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和泰国是近邻,两国间的经贸往来有着悠久的历史。据中国古籍记载,从公元7世纪中叶泰国的素可泰王朝起,两国间的朝贡式贸易关系就开始了,直到20世纪初曼谷王朝的拉玛四世柏宗九昭王时期,这种关系才告结束。嗣后,中泰间的经贸关系随着政治关系的热冷而时起时伏。  相似文献   

2.
曾玲 《文史哲》2006,(1):14-21
从宗教社会学的角度讨论海外华人的民间信仰,是目前国内学术界关注较少的课题。本文从新加坡华人的祖神崇拜切入,以新加坡蓬莱寺的六个姓氏庙为研究个案,考察跨境“分香”的祖籍神明如何在新加坡移民社会环境下“定居”即“再社群化”,与建构新加坡华人社群“祖神”的历史过程。在这一历史过程中,承载着祖籍原乡历史记忆的祖神崇拜对于新加坡华人社会内部社群认同与整合的意义,以及历经从移民时代到本土社会历史发展变迁的沉淀,“祖神”逐渐成为当代维系华人与祖籍地关系的象征符号和“祖籍认同”对象的历史演化。在新加坡华人社会发展和华人与祖籍地互动关系中,涵盖了祖籍地和移居地两方面历史记忆的“祖神”崇拜,将作为一种具有历史延续性和动态发展的文化纽带持续地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3.
历史上泰国华人资本很少流向农业领域,但在20世纪70年代泰国出口导向政策的鼓励下,华人资本大举进军农基工业,获得经济和社会的双重效益,在推动泰国农业工业化的同时,实现了自身的快速积累.借鉴泰国华人农业资本兴起的经验,我国发展农业的过程中应坚定农业现代化目标,以政策决定资本的流向,重视农业资本的集中,依靠而不依赖外资,提高农产品附加值,适度改革家族经营模式.  相似文献   

4.
在中泰两国源远流长的往来历史中,两国间长期频繁而活跃的经贸关系曾在不同的历史阶段对泰华经济的发展壮大产生过不可低估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中泰贸易在泰华资本最初形成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促进作用,并在历史上带动过泰华许多行业的发展。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泰华经济地位的提高也与中泰贸易有着直接和间接的关系,特别是新时期的中泰经贸关系对推动泰华经济的国际化进程更是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自古以来,中国人即不断移居海外。南宋以后,华人移居海外者日见增多,至近代华侨、华人在海外已形成一支庞大的队伍。他们中的一部分人已成为所在国的公民,与当地的历史发展融为一体,也有一部分人依然保持着中国侨民的身份,参与当地经济文化的建设。然而,无论历史怎样变化,他们始终都没有忘记一点:他们是炎黄的后代。在与中华民族休戚与共的历史发展过程中,他们对祖国历史和文化的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相似文献   

6.
潘少红 《东南学术》2003,(2):103-111
泰国华人的社会地位在不同的历史时期表现出一定的差异性.二战以后泰国政府出于对共产主义运动的恐惧,对华人的政策也带有一定的歧视性,在国籍的获得、公民权利、政治参与等方面加以限制;随着泰国政治民主化的发展以及华人经济力量的增强,泰国华人逐渐获得比较平等的社会地位和更多的政治参与空间.  相似文献   

7.
余海秋 《学术探索》2013,(6):101-105
近年来,泰国的文化产业的发展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绩。全面系统和深入地了解泰国促进文化发展的宗旨和原则,研究泰国文化发展战略和支持文化产业发展的相关政策很有价值。本文对泰国文化的基本特征、泰国对文化产业的定义和分类、泰国文化产业政策和标志性重大文化项目进行了介绍,以加强对泰国文化产业发展的认识,更好地促进我国文化产业的发展,对于增进两国人民的相互了解,进一步深化中泰友好关系也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刘庆  冯兰 《天府新论》2013,(5):113-118
将移居老年人作为一个非均质的整体进行研究,描述移居老年人在城市定居意愿上的分化,从社会适应的角度对其定居意愿的影响因素进行二项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大多数移居老年人在城市定居的意愿并不强烈,流而不迁的非永久迁移是一种常态化的现象。在个人特征方面,来城市生活的时间越长,越倾向于选择在城市定居;在经济适应层面,收入并未对移居老年人的城市定居意愿产生显著影响;在社会生活层面,城市生活满意度和社区参与频率对其定居意愿的选择产生了显著影响;在心理适应层面,身份认同、社区关系、社区归属感对其定居意愿的选择没有解释力。  相似文献   

