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40 毫秒
1.
李荣秀 《天府新论》2008,2(1):144-147
"五四"新文化运动以后,中国文坛上出现了一支女作家创作队伍,她们可以说是中国新文学史上第一代女作家.她们中大部分人都是既有深厚的中国古典文学基础,又有出国留学的经历.在五四思想的冲击下,她们和封建势力展开了激烈斗争,大胆追求自由、民主;她们不仅是文学家,也是学者、教育家、科学家、历史学家,她们的创作数量可能不够多,在艺术性上也难免稚拙,但她们对中国现代文学乃至当代文学的影响和贡献却是巨大的.  相似文献   

2.
《聊斋志异》创造出了丰富多彩、生动感人的才女形象,不仅歌颂了她们大胆追求、忠于爱情的美好人格,而且还展示了她们多方面的杰出才华。作为下层文人的蒲松龄通过对富于才情的仙鬼狐怪形象的塑造,在幻想的世界里完善着自己的人生追求。  相似文献   

3.
<聊斋志异>创造出了丰富多彩、生动感人的才女形象,不仅歌颂了她们大胆追求、忠于爱情的美好人格,而且还展示了她们多方面的杰出才华.作为下层文人的蒲松龄通过对富于才情的仙鬼狐怪形象的塑造,在幻想的世界里完善着自己的人生追求.  相似文献   

4.
《江西社会科学》2015,(1):77-82
惊悚小说流行于英国19世纪60年代到80年代,其中出现了许多与传统小说迥异的女性人物形象,在她们身上体现了明显的男性化特征。从性别理论上看,它是一种性别角色颠倒现象;从道德伦理上看,它是一种越界行为。这些女性人物的意义在于她们颠覆了维多利亚社会"家中天使"的形象,因而也向传统的男权社会观念、制度提出挑战。她们强悍的性格、大胆的行为、追求独立和争取法律平等的努力,表达了一种现代精神,从而使她们成为现代女性的先驱。  相似文献   

5.
鲁峡 《河南社会科学》2001,9(6):148-150
当代中国女作家在创作上表现出共同的审美走向。女性作家作品中的执著的理想追求、个性的充分表现以及对生活细腻的体验和反映,与她们净化了的高尚审美情怀,构成了创作的基本韵致,使之成为颇具特色的创作群体。  相似文献   

6.
娜司泰谢、娜拉、简·爱三位女性,以不同的方式表达了她们对社会观念、传统习俗的反叛,对人格尊严、个体生存价值、自由平等的人的权利的追求。她们的思想行为勾勒出了一条女性为获得做人的权利和地位表现出的渐次向更高精神层面追求与发展的奋争轨迹  相似文献   

7.
安娜和康妮是西方文学史上两个颇具争议的女性形象。她们对幸福爱情的大胆追求,反映了在女权主义运动冲击下渐趋开放的时代特征。但是,她们两人最后的结局却不尽相同,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两位作者不同的妇女观:安娜的惨死体现了托尔斯泰比较保守的妇女观;康妮的结局体现了劳伦斯相对自由、开放的妇女观。  相似文献   

8.
柳永是北宋文坛上第一位专力写词的文人。在北宋特定的历史文化语境中 ,他以审美的眼光观照世俗生活 ,他以代言体的方式描写女性心理 ,表现出市井妇女主体意识的初步觉醒和她们对于自由、幸福生活的向往和追求。他对妓女的美丽、善良、纯洁的歌颂 ,以及对她们的痛苦和不幸的同情 ,使他的词在那个特殊的时代 ,具有了特殊的意义和价值。  相似文献   

9.
《江西社会科学》2015,(1):100-104
明清徽州,儒商文化与宗族文化并行发展,成为徽州文化的核心。当时的妇女诗词作品,受主流文化影响,大多表现出依附于男权的思想倾向,在颇受禁锢的局面下,我们欣喜地发现女性主体意识的存在空间:她们大胆追求女性之间的友谊,对外界事物、政治、社会开始发表自己的言说。这份宝贵的精神财富显示了徽州女性主体意识的萌生,也预示其发展是一个较为漫长的过程。  相似文献   

10.
安娜与蘩漪悲剧成因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安娜与蘩漪是被置于世界文学同一系列中的两个典型。她们都反抗封建道德 ,追求个性解放 ,渴望自由幸福的爱情生活。她们在追求个性解放中充实着自我 ,又在拼命挣扎中慢慢耗尽个体生命 ,以悲愤结束其一生。她们的悲剧是特定的时代和社会造成的 ,也取决于她们自身的性格冲突  相似文献   

11.
女性人格独立和两性和谐,一直是20世纪西方女性主义者追求的目标。在中国,唐代以“包容乃大”的时代精神,孕育出了散发着独特光彩的唐传奇中的女性形象。无论是家庭生活中的女性,还是市井生活中的女性,她们大胆追求自由爱情;敢于对强权制度反抗和追求平等的声音;肯定、施展自身的才能,都展现出女性独立人格觉醒的意味。并且,在男女两性肉体和精神的触碰、交流中,展现了融洽、和谐的两性关系。从而以超时空的姿态契合了女性主义者的理想。但是,我们在肯定唐传奇中女性人格独立、两性关系和谐的同时,也要看到,受时代和女性自身认知水平的制约,她们只是在有限范围内追求思想和行为上的独立、和谐,尚未实现真正的女性解放。  相似文献   

