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近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催生、推动社会主义向前不断发展;同时,马克思主义者对科技发展的认识也在不断深化,尤其是社会主义国家建立之后,都对世界科技革命作出了积极的回应,推动了社会主义运动的蓬勃发展.但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社会主义国家在对科技发展的认识、在为推动科技发展所采取的科技体制、经济体制、科技发展战略和科技政策等方面存在严重偏差,因而未能实现科技发展与社会主义发展之间的良性互动.这是80年代末、90年代初社会主义运动遭受重大挫折的原因之一.而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中国的继续发展,则从另一侧面展示了科技发展对社会主义发展的积极推动作用.展望新世纪,在知识经济大潮冲击下,社会主义运动必将面临更加严峻的挑战.  相似文献   

2.
全球化对社会主义国家的影响是全方位的,政治作为经济的集中表现,全球化对它的影响更为本质、更加深刻.全球化促进了社会主义国家思想解放和观念更新,有利于借鉴西方国家政府管理经验,加快社会主义国家改革进程,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等.同时,全球化对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国家安全等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社会主义国家在参与全球化进程中,要趋利避害,抓住机遇,加快发展,就必须坚持社会主义方向,不断完善社会主义制度,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提高在全球化进程中的影响力.  相似文献   

3.
国家治理视域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家治理的现代化建设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进程相融合、共发展,我们必须要积极探索在国家治理视域下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效路径.文章分析了国家治理现代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在关系,阐明了国家治理视域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价值功能,最后,对于如何在国家治理视域下进一步有效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提出了具体的方法路径.  相似文献   

4.
朝鲜是一个神秘的国家,也是当今世界仅有的5个社会主义国家之一.朝鲜的社会主义制度建设对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具有十分重要的借鉴意义.其主体思想经历了由形成到发展巩固的历史过程,国际形势急剧变化后,先后形成了红旗思想和先军政治及金正恩新时期思想.在主体思想指导下,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朝鲜式社会主义.在历史的重要关头,朝鲜式社会主义制度也需要在机遇与挑战面前采取新的发展战略和对策以便实现进一步的发展和完善.  相似文献   

5.
本文简要地回顾和总结了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行政法发展的历史进程.比较深入地分析和阐述了行政法的发展,对于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所奠定的法律基础、政治基础和经济基础,以及对于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积极推进作用.从而进一步确立行政法的发展,在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提高全党和全国人民学习、执行我国行政法规和依法行政的自觉性.  相似文献   

6.
党的十四大明确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是对社会主义社会发展规律的揭示,是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进入新阶段、面临新任务的标志.正确认识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本质特征,是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思想前提.一、实行市场经济是现代社会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本世纪初期,世界诞生了社会主义国家.在这之后的长时期里,社会主义制度和资本主义制度两种政治制度共存,社会主义国家实行的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和资本主义国家实行的市场经济体制两种经济体制共存,并且不同经济体制的国家,其经济发展都曾取得长足的进步,但也都暴露出各种弊端.尤其是实行计划经济的社会主义国家,经济体制上的问题变得越来越严重,迫使人们认真思索:处于相同生产力发展阶段而政治制度不同的国家是否应该采取大致相同的经济体制?社会主义国家实行计划经济,不是社会主义国家建立之后实践的结论,而是十九世纪后  相似文献   

7.
邓小平理论不仅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也是当代世界的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在世界发展的新阶段.首先,邓小平理论实现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研究核心由"革命"到"建设"的转换.其次,邓小平理论初步解决了"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一根本问题,完成了社会主义发展史上的新突破.第三,邓小平理论在诸如"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社会主义发展阶段"、"社会主义发展动力"、"社会主义本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等方面对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做出了重大的理论贡献.  相似文献   

8.
列宁晚年从俄国经济文化落后的实际出发,重新审视以往的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重新认识落后国家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方法,创造性地提出了经济文化落后国家建设社会主义的基本思路.今天看来,列宁晚年关于社会主义的再思考,在很多方面丰富和发展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对当代社会主义实践具有方法论和理论上的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9.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第七部分对繁荣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制度进行了论述,阐明了国家治理与文化建设之间的内在逻辑关系,对国家治理与文化建设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概括论述.实现国家治理现代化离不开文化的支撑,而这种文化就是植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熔铸于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国家治理现代化提供了丰富的历史底蕴,凸显了国家治理的中国特色;革命文化为国家治理现代化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推动了国家治理革故鼎新;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国家治理现代化提供了深厚的价值共识,丰富了国家治理的中国智慧.新时代,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对于推动国家治理创新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价值.  相似文献   

10.
习近平的国家治理思想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时代发展中形成的新的重要理论成果.习近平的国家治理思想发源于马克思主义国家理论、立足于对社会主义国家治理经验教训的深刻总结,同时又扎根于以儒学为主体的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精华之中.习近平的国家治理思想在当代中国发展的过程中具有鲜明的现实指向,是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战略指导.  相似文献   

