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略论丘逢甲抗日保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九十年前,腐败的清政府在甲午战争失败后,不顾举国特别是台湾人民的强烈反对,出卖和抛弃了台湾的土地和人民。台湾人民以举起台湾民主国的黄虎蓝地旗为起点,进行抗日保台,与侵台日寇浴血奋战近五个月,使日寇付出了比之整个甲午战争还要大的伤亡代价,才占领台湾。台湾民主国所播下的斗争火种,一直鼓舞着台湾人民进行反对日本殖民统治的斗争,直到半个世纪后台湾重归祖国的怀抱。  相似文献   

2.
福建与台湾隔海相望。两地交往有着悠久的历史。然自1895年日本殖民者侵占台湾始,从维持长期统治的需要出发,千方百计要切断台湾同胞与祖国的联系,磨灭他们的民族意识,以致日据之初,除两岸贸易往来有过短暂的保持外,其他的交往大多陷于困境,造成闽台关系史上最为艰难的一页。 而两岸人民恢复交往的活动,是在中国  相似文献   

3.
台湾问题对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有着多重性的深刻影响,主要表现在国家主权、国家安全和国家发展这三个层次上.实现中华民族复兴必须解决台湾问题,解决台湾问题是实现中华民族复兴的应有之义.  相似文献   

4.
许俊雅 《社会科学》2007,16(3):152-163
1911年梁启超访问台湾,与台湾雾峰林家以及栎社诗人有广泛接触和交流,对殖民地台湾的政治、文化、文学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根据新近发现的一批梁启超与林献堂往来书札中所发现的相关新材料,证之两者间的影响所在:政治上鼓励台湾文士的民族主义情绪和具体对抗策略,文化上强调祖国文化的传统和联系,文学上推广诗界革命的理论与具体的写作技巧。  相似文献   

5.
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大势所趋,按照"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方针,解决台湾问题,是包括台湾人民在内的中国人的共同愿望.香港回归祖国3年来,政治稳定,经济繁荣,国际地位提高,生存空间拓宽.这对解决台湾问题,提供了良好的样版.  相似文献   

6.
郑成功驱荷复台,不仅捍卫了祖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扫荡了荷兰的殖民文化,而且将大量的汉人特别是闽南人迁移入台,促使台湾社会逐步演变成以福建汉族人口为主的移民社会,有力地推动着汉文化在台湾的传播和发展.郑成功及其后继者所采取的一系列政策措施,则又进一步凸现和强化汉族移民在政治、经济、生活上的优势地位,使汉文化逐步发展成为台湾的主流文化.  相似文献   

7.
半个世纪前,著名诗人闻一多将被帝国主义掠走的澳门、香港、台湾、威海卫、广州湾、九龙、旅大,喻为七个与母亲离散的孤儿,并写出了七块土地对祖国的眷念。澳门便是“七子”之首。这首歌荡气回肠,催人泪下,描绘出澳门的沧桑和对祖国母亲的深深眷恋之情。  相似文献   

8.
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二战后,台湾重新回到祖国怀抱。其后,台湾与大陆虽然由于内战而处于隔离状态,但就战后台湾历史地位来说,台湾与大陆一直处在同一祖国的怀抱之中,是祖国大家庭中不可分割的一员。那种所谓战后“台湾地位未定”、“两个中国”或台湾“游离于祖国之外”的说法是完全违背历史事实的。任何分离台湾的阴谋活动必将遭到可耻的失败。  相似文献   

9.
台湾人民和东北人民的抗日斗争时刻都与祖国的命运连在一起,把回归祖国视为历史的必然归宿,在维护中华民族独立、反对侵略、争取民族解放的斗争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并且对中日两国的历史发展及亚洲与国际关系的变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中国是有着五千年光荣传统的多民族国家,国家统一、人民团结,任何时候都不能动摇.今天只要两岸中国人心向统一,为实现统一不懈努力,中华民族的完全统一就一定能实现.  相似文献   

