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地方红色文化是基于地方优秀革命精神与历史文化内涵的代表文化。将中国共产党和人民群众共同创造的红色文化应用于高校思政教育工作中,是高校思政教育的教学实践,要正确认识地方红色文化和高校思政教育的内在联系,然后对地方红色文化与高校思政教育的融合方式和策略进行科学分析,从不同的角度出发,依托地方红色文化促进高校思政教育。  相似文献   

2.
本文介绍了“常州三杰”精神的基本内涵和网络思政内容,分析了“常州三杰”精神融入高校网络思政的必要性,提出了“常州三杰”精神融入网络思政的策略。通过将“常州三杰”精神融入网络思政,可以让青年大学生进一步坚定理想信念、增长知识见识、厚植爱国主义情怀、增强综合素质。  相似文献   

3.
伟大建党精神有丰富的内涵,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具有坚定理想信念、深化理论武装、强化责任担当、注重文化熏陶等重要价值。伟大建党精神可以通过强化理论研究与阐释、创新思政课教学、强化实践融入等形式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路径,切实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4.
党史教育与思想政治理论课是相统一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开设之初,党史教育便是重要组成部分;而进行党史教育的同时,也在讲授思政课的理论内涵。本文从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和实践逻辑三个层面分析党史教育与思政课的关系,将党史教育融入思政课教学中,充分发挥思政教育的立德树人作用。  相似文献   

5.
"互联网+课程思政"建设对于提升高校网络思政教育实效性,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具有重要意义。"互联网+课程思政"建设是现实所需,体现新时代网络思政教育的要求与价值。该文从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视域阐释了高校"互联网+课程思政"的内涵、探析了"互联网+课程思政"的创新模式,提出了加强"互联网+课程思政"模式顶层设计,围绕"互联网+课程思政"的目标,构建"互联网+课程思政"教学设计体系,依托易班平台构建大学生网络大思政格局,发挥"互联网+课程思政"教师的主导作用等对策。  相似文献   

6.
新时代工匠精神在历经中华文明几千年的实践和传承后,铸就了精益求精、恪尽职守、与时俱进的深刻内涵,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将新时代工匠精神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有利于坚定大学生的文化自信,有利于落实高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有利于提升高校思政课教学的有效性。将新时代工匠精神融入思政课堂、融入校园文化、融入“互联网+”,是培养学生匠心匠魂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7.
李勤 《办公室业务》2021,(4):81-82,88
立德树人是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核心,是学校的立命之本。基于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如何实施专业课 "课程思政"成为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课题。本文首先阐述了"课程思政"的内涵和实施的重要意义,然后分析了"课程思政"实施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最后深入探讨"课程思政"实施的具体路径。  相似文献   

8.
李平 《领导科学》2023,(1):150-151
<正>“大思政”是一项多层次、立体化、全方位的系统工程,与新时代教育发展内涵密切融合。高校课程思政建设是“大思政”全过程链中的重要环节,彰显着新时代协同育人的价值观。当前,高校课程思政建设过程中存在课程思政建设机制不成熟、教育主体育人能力不足、课程思政内化认知度不高等现实问题。由冯刚、张晓平、苏洁主编,人民出版社2021年出版的《中国共产党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发展史》一书,从历史发展角度论述了中国共产党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为加强高校课程思政建设的顶层设计、完善高校课程思政建设的内容方法、提升高校课程思政管理水平提供了有益启迪。  相似文献   

9.
思政工作"进网络、进公寓、进社团"是新形势下高校加强和改进思政工作的实践总结,是提高思政工作实效性,扩大覆盖面,增强影响力的新方法、新手段、新途径,"新三进"以其与时俱进的风格特征极大地丰富了大学生思政工作的内涵。近几年,我院结合自身实际,在探索过程中积累了一定的有益经验,本文试就我院紧紧围绕"思政工作进社团"这一主题,通过搭建分层次的思想政治教育平台、运用社会实践实现对大学生的思想教育,构建高职院校学生思政工作长效机制来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10.
《材料科学基础》是材料类专业重要的核心课程,将思政元素恰如其分地渗透到该课程的专业教学中,形成思想政治教育与材料专业教育协同育人效应势在必行。本文在分析该课程的内涵基础上,从教师队伍建设、思政元素挖掘、教学方法改进、教学评价完善上对《材料科学基础》课程思政建设进行了探索和实践。  相似文献   

