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语言的使用带有人的主观性,关联词语表达人的逻辑认知,也带有主观性。议论文等表达个人观点的文章中关联词语的使用频率较高。基于同一客观基础的话可以用不同的关联词语连接成复句,看似使用不合逻辑的关联词语在特定语境下也完全合理,这都体现了关联词语使用的主观性。有的关联词语在复句中的结构作用或语义连接作用较弱,这样的关联词语主观性较强。  相似文献   

2.
关于复句中前一分句关联词语的位置问题,过去的语法书上很少谈到,即使谈到也比较简略,因此对这一问题进行必要的调查和说明,对正确使用关联词语无疑是非常必要的。 经常用在前一分句中的关联词语主要有两类:一是连词(包括“一方面”、“如果说”之类);二是起关联作用的副词。下面分别加以说明。  相似文献   

3.
由于文化心理的不同,汉语、日语对转折复句关联词语的使用表现出明显的心理差异。汉语转折复句关联词语的使用有意合法和形合法两种形式,而日语没有意合法,只有形合法一种形式;关联词语的使用分类,汉语重在内容方面,而日语重在形式。  相似文献   

4.
韩国留学生的篇章偏误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根据篇章语言学理论,韩国留学生的篇章偏误可分为省略、照应、关联词语、时间词语、词汇衔接等5类。省略偏误包括主语省略、定语省略;照应偏误包括代词照应误为名词照应或零形式照应,零形式照应误为代词照应或名词照应;关联词语偏误包括省略关联词语、关联词语搭配不当、错用关联词语;时间词语偏误包括省略时间词语、错用时间词语;词汇衔接偏误主要是词语重复。其中省略偏误比例最高,依次是关联词语、照应、时间词语偏误。  相似文献   

5.
尽管目前语法学界对复句的界说看法不一,但对其主要特征的归纳,大体上还是一致的。那就是:复句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联系紧密、结构上互不包含的分句组成;分句与分句之间有较小的语音停顿,句末停顿较大且表示某一种句调,分句内一般有关联词语表示分句之间的关系;几个分句共同表示一个复杂而有关联的意思。例如:  相似文献   

6.
关联词语与复句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复句的构成,除了一部分是依靠分句次序和逻辑关系以外,大都是靠关联词语来组合的。这样,关联词语就成了复句的重要特征之一。但是,是不是所有用了关联词语的句子部是复句呢?这在语法学界是一个有争论的问题。请先看例句: (1)(我的大轮子只要转这么几转,)就是世界上最快的马也要落在背后。(叶圣陶《火车头的经历》)  相似文献   

7.
《书面藏语常用关联词语用法举要》更登书面藏语的句法具有显性结构的特征,句子成分之间或复句的分句之间,一般都有一定的虚词关联着。传统藏文文法注疏中所提到的各类虚词一共才有二十来种,这远远没有包括所有虚词,甚至常用的关联词语也没有进入系统研究范围。在藏语...  相似文献   

8.
中学文言文教学的目的是为了提高学生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而这个能力是提高除让学生掌握相关的、一定数量的文言文基础知识外,理解和掌握一些常见的文言文复句知识是一个不可忽视的方面。 概括地讲,文言文复句在其类别、结构上与现代汉语大同小异,复句的各个分句常用不同的关联词语连接起来,这些关联词语,既有连词,也有起关联作用的副词。根据组成复句的各个分句的主次地位,首先可分为联合复句和偏正复句两大类,根据分句之间的不同意义和使用什么样的关联词语,进一步可分为并列、连贯、选择、递进、总分、假设、条件、因果、目…  相似文献   

9.
在句子的谓语部分里,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谓语连在一起使用,共同陈述一个主语,这样的词组叫连谓词组.连谓词组的各部分之所以能够连在一起,组成词组作句子的谓语,是因为它们之间在意义上有着一定的关系.这些关系主要是情态、方式、手段、目的、连贯、时间、条件、因果等.须注意三点:(1)谓语和谓语之间尽管有上述关系,但也决不能带有表示这类关系的关联词语.如果带有关联词语,就不能把它们看作是词组,它们之间的关系就是分句和分句之间的关系.(2)谓语和谓语之间不能有语音停顿,书面上不能用逗号隔开.二者之间有停顿用逗号隔开就是复句.(3)谓语和谓语之间没有联合、动宾、偏正、后补等关系,每个谓语都是直接陈述同一个主语的.  相似文献   

