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起来!起来!”“坚持啊!”“加油!”11月17日上午,广州天河体育中心东边的篮球场上呐喊助威声此起彼伏,但是他们助威的对象不是比赛选手,而是在地上高速旋转的陀螺。  相似文献   

2.
《民族论坛》2004,(1):64-64
●祝你猴年财源滚滚,发得像肥猪;身体棒棒,壮得像狗熊;爱情甜甜,美得像蜜蜂;好运连连,多得像牛毛;事业蒸蒸像大鹏!。●春节好!衷心祝福你,上帝保佑你,真主关心你,菩萨爱护你!你要风得风,要雨得雨,花天酒地,黄金遍地!●祝你在新的一年里:事业正当午,身体壮如虎,金钱不胜数,干活不辛苦,悠闲像老鼠,浪漫似乐谱,快乐莫你属。●新年到,愿君:百事可乐!万事芬达!天天哇哈哈!月月乐百事!年年高乐高!心情似雪碧!永远都醒目!●大海啊全他妈是水,蜘蛛啊全他妈是腿,辣椒啊真他妈辣嘴,认识你啊真他妈不后悔。祝新年快乐,天天开怀合不拢嘴!●祝你在新的一…  相似文献   

3.
在秋高气爽的美好时节,湖南省第八届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在岳阳市隆重开幕了!在此,我谨代表省委、省政府,对运动会的胜利召开表示热烈祝贺!向出席这次盛会的各位领导、各位来宾表示热烈欢迎!向参赛运动员、教练员、裁判员和工作人员表示亲切问候!  相似文献   

4.
胡港 《民族论坛》2003,(7):25-27
苗山的女儿回家门她是一只飞得很高很远的风筝,无论是在美国、在悉尼,还是在北京、天山和海南,风筝的线头总在她的家乡——那块给了她无限灵气的土地——湘西!风筝飞回来了!宋祖英回来了!宋祖英回乡的消息如一夜春风吹遍土家苗寨,百里苗山鼓声雷动,村村寨寨苗歌飞扬,欢迎苗山的女儿回到家乡。从吉首下得火车的那一刻,那张人们熟悉的笑脸,那双和山溪一样灵秀的眼睛,那口浓浓的乡音,依旧是那样美好和亲切,仿佛她不是从京城来,而是刚从古丈岩头寨那个小山村走来。吉首闹热了!大街小巷沸腾了!菁菁的吉首大学校园完全失去了往日的宁静,图书馆内、…  相似文献   

5.
凉山的回音     
酸焉走过的地方,才留下它的脚印,大雁飞过的地方,才留下它的声音。巍巍的凉山王杰浪到过,但他的脚印布满了深谷和密林。彝家的村寨王杰没来过,但他的声音响在每个人的心!看,改天换地的人群,拳头和石头在拼,一不怕苦!二不怕死!到处都有王杰的 化身。听,千万个平凡的岗位,发出同一个心 尸,到处响着王杰的回音。“党哄干啥就干啥!”回音啊,强大的回音,整个凉山都在呼 应:“一心为革命,一切为革命!刀山火海永不变心!”凉山的回音@采罗~~  相似文献   

6.
歌颂毛主席     
朝阳染红了群山,稻花喷吐着芬芳,毛主席的光辉呵!象太阳!象太阳!照亮了西双版纳地方,各族人民昂起头来迎太阳,受苦的人民推翻了压在头上的高山。毛主席的恩情呀!赛过深深的澜沧江,傣家在远离北京的边疆,聆听毛主席的话呵,句句象金银铸成的经典一样,站起来的傣家日夜向自然灾害奋战,千山万水听我们使唤。  相似文献   

