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文字是记录语言的书写符号,汉字是记录汉语的书写符号。作为中华民族文化重要载体之一,汉字蕴含并传达着丰富的文化信息,是了解时代文化的"活化石"。本文通过汉字中"男""女"的失衡现象梳理,分析汉字所体现的文化意蕴。  相似文献   

2.
在词汇的历时演变史中,"于是"由上古汉语的介宾短语逐渐演变成一个表承接关系的连词。本文对"于是"的虚化轨迹及虚化机制作了初步探讨,认为"于是"的虚化在先秦时期已初露端倪。  相似文献   

3.
就《汉语札记》中的属格标记"之"与《马氏文通》中的介字"之"在偏次时的用法进行对比研究,重点研究"之"的隐现问题,发现在此问题上,马若瑟的视角主要在西方语法体系,同时也注意到了汉语特有的语感问题。马建忠主要从汉语自身特点来看,主要关注韵律、音步、强调、省略、语气等修辞方面的问题,对西方语法体系也有所借鉴。  相似文献   

4.
潘震 《民族论坛》2010,(8):54-55
古诗英译不仅是语言形式的转换,更是一种认知行为。在翻译过程中,较为成功的译文必然是原文读者与译文读者具有一致或相似的"喻体共知性",即要衡量汉语隐喻中的喻体意象、内涵、功能是否已在英语译文中保持下来,发挥着与在汉语中同样的作用。可以说,力求中文认知域的意象与英译文认知域所体现的意象基本相同,是我们翻译隐喻的要件之一。  相似文献   

5.
本文参照Chomsky生成语法的"格"理论和动词被动化理论,综述了各家对领有名词提升移位的主要研究,认为在汉语的"领有名词提升移位"现象中,领有名词词组移位至表层主语位置后,隶属名词词组作为保留宾语从被动化的动词上获得部分格,而中心语"的"字在前移领有名词词组的时候删除了.  相似文献   

6.
笔者通过3年实践和理论研究,发现五年制专科层次小学教师培养课程方案中"课程结构"存在褊狭化问题。文章通过分析成因所在,并按照培养全科型师资的思路,对《方案》作出了矫正,以期形成新的课程结构模式。  相似文献   

7.
最近,我们读到了广西人民出版社出版的朱文雄教授洋洋20万字的新著<汉语语法教学论纲>(以下简称<论纲>).掩卷思索,我们深深地感觉到,这是一部将多种汉语语法学思想和体系加以咀嚼消化吸收并融会自己研究心得的语法学专著,无论是取材角度、表述手法,还是内涵意蕴、理论升华都有其鲜明的个性和独立的思考,不愧是作者20年来讲授"汉语语法学”课程的心血结晶.  相似文献   

8.
空语类PRO在乔姆斯基的生成语法理论中起着重要作用。对PRO的研究能够揭示出汉语中许多动词表现出来的不同的语法性质和语用特征,对汉语动词的认识和汉语句法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语法化是人类语言发展过程中普遍存在的现象,这一现象使壮语在漫长的发展变化中产生了一批举足轻重的虚词,"jщ33"就是其中一个,它由一个表示"在、居住"意义的动词虚化为两个语言成分:一是介词;二是进行体的标记.  相似文献   

10.
藏语和汉语同属汉藏语系,有很多共同特征,如:除个别方言外,每个音节都有固定的音调;单音节词根占绝大多数,且大都可自由运用;词序和虚词是表达语法意义的主要手段;有表示事物的量词等。但是,它们属于两个不同的语族,汉语属汉语族,藏语则属藏缅语族,无论在发音、词汇抑或语法方面均有很大差别。藏汉民族为要交流思想,以达互相了解之目的,除互相学习对方语文外,还得借助于翻译工作。本文拟从藏文译汉文中接触到的几个音译问题略述管见,以期把这项工作做得更好。  相似文献   

11.
尽管韩语和汉语有许多相似的汉字,但从语法上讲,韩语和汉语是两种不同类型的语言.韩语是表音文字,汉语是表意文字;韩语属于黏着语,汉语属于孤立语,所以其语法差别很大.本文就韩国留学生在学习汉语时语法上常出现的偏误,对汉语和韩语的语法进行了比较,寻找原因,希望能对韩国留学生学习汉语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2.
否定作为一种重要的语法范畴,是语法形式和语法意义相结合的统一体,在人类语言中被广泛使用。但是不同的语言中有不同的否定形式。汉语和维吾尔语中都存在否定形式,其表现形式也都主要是否定句。本文将对汉语的否定词"不""没有"与维吾尔语的否定词jaq(不)和joq(没有)所关联的否定句进行对比分析,对汉维双重否定句"不…不"和"没有…不…"进行了对比论述。  相似文献   

