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9 毫秒
1.
关于劳动关系的法社会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企业实际上是一个合作竞争的经济团体,劳动关系的发展经历了从身份到契约和从契约到身份、契约的综合的过程。劳动关系之中应该包括劳动合同关系、企业内部行政管理关系以及劳动者权益保护关系。劳动法应该是调整上述关系的综合性的法律而不是劳动者权益保护法。  相似文献   

2.
近代民法的发展历程主要表现为"从身份到契约"的过程。契约化社会中个人的自由和权利得到空前的满足。但是随着20世纪以来商品经济的极大发展,单纯的契约自由不能真正实现契约自由,离契约正义则更远。因此,现代民法在某些领域重新导入"身份"要素,以对纯粹的自由契约引致的利益失衡进行纠偏。身份的适度回归体现了现代民法保护的价值转向,力求实现效率与公平的兼顾,契约自由与契约正义的完美结合。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民营企业逐渐成为上海经济发展不可或缺的中间力量;与此同时,民营企业的劳资关系问题也成为制约上海经济发展的一大困局。深究其原因主要有法律法规、工会组织及劳动者自身三个方面的影响因素。要改善这一局面,必须立足于实现资方与劳方的"和平共处",真正使企业主与劳动者做到"互相扶持、荣辱与共"。具体路径可以从健全各项法律制度,理顺政府、企业、工会三者之间的关系,提高民营企业劳动者的综合素质等方面进行展开。  相似文献   

4.
新中国60年劳动法制建设贯穿着从身份到契约转变的主线,既要总结宗旨明确、民主立法、与时俱进、以人为本、体系完善等经验与特点,也要正视现实,从全面保护劳动者合法权益、清除劳动法律规范"灰色地带"、减少规避劳动法的机率、重视构建集体合同、约束用人单位规章制度、强化劳动执法监督检查等方面反思我国劳动法制建设中所存在的问题,以促进和谐社会的构建。  相似文献   

5.
由于劳动阶段的展开,平等劳动权将起点平等、过程平等、结果平等以及递进平等关联在一起。从劳动权的现实形态看,平等劳动权始终与"基因"身份"契约"三个核心词紧密相结合。基因和身份既关系着劳动主体的界定和劳动概念的诠释,也是平等劳动权实现和保障的重要标准。当平等劳动权蕴涵在以劳动契约为介质的劳动关系中,它的实现有赖于个别劳动关系与集体劳动关系的共同调整,也成为促进劳资关系均衡的题中之义。  相似文献   

6.
梅因的“由身份到契约”运动的过程蕴含了民事主体由不平等到平等的转变,平等民事主体也成为契约自由的必要前提。但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仅仅强调“契约”已经不能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这时“身份”作为矫正契约自由带来的偏差的重要作用被认同。本文主要通过“由身份到契约”和“由契约到身份”的社会运动过程,论述我国民事主体制度平等价值在这样两个过程中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构建宁波民营企业和谐劳资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伴随着宁波民营企业的壮大,其劳资矛盾日益突出,主要表现为工资水平较低、劳动强度较大、劳动合同签订率不高,其原因集中在劳方、资方和政府三个方面。所以,在构建和谐社会的大背景下,需要劳动者、民营企业家、政府采取相应的对策以构建宁波民营企业和谐的劳资关系,促进宁波民营经济更好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正>《劳动合同法》绝不是要企业倒闭在该法起草过程中,各方力量参与博弈。劳方和资方作为最主要的两方都积极参与了,政府的各个部门也都有自己的意见和要求,甚至知识界和媒体也都参与了争论。整个博弈过程中,从一审到四审,主要条款的变更都非常明显。比  相似文献   

9.
企业中的劳资关系研究中都认为劳方与资方目标的不同,导致劳动者在生产过程中倾向于偷懒。本文从逆向偷懒概念界定入手,探讨企业发生偷懒与逆向偷懒问题,结论认为逆向偷懒与偷懒一样都是企业面临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笔者对现阶段我国小型企业劳资关系规范现状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并提出完善小型企业劳资关系的公共政策、强化工会的维权和协调作用、建全劳动者社会救济制度和劳方社会保障流动机制、发展小型企业资方社会组织等建议。  相似文献   

11.
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功能定位之反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劳动合同法》规定了强制用人单位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情形,使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承载着保护劳动者、维护劳动关系稳定的功能。由于实践中用人单位采取各种措施规避与劳动者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致使其立法初衷不能实现。在劳动合同立法中,应当确立以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为原则,固定期限劳动合同为例外,同时放宽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解除条件,辅之以完善失业保险等制度,以实现劳动荚系的稳定和谐。  相似文献   

