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清代两淮岁课在全国课税收入当中占有比较大的比重,但这种比重具体大到什么程度.迄今为止人们对此并没有明确的量化统计;而在含混不清的定性研究当中,学界较为普遍认同的观点是“两淮岁课。当天下租庸之半”。本文在通过合理的量化分析后发现,该看法其实是很不确切的。有清一代,无论是清初、清中叶还是清末,都不曾出现过“两淮岁课,当天下租庸之半”的客观事实;即便是全国所有的盐课。也从未达到过占全国租庸之半的盛况。不过,有一点可以肯定的是,清代两淮岁课占全国盐业岁课的一半甚至更多,却是不争的历史事实。  相似文献   

2.
清代的两淮盐课“动关国计”,两淮盐商富甲天下。盐商的大量资金相当一部分用于自己奢侈性的消费,其饮食消费对扬州饮食风尚产生了极大影响。清代盐商对扬州饮食文化有着应予肯定的贡献。  相似文献   

3.
清代两淮灶丁是两淮官盐和盐课的主要创造者。在食盐专卖体制的重压下,这些被清政府强行固定在盐场上的食盐生产者,每年都为国家创造了大量的社会财富。然而这样一群为社会做出过突出贡献,有着强大功能的社会弱势群体,却面临着十分恶劣的生产条件与生存环境。在官吏、盐商及其地方官僚无休止的剥削与压迫下,灶丁往往过着衣不蔽体、食不果腹的悲惨生活;而恶劣的生产条件和天灾人祸更使他们朝不保夕,随时都有失去生命的危险。两淮灶丁的上述悲惨境遇,为我们探寻清代两淮私盐问题活跃之原因提供了部分依据:  相似文献   

4.
清代乾隆年间,两淮盐商依仗清王朝赋予的政治经济特权,在盐务官员的庇护和皇帝的大力支持下,得以垄断两淮食盐贩卖的厚利,并因此发展成为挟资千万、富比王侯的巨大封建商业资本集团。拥有巨资的两淮盐商,其资本流向是多方面的,他们除将部分财富耗费于购置田产和奢侈消费外,还将大量资本回馈社会,积极投身于救灾济荒、筑路修桥及抚孤恤贫等社会公益事业。  相似文献   

5.
微观研究表明,有清一代,两淮私盐在不同历史时期往往表现出不同的特点。以清政府从强盛走向没落的清中叶为例,从乾隆、嘉庆至道光年间的一百多年时间里,两淮私盐经历了一个循序渐进的发展过程。从时间上看,如果我们把这三个历史阶段作为一个整体来看待,那么私盐的发展脉络基本上可以概括为三步走:即乾隆年间私盐的起步、嘉庆年间私盐的发展与道光年间私盐的泛滥成灾。清中叶两淮私盐这种递进式的发展过程,众多的私盐个案给了我们清晰的印证。  相似文献   

6.
明中叶以降,两淮盐商子弟遭遇异地科考困境.为此,两淮山陕籍盐商、徽籍盐商合力多次通过盐场官员奏请创建盐场运学来解决这个问题,虽一再被朝廷否决,但终于万历十三年以山陕籍盐商子弟可凭“商籍”异地科考而获部分解决.未沾优惠的徽籍盐商被迫继续向明朝廷吁请创建运学,但因此举已不符实力强大的山陕籍盐商利益而遭遇掣肘,最终两淮运学即使在得到崇祯皇帝允可情况下仍不免创建未果.明代两淮运学倡设始末反映出两淮盐商在实力和地位上的两方面变化:一是明中叶以降,两淮盐商因整体实力的增强而使其政治地位逐渐得到提升,最终促使明廷出台举措解决其子弟异地科考问题;一是明代淮扬地区的盐商界是由山陕商人为主导的,尽管万历以后徽籍盐商实力大增,呈超越山陕籍盐商之势,但是,即便至明末山陕籍盐商在地位上仍不亚于徽籍盐商.  相似文献   

7.
诱敌何妨让两淮? 贼军到此好椎埋。 运河不是鸿沟界, 会见狂潮卷地来! 这是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陈毅同志一九四六年九月在我军从淮北撤出时写的《让两淮》一诗。历史正如他所  相似文献   

8.
网络环境下文献检索课的变革与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探讨了我院文献检索课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分析了原因,并提出了改革的思路及建议。  相似文献   

9.
张洁 《河北学刊》2001,21(1):112-116
本文主要是对叶适的军事思想进行初步探讨,共分三个部分:一、叶适军事思想的立足点;二、叶适军事思想的主要内容,包括叶适的兵制改革思想,叶适的军事战略思想,叶适“以江北守江,经营两淮”的策略思想;三、叶适军事思想的评价。  相似文献   

10.
杨翔宇 《理论界》2013,(10):112-115
在晚清特定的历史情势下,陈庆年经世思想和实践主要表现为:修订《两淮盐法志》及《两淮盐法撰要》;撰写《兵法史略学》等兵史学著述;稽查史书维护领土主权等.在坚持史学致用功能时,陈庆年更强调史学的求真.  相似文献   