11.
"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的红旗渠精神是我们中华民族精神宝库的重要组成部分。它需要大学生去传承和发扬。本文建议将红旗渠精神融入高校外语课程思政教学中,建立长效机制,培养学生的文化自觉和自信,达到课程思政教育效果,真正展现出红旗渠精神的当代价值。  相似文献   

12.
地方高校在贯彻课程思政建设要求中要明确课程思政建设的重点,将立德树人贯穿到思想政治教育全过程;深刻理解课程思政的内涵,系统推进课程思政一体化建设;找准课程思政建设的着力点,高质量实现课程思政建设的育人效果。  相似文献   

13.
中国共产党为人民谋幸福、为中国谋复兴已有百年历程。党的百年奋斗史是激励所有中国青年的精神旗帜。深入学习党的历史经验,是当代青年提升思政素养的必备方式。党建是高校思政教育的重要内容,同时也是推动高校学生传承党的使命与精神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4.
当前,对鄂豫皖苏区主要侧重于法制、军事以及政治(包括大别山精神)、教育等方面的研究,很少研究干部思政教育,也没有进行系统梳理。本文以鄂豫皖苏区为出发点,主要侧重干部思政教育这一方面,对相关经验加以总结,以从严治党为研究背景,全面论述了干部思政教育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5.
本文通过沉浸式红色教育的PEST分析,指出沉浸式红色教育与思政建设融合面临契合度不够、红色文化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不足、对红色教育文化资源的挖掘缺乏深度等困境。文章提出了几种解决思路:实现校园文化与红色文化的有机统一;创新红色教育体验形式,实现思政大课与红色教育的有机统一;创新思政教育教学模式。这些措施旨在利用红色文化,培养大学生的创新精神和不断深入探索的能力,引导学生形成不怕吃苦、艰苦奋斗的精神境界,从而培养出具有开阔精神、创新能力的创新型人才。  相似文献   

16.
高校思政课教师职业自信是一个新的概念,要树立高校思政课教师的职业自信、深刻理解思政课教师职业自信的理论内涵,应从坚持党性、遵循三个规律以及坚持"四个统一"三个层面出发,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担负起新时代的教育使命和责任。  相似文献   

17.
张玉康 《办公室业务》2023,(23):66-67+87
艰苦奋斗精神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是我们的传家宝。在迈向第二个百年的新征程,高校大学生,尤其是具有专业技能的高职院校大学生,应该坚定艰苦奋斗的信念,继承先辈们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为建设新时期的伟大中国梦奉献自己。文章深度挖掘了中国共产党从建党、发展、壮大,以及新中国成立、发展等不同时期,艰苦奋斗精神的时代内涵,然后从高校思政教育出发提出了助力大学生坚定艰苦奋斗理想信念的相关策略。  相似文献   

18.
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的不断发展,企业的思想政治工作逐渐受到了企业领导的重视。怎样将企业思政工作的有效性得到充分的发挥,进一步健全企业思政机制就显的非常重要。笔者结合自身经验对企业思政教育激励机制的内涵进行简单的分析,提出企业思政教育激励机制的相关内容,并作出相关的措施思路。  相似文献   

19.
本文剖析了服务育人的本质与内涵,研究了服务育人模式融入高职思政教育的可行性,并提出了相应的策略,以期为高职思政教育的高水平开展贡献绵薄之力,助力完善我国社会人才培养体系。  相似文献   

20.
现阶段的高校教育中,思政教育成为了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在当前的背景下,需要将思政的内容逐步融入学科教学之中,形成浓厚的思政教育氛围。因此,在当前的体育教学中,高校教师一定要在体教融合的背景下不断研究思政课程融合体育课程的模式,使女排精神能更好地融入当前的排球普修课程中,让学生明白“女排精神不是赢得冠军,而是有时候明知道不会赢,也竭尽全力,是你一路走来,即使摇摇晃晃,但依然坚持站起来,抖抖身上的尘土,眼中充满坚定”。因此,教师要不断研究课程思政的理论与路径,使排球普修课程不断取得发展和进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