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西汉在中国经济制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自战国起,传统经济制度的基本要素开始孕育.至西汉中期,以各种经济转型为标志,传统经济制度正式确立.西汉经济转型的主要特征为:以"富者田连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的大地主土地所有制开始占据主导地位;以"耕豪民之田,见税什五"为内容的租佃制成为最主要的土地经营方式;以"上林三官钱"为法币的五铼钱开始由中央政府统一铸造并发展成为最重要的货币形制;盐铁官营、酒榷、均输以及平准等成为最主要的工商经营方式.  相似文献   

2.
汉武帝为巩固皇权,解决财政危机实行了盐铁官营、均输平准等一系列经济措施。昭帝时期,中央召开了盐铁会议,以桑弘羊为代表的维持派与以贤良文学为代表的反对派展开了论辩。其两者实质是春秋战国以来“放任”与“干预”两种不同的经济管理模式争论的继续,并对中国古代经济政策留下了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3.
西汉是中国传统经济制度的形成时期.自战国起,传统经济制度的基本要素开始孕育.至西汉中期,各种经济转型相继完成,包括以"富者田连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为特征的大地主土地所有制开始占据主导地位;以"耕豪民之田,见税什五"为内容的租佃制成为最主要的土地经营方式;以"上林三官钱"为法币的五铢钱开始由中央政府统一铸造并发展成为最重要的货币形制;盐铁官营、酒榷、均输以及平准等成为最主要的工商经营方式.西汉经济转型之完成,标志着中国传统经济制度的正式确立.  相似文献   

4.
试论汉代盐铁政策的演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两汉时期在盐铁手工业问题上所实行的政策,经过了一个反复曲折的过程:西汉初是自由经营,汉武帝后是官营专卖,东汉则实行政府征税政策.自此以后,由政府向私营盐铁手工业者征收盐铁税政策固定下来,成为汉代以后历代封建王朝的基本政策.由于汉代盐铁政策对以后各朝代盐铁政策有如此重大的影响,所以,对汉代盐铁政策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清代龚自珍《己亥杂诗》第一百二十三首如下: 不论盐铁不筹河,独倚东南涕泪多。国赋三升民一斗,屠牛那不胜栽禾? 目前在解释此诗时,对于“不论盐铁不筹河”一句,我认为有一种释意是不正确的。一九六三年出版的《近代诗选》(北京大学中文系文学专门化一九五五级《近代诗选》小组选注)说: 不论盐铁,指不讲求盐铁生产之利;不筹河,指不治理黄河水利。二句大意是说,清王朝既不讲求盐铁生产,也不计划兴修黄河水利,赋税来源只依靠东南诸省。  相似文献   

6.
在抑商政策下司马迁的重商思想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司马迁的一生主要处在汉代文景之治以后、武帝当政时期。武帝在经济上实行盐铁国营,酒类专卖,对工商业者征收财产税等抑商措施,使商业(包括手工业)的发展受到阻遏。司马迁反对汉武帝的经济统制政策,在理论上与经济上的干涉主义展开了斗争。  相似文献   

7.
问题的提出公元前81年,大司马大将军霍光以汉昭帝的名义召开了历史上有名的盐铁会议。会上,以贤良、文学六十余人为一方;以御史大夫桑弘羊和御史、丞相等为另一方,就西汉武帝一朝的内外政策之得失,特别是就“事四夷”战争和盐铁官营、均输、平准等官营经济这两大问题,展开了一场大辩论。后来,桓宽把会议纪要整理成了《盐铁论》一书。后世,许多学者把这场辩论归之为“义利之争”,说它是“儒法之争”的也不乏其人。  相似文献   

8.
黑琨 《晋阳学刊》2005,8(4):76-79
学界历来认为霍光是参加盐铁会议的贤良、文学的幕后指使人,而盐铁会议则是霍光、桑弘羊矛盾斗争的具体展现。其实盐铁会议的召开并非霍光事先策划的;霍光是昭帝时期的实际执政者,以其权势、地位,不必借助无实权的贤良、文学等儒生的力量即可决定政策兴废;贤良、文学能够“直言极谏”,正是西汉选举制度所要求的,并非受霍光指使而为。  相似文献   

9.
汉武帝死后六年(汉昭帝始元六年,公元前八十一年)举行的盐铁会议,是西汉中期的一次儒法大斗争。这场斗争的鲜明特点是,政治路线的两军对垒,表现为经济政策的根本分岐,并且直接同意识形态的尖锐斗争结合在一起。杰出法家桑弘羊,他长期理财不单着眼于经济,更主要着眼于政治,着眼于意识形态,因而赢得了这场斗争的胜利。  相似文献   

