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说文解字》“女”部字的构建和内涵折射出古代先民的审美情趣、道德传统和文化观念等社会信息。通过对出现在经典文献和字书中的“女”部字进行研究和考证,认为女性在古代社会是一个特殊的、非主导地位的和非正统的非主流群体。具体表现在古代女性的名字称谓具有特殊性,表示女性构件的“女”部与表示男性的构字部件具有不平衡性和非对称性,古代女性相对于男性而言有极其苛刻严格的审美标准等文化现象。  相似文献   

2.
秦莉 《理论界》2007,(4):201-202
本文对许慎《说文.女部》所收的238个女部字,从字形结构、字义的分析上探讨这些女部字上所蕴涵的相应的文化现象:女性地位的沉浮、男性眼光为主的民族审美观以及特定人们的审美认知需求。语言作为文化的载体,这些女部字上为我们展示了一幅幅生动形象的古代生活图画。  相似文献   

3.
《说文·女部》字所反映的女性社会地位的演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保安 《殷都学刊》2004,(3):103-105
~~《说文·女部》字所反映的女性社会地位的演变@朱保安$河南农业大学基础科学学院!河南郑州450002~~~~~~  相似文献   

4.
在中国文坛上,曾涌现出一大批以切身体会来描写女性经验的女作家,她们以女性特有的心理感受和独特的艺术风格,创作了一部部别开生面的作品。现当代人物画廊中,更摇曳着活跃异常、多姿多彩、血肉丰满的女性形象。当然,其中相当一部分是男性作家塑造的。而男性作家和女性作家的创作有着明显的区别。前者往往把对女性的描写作为对整个现实世界反映的一个方面,通过这一内容,力求更全面、深入地表现客观现实的真实面貌;后者则不同,她们在其中倾注了几乎全部的热忱和心血,把它视为世界的重心、现实的中心来描写和表现,倾诉了他们对人生…  相似文献   

5.
从西方浪漫派开始,肺结核病被想象成一种爱情病。肺结核病人往往被描写成浪漫、温情、执着、优雅、多愁、善感,大部分是具有艺术修养的人。浪漫的肺结核疾病意象,多表现在女性人物身上,而男性患者则被描绘成暴躁、肮脏和可怜的。关于女病人海派作家延续了林黛玉病态美的传统审美旨趣。同时,病人形象是男性知识者无法改变生存处境,无力抢夺心爱的女性的一种阉割焦虑的心理体现。张爱玲塑造了一个异质的女肺结核病人的形象。川常不仅仅是作家弃儿情结的反映,它反映了新女性在独立之后无所依托的孤独感。  相似文献   

6.
阿特伍德早期的三部小说都反映了一种普遍的加拿大受害情结.小说中的女主人公都从受害动物及其他受害者身上找到了受害认同,进而将自己定位为受害者.为了摆脱受害者的困境,女性们都会不约而同地寻求"第三种人"的帮助.但是"第三种人"作为非施害者的男性,虽然有助于突破"施害者一受害者"的二元对立,其实并未给小说中的女性受害者们提供真正的出路.阿特伍德将女性的受害性与整个加拿大在历史上被欧洲殖民、地理上被美国文化殖民的受害性有机结合起来.本文重在探索阿特伍德对于将自己定位为受害者的国家和个人如何摆脱"受害性"所提出的策略.  相似文献   

7.
荷马史诗对女性形象的评价有一定的标准,正如佩涅洛佩、克吕泰墨斯特拉等人都有明确的定位。但这种评价是片面的。在荷马史诗的原始素材中,那个时代的动乱环境使男性保家卫国的能力成为女性选择配偶的重要标准,而荷马之后的男权社会根据男性的需要,忽略了客观环境,建构了史诗中的女性形象。  相似文献   

8.
张洁的《无字》文本采用了具有原型意味的意象来展现女性视角观照下的女性意识,通过“塬”的意象对女性灵魂和生命创造力进行赞美;通过火的意象来象征女性灵魂的涅磐,焚毁男性的残酷力量,方法独特,意味深厚,极富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9.
秦伟 《社会科学家》2006,(Z1):195-196
本文通过探讨《圣经》中恶女形象的评判标准,揭示在父权制价值体系的《圣经》中,恶女标准的背后是男性对女性身份主体的认同冲突.  相似文献   

10.
郑敏 《中州学刊》2001,(4):130-133
美与爱及女性的悲惨遭遇,是历代咏女诗歌的重要主题.女性美变化的总体趋向是由健变娇,逐渐形成了以阴柔为主的审美传统.历代咏女诗歌大多出自男性之手,少数为女性作品,亦基本反映着男性文化本位观念.咏女作品在题材上于爱情、婚姻、离别、相思、愁怨等若干方面特为密集.在人物描写方面,则呈现出由偏于表象到偏于内心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1.
朴马利阿 《理论界》2005,(9):184-185
在新文学作家作品中,交际花形象反映了追求个性与自由的现代女性意识,但作家更注重通过她们在黑暗社会中的悲惨遭际,表现她们作为女性只能以被男性占有为谋生手段,找不到真正自我与生活意义的不幸命运。这样新文学作家以现实主义的手法对不公平的社会体制进行了批判,体现了具有进步意义的女性观与人生观。另外,他们还从不同的角度,塑造出充满个性的交际花形象,从而丰富了作品的审美意蕴。  相似文献   