10.
分析多重复句时,找准第一层关系非常重要,如果第一层关系找错了,其余将全部错。怎样找准第一层关系呢?首先,应从关联词语入手,关联词语是复句的语法标志之一,一种意义关系,用一定的关联词语来表示。而关联词语一般都是成对的,并且有一套固定的格式。这些格式在多重复句中的相互搭配,有着一定的规律,它可以帮助人们掌握分句之间的意义关系,划分多重复  相似文献   

11.
形容词紧缩句是指由形容词充当分句内谓语的紧缩句。《庄子》共有这类句子170句,只有10句不用关联词语,作为紧缩句句型标志的常用关联词语有“而、则、虽、故、乃、非”等。从语义类别来看,主要有假设、条件、承接、转折等几种关系。  相似文献   

12.
采用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描写和归纳朝鲜族大学生汉语关联词语使用的偏误类型,发现其成因为:母语负迁移的影响,汉语语法知识的匮乏,关联词语概念的空白,关联词语使用频率较低,教学输入不全面。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的教学对策和方法,可以为少数民族第二语言(汉语)关联词语教学提供借鉴和帮助。  相似文献   

13.
论关联词语连接单句成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01 关联词语,指在句子里起关联作用的词和短语。如:虽然……但是……(连词),如果……就……(连词—副词),一方面……一方面……(短语)等。 02 关联词语多在复句中出现,也在单句中出现。关联词语在单句中连接单句成分有两种类型:(1)连接同一成分的不同部分,如“今天或者明天我就走”中的“或者”连接“今天”和“明天”共做状语;(2)连接单句相关的两个成分,如“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中的“只有……才……”,连接了主语“社会主义”和谓语“救”。第一类以  相似文献   

14.
在偏正复句的条件关系中,“无论(不论、不管)……都(还)”是常用来表示无条件的条件关系的关联词语。然而,有这样的关联词语的句子却并非都是表示条件关系的复句。但是,在进行有关复句知识的教学时,人们却常常容易只根据句中出现有前后呼应的关联词“无论(不论、不管)……都  相似文献   

15.
人们在彼此交流时,在有些情况下,有一些词语不能够直接说出来,但如果不说又怕对方不能理解自己要表达的内容,于是,就用一些间接的婉转的词语来代替那些不能直接说的词语,这样的词语就是委婉词语。汉语的词汇丰富,并存在大量的委婉词语。众所周知,语言是文化的载体,“语言也不脱  相似文献   

16.
也说关联词语的叠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清代学者认为,关联词语叠用的现象属于用语"失误".本文列举了古今文献中大量关联词语叠用的例证,证明这种用法有着特殊的表达功能和语用价值.具体表现在强化关联、凸显关系和调适音节、使之顺口两个方面.事实上,不少定型的关联词语本身就是"叠用"而来的.  相似文献   

17.
论典故词语及其使用特点和释义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研究了汉语词汇中的典故词语.作者认为,典故是被后世使用的故事和诗文,用典是由前代故事和诗文形成典故词语的过程。典故词语是由用典浓炼而成的词和短语的语言形式;典故词语的使用特点主要表现在关联、形式和意义三个方面;典故词语的释义方法有两种,即寻查典源和分析典源因素义。  相似文献   

18.
从汉语语汇学理论来看,新成语词典应该以四字格形式词语为收录对象。已出版的新成语词典存在误收现象,把一些非二二相承的四字格词语也收录进去。还有一部分结构为定中式的四字格形式,尽管音步形式也为二二相承式,但是情况比较复杂:有一部分可以作为形成中的新成语,另一些则属于固定词组。对于网络上流行的新四字格形式,尽管被网民冠以新成语的名称,也不宜被看作新成语。  相似文献   

19.
词语教学是中学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也是培养提高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重要手段。为此,词语教学也要进行开放式的教学方法,进行词语的横向联系和纵向比较,使词语教学真正能开拓学生视野、发展学生智力,从而提高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词语的能力。  相似文献   

20.
词语与词语之间的搭配,有其内在的联系和规律,除了在句法结构上要符合组合原则外,重要的是要受语义内容和逻辑范畴的制约。言语交际中有这么一种特殊现象,即词语与词语之间的搭配,符合语法规则,但又超出了词语之间的语义内容和逻辑范畴的常规,我们把这种现象称作词语的超常搭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