9.
甘肃位于黄河上游,从全国讲是颇有代表性的老、少、边、穷地区。从东到西二千公里,是古代国际商贸通衙。生活在这条丝绸古遣上的多民族,自古以来就有经商意识和习惯,部分民族的祖先也是以经商来我国定居的。我省农牧业发展比较早,手工业也有相当程度的发展,这些都为集贸市场的发展提供了基础。一、集市的形成和发展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肯定了集贸市场的性质和地位,恢复和发展了集市贸易,我省集贸市场也有了迅速的发展。1978年,全省集贸市场只有481处,年成交额仅1亿元,  相似文献   

10.
《新学术》2007,(5)
19世纪50年代前后,大批早期华人来到美国,是什么原因促使他们不远万里来到异国他乡呢?文章将首先分析华人来到美国的主要内部原因和外部原因,说明早期华人对美国特别是像加州这样的淘金地所作贡献,着重探讨早期美国的华人为何受到不公平对待。文章还特别对比了华人与爱尔兰人的不同历史发展轨迹,试图说明种族和文化的差异是阻碍华人获得平等权利融入美国社会的最大障碍。  相似文献   

11.
作为中国优秀文化之一的中国古代小说随着中泰两国人民的密切来往流传到了泰国。中国古代小说在泰国的传播方式主要有口承、汉文文本和泰文译本几种,汉文文本多有流失,目前主要收藏在泰国国家图书馆塔瓦苏吉分馆;在出现了泰译本后,中国古代小说在泰国的传播才达到高峰。  相似文献   

12.
华人移民文学的发展变化既与母国环境的变化有关,亦与其在移居国的生活变动有关。进入新世纪以来,在改革开放之初移居国外的一代华人移民度过了移居生活的艰难适应期,开始从"局内人"的角度对移居国的文化做深度的考察。相应地,移民文学也呈现出一些新的特质。以"灵性文学"为代表的华人移民文学通过基督教文化路径丰富了当代汉语文学的表现空间,是新世纪移民文学发展的一个新的价值维度。  相似文献   

13.
泰国是地理标志保护制度较为完善的国家,也是最早和最积极与我国达成地理标志保护双边合作意向的东盟国家,在TRIPS协议下建立中泰地理标志保护机制和平台是双方的迫切需求。从TRIPS协议视角对泰国地理标志保护的法律依据、保护的产品种类、管理机关、注册申请主体、第三国注册和注册的程序等问题进行分析可知,泰国专门法模式下的地理标志保护与我国国家质检总局的专门法模式下的地理标志保护很相似,中泰两国的地理标志保护合作具有有很好的条件和基础。  相似文献   

14.
中朝两国山水相连,远在殷末周初,两国人民彼此侨居的现象即已出现。此后两千余年两国人民相互移居的史实不绝于书。到了近代,尤其1910年前后,两国人民的接触及往来愈演愈烈,据当时的报章资料记载,韩民渡鸭绿江及越图们江垦种荒地、经商,以及从事抗日复国运动的人数最多时达百余万人。然而中国学术界对近代侨居在中国如此众多的韩侨问题的研究,却不尽人意。本文拟就所搜集的资料,对中国近代的韩侨问题研究的现状及有待进一步探讨的问题,作一简要综述,以期抛砖引玉。  相似文献   