12.
朱旭红 《浙江社会科学》2012,(2):136-145,160
在浙江省,无论城乡,老年人的消费状况均存在着显著的性别差异.表现在:女性老年人的月消费总支出低于男性;“饮食/食品”和“居住(房屋水电)”等最基本的生活消费支出比例往往高于男性;医疗月均费用少于男性,而医疗费占总消费支出的比例却高于男性;有人情往来的比例比男性略高,而支出均值却比男性低;对子女经济支持的均值低于男性、承受力弱于男性;低消费人群的比例显著大于男性,而中、高消费人群的比例却明显低于男性;对月最低生活费的评价均值低于男性;持较低评价值的比例多于男性,持较高评价值的比例少于男性;在经济上更感到拮据和困难等等.这些情况均表明:浙江省女性老年人的消费水平显著低于男性老年人.同时,由恩格尔系数反映出,女性老年人的生活水平也不如男性老年人.这就再次说明了:改善女性老年人的生活状况应该“成为政策行动的一个优先领域”.  相似文献   

13.
在康拉德的多部作品中都涉及婚外情,婚外情的男女双方关系都是建立在不平等关系基础上,男性处于主动地位,女性被动服从,但最终难逃被始乱终弃的命运。不过,作品却往往以男主人公的死亡告终,如《海域逐客》中的威廉斯,《诺斯托罗莫》中的诺斯托罗莫以及《黑暗的心》中的库尔茨等,这种普遍性现象反映了当时社会对两性关系的看法和康拉德本人的观点。  相似文献   

14.
武小新 《江淮论坛》2005,(6):121-124
<水浒>是一部男性英雄的赞歌,其中的女性形象虽然少而单薄,但很有研究的价值,在她们背后反映出来的是强大的男权话语模式.施耐庵和金圣叹在创作和评点<水浒>女性形象时都习惯于贬损和歧视女性,并以女性为牺牲品来完善男性形象的塑造,本文探究了<水浒>的女性模式并用当代形象学的理论分析了其文化成因.  相似文献   

15.
清末民初“女界新文体”创作群体,是在古代散文观念转变和梁启超“文界革命”理论与实践的促动下发生的.“女界新文体”以女性自我启蒙为主旨,标志着19世纪、20世纪之交第一代知识女性主体意识觉醒的程度.但是,其中的叙述对象化、群体性称谓、个体形象缺失等创作模式,表明女性早期的白话文创作存在效仿男性写作模式的历史局限性,是现代女性意识觉醒曲折性的反映.  相似文献   

16.
唐传奇是立足于儒教伦理观念的男性作者的叙事文学 ,而且以男性为“预想读者” ,所以传奇中叙述的事都是经男性角度矫正过的 ,这必然会遮蔽其中所涉及的女性的观点和欲望。《李娃传》就是这样一部典型的作品。从女性学的视角来看 ,妓女李娃很可能是一位立足于社会性的性意识 (Gender)上的有提高自己身份的欲望的女性 ,而在男性叙事的框架中 ,她不过是一位悔过自新帮助男性、体现儒教意识形态的女性。她本身的欲望被隐藏在男性叙事中不被识别的部分 ,这个部分只能通过“抵抗性读书”才能暴露  相似文献   

17.
谭恩美的小说以女性为观察视角,对女性进行书写,探讨女性所经历和面临的各种问题,具有强烈的女性主义色彩。谭恩美的《灶神之妻》、《接骨师之女》就通过女儿对家庭历史的探索,建立起了一个以女性为主线的全新家庭谱系,表现了一群通过自身努力、互相帮助,取得经济和精神独立走向解放的华裔女性。同时,作者还揭露了男权对女性的各种压迫行为,提出了将男性逐出被膜拜的神龛,用纯洁的女神取而代之的大胆设想。  相似文献   

18.
《黄绣球》虽是男性文本 ,但已摆脱男权主义性别歧视 ,体现了作家可贵的人文关怀和进步的女性意识。本文从文本入手 ,以女性视角进行分析 ,指出它对晚清妇女生活的反映 ,对女性价值的重新思考与认同 ,对两性关系新境界的探索和描写 ,反映了晚清社会的先进男性渴望女性自强自立、走向社会 ,与他们一起挽救民族危亡、改变社会面貌的心理企盼和审美理想 ,表现了晚清妇女生活与观念的变革  相似文献   

19.
明清小说所描述的民间巫术和禁忌习俗中,女性承受着身心双重的痛苦折磨,这是时代和社会悲剧的侧影。明清小说的作者过分宽容地演示了男性的霸权心理,而且延续了男权文化的女性评价标准,没有提供帮助女性战胜各种危险的可行性指导,也不可能培养女性积极进取、有效抗争的精神,其思想局限对民族精神造成的损害极其严重。  相似文献   

20.
论《三国演义》中女性形象塑造坚毅《三国演义》是一部历史小说,主要写曹魏、刘蜀、孙吴三个国家的历史,但也涉及到东汉末年和西晋初年,以及其他一些少数民族国家。在所有这些国家中,都是男性占统治地位的。由于男性的存在是以女性的存在为前提的,所以有男必有女,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