12.
从伦理和道德的概念辨析入手,对多丽丝&#183;莱辛的小说《金色笔记》进行分析,提出性伦理观的概念,并据此指出该小说体现了20世纪50年代的“自由女性”在性伦理观上表现出的矛盾性:一方面,她们遵从自己的本能冲动,在不断地满足自己的本能冲动中追求人格的独立并在两性关系中占据主导地位;另一方面,她们又在苦苦求索一种灵魂与肉体的契合、性与爱和婚姻的合奏。同时,《金色笔记》在女性性伦理观上表现出的矛盾性,赋予了该作品另一番魅力。  相似文献   

13.
冰心与林徽因的诗歌都映射出诗人丰富情绪体验中对心灵清静的追求以及这种追求实现后诗人清静、和谐的内心世界,尽管这种相似中又有着很大的差异。这与传统文化的影响有关,也与她们个体的选择密不可分。这两个主题在两人诗歌中不断地交替出现,潜在地构筑起她们立体的情感形象。  相似文献   

14.
唐代贵族妇女婚姻家庭观念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唐代,中国封建社会发展到了前所未有的强盛时期,唐代贵族妇女的地位相对提高。她们敢想敢 做,旷达不羁,向儒家礼教进行了大胆地冲击,昂扬地追求个性解放,婚姻家庭观念变得清新、率真而自然,其放达 程度在中国封建社会达到了极致。  相似文献   

15.
王萌 《中州学刊》2007,(3):213-217
20世纪20至40年代,女作家笔下的婚恋题材,常常表现出对爱情的向往和追求,而对婚姻则表现出明显的拒绝和排斥。在她们看来爱情往往和反对封建伦理道德、维护个体的尊严相提并论,凸现女性的主体意识。同时,她们又意识到婚姻本身在一定程度上妨碍了女性成为一个独立自主的个体。在婚姻中两性不平等的关系没有被彻底改变之前,当女性还有可能沦为性工具和生育机器的时候,必然会有一些女性为了事业而拒绝婚姻。在她们看来,只有事业的成功才能确保自己的人格独立。由于两性不平等的关系迄今为止也没有彻底改变,因此女性批判和拒绝的声音此起彼伏,而且在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仍将在女性解放和女性文学中占据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16.
文章分析了《金瓶梅》中迎儿、秋菊、雪娥这三个有代表性的女性弱者形象,说明她们是“毫无自主意识”、“有着一点自由意志”及“表现出一定的主体亮色和情爱追求的微光”的不同类型的代表。而封建的等级制度及豪门府第的罪恶则是她们种种不幸的根源。  相似文献   

17.
古往今来的妇女,总是表现出对美特殊的敏感。她们也最善于在不同的条件下,取得尽可能完美的效果。在西安东郊浐河东岸的半坡遗址中,就出土了大量原始社会时的妇女所佩带的陶环、玉环、玉璜、骨珠、骨笄、腰带等饰物。这些,都表现了当时妇女们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的追求。  相似文献   

18.
宫泉久 《东岳论丛》2007,28(6):63-65
清初著名文学家王士禛以进步的文学观念从事说部写作,抄、论小说,他在笔记小说创作和对《聊斋志异》的品评中,对女性才智和女性侠义行为的高度赞赏,对女性大胆追求爱情的充分肯定,超越了他的时代、阶级局限性,表现出了具有进步意义的妇女观。  相似文献   

19.
在闵西许多传统村落,神灵崇拜潜意识地左右着人们的精神世界和日常生活,烧香敬神是许多村落妇女必然的生活内容之一.与一般的善男信女不同,不少传统村落妇女是当地民间信仰的虔诚信徒,烧香敬神已成为她们一种自律性、制度化的生活方式;她们既生活在有形的现实世界,又虔诚地追求无形的精神信仰,两者对她们的角色要求有时甚至是矛盾的.她们和一般善男信女的"分界线"在于"皈依",而出家女性则是她们中最为执著的一个小群体.本文以闽西地域传统村落的女性皈依者为考察点,力图用其自身的价值体系和话语来透视她们隐秘的精神世界,诠释她们精神生活的现实存在.  相似文献   

20.
20世纪80年代初,中国男性作家笔下出现了众多淳朴善良而伟大的乡村女性,她们因自身与知识、文明的疏离,以及历史积淀和个人经验积淀的影响,形成了难以释怀的知识分子情结。这种知识分子情结具体表现在三个方面:在对男性的爱情选择中,她们认同的是男权化了的价值尺度;在与男性相处的过程中,她们追求的是男尊女卑的男权观念;在对男权文化的认同与追求中,她们不自觉地迷失了自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