15.
陈涵平 《学术研究》2003,(7):142-143
华人移居美国 ,据史书记载 ,最早始于 1 785年 ,即美国刚刚立国不久。然而直至 2 0世纪末 ,随着华人自身主体意识的觉醒、华人祖国的日渐崛起以及中美关系的逐步改善 ,华人移民美国的历史才逐渐出现了一些专门记载华人移民北美的历史著作 ,如麦礼谦的《从华侨到华人———二十世纪美国华人社会发展史》、邓瑞冰的《寂寞的辫子———被遗忘的勇敢中国人》等。但这些作品多为境外华人学者所著 ,且主要以史家笔法进行“面”上的梳理与概括。而真正由大陆本土作家写作、采用生动形象的艺术手法、以华人移民的个人奋斗经历为主线来展示积淀丰富的…  相似文献   

16.
泰国是东盟的成员国之一,在东南亚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中国与泰国相交由来以久。据查证,在素可泰王国建立之前,中国人早已往来于泰国,其中一部分人定居在泰国。这便是华侨在泰国立足的开始。经历了长期“朝贡贸易”之后,华侨资本的形成和发展进入了近现代时期,仅就此谈谈华侨资本的形成和发展。泰国华侨资本的形成和发展,有其特定的历史背景,与其他东南亚国家有所不同,这与华侨在当地的发展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它具有以下特征:首先,泰国的主要民族———泰族是从中国本土南迁到泰国的种族,而泰国的华侨也主要是出身于广东、福建等华南地区,…  相似文献   

17.
本文指出魏晋南北朝时期中亚商胡的活动除两京外,更多地活跃于丝路沿线一带,有的甚至到了南方等地,而商胡冒贡使之名而来的现象屡见不鲜,这些人在经商兴贩的过程中,有的就长期定居下来,成为中央及地方各政权管理和倚重的对象。  相似文献   

18.
中泰两国作为澜湄流域中重要的国家,发展中泰关系,加强两国在国际和地区事务中的沟通协调,已成为双方的共识。中国与泰国在澜湄合作中起到关键性的领导与推进作用,未来将会共同推动澜湄合作提质升级,更好造福澜湄流域各国人民。当前澜湄合作背景下中泰合作具有一定的基础,具体表现为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实现战略对接、经贸合作坚持互利共赢、合作领域继续加深拓宽。在此基础上,要加强澜湄合作背景下中泰合作,应继续发挥好中泰合作在政策延续性、合作务实性、实践稳健性方面的成果和优势,加强中泰政治互信,夯实中泰经贸领域合作基础,构建中泰协同立法机制,深化中泰人文社会交流互通,同时防范各种安全风险威胁,加强友好合作,促进互利共赢。  相似文献   

19.
犹太人在美国的历史开始于十七世纪。一六五四年,有二十三个犹太人从巴西移居于美国现在的纽约市,成为最早的美国犹太人。从那时起到十九世纪陆续有一些犹太人为了逃避政治、经济压迫,从英、法、德等国移居美国。到一八八○年,犹太人在美国已有七十几万人。他们建立犹太教堂、慈善机关,也出版报纸、杂志和书籍。在当时的  相似文献   

20.
华侨华人与温州经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温州是全国著名的侨乡之一 ,拥有海外侨胞 30余万人 ,遍布世界 6 5个国家 ,其中约 2 / 3留居欧洲各国 ,尤以法国、意大利和西班牙等国为多。这些华侨华人大部分经过几代创业 ,已经积累了雄厚的经济实力 ,并逐渐融入当地社会 ;又与温州有着血缘和地缘关系 ,因而华侨华人的资金、市场和信息是温州社会发展进程中不可小视的独特资源。改革开放以来 ,华侨华人对温州经济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本文欲对这一问题作初步的分析和展望。华侨华人对温州经济发展的贡献  温州的海外移民历史可以追溯到北宋 ,但经明清两代海禁后 ,移居海外者甚微。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