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2 毫秒
1.
随着美军2011年撤退期限临近,伊拉克即将进入一个没有美军直接干预的"后重建"时代。与此同时,伊拉克库尔德人的分离主义危机也再次出现。究其原因,主要是美国政府干预下伊拉克建立的"合作性民主"制度缺乏内在凝聚力,伊拉克阿拉伯民族主义者强调中央集权和反对联邦制宪法的倾向威胁到库尔德人的自治,伊拉克国内不同种族和宗教派别之间因核心利益差异而导致的各种冲突难以和解,还有库尔德斯坦自治以来与周围国家地缘政治关系的有利改变。这些因素都为库尔德人争取独立提供了重要契机,从而使得伊拉克库尔德分离主义危机再次成为国际社会关注的焦点。  相似文献   

2.
伊拉克"后重建时期"的库尔德分离主义新危机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随着美军2011年撤退期限临近,伊拉克即将进入一个没有美军直接干预的"后重建"时代。与此同时,伊拉克库尔德人的分离主义危机也再次出现。究其原因,主要是美国政府干预下伊拉克建立的"合作性民主"制度缺乏内在凝聚力,伊拉克阿拉伯民族主义者强调中央集权和反对联邦制宪法的倾向威胁到库尔德人的自治,伊拉克国内不同种族和宗教派别之间因核心利益差异而导致的各种冲突难以和解,还有库尔德斯坦自治以来与周围国家地缘政治关系的有利改变。这些因素都为库尔德人争取独立提供了重要契机,从而使得伊拉克库尔德分离主义危机再次成为国际社会关注的焦点。  相似文献   

3.
今年8月2日凌晨2点,激烈的枪炮声突然打破了宁静的波斯湾北部夜空。伊拉克出动14个师的兵力,在300多辆坦克、装甲车和飞机的配合下大举入侵科威特,科威特军队虽顽强抵抗。但终因力量对比悬殊,不敌伊拉克军队的攻势。  相似文献   

4.
美国在伊拉克重建中有优势,也面临挑战.优势有地缘和经济优势;挑战主要体现在社会秩序、政治和经济重建三个方面.如美国继续撇开联合国和国际社会,不顾中东地区的宗教、种族、历史和文化等实际情况而大张旗鼓的改造、整合伊拉克,把伊重建打上"美国造"标记,必会遇到更多严峻挑战.  相似文献   

5.
2011年"一·二五革命"后,埃及军队在主导埃及政治进程的同时,其经济实力也迅速扩张。作为既得利益集团和既有体制的维护者,埃及军队在国家政治和经济秩序重建中发挥着双重作用:一方面,军队是恢复埃及政治秩序的决定性力量和稳定经济发展的重要依靠力量;另一方面,军队势力的扩张和威权统治将为未来埃及政治动荡埋下隐患,特殊的军队经济将成为未来埃及经济改革的重要障碍因素。  相似文献   

6.
随着联军于2004年6月28日将权力移交给新的伊拉克临时政府,美国对伊拉克的政冶占领宣告结束。权力的移交对伊拉克意味着充满希望的新时期开始,但这并没有解决、甚至没有减轻这个饱受困扰的国家面临的紧迫问题:地方暴力、破碎的国家、瘫痪的经济等。要解决这些问题,关键要处理伊拉克国内的安全问题。达不到基本的安全,人民就不能从事商业贸易,不能重建他们的社区,不能积极有效地参与政治,没有了安全,伊拉克就只剩下混乱和动荡。布什政府起初所犯的许多错误是众所周知的。这些早期犯下的错误带来了  相似文献   

7.
战后伊拉克教派暴力冲突不断,国家濒临内战边缘,重建深陷安全困境,折射出伊国家认同的严重缺失。伊各派势力的利益纷争、美国强力改造伊拉克、某些周边阿拉伯-伊斯兰势力的介入等内外因素导致伊重建的严重受挫。伊加强中央政府权威,美调整对伊政策,以及有关各方回到联合国框架下推动伊重建,才有可能解除伊重建中的安全困局,而重构国家认同更是伊拉克的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8.
阿富汗困局是当前国际安全议题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国内暴力活动的外溢效应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地区乃至全球安全与秩序.阿富汗的政治动荡自20世纪70年代持续至今,实现阿富汗政治稳定的关键在于完成现代国家政治体制的建构.阿富汗的国家建设是全球性力量、区域性力量和国内独特的社会文化力量之间复杂博弈的过程.通过场域理论和过程分析的重新诠释,本文认为在阿富汗国家建构的历史过程中,其政治结构包含了内外多种竞争性力量,并在多次互动过程中造就了阿富汗碎片化的政治结构.而政治结构、精英惯习和外部干预之间形成的特殊组合类型,是阿富汗国家建构进程举步维艰和极具"特殊性"的根本原因.在实践过程中,阿富汗政治结构的脆弱性与频繁的外部干预相结合,使得阿富汗长期难以形成稳定的政治秩序.  相似文献   