10.
台湾发展中小企业经验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台湾中小企业有“蚂蚁雄兵”之美誉,它的繁荣为台湾经济注入了生机与活力。台湾经济发展依赖于中小企业,而中小企业的发展,又得益于台湾有一套能提供中小企业之需的完备的服务体系。中小在祖国大陆企业中也占绝对多数,对祖国大陆经济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我们应借鉴台湾中小企业发展的经验,加大对中小企业政策支持的力度,建立和健全中小企业服务体系,为发展中小企业创造条件。  相似文献   

11.
陈炎 《河北学刊》2004,24(5):5-10
在现代西方的政治语境下,左、右派别体现了人们对"自由"与"平等"、"博爱"之间不尽相同的价值取向.尽管它们分别代表了不同阶层或集团的利益,但各有其存在的理由和根据,其相互之间的制衡是公开的、平等的、程序化的.在此情况下,舆论上的彼此对立常常会导致行为上的互相妥协.在当代中国的政治语境下,由于历史的原因,使得左、右派别往往被赋予正、反不同的价值判断,因而其存在的理由是不平等的,其相互之间的制衡是非程序化的.在这种情况下,舆论上的表面一致并不能取代现实中的矛盾.因此,对激进与保守、左派与右派进行深入地反思,进而在二者之间建立起一种平等、理性、和平的制约机制,就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2.
“全”、“都”和“全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健 《殷都学刊》2008,29(3):133-138
从实际语科出发,详细分析了“全”、“都”和“全都”用法的异同,总结了它们各自适用的场合。  相似文献   

13.
杨桂森 《江汉论坛》2004,1(6):48-50
本文以"应当"隐含着"能"与"不能"的价值旨趣为路径,认为"能"一方面是道德之外的有为,另一方面是道德之内的准许.前者是道德主体的能力所为,后者是道德原则的划界.由此认为,"应当"包含着已然与未然的张力,实现主体应尽之责与其能力、善与可欲之善有机结合,预示着伦理原则对人的引导和激励,并担当教化、教言的使命.  相似文献   

14.
15.
“养老”·“教养”·儒家“教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虽然以往一些论著已经注意到"教养"这一说法的出现与上古中国庠序中的"养老"有关联,但对这"养老"的具体内涵的解释却并不准确。文章对"养老"的内涵重新作了分辨,并进而考察了先秦儒家在春秋战国之际对"教养"内涵的改造,从而找出了"教养"之所以后来与人的人格修养关联在一起的人文逻辑线索。通过对"教养"原意的追溯,论文揭示了先秦儒家教化的独特品格与其对于人的生命成全的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6.
宗教与科学的关系具有深刻的两面性:一方面,宗教追求的是"信仰",科学追求的是"知识",二者是有本质区别的。这种区别,既有可能导致宗教势力对科学行为的禁锢和迫害,又有可能诱发科学成果对宗教信仰的颠覆和批判。另一方面,如果宗教以理性为工具来追求信仰的话,就会在追求的动力和方法上与科学相联系。这种联系,既有可能促成科学的发生,又有可能促进科学的发展。在以往的研究中,人们常常只注意到宗教与科学之间相互冲突的一面,忽视了二者之间彼此联系的一面。而在西方的历史上,宗教的追求与科学的产生、宗教的热忱与科学的动力、宗教的信仰与科学的方法之间,都曾有过密切的联系。  相似文献   

17.
"狼"与"启蒙"     
陈舒劼 《江淮论坛》2006,(6):179-185
本文以《孤独者》、《山上的小屋》、《怀念狼》、《狼图腾》四个文本为例,探讨二十世纪中国现代文学中狼形象与启蒙含义之间的复杂关系。  相似文献   

18.
"救亡"和"启蒙"是中国近现代史上两个非常突出的问题,它们之间的"关系"问题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一直是学术界的一个热门话题,一些观点至今仍然被沿袭使用,对中国近现代思想以及文学研究都有很深的影响.本文将对这一问题进行重新探讨.  相似文献   

19.
李永中 《江汉论坛》2008,1(2):119-121
本文从封面、插图的角度考察<新青年>杂志"人"的视像的演变.文章认为,<新青年>杂志早期注重个人视像的建构,后期倾向于以底层阶级或革命阶级为代表的人民视像的营造.视像话语变化与文化思潮演变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