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世纪90年代善于观察、独立思考、敏锐观察的小说家们与以往作家不同,他们在改革开放的时代背景下,既保持着对传统文化、社会的思考与肯定,又在构筑文学艺术世界中加入更多个人的因素,使这一时代的文学作品尤其是小说散发了独具个性的光芒,而这群70后出生的作家中,薛涛的少年小说就是较为典型的个例。出生在辽宁的70后作家薛涛,以"黑土地"为创作资源,读他的作品,我们不自觉地可以体会到他深爱自己的家乡,并努力在东北这个富饶的土地上汲取文化营养,朴实的乡村风情,渤海湾的海洋季风气候,以及滚滚奔腾的辽河,都成为了薛涛小说中独特的艺术创作风格。  相似文献   

2.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要写出好的作品就必须要有创作热情和素材。创作素材就是作家无论是间接还是直接地从社会中接受到的信息,然后有感而发用自己的文字转化为创作的作品。创造社小说的突出特点就是作家把自己深刻的生活体验以特殊的形式表达了出来,表现出当时的社会状态,以及其作品的病态抒情方式,激情昂扬的浪漫色彩凸显了创造社的创作热情。但是其病态的呻吟和感伤的作品,却不是“空穴来风”,而正是当时社会的反映。  相似文献   

3.
艺术风格的形成主要可以从由主观和客观两个方面来阐述。艺术风格是艺术作品中独特的内容与其形式的结合,并与作为创作主体的艺术家们的个性特征的主观因素及艺术家所处的时代、民族和地域等客观原因共同奠定艺术风格。  相似文献   

4.
蘧得芳 《现代妇女》2014,(6):338-339
任何人都是其所处时代的人,其作品都是其所处时代的产物,其所处时代无不影响艺术家创作理念,而艺术家也是通过自己的艺术话语,艺术活动来表现其艺术思想及其对所处时代的认知,沃尔夫也不例外,他通过艺术歌曲这一领域,表达他的艺术思想,他的作品又深受他所处时代的影响,对他创作背景的研究,能更好地走近他的艺术世界。  相似文献   

5.
一、社会生活是文学创作的唯一源泉生活为作家提供了创作的材料,而文学的创作过程又是作家对生活的认识并表现的过程。作家在作品里塑造的典型形象.其实都是作家在自己记忆仓库里贮存的“形象”的基础上,经过加工改造制作出来的。这个加工改造过程,正  相似文献   

6.
普希金的小说创作时期,正处于俄国十九世纪之初的特殊时段。在国家、社会与民族动荡不安的年代里,普希金用自己的小说与时代对抗,把时代的弊病用属于他自己的创作手法表现了出来。本文将对普希金的小说创作特点进行具体分析。  相似文献   

7.
屈原和柳宗元,从直观上看,是两位不同时代的作家。对两位作家进行冷静的理性分析和全方位的比较研究,可以发现无论是他们的社会遭遇还是人生理想都非常相近,尤其在创作心态方面更是表现出惊人的相似之处。柳宗元创作"深得骚学"不仅表现在形式上的模仿、语言上的袭用,其本质更是他对屈赋的精神特质的敏锐的把握。  相似文献   

8.
艾丽丝·默多克(1919-1999)是英国当代最重要的作家之一,她不仅是著名的小说家,也是哲学家和小说理论家。作为后现代主义作家,元小说特点在其小说《黑王子》中表现十分突出。为了进一步剖析该小说,本文试图解读元小说在《黑王子》中的应用,其主要体现在真实性与虚构性杂糅、戏仿和非线性叙述手法这三个方面。本文旨在揭示默多克作为后现代小说家试图挣脱传统小说创作的束缚,以一种新的叙述方式来表现对艺术的思考,引导读者去思考生活的本质以及艺术反映生活的不确定性。  相似文献   