11.
由"两个必然"势必引出一个全新的历史课题:即无产阶级革命胜利以后,未来的社会主义道路究竞该往何处去?也就是必须要首先搞清楚"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综合考察马、恩对未来社会设想以及国际共运史相关史实,运用史论结合的方法,对东方落后国家无产阶级夺取政权后,如何建设、如何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这一艰难探索历程作一现象描述和理论探讨.  相似文献   

12.
经济落后的国家先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进行无产阶级革命,并率先进入社会主义社会,这是历史的必然。第一,生产力发展水平高低并不是决定无产阶级革命是否爆发的唯一依据、第二,经济落后国家是帝国主义统治最薄弱的环节,又是社会矛盾最集中的地方,较易形成革命的形势。第三,有些经济落后国家具备了无产阶级革命的主观条件。第四,无产阶级和农民阶级结成联盟,解决了落后国家革命的动力问题。第五,经济落后国家在无产阶级夺取政权后,只能逐步过渡到社会主义。  相似文献   

13.
跨越“卡夫丁峡谷”的理论设想,是马克思晚年在世界历史发展的总背景下,通过研究东方社会特别是俄国社会的历史和现实而得出的成果。列宁以十月革命的实践和新经济政策的探索,对社会主义首先在经济文化比较落后国家取得胜利的历史必然性及由此带来的在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国家建设社会主义的现实规律性这两个高难度的历史课题做出了科学的论证,从而对科学社会主义做出了两个伟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14.
落后国家的无产阶级率先夺取政权并不违背历史辩证法;但是,由于过渡的起点发生了改变,因此,落后国家就不能简单照搬马克思的直接过渡理论,而必须寻找一条新的过渡道路。列宁所推行的新经济政策是从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迂回过渡的政策,即利用资本主义的政策,实质上是承认落后国家不具备向社会主义直接过渡的条件;但新经济政策不是对十月革命的否定。“两个必然”与“两个决不会”、率先夺取政权与迂回过渡实际上是辩证统一的关系,统一的基础是“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的性质”这一唯物史观的基本原理。  相似文献   

15.
中国的社会主义事业之所以能够走上比较健康的发展轨道 ,一个重要的经验 ,在于执政的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 ,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 ,在实践中不断吸取各个社会主义国家在建设过程中曾经犯过的种种错误和失误的教训 ,坚持追求真理 ,勇于修正错误 ,不断开拓创新  相似文献   

16.
从资本批判的视角来看,随着资本全球扩张不断走向深入以及由此而来的资本积累主要集中在发达资本主义国家,而贫困积累主要集中在边缘落后国家的总体趋势,使得经典意义上的社会主义诞生条件发生了分离。这使得东方落后国家在具备走社会主义道路之历史合理性的同时,也使得其在诞生之初就面临着一方面必须进入世界资本主义体系来建设社会主义,另一方面又要防止被强大国际资本力量吞噬支配而重新陷入贫困积累的两难困境。以此实践困境来反观新中国成立以来走过的财富道路,则可以得出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下的财富发展模式以及之后历经波折后转向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的财富发展模式,看似矛盾且差别巨大,但都本质地契合了当代中国在资本全球扩张背景下建设社会主义的内在要求。因此,这财富发展两大模式在本质上是贯通的。  相似文献   

17.
论马克思科学社会主义观与当代社会实践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是马克思科学社会主义观活的灵魂。由于历史的局限性,马克思主义创始人不可能提供如何建设社会主义问题的完整答案。马克思逝世后,在理论和实践上都留下了许多"空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是对这些"空白"的不断填补,是中国共产党对马克思主义在新形势下的具体运用和发展。坚持正确的有序的可持续改革和健康的科学的可持续发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取得胜利的根本保证。  相似文献   

18.
科学社会主义不是一成不变的教条 ,而是需要不断发展、创新的理论。它与现实社会主义之间不能简单视为一般与个别的关系。要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就必须解放思想 ,与时俱进。在社会主义的本质中 ,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是根本基础 ,消灭剥削 ,消除两极分化 ,实现共同富裕是一个逐步实践的辩证过程。在生产方式的矛盾运动中 ,只有落后的生产关系而没有落后的生产力 ,生产关系的先进性是相对的  相似文献   

19.
经济全球化与“两个必然”的历史命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济全球化表明 ,资本主义开始了它在历史上起最后作用的行动 ,在某种程度上正表现出主导历史舞台的假象。人们应该清醒地认识到 :这是它在历史上的最后登场。不论资本主义有了什么样的发展 ,也不管现实社会主义遭受到怎样的挫折 ,历史发展的总方向不会改变。资本主义最终灭亡、社会主义最终胜利 ,是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20.
社会主义发展的历史进程不是一帆风顺的,其间充满了艰难曲折甚至是重大的挫折,每一次的曲折和挫折都是社会主义走向胜利的历史代价,每一次的代价都以社会主义的新高潮作为补偿。从社会主义发展的整个过程看,代价与补偿是相辅相成的,因此,社会主义运动在20世纪末所付出的历史代价,必将以社会主义的又一次发展高潮作补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