11.
缪秋杰是民国盐务界的巨擘。他自1913年入盐务稽核总所,历任秘书、巡视员、扬州稽核分所经理、鄂岸稽核处稽核员、云南稽核分所经理、川南稽核分所经理、淮北稽核分所经理兼两淮盐运使、四川稽核分所经理兼四川盐运使、江南六省盐务特派员、全国盐务总局总办、盐政局长等职,他三十六年的盐务生涯恰与民国盐政相始终。他致力盐务改革,对两淮、四川的盐政颇多建树;主持全国盐政之时,适值抗战方殷之际,“艰难困苦中出任艰巨,于业务推进,如增产济运,供应军糈民食、稳定物价、减轻人民负担,增加税收,充裕国库需要,靡不督率僚属,悉心以  相似文献   

12.
17、18世纪时,东西方几乎同步发生了商业革命。西方地中海沿岸首开风气之先,而东方两淮盐业则提供了康乾盛世四分之一的财政收入,并培育出灿烂的盐业文化。西方的商业革命很快转入工业革命,而东方则失去机会。我们应总结历史教训,为21世纪东方世界的腾飞作贡献。  相似文献   

13.
两宋时期,我国不仅各级财税管理机构的设置日趋相对合理,会计监察与审计制度日益完备,而且对赋税管理官吏及纳税人的违法、违章行为,有较严密的防范措施与处罚规则及其司法实践,在《宋刑统》等有关赋税管理的法律中,有许多关于征课税收及其违法违章的处罚规定,从法律条文本身来看,它主要包括两个方面:其中,界定赋税课管中的合法与非法行为;其二,对于非法行为的处罚细则。从法律涉及的具体内容来看,它既有关于田赋课税的违法罚则,又有关于多种专卖产品课税的违法处罚条令,同时还有关于商业课税的违法处罚律敕等。这些关于征课税收中的违法违章处罚法律或敇令格式及其司法管理实践,不仅反映出我国商品经济相当发展的宋代在赋税课管的违法违章处罚方面的基本特点,而且为宋以后的赋税征课与管理提供了许多有益的经验与教训。  相似文献   

14.
本文就中国古代经济史中的土地占有关系的非制度化、市场的财政性质以及历代改革之类型这三个问题,作了历史的和理论上的分析和评价。本文认为,在中国古代,(1)土地占有关系的非制度化,从根本上反映了中国古代土地国有制的非制度化;(2)国家的经济政策,根本是以财政为中心的,而市场则被国家作为其组织财政的工具;(3)中国历代改革之类型——征农型、征商型,农商并征型——实由以上两点及其相关问题所决定。  相似文献   

15.
中国历代变法,基本上是以解决国家财政问题为中心的财政变法。由于历史条件的限制,以及主持变法者主观努力的不同,这种财政变法的类型各不相同,导致的结果也不一样。本文将中国历代变法概括为征农型、征商型和农商并征型,并分别以北魏均田制改革、西汉桑弘羊变法,以及北宋王安石变法为典型,对这三种类型的变法各自的时代特点及成败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6.
道家文化寻根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道家文化的发源地在安徽两淮地区。老子故里在涡阳 ,文子大概是亳州城父一带人 ,范蠡徐人 ,老莱子隐居芒山 ,环渊隐居砀山 ,《黄帝四经》的作者是西楚淮南人 ,庄子是蒙城人 ,冠子是淮南舒鸠人 ,淮南子刘安都寿春 ,嵇康是淮北市人 ,陈抟是亳州人。安徽两淮是道家文化群生带。开发这一文化带 ,将会形成富有价值的道家文化旅游文化圈  相似文献   

17.
文章分析了高校学生信息能力的现状,指出增强大学生的信息能力是高校文检课教学改革的一个最为紧迫和关键的问题,并提出了一些课程改革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18.
宋代坑冶普遍实施召募制.召募即公开告知民户,鼓励民户自愿经营坑冶,供纳官课.召募制与劳役制并不对立,民户应募为坑冶户后,不经批准不得脱藉,被强制征役征课,完不成课额会被籍没家产.衙前受官府委派经营坑冶,是职务行为,与劳役制无关.  相似文献   

19.
试论高校创新性人才培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花蓉 《江西社会科学》2003,(10):198-200
结合大学生创造素质的现状,阐明高等教育进行教育教学改革的紧迫性,探讨改善高校办学环境,培养创新性人才的方法和措施,并着重提出了改革课堂教学方法、减少课时数、重视实践性教学环节、开设创造教育课、改革教学管理制度等项措施。  相似文献   

20.
写作课是高等院校的一门基础课程,有其深远的发展历史。本文以创新型教育理念为依据,从观念、手段、课堂形式三个方面分析现行高校写作课教学模式中的不足,并在此基础上提出自己的初步改革意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