10.
《盐铁论》与武宣时期的政治局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魏昕 《兰州学刊》2012,(11):67-70
汉昭帝始元六年召开的盐铁会议,旨在解决武帝时期因长期消耗所造成的社会问题。作为与会双方的公卿大夫和贤良文学、就经济、边政、刑罚等问题展开激烈辩论。双方的论争,既是儒法两家思想的交锋,也是秦政与周政在治国策略上的博弈和较量。文章即从贤良文学的选拔、孟子思想地位的变化、治国策略选择等几个方面入手考察,以深入对武宣时期政治局势的认识和把握。  相似文献   

11.
独立以来,为了维护国家的安全与稳定、领土的完整、边疆的和谐,印度中央政府采取了一系列的政治、经济、民族、宗教、文化和社会措施。这些措施也让印度中央政府实现了边疆治理的目标,但是中央政府的边疆治理不仅仅只是实现中央政府的边疆治理目标,边疆地区的反响也是中央政府边疆治理成效的主要反映。而边疆地区对中央政府的边疆治理却有不同的看法,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对中央政府的边疆治理予以认可;另一方面是对中央政府边疆治理的不满。  相似文献   

12.
略论汉武帝时期的盐铁专卖制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盐铁专卖制度是汉武帝时期推行的一项重要的经济制度。本文拟从盐铁专卖制度的源起着手论述,并结合汉武帝时期的社会背景,对这一制度在当时的具体实施情况及其对整个社会所造成的影响,包括有利的和不利的影响,进行详细的评析。  相似文献   

13.
西汉盐铁会议若干问题再评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关于盐铁会议的背景,目前大多认为实质反映了霍光与桑弘羊之间要不要继续执行武帝轮台诏的分歧.但从轮台诏的主要内容以及霍光和桑弘羊的言行看,此说实际仍值得探讨.盐铁会议的论辩方式主要是讨论"古今之变",双方论辩类似辩论赛,并出现了比较严重的会议失控问题.这些都对我们重新认识盐铁会议不无启迪.  相似文献   

14.
重本抑末是中国古代的经济传统,它的形成、发展与演变反映了时代特点与学派倾向。在西汉中期的盐铁会议上,贤良文学提出务本抑官末、不与民争利的主张,反对汉武帝时期所实行的官营工商业政策。它体现了儒家强调仁义,注重富民的经济思想,具有浓厚的伦理道德色彩。  相似文献   

15.
西汉昭帝时召开了历史上著名的盐铁会议。代表政府的桑弘羊等与代表民间的贤良文学,就西汉以来的财政经济政策等问题展开辩论。本文对会议召开之时代背景作了较为全面的介绍,对论辩双方关于本末问题的观点作了客观的阐述,对以往之成说作了必要的辩正。  相似文献   

16.
盐铁会议是西汉昭帝时期举行的一次讨论武帝时期政策得失的会议。据《盐铁论·杂论》载 ,参加这次会议的贤良、文学共有茂陵唐生、鲁国万生等 6 0余人 ,这些人于《汉书》中无传 ,其人其事已不可详考。王利器先生的《盐铁论校注》经考证认为魏相是参加盐铁会议的贤良之一。其立说中颇有失误之处。  相似文献   

17.
区际经济关系中的政府干预与协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区域经济是一种非平衡的开放经济,其发展有赖于区域间的互补与协作。但是,单纯依靠市场机制的自发作用并不总能形成有效的区域协作关系。区际合作中的“囚徒困境”、“搭便车”和“公地悲剧”等现象的存在,以及目前我国区际经济关系中的诸多问题,使得中央政府的干预与协调具有了理论与现实的必要性。中央政府应采取特定措施,实现区域经济均衡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8.
有元一代,藏区各种灾害频发,对当地社会经济和人民生活造成严重影响.为了维护藏区的稳定,保证灾荒年份平安度过,元代中央政府采取了钱赈、粮赈、蠲免等许多赈济措施.另外,元朝中央政府也根据施政重点的不同,在特定年份对特定部门加以赈济.本文通过对赈济措施和事件的研究,阐述元代中央政府对藏区赈济的时代特色及其意义.  相似文献   

19.
读了胡寄窗先生著的《中国经济思想史》中册第二章“桑弘羊与盐铁争议”,得到不少启发,也有很多怀疑。现在仅就胡先生对汉武帝时期所实行的几项经济措施的分析,提出一些不同意见,请胡先生和同志们批评指正。  相似文献   

20.
《江西社会科学》2013,(10):105-109
20世纪30年代初,中华苏维埃临时中央政府成立后不久,少数干部精神懈怠,各种腐化现象开始滋生蔓延。对此,临时中央政府开展了一场声势浩大的反腐斗争,以集中解决贪污腐化、挥霍浪费、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形式主义等腐化现象。临时中央政府主张,在斗争中"改造苏维埃政府",倡导全社会节俭经济。80多年前的这场斗争对当前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保持党的先进性、纯洁性仍有着重要的借鉴和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