12.
《劳动合同法(草案)》是自1954年第一次公布宪法草案以来,我国第十三部面向全社会公开征集立法建议和意见的法律草案。起草制定《劳动合同法》主要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是劳动关系出现了许多新的形式;二是《劳动法》中有关劳动合同的一些条款已经不能适用。《劳动合同法(草案)》的立法创新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对约定“试用期”进行限制;规定用人单位在劳动合同终止时支付经济补偿金;规定用人单位的缔约责任和后合同义务。  相似文献   

13.
《劳动合同法》实施以来,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引发了社会各界激烈的争论。从应对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规避行为中发现,我国《劳动合同法》有关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存在价值取向脱离转型期的国情,法律规范设计不尽科学和法律制度不尽完善等不足,致使其难以有效规制和应对其规避行为。为克服这一缺陷,减少规避行为发生,我国《劳动合同法》应适度放松解雇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法律限制,完善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法律规范体系和健全规避行为法律责任制度。  相似文献   

14.
对劳动契约概念的阐释表明,劳动契约的研究离不开对政府的研究。但在劳动法学界以对政府职能的理想假定为主,在劳动经济学界则对政府行为以"公共选择"解释为主,由此表明二者对于政府职能的研究存在"应然"与"实然"的脱节;其次,对于用人单位为什么违反劳动基准契约的解释上,劳动法学界对此的解释还是注释法学的路线,而且往往缺乏实证的调研,也没有将上述违约行为纳入法经济学的分析框架。经济学界虽然将违反劳动基准契约的行为有较多调研,但仅仅限于事实的描述,而没有将其纳入劳动基准契约的分析框架;最后,由于劳动争议处理体制的低效率而导致的"私力救济"、"地缘维权"或者政府行政介入,其本质上是一个契约执行机制的效率分析,而这恰恰是法经济学的经典分析主题。  相似文献   

15.
作为劳动合同的重要内容之一的竞业禁止条款,其内容将如何直接影响到劳动者自身劳动权益的实现,我国劳动法却未能就此做出一个恰当的规定,从竞业禁止的适用主体、范围、期限及补偿标准等方面,结合我国劳动合同法(草案),来探讨我国竞业禁止的内容,以期对我国劳动立法贡献绵薄之力。  相似文献   

16.
《劳动合同法》对农民工就业环境改善的执行力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劳动合同法》实施后引发了学界较大的利弊争论。通过对《劳动合同法》执行力的基本理论分析,结合该法实施后农民工的就业现状调查结果,指出当前《劳动合同法》在农民工就业环境塑造问题上缺乏执行力的主要表现并进行法律原因分析,最终提出加强《劳动合同法》执行力的几点举措。从客观上讲,《劳动合同法》加大了对劳动者的保护力度,更加细化了劳动者权益保护标准,尽管自身仍存在诸多不足,但也弥补了旧有法律的不足,在实践中加强法的执行力是能够有效改善农民工的就业环境的。  相似文献   

17.
劳动合同制度是劳动法的核心,劳动合同解除制度是劳动合同制度中的主要内容之一,单方解除则为解除制度的重点.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制度重点在于合同解除后责任承担问题,其法律效力理论体现了对用人单位单方解除权的限制.我国应借鉴国外解雇自由与解雇保护原则相协调的模式,而我国现行立法三种劳动合同适用同一种解除制度,其合理性有待商榷.解除原因认定、解除期限通知等规范的可操作性也应进一步加强.  相似文献   

18.
劳动法是保障劳动者权益的重要法律,劳动合同是确定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劳动关系的法律依据。劳动合同、劳务合同、雇佣合同三者关系密切。将劳动合同、雇佣合同一并纳入劳动法的调整范畴,对保障农民工的权益意义重大。集体合同制度是全世界劳动法中普遍认同的制度,在我国,集体合同尤其是专项集体合同应当是农民工与用人单位建立劳动关系之首选。《劳动合同法(草案)》对农民工劳动权益的保障、构建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都具有重要意义,但还有很多地方需要完善。  相似文献   

19.
劳动合同法自制定、颁布到实施就一直存在各种不同主张。由于人们对劳动合同法基本问题缺乏共识,对诸如劳动合同法与市场经济、劳动合同法的属性、劳动的弹性化、劳动合同法与现实的关系、劳动纠纷的调解与仲裁、劳动合同法与常识、劳动合同的解除、劳动合同法与国家责任、劳动合同法的发展完善等问题还需要加强研究,以有助于劳动合同法的健全完善和有效实施。  相似文献   

20.
试论无效劳动合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我国劳动制度与人事制度改革的深化 ,劳动合同在现实中的作用越来越明显。无效劳动合同由于不具备法律效力 ,不能产生劳动合同双方当事人预期的法律后果 ,劳动合同的主体、劳动合同的内容、劳动合同双方当事人的意思表示、劳动合同的形式是判断无效劳动合同的依据。判断无效劳动合同 ,有利于在实践中避免、减少无效劳动合同的存在 ,保护劳动合同双方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