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3 毫秒
1.
100年来,清华大学在中国的发展历程中扮演了不可或缺的角色。在清华17万毕业生中,很多成为了各行各业的领军人物。世界上首获诺贝尔奖的两位华人,杨振宁和李政道先生也曾在清华学习。在清华培养的人才中,还有钱学森、朱光亚、钱三强等著名学者,他们为中国的科学发展做出了突出的贡献。耶鲁以清华大学为荣,因为耶鲁从清华大学建校初期就与清华有紧密联系,清华的前5任校长有4位部曾在耶鲁学习过。  相似文献   

2.
10月13日,在首届中国理论计算机科学人才培养研讨会上.20位理论计算机科学的国际知名学者.包括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4名、美国国家工程院院士1名、美国人文科学院院士2名、奈望林纳奖(Nevanlinna Prize)得主2名集体亮相.他们是清华大学理论计算机科学的第二期讲席教授团组。他们齐聚清华园共同探讨如何培养中国的理论计算机科学的顶尖人才.并与清华学生进行了面对面的交流和探讨。  相似文献   

3.
近代图书馆文明作为西方资产阶级革命和工业大革命的产物诞生于欧美,而最早把它介绍到中国来的则是“清朝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林则徐。这位彪炳史册的民族英雄,不但在中国近代史上凛然正气,奋起抗击英国殖民主义者的野蛮侵略坚决销毁了毒害中国人民的鸦片;还大胆地首次向国内介绍了优于封建统治的西方资本主义文明,其中就包括了西方近代的图书馆文明。林则徐(1785-1850年),福建闽侯人。字元抚,又字少穆,嘉庆年间进士。先后在浙江江苏、陕西、湖北、河南等地任职,办理过军政、漕务、盐政、河工、水利、由道台升至巡抚。1837年(…  相似文献   

4.
利·哈弗雷(Leigh Hafrey)是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斯隆管理学院的教授,从2001年起,每年到清华两次,给MBA同学上课。他没有印象中美国人的热情和健谈,问一个问题,常常三言两语就答完了,所以很多时候我们只是相视一笑,他的笑容也含蓄,嘴角上扬的同时,眼睛会轻轻的一闭,总之,是友善和真诚的微笑。  相似文献   

5.
5月26日.“清华-伯克利周”在清华大学正式拉开帷幕。两校在一周的时间内开展了一系列的学术文化交流活动.这是清华大学首次与美国高校举办大学周活动。伯克利是加州大学分校中历史最悠久、影响最大的一所大学.拥有强大的师资力量和卓越的学术声望,是美国乃至全世界最著名的研究型大学之一。自1939年以来,该校共有20位教授获得诺贝尔奖。5月27日,前来参加“清华-伯克利周”的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常务副校长兼教务长柏嗣乐(George Breslauer)教授接受了记者的专访,就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办学理念、本科教育特色,创新人才培养,研究生教育、师资引进、国际合作与交流进行了介绍。  相似文献   

6.
培养应用型人才是德国大学为国家所承担的一大任务。在这方面,德国柏林应用科学技术大学做得非常出色,该大学有以下四大特色: 一、所有教授均来自工业企业 在师资构成方面,该大学共有在职教授300人。这些教授基本都具有博士学位,他们与中国工科大学教授显著的不同点是:要担任这一职务,必须具有在工业界担任5年以上中层领导的经验,实际上这300名教授平均具有13年的工业界的工作经验,他们自己本人曾经就是某大企业某大领域的领导者和技术骨干。 同时另50名兼职教师都是当前工业界的骨干人员,正在从事管理、领导及尖端技…  相似文献   

7.
正2012年4月,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斯坦福大学医学院分子和细胞生理学教授布赖恩·科比尔卡(Brian K.Kobilka)在清华的工作正式启动。他从清华大学副校长袁驷手中接过聘书,正式受聘为该校客座教授。他在清华的实验室、仪器全部到位,招收博士生的工作也开始了。2012年10月,科比尔卡因为在G蛋白偶联受体(GPCR)方面的卓越成就,与他的博士后导师罗伯  相似文献   

8.
2006年5月,已是世界著名结构生物学家、普林斯顿大学分子生物学系最年轻的正教授施一公决心回归母校清华大学。2007年3月,施一公在清华大学创建了第一个实验室。2008年4月,施一公人选美国著名的霍华德休斯医学中心研究员,但为了全职在清华工作,他毅然辞去了该中心的聘任。  相似文献   

9.
清华的魅力     
编者按:一直被誉为东方的“麻省理工学院”的清华大学几十年来不仅培养了数以万计的科学技术、工程、教育英才,还培养出了一批举足轻重的党和国家领导人。“清华现象”是人们经常谈论的一个话题。本刊特邀清华大学毕业的教育史专家吕文浩、黄延复撰写“清华的魅力”一文,他们对清华的育才之道自有比他人更深的理解。0此生有幸,在清华园里读了几年书,此后一直在母校工作了几十年。开阔的地面,庄严凝重的建筑,错落有致的满园花木,如茵如席的草坪,映照垂柳的婉蜒小河,这一切秀丽的绝的景色仿佛在向人无声的诉说:大学就是应该这样的…  相似文献   