9.
战后伊拉克教派暴力冲突不断,国家濒临内战边缘,重建深陷安全困境,折射出伊国家认同的严重缺失.伊各派势力的利益纷争、美国强力改造伊拉克、某些周边阿拉伯-伊斯兰势力的介入等内外因素导致伊重建的严重受挫.伊加强中央政府权威,美调整对伊政策,以及有关各方回到联合国框架下推动伊重建,才有可能解除伊重建中的安全困局,而重构国家认同更是伊拉克的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10.
伊拉克战争推翻萨达姆政权造成的一个最重要结果就是,解除了伊拉克对伊朗什叶派神权政府的多年遏制,还使得伊拉克什叶派在战后政治重建中逐步占据了政治主导地位.随着伊朗什叶派政权和伊拉克什叶派势力的联系日益加强,他们已在海湾地区形成了一股强大的什叶派宗教政治势力.在其影响下,周边其他逊尼派国家内部的什叶派民众纷纷要求扩大政治权力,逊尼派君主制国家政府也感到了什叶派神权思想反对君主制度的严峻压力.目前,正在日益兴起并标志着伊朗伊斯兰革命第二阶段的"什叶派新月带",已经改变了海湾地区什叶派长期遭受逊尼派压制的传统局面,并直接关系到拥有世界最大石油资源的海湾地区的安全秩序和政治前景.  相似文献   

11.
阿里·哈迪清真寺的遭毁如同麦加禁寺罹难,开启了中东的潘多拉盒子,灾难与罪恶、丑闻与血腥、悲愤与绝望弥漫于巴格达的上空,伊拉克重建充满了更多的变数。阿里·哈迪清真寺遭毁所引发的一系列排他性暴力袭击,是逊尼派和什叶派之间矛盾激化的产物且销蚀了伊民众的国家认同意识,也将伊拉克问题升级为美国和伊朗之间政治交易的重要筹码,还使伊拉克成为美国反恐的主战场而将伊民众重建家国之梦碾为齑粉,更置美国于进退两难的尴尬境地,并使伊拉克重建前景令人堪忧。可见,阿里·哈迪清真寺的象征功能发挥了相当的现实效用。  相似文献   

12.
阿里·哈迪清真寺的遭毁如同麦加禁寺罹难,开启了中东的潘多拉盒子,灾难与罪恶、丑闻与血腥、悲愤与绝望弥漫于巴格达的上空,伊拉克重建充满了更多的变数.阿里·哈迪清真寺遭毁所引发的一系列排他性暴力袭击,是逊尼派和什叶派之间矛盾激化的产物且销蚀了伊民众的国家认同意识,也将伊拉克问题升级为美国和伊朗之间政治交易的重要筹码,还使伊拉克成为美国反恐的主战场而将伊民众重建家国之梦碾为齑粉,更置美国于进退两难的尴尬境地,并使伊拉克重建前景令人堪忧.可见,阿里·哈迪清真寺的象征功能发挥了相当的现实效用.  相似文献   

13.
伊拉克重建中的美国优势和挑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国在伊拉克重建中有优势,也面临挑战。优势有地缘和经济优势;挑战主要体现在社会秩序、政治和经济重建三个方面。如美国继续撇开联合国和国际社会,不顾中东地区的宗教、种族、历史和文化等实际情况而大张旗鼓的改造、整合伊拉克,把伊重建打上“美国造”标记,必会遇到更多严峻挑战。  相似文献   

14.
建立自己的独立国家是伊拉克库尔德人多年来的政治目标。伊拉克战争结束后,面对周边国家对于库尔德分离倾向的压力和反对,再加上库尔德地区内部存在各种问题,库尔德领导人在伊战后政治重建中采取了务实的态度。为争取更大程度的区域自治,他们在宪法草案中确定了伊拉克国家的联邦主义性质。并利用和美国政府的密切关系,在伊过渡政府中占据了大量重要职位。但这并不意味着库尔德人彻底放弃了分离主义目标。从目前来看,库尔德人对分离主义的取舍将和伊战后重建的成败紧密联系在一起。如果伊战后重建最终失败并爆发内战,库尔德人依然会寻求自己的独立道路。  相似文献   