9.
读者对于自己喜爱的作家,总希望其创作的生命力能够尽可能地延长。然而,大多数作家却不可能做到,尤其在当下,社会经济快速发展,价值观念日趋多元,作家们往往不能持之以恒地、以深遂的眼光洞察社会及其自身,从而出现了一定的创作危机。危机之一是如何将思想的力量转化为艺术力量。张承志、张炜是在1980年代崇尚思想解放、主张独立思考的历史时期杀出文坛的作家。他们凭借一贯的鲜明立场,在小说中担当起文化批评与社会批评的责任。但他们那种一以贯之的对自由和理想的追求、对于内心生活和自然的回护,使他们对1990年代不无混乱和污浊的文化气…  相似文献   

10.
卡夫卡是一位十分具有魅力的作家。虽然他的作品接受起来有一定的难度,但是依旧不乏大批读者对其的喜爱。许多作家在创作之初就受到了卡夫卡的影响,余华就是这样一位作家。在最初创作的三年里,他忠诚于川端康成,但收效平平。之后他偶然读到了卡夫卡。他曾说是卡夫卡从川端康成的屠刀下拯救了自己,那到底是怎样拯救的呢?又是谁在卡夫卡手下拯救了余华呢?本文就试从这两个疑问入手进行探析,从而对卡夫卡对余华创作上的影响做个梳理。  相似文献   

11.
当代吉林女性文学创作立足一方水土,既是当代东北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又以其独特的视角和多样化的创作主题彰显着东北文学的魅力,展现着东北辽阔疆域上"吉林映像"的风姿。以吉林女作家金仁顺民族题材小说、王可心"西山系列"小说为切入点,试图从当代吉林女性作家多样化的创作风格中管窥地域文化品格及其创作价值,兼论及吉林省本土作家作品对吉林地方文化传播的反哺。  相似文献   

12.
狄更斯作为19世纪英国伟大的现实主义作家,其文学作品的创作深受童年经历以及人生轨迹的重要影响。作为一位温和的人道主义作家,狄更斯的作品中包含着丰富的情感以及法律冲突。狄更斯在自己的文学作品中极力宣扬"行善施爱"的观念,认为在人性的较量中,美好总会战胜丑陋,善良总会战胜邪恶,将"爱"的力量远远置于法律之上。虽然狄更斯认为爱更能够感怀人们的情感,但是他却是清醒、明智的。透过狄更斯的文学作品我们既能够感受到作者对资本主义法律制度的不满与批判,同时又否定了"恶"对于法律的藐视与肆意的践踏。在狄更斯的作品中我们能够清楚的感受到,在善与恶冲突中罪与罚、情与法的复杂纠葛。  相似文献   

13.
屠格涅夫作为一位伟大的现实主义文学大师,他小说中塑造出具有永恒生命的景物形象。屠格涅夫描写了具有时代色彩的俄国风景画,这些景物形象或者预示着主人公爱情的出现,或者象征着作家及主人公对幸福的期望,或者成为人生爱恨离合的重要场所。  相似文献   

14.
埃及的乡村小说发端于本世纪初,至五六十年代渐趋成熟。乡村小说主要描写乡村生活,是真实反映埃及乡村社会、政治和经济状况的一面明镜。本文试从埃及乡村小说的时代背景、作家、文学特点及语言特点四个方面作一浅述。 一、乡村小说的时代背景 1902年,埃及作家马哈茂德·赫伊拉目睹遭受统治者的残酷剥削,生活极端贫困的埃及农民的现状,创作了埃及文坛第一部反映乡村生活,体现农民强烈要求社会变革的小说《乡村青年》。1906年,丹沙微事件爆发之后,马哈茂德·塔希尔以这一历史事件为社会背景创作了《丹沙微的少女》。从此埃及出现了第一代乡村小说作家及其作品。 20年代,埃及社会上倡导公正,要求平等的呼声越来越高,穆罕默德·侯赛因·海卡尔为此创作了长篇小说《宰娜白》(1914)。三四十年代,埃及陷入政治和经济的双重危机,为了填补挥霍殆尽的国库,统治者们对农民课以重税、盘剥无度,使农民的处境极度悲惨。这一状况使“社会小说”成为埃及作家们关注的焦点,其中最有代表性的小说是:陶菲克·哈基姆的《乡村检察官手记》(1937)、阿伊莎·阿卜杜·拉赫曼的《庄园主》(1944)、阿卜杜·拉赫曼·谢尔卡维的《土地》(1954)。  相似文献   

