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民族文化意象作为记录特定民族文化的符号,广泛存在于民族文化典籍中,这给典籍外译工作者带来不少挑战。从巴斯奈特"文化翻译"观视角出发,以土家族典籍《梯玛歌》英汉对照本中部分巫术、饮食、禁忌、崇拜文化等具有土家族独特文化意象的俗语为例,从多个角度分析其文化内涵及英译策略,增强大众对湘西土家族文化认同,促进民族文化外宣。  相似文献   

2.
都市“草食男”是社会转型期出现的新新人类.这群青年男性在特殊的生活境遇中长大,表现出与众不同的心理诉求,但同时也陷入了自我问题、婚恋两难、人际疏离的生存困境,对此,教育者包括家庭成员、学校教师及其领导者、教育部门工作人员,应承担起引导和帮助他们走出生存困境的教育责任。  相似文献   

3.
仪式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社会功能。布依族作家罗国凡的小说再现了本民族独具特色的婚恋仪式,如体现自由恋爱的"玩表"仪式,代表旧婚俗的"坐家"仪式,张扬民族品性的嫁娶仪式等。作品中布依族仪式的再现不仅弘扬了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也推动了文本情节的发展,人物形象的塑造、主题的升华。从仪式角度切入研究,拓展了罗国凡小说探讨的视角,也有助于揭示布依族民族性格和文化心理。  相似文献   

4.
傩是一种古老的活动,是人们用来驱鬼降魔,祈求平安的仪式。傩面具作为仪式中得一种重要工具,更能直观的体现人们的审美特征,不同的地区,对于傩面具的造型和色彩使用也不相同,本文从造型艺术和色彩特征两个方面来对傩面具进行浅析,来体现最早的巫文化。  相似文献   

5.
本文从认知语言学角度来研究分析中式英语在词汇搭配方面的概念整合过程,运用概念整合理论揭示了中式英语在词汇搭配层面上形成的深层认知机制和人们在创造过程中的心理和思维认知活动,动态的揭示了中式英语形成的内在机制,从而指出了语言的运用能力与文化背景知识等因素也是与其息息相关的。通过对各心理空间的认知映射过程的分析,对中式英语的认知模式提供了新的分析途径,丰富了该理论和中式英语在语言学界的研究。  相似文献   

6.
在中国"人死为大",为死人所办的仪式活动称为"葬礼"。葬礼所包含的一系列丧葬仪式都是民族文化精髓的表现形式,历来都是人们极其重视的。丧葬不仅反映了社会发展的水平和程度,同时还具有一定的社会功能,但随着城市化的进程,社会进一步的分工,无论农村还是城市传统丧葬文化都在不断简化,并且被赋予新的意义,功能也相应发生了变迁。  相似文献   

7.
教育中文化不连续性是普遍存在的问题,传统社会通过成年仪式活动解决人生发展过程中的代际文化冲突,克服文化中断引起的认知困难,这对我们今天的青年教育很有启发。本文分析了成年仪式的阈限状态和仪式场域结构,论证了成年仪式活动对解决教育中文化不连续性问题的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8.
汉武帝“独尊儒术”之后,经学对封建社会的社会生活产生了极强的整合作用。本文选择了与人们生活关系密切的几个方面,即衣食住行、婚姻家庭、丧葬与祭祀、复仇与报恩、谦让之风与艺术生活等,指出这些社会生活中的行为皆体现了封建制度的上下尊卑等级关系,并成为地主阶级巩固统治的教化工具。一方面发挥了巩固汉王朝地主阶级统治的功能,另一方面对形成中华民族共同的生活方式亦起到了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9.
运用吉尔斯·福康涅(Gilles Fauconnier)的心理空间理论对亨利·詹姆斯的《鸽翼》文本的叙事特点进行研究。福康涅的心理空间理论又称概念整合理论,概念整合理论是心理空间理论的发展。概念整合是指把来自不同空间的输入信息有选择地提取其部分意义整合起来而成为一个新概念结构的一系列认知活动。在心理空间视域中以文本的叙事时间和空间两个层面为切入点,旨在分析詹姆斯通过人物心理空间来进行叙事,并实现了对传统叙事时间和空间的超越。  相似文献   

10.
王洁 《职业》2008,(2):22-23
一、理论依据 情绪心理学研究表明:个体的情感对认知活动至少有动力、强化、调节三方面的功能.动力功能是指情感对认知活动的增力或减力的效能,即健康的,积极的情感对认知活动起积极的发动和促进作用,消极的不健康的情绪对认知活动起阻碍和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1.
土家族哭嫁是少数民族婚俗形式之一,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其内容包含土家族内世系更迭情况、社会发展与民族习俗变化以及哭嫁歌所携带的民族音乐元素等多方面内容,在民族学、社会学等领域都具有一定的研究意义。但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土家族不断被汉化,民族文化也在逐渐面临消逝的危险。因此本文将结合现实情况,利用口述史料的收集,深入分析哭嫁文化的传承状况,寻求有效的解决方式  相似文献   

