的过程中,又受到了传统法律意识的阻碍。为了提高我国诉讼法律移植的效用,一方面,在移植的过程中,要从中国实际出发,注重所移植法律的适度超前;另一方面,在内化的过程中,要营造有利的实施环境。  相似文献   

20.
策略是实现特定目标的最佳途径,法律移植是跨文化、跨语言、跨法域的法律规则迁移,是广义的立法活动,往往通过翻译途径实现。文化决定法律规则的意义,法律移植视域下的法律翻译是文化翻译,不是语言翻译。要成功实现法律移植的目标,译者需要发挥共同立法者的作用,以学术研究式的方法理解、判断、阐释、表达文本意义,要通过语境化的方法提供充分详实的文化语境信息,以保证立法者准确理解文本意义,做出科学的分析、判断。"丰厚翻译"策略能够解决意义传达中的疑难问题,彰显不同法律文化的异同,传达深厚的文化思想,有利于译者的职业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