15.
夏日的和煦逐渐显露,战争阴影也随之驱散。伊拉克重建取代战事和哄抢成为焦点话题,而另一场“非典”战役却依然处于白热化状态,如临大敌的人类搁置争议,摈弃分歧,共同寻求对抗疾病的方法,国际社会也暂时出现一片祥和。伊拉克明争后的暗斗有破就要有立,美英联军把萨达姆政权赶下台,又将伊拉克炸成一片废墟,势必要负责重建,其实这才是美国发动伊拉克战争的“重头戏”。而重建过程中各方斗争的精彩程度丝毫不会亚于战前的“战与不战”之争。政治重建困难重重,伊拉克和整个国际社会都要求由伊拉克人自己掌握国家命运,美国至今在口头上也坚持这种承诺。那么。,萨达姆之后谁能脱颖而出,既能令伊拉克人信服,又能得到美  相似文献   

16.
建立自己的独立国家是伊拉克库尔德人多年来的政治目标.伊拉克战争结束后,面对周边国家对于库尔德分离倾向的压力和反对,再加上库尔德地区内部存在各种问题,库尔德领导人在伊战后政治重建中采取了务实的态度.为争取更大程度的区域自治,他们在宪法草案中确定了伊拉克国家的联邦主义性质.并利用和美国政府的密切关系,在伊过渡政府中占据了大量重要职位.但这并不意味着库尔德人彻底放弃了分离主义目标.从目前来看,库尔德人对分离主义的取舍将和伊战后重建的成败紧密联系在一起.如果伊战后重建最终失败并爆发内战,库尔德人依然会寻求自己的独立道路.  相似文献   

17.
伊拉克战争推翻萨达姆政权造成的一个最重要结果就是,解除了伊拉克对伊朗什叶派神权政府的多年遏制,还使得伊拉克什叶派在战后政治重建中逐步占据了政治主导地位。随着伊朗什叶派政权和伊拉克什叶派势力的联系日益加强,他们已在海湾地区形成了一股强大的什叶派宗教政治势力。在其影响下,周边其他逊尼派国家内部的什叶派民众纷纷要求扩大政治权力,逊尼派君主制国家政府也感到了什叶派神权思想反对君主制度的严峻压力。目前,正在日益兴起并标志着伊朗伊斯兰革命第二阶段的“什叶派新月带”,已经改变了海湾地区什叶派长期遭受逊尼派压制的传统局面,并直接关系到拥有世界最大石油资源的海湾地区的安全秩序和政治前景。  相似文献   

18.
在新中国成立早期的中伊关系中,政治意识形态、谋求主权利益在中国对伊政策中成为重要考量;进入20世纪八十年代后,政治、经济等其他利益考量开始出现在中国对伊关系中,这一现象一直持续到美国等外部力量对伊拉克的军事介入。而中国在伊战前后所采取的立场,则充分显现了中国的国家利益取向。  相似文献   

19.
在新中国成立早期的中伊关系中,政治意识形态、谋求主权利益在中国对伊政策中成为重要考量;进入20世纪八十年代后,政治、经济等其他利益考量开始出现在中国对伊关系中,这一现象一直持续到美国等外部力量对伊拉克的军事介入。而中国在伊战前后所采取的立场,则充分显现了中国的国家利益取向。  相似文献   

20.
伊战前中伊两国间保持着长期的友好交往。伊战结束后,中国积极参与了联合国倡导的伊拉克重建,并与美国等西方国家及俄国、阿拉伯国家合作,与伊拉克新政权建立了良好的关系。中国公司也积极参与了伊拉克的经济重建。与战前相比,中伊经济关系发生重大变化,即贸易规模迅速扩大,能源合作的地位上升,中国从贸易顺差变为逆差,而中国公司的投资从一般制造业和建筑承包转向能源和高层次的制造业。中国对伊拉克新政权的外交政策和经济合作对于伊的稳定和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同时保证了中国在伊的权益,在2014年6月以来伊拉克的动荡中,中国和伊拉克共同努力妥善保障了中国的利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