12.
社交媒体的崛起极大地改变了人们的思想观念、生活方式及行为习惯,对于价值理念还未成熟、民族认同意识尚未健全的少数民族青少年来说尤为如此。基于认知行为理论,将民族认同划分为民族认知、民族情感、民族行为三个维度进行的研究发现,在少数民族青少年身份认同、民族文化认同、个人行为情感、群体行为情感、语言文字、饮食服饰、社会参与中社交媒体对少数民族青少年民族认同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13.
楼宇青年是当代楼宇经济兴起与发展的产物.这群特殊的成人群体正处于尴尬的生存境遇.他们内心本能地对家庭关系、人际交往、社会生活等方面的知识技能或信息资源存在学习诉求.对此,楼宇青年、社区及成人教育三方应承担起共同的责任.  相似文献   

14.
山西盛产煤炭,煤炭在百姓的生活中除了扮演生火取暖的实用角色外,还是当地人节庆活动里的"圣物"。笔者的家乡晋北地区的怀仁县就较为完整的保存着旺火习俗。所谓的"旺火"是指用煤块垒成的煤炭塔,在节庆时刻点燃旺火,并举行相应的仪式活动。论文将详细介绍旺火这一带有浓厚乡土特色的民俗活动,运用田野调查和文献搜集的方法,对其源起、仪式场景、象征意义以及发生的变迁进行描述,解释旺火民俗活动背后的社会意义。  相似文献   

15.
随着社会的进步,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对精神、文化、物质生活水平要求的不断提高;对体育锻炼重要性的意识日益增强;体育锻炼逐渐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本文通过阐述什么是体育,体育与社会的关系,进一步说明体育在构建和谐社会进程中所起的作用。体育运动的开展和体育精神的培育,对于促进人们身心健康、社会和谐发展都具有不可替代的独特功能及作用。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体育承担着重要的历史使命。  相似文献   

16.
杨同飞 《现代妇女》2014,(3):I0017-I0018
维吾尔族"恰依"活动,伴随着民族地区的社会、经济、以及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已经发生了一些变化,这些变化当中有利于社会发展的一个方面,也有不利于社会发展的一个方面,笔者借助社会基础重构这样的一个分析工具,对维吾尔族"恰依"活动在田野调查的基础上,进行调查、分析和研究,从社会学的角度来认识和探讨维吾尔族"恰依"活动给当前的社会转型所带来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少数民族本土文化是在民众生活中存在的活态文化,址可以提升民族自信心、对生产生活起推动作用并与民族情感、宇宙观、生命观相连的特殊文化符号和元素,也是民族成员承袭的民族信念.少数民族本土文化,在生活中可以使民族成员调整生活节奏、舒解压力,在生产中引导农事活动.少数民族本土文化作为一种文化资源也可以促进地方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18.
利用青少年心理韧性量表、领悟社会支持量表和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对260名四川省阿坝羌族藏族自治州茂县受灾儿童进行了研究,以揭示生活事件、社会支持与心理韧性之间的关系,探讨具有可行性的心理适应对策。结果表明:1.不同性别的儿童在生活事件量表的受惩罚和其他因子上存在差异,不同程度的社会支持在心理韧性上平均得分上存在显著差异;2.青少年生活事件与社会支持存在负相关;社会支持和心理韧性存在明显的正相关,且与心理韧性中的积极认知、目标专注存在显著正相关;5.回归分析表明,家庭支持是儿童心理韧性的最主要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9.
家具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可以说自从有了人类的起居活动开始,就有了家具的雏形。远古时期,家具只能在功能上简单满足人们的生活需求,而现代的家具除了要满足功能上的需求外,更加注重使用者心理上的需求。随着社会的发展,科学技术的不断创新和提高,以及生活方式的巨大变化,家具再也不是简单的功能需求品和填充空间的"道具",它已经化身为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审美需求与个性的象征。如今,在竞争激烈的市场经济中,现代家具要想使自身处于不败之地,就必须不断推陈出新,努力寻求设计上的创新与突破,来满足人们日益变化的消费水平及使用心理。  相似文献   

20.
赵海燕 《老年人》2013,(7):41-41
"成礼兮会鼓,传芭兮代舞;姱女倡兮容与;春兰兮秋菊,长无绝兮终古……"这是屈原行吟澧浦时,以当地的巫觋神祠为素材吟诵出的传世名篇《九歌》中的句子。东汉学者王逸在《楚辞章句·九歌序》中说:"昔楚国南郢之邑,沅、湘之间,其俗信鬼而好祀。其祀,必作歌舞以乐诸神。"雄浑而又哀惋的傩戏歌声,从先秦时代飘来,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