13.
丝绸之路大致分为东西两段,敦煌以东至长安为东段,敦煌以西达西域为西段。本文讨论的是丝绸之路东段的汉语。这一地区的汉语属于汉语北方方言。丝绸之路东段的主要路线有南路和中路,各路的必经之途是河西走廊。笔者以南路的临夏、西宁;中路的兰州、永登;河西走廊的武威、张掖、酒泉、敦煌等八个重要城镇为点,对丝路东段的汉语进行了初步调查,发现该地区的汉语在语法上有两个引人注意的特征,一是保留了部分近代汉语语法的痕迹,二是吸收了周边民族语言的若干语法成素。由于上述地区位于丝绸之路,这些语法现象大体是沿丝绸之路这条古老商道分布和扩散的,因此,笔者称其为丝路汉语。  相似文献   

14.
尤太民族是一个具有鲜明特色的民族,汉语中称呼尤太民族的译名也多种多样。不同的汉语译名,是不同时代的反映。在过去一个多世纪里,一直通行"犹太"这个译名;现在,"尤太"这个新的译名脱颖而出。新译名的出现,反映了人们对尤太民族新的认识。  相似文献   

15.
透过实地调查,发现"洗叉仪式"与"影偶传说",实际上都是一种对"灵魂"的关注,其具体做法,是利用"巫术"对"怨魂"所形成的灾疫进行驱逐."红面武装猴"的作用,与古代方相氏是一样的,但被用来"洗叉",却具有独特不寻常的意义,很明显地是受到佛教中土化之后,文人小说"西游记"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还"是个多义词,加上"还"本身赋有虚词色彩,在不少情况下,其意义与用法并不是都能很清楚地解释的.通过汉韩对比分析,我们可以了解韩国学生在习得"还"的过程中常见偏误的根源,可以从母语的特征中得到解释;可以从汉语与韩语的对比中,预测学生学习上的困难.从而采取有效的教学策略,来解决韩国学生习得过程中的困难,帮助他们提高汉语水平.  相似文献   

17.
广西葡萄平话的名词后缀la33及湖南宁远平话的名词后缀l(е)、t(е),语法意义与普通话名词后缀"子"的语法意义相当.本文结合汉语的内部材料及外部材料,对"子"字的上古音声母进行了探讨,认为"子"字上古音声母为复辅音,la33、l(е)、t(е)应是"子"字的上古音遗存.  相似文献   

18.
余群 《民族论坛》2008,(11):46-47
黄庭坚作为江西诗派的领袖,他提出了"无一字无来历"、"点铁成金"和"夺胎换骨"等有名的文艺理论,但后人在使用他的"夺胎换骨"时,往往把它说成了"脱胎换骨"。事实上,"夺胎换骨"和"脱胎换骨"是两个不同的概念,黄庭坚的文学主张是"夺胎换骨",而不是"脱胎换骨"。  相似文献   

19.
格日杰布 《西藏研究》2023,(3):76-82+161
古藏语言说动词skad(■)从实义动词逐步演化为引语标记、比拟格和传信标记。在8—10世纪的吐蕃碑文和敦煌藏文文献中,skad作实义动词、引语标记和比拟格。而在11世纪之后的文献中,普遍用作传信标记。这些不同的用法呈现了该词从实词逐步演变为虚词的完整阶段。藏语言说动词中,比拟格的案例并不多,这一发现不仅能丰富藏语动词语法化词库,对其他藏缅语族语言动词语法化研究也有积极的参考价值。同时,通过界定功能演化顺序,有望为古藏文文献写作年代的确定提供更多语言学证据。  相似文献   

20.
时事热评     
<正>工资条晒出民生焦虑""昔日比“女人的年龄”还私密的个人工资条,现在正在被一些国人踊跃地展示出来,在网络热传,点击数和人气极为可观,被戏称“晒工资”。"一个简单的“晒”字,有人晒出了骄矜,有人晒出了悲凉;有人晒出了自得,有人晒出了忧患……笔者认为,与盘点“晒工资”无意中暴露的隐秘相比,我们更需关注的,兴许是造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