15.
无论在中西方,婚恋都是可以深刻反映人性的重要主题。张爱玲与简·奥斯汀在创作时都采用了女性独特的视角,表达了她们对爱情、婚恋观以及社会意识等问题的深刻思考,但是两个人独特的性格决定了她们看待事物的角度,奥斯汀凭借理智来理解社会,张爱玲通过情感来理解社会。从而造就了她们不同的写作风格。《傲慢与偏见》与《倾城之恋》是简·奥斯汀与张爱玲表达婚恋观的典型代表作品。虽然存在创作背景和创作角度的差异性,但是在婚恋观上却不乏有相似之处。两部作品都描述了在以男性为主导的男权社会里,男性在当时拥有绝对权利,而女性只能是通过婚姻的形式来依附于他们。与传统的观念不同,简·奥斯汀与张爱玲对女性的婚恋观有新的看法。本文从女性主义出发,重点分析《傲慢与偏见》和《倾城之恋》中伊丽莎白和白流苏的爱情婚姻及其体现的女性意识的觉醒和两位主人公婚恋观。透过婚恋观,论述在男性至上的的年代奥斯汀和张爱玲塑造的具有女性主义意识的人物共性。其实两个主人公也是作家内心世界的写照,因此通过本文的研究也可以为两位杰出的女性作家的对比作出些许贡献,也可以通过本文深入的对比研究不同地域和不同时代的婚姻与爱情观。  相似文献   

16.
在江西的文坛上,从来都不缺乏对文学创作坚持的人。无论是名声在外的作家,还是默默无闻的笔者,他们都以自己的方式,坚持对文学的喜好和追求。他们,一直用自己的心在浇灌文学的梦想之花。近期,本刊记者采访了两位在文学道路上行走多年,并且仍在坚持不断的创作的作家。在他们的身上,人们可以看一种坚持的品格和力量。  相似文献   

17.
台湾著名的作家白先勇,在文坛上享有"奇才"的美誉。他通过对女性的特别关注和深入了解,在众多作品中刻画出了一个个血肉丰满、个性鲜明的女性形象,为后人描写女性人物提供了极好的范本。本文试通过对白先勇早期所创作的部分小说进行各方面分析,来探讨不同女性的生活情况,从而揭示那个时期社会生活中女性的悲剧命运。  相似文献   

18.
故乡与亲情     
去年看世博会,顺道去了趟W地。这地方让我神往多年,缘由上讲起来,是因了一位作家。这位作家旅居海外很多年,时常怀念故乡,就写了些诗文,纾解心头的桑梓之念。这些诗文写得相当迷人,文字精到,用情至深,对少年时在家乡的生活,丝丝缕缕地写得入神,就像一位老人抚摩手中的旧物,一抚一摩皆是亲  相似文献   

19.
私小说是日本大正年间出现的一种独特的小说形式,也称为"自我小说"。他实际上是自然主义文学理论的产物,然而西欧自然主义作家描写社会现实的创作手法到了日本却演变成描写作者私生活的私小说,这种模式不仅支配着日本的后期自然主义,还长期影响着其他流派的作家们。有关私小说的定义,到目前为止也还没有定论,然而学者们对其特征却很少有异议。志贺直哉大多数作品都是从自身以及自己生活中取材,这也是私小说的最主要特征,他的这种创作方法也对其他作家有着深刻的影响,他还开启了日本心境小说的大门,对私小说的形成和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本论文欲以志贺直哉的作品为中心,来讨论私小说的特征。  相似文献   

20.
曾瑞华 《老年人》2008,(7):26-26
今年是周立波同志诞辰一百周年。这位创作了《暴风骤雨》和《山乡巨变》等著名作品的湘籍作家,曾以小说中活灵活现的人物形象和风趣幽默的语言,深深感染了读者。我曾有幸到北京他的家中做客,亲耳聆听了他的创作一席谈,以及他对家乡的深情眷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