10.
由何毓琦先生带领的自动化系讲席教授组扎根清华10年,在此基础上成立的自动化系智能与网络化系统研究中心在国际“学术地图”上,得到多方的认可。  相似文献   

11.
教授应该干什么 背景回放: 据新华社消息,河北省科学院近些年在体制改革、调整职工岗位时接连出现教授看大门、副研究员和在职研究生坐传达室发报纸的情况。对此,院方领导人认为,这是改革中的阵痛,是对当事人的照顾,而当事人却认为是院方对他们的不公,是用人上的“人治”因素在作怪,是人才的浪费。 此事经媒体报道之后,立即引起了社会各界的极大关注,赞成一方认为,这  相似文献   

12.
一座铜像一座铜像,屹立在河海大学科学馆前。饱经风霜的前额上,记录着漫长而卓越的水利人生……深邃睿智的目光中,期待的是人才辈出、民族振兴、国家富强……这是河海大学全体师生员工为庆祝名誉校长、两院资深院士严恺教授90华诞铸就的,更是严恺先生用自己对水利及水利教育事业的毕生奉献铸就的。严恺于1912年8月出生于天津。其本家伯父严复是清朝政府最早选派到英国格林尼次海军大学深造的留学生,后来成了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他的父亲虽曾兼职于北洋政府海军部,最后还是选择了教育救国之路:先执教于北洋水师学堂,后任京师大学堂(…  相似文献   

13.
近来有两件事惰受到了媒体和公众的特别关注,其一为北大教授的“剽窃”,其二为清华学生的“伤熊”。两件事戏剧性地涉及了两所中国最具影响力的大学。在保护环境、保护生物意识越来越深入人心的今天,清华学生的“伤熊事件”也具有了与学术和科研腐败同样的“轰  相似文献   

14.
提起香港富豪霍英东、李嘉诚,总给人以如雷贯耳上石成金之感,而提起何英杰、何柱国祖孙二人.很多人怕是搜遍记忆仍搞不清他们究竟是什么样的’大实业家’。其实,何氏家族在香港是响当当有名望的实业家族,他们与霍家一起,被看成是香港开埠以来最有代表性的五大富豪家族之一。其之所以不为外界熟知,是因为何家一贯低调而藏财不露。曾有人估计,何家如果在香港。华尔街抛售股票,股市肯定要受其影响而下跌。再举一个例子,读者诸位对其财产规模大概可窥见一斑:1997年年初,富豪李嘉诚购人置地3%股份曝光,紧接着又爆出一条更为意想不…  相似文献   

15.
1911年2月,清政府负责派遣赴美留学生的游美学务处和筹建的游美肄业馆迁入清华园,正式将游美肄业馆改名为清华学堂。同年4月29日清华学堂开学,清华以4月最后一个周日作为校庆纪念日的缘由即为此。  相似文献   

16.
清华百年,培养出了众多杰出人才。从清华大学走出的不仅有科学领域的领军人物,还有许多国家领导人。在清华校友中,担任省部级及以上职务的干部就有300多位。他们在中国的政坛上大放异彩,也为清华续写了更多佳话。  相似文献   

17.
南溪石 《国际人才交流》2009,(2):I0001-I0001
1月9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北京隆重举行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会上,授予3名外籍科学家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际科学技术合作奖。在获奖的3人中,有2人是荣获2008中国政府“友谊奖”的外国专家。他们是洛塔雷(HansLothar REH)教授和罗斯高(Scott Douglas Rozelle)教授。  相似文献   

18.
2016年1月,艾瑞深中国校友会网《2016中国大学评价研究报告》公布了2016中国大学国际化水平排行榜。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复旦大学位列榜单前三甲,应该是最有国际范儿的中国大学了。
  北大、清华的实力,也同样受到世界认可。英国《泰晤士高等教育》的2015-2016世界大学排行榜TOP800,北大、清华进入前50名;QS世界大学排行榜,清华首次进入25强。根据艾瑞深中国校友会网的报告,北大、清华还是外国元首和政府首脑中国外交之行的首选高等学府。其中,德国和法国领导人到访中国高校次数最多,二十国集团(G20)领导人最青睐北京大学。  相似文献   

19.
在与上海隔江相望的江苏海门县,有一家名为“慧聚药业有限公司”的企业,它规模不大,但风格独特。企业入口处有一道仿建的“清华门”,凸显出企业主人的人才意识。凡是熟悉这家公司的人都知道,平时从这“清华门”里进进出出的,都是些具有博士、博士后、硕士等学历的高精尖人才,而正是他们,才合力打造了慧聚药业这个西药研发的前沿阵地。  相似文献   

20.
周明宝 《人才开发》2002,(10):14-16
愚、穷、弱、私曾是集中体现在近代中国人身上的四大病症,知识分子为此深刻地认定要实现民族自救和国家复兴,定当首先实践教育救国。他们从而积极地为之奔走呼号并努力践行。于是,近代中国积淀了重视教育以启发民智的传统。“再苦不能苦孩子,再穷不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