7.
致敬英雄/送别"战友"/"雄鹰"已然远去但拉齐尼·巴依卡的誓言/永远回响在/祖国的帕米尔高原2021年1月4日,全国人大代表、全国劳动模范、全国爱国拥军模范拉齐尼·巴依卡勇救落水儿童不幸逝世。永别了!新疆"帕米尔雄鹰"。永别了!战友。永别了!《中国民族》杂志的老朋友。这些年,我们在全国两会北京现场,在全国少数民族参观团,见证着拉齐尼·巴依卡积极履职建言、担当奉献;这些年,我们在新疆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在帕米尔高原的边境线上.  相似文献   

8.
壮哉 李宁     
李宁,中国壮族运动员。二十一岁的小伙子,胳膊上的肌肉象是卧着小牛犊儿。只要他站在人们面前,人们就会自自然然地想起颂赞壮士的雕象。他质朴,诚实,忠厚。浓浓的眉毛下,眼睛明亮,一位容貌英武俊秀的健儿。真棒啊!天下第一号男子体操运动员!在举世瞩目的二十三届洛杉矶奥运会上,他一个人夺取三枚金牌、两枚银牌、一枚铜牌,数他得的奖牌多! 中国五星红旗,由于李宁的奋斗,在洛杉矶一次又一次高高升起; 中国国歌,由于李宁的拼搏,在洛杉矶一次又一次奏响,旋律雄壮:“前进!前进!  相似文献   

9.
我们站立着     
曾经有过阴冷沉重的日子, 我们横七竖八地倒卧过。倒卧在冰雪怀中, 倒卧在贫瘠的风尘。不是因为绝望因为懦弱, 只是因为忧郁因为累了, 想扑在妈妈怀里, 和生我们的黄土地亲近亲近, 而且,汲取更多的勇气和养份! 随后,我们便坚定地站起, 生来,我们就属于直立的木本! 不合时宜的衣装和情绪, 如叶子般几番脱落了, 深理在脚下, 成为我们生长不可或缺的养份! 没有它便不会有我们, 诚如没有过去便没有如令! 站立起来,我们再没躺倒, 真的像棵挺拔的树了, 有了默默无语的深沉!  相似文献   

10.
欢乐的布朗     
我在家里听到了欢乐的鼓响,激昂的鼓点打动了我的心弦,美丽的姑娘啊!我挎着小刀会来到你的身边。小伙子啊!你来到我们身旁,挽起姑娘的手尽情地欢跳吧!跳起舞来找伙伴,  相似文献   

11.
(香山)昭庙石碑上答案一清二楚!——为什么班禅来时,乾隆皇帝要在热河建须弥福寺同时又要在北京香山建昭庙呢?目的有二:一是为了嘉奖班禅远道来给皇帝祝寿的诚意,二是为了显示我中华之兴黄教也。看看,所有这一切,都是为了我中华!兴藏传佛教,是为了我全中华的利益!  相似文献   

12.
白杨 《民族论坛》2004,(4):27-27
《义勇军进行曲》诞生在血与火的艰苦岁月。1935年日本军国主义者发动侵华战争,整个中华民族到了生死存亡的危急关头。就在全国人民期盼战斗号角的时候,由田汉作词、聂耳作曲的《义勇军进行曲》奏响了,它是影片《风云儿女》的主题歌。影片描写的是20世纪30年代日本帝国主义侵占东北3省后,爱国青年勇敢走向抗日前线的故事。这首歌很快就唱遍长城内外、大江南北,成为中华民族团结一心、共御外侮的战斗号角。“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我们万众一心,冒着敌人的炮火前进!前进!前进!进!”义勇军将士在唱,母亲在唱,孩子在唱……人们和着雄壮…  相似文献   

13.
祖国颂歌     
祖国颂歌走过了三十五年的路程, 五颗金星在世界闪耀光明; 尽管也承受过风风雨雨, 却丝毫不减共和国旗帜的鲜红! 中国,中国,泰山般巍然屹立! 中国,中国,长江般向前奔腾! 渡过了三十五年的岁月, 十亿人民必胜的信念坚定; 五十六个民族紧挽手臂, 紧跟共产党奋勇前进! 中国,中国,朝霞般充满希望! 中国,中国,太阳般大放光明! 为了你,亲爱的祖国爱的烈焰炽燃在我年轻的躯体里, 如此焦渴,我愿把一切奉献给你。为了你,哪怕要蹈火海,忍受千般折磨, 炼狱之火终不能将我焚毁,而会狼狈退避。为了你,纵然要经历万劫,溺殁于水,  相似文献   

14.
在这里我要谈谈,史诗演唱家葛德胜.谈什么通常要有一个题目,我就以"史诗绝唱"为题目吧.有了题目,我就想到这么几句话……史诗,绝了!绝了!笔头早把口头替代.史诗歌手,绝了!绝了!已经传到最后一代.不!不!绝唱不绝!不是还有录相,还有录音带?形象呵,千古恒在,恒在.……回声呵,万载澎湃,澎湃……这几句话聊当小序,聊当题解."史诗绝唱"从绝字说——史诗绝了!"我们通常所谓史诗,是指一个民族在它的幼年阶段,即从野蛮进入文明阶段,用诗歌体裁所记录下来的古代神话传说的长篇创作.——有些古老的民族的史诗,是在早期奴隶社会阶段开始形成的."(杨宪益《奥德冬记·译本序》)赫哲史诗反映了原始社会向奴隶社会过渡时期社会生活.这个社会不再回来了,也就没有再产生史诗的土壤了.史诗歌手绝了!  相似文献   

15.
兵之歌     
晨“哩嘀哒——哩嘀哒——”清脆、嘹亮的军号声,一瞬间就传遍了整个军营。于是,战士醒了,草原醒了,太阳醒了。“嚓嚓嚓!嚓嚓嚓!”操场上传来步调一致的队列协奏曲; “向前、向前、向前——”喇叭里传来铿锵悦耳的解放军进行曲; “啁啾啾!啁啾啾!”天空中传来悦耳动听的百灵鸟赞美曲。军营生活舞台的帷幕,在晨  相似文献   

16.
<正>今天,湖南省第七届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在郴州市隆重开幕了!在此,我谨代表省委、省政府对本届少数民族传统运动会的胜利召开表示热烈的祝贺!向前来观摩这次盛会的各位领  相似文献   

17.
战友之歌     
战友! 我多么想念你。三十年的风, 三十年的雨, 三十年的波涛与静谧, 我们紧相依。战友! 我多么想念你。三十年的潮, 三十年的汐, 三十年的追求与寻觅, 我们在一起。战友! 我多么想念你。三十年的离三十年的聚, 三十年的俯首与横眉, 我们相激励。战友! 我多么想念你。三十年的喜, 三十年的悒, 三十年的边声与牧笛, 我们共谱曲。  相似文献   

18.
理想的高度     
爬上云南省金平县城后面那个长满荆棘、杂树和飞机草的高坡,赵吉祥一屁股坐在泥泞的地上,就不肯起来了。先前,他还只是唉声叹气,泪花花在眼眶里滚动着,现在却顺着清秀的脸颊淌了下来。“我不去!我再也不走了!把行李驮回去吧!”把头埋在两只膝盖中间,呜呜地哭着。  相似文献   

19.
<正>为共和国光辉70华诞!致敬改革开放40周年!迎接共和国首座少数民族高校——西北民族大学建校70年!为青年学子提供民族学新成果分享![本刊讯]《西北民族研究》由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主管,筹办于上世纪改革开放的70年代末,正式创刊于80年代初。在费孝通  相似文献   

20.
张皓 《民族论坛》2005,(8):i001-i001
袁隆平院士来了!官春云院士来了!省教育厅厅长张放平、省农业厅厅长余英生来了!省有关厅局和友好院校的领导来了!……顿时,一向寂静的湖南农业大学的校园里充满了喜庆的锣鼓声、阵阵的掌声和欢笑声。6月22日,一个平凡而普通的日子,却将被载入湖南农业大学的校史。这一天,“生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