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记者手记是一种新的报纸新闻报道品种,它与已有的消息、通讯等新闻体裁形成版面组合,从而构成对新闻事实的复合式报道。记者手记体现了媒介"参与"角色特点,也体现了复合式新闻报道模式的优势,使新闻报道更具记者的个性风格,并与消息、通讯形成传播的互补效应,提升了新闻传播品质。  相似文献   

2.
新闻报道的亲和力研究兴起并得到重视有其深刻的社会背景和媒介发展动因.它在宏观上缘起于"民本思想"的媒介化轨迹、政治媒介化诉求;在微观上缘起于新闻传播品质提升的现实需求与传媒科学发展的业务突围;它是我们构建和谐传播、和谐传媒,有效服务于社会建设、满足受众多元与深层信息需求的媒介途径.本文认为,新闻报道的亲和力是大众传媒通过新闻报道与受众产生的某种亲近感、亲切感和认同感,是受众对媒体的"平易度"感知和"平等"印象的效果评估;另一方面也是大众传媒构建和具备这种印象感知与效果预期的能力.它以平等、平易传播为核心,以构建"亲民"传播模式为应用归宿.本文立足新闻报道中"欠亲和"之现状与问题,结合目前研究中的不足,从认知心理学的"印象感知"发生、转换的过程性机理出发,系统阐释了研究新闻报道的亲和力之价值,初步构建了具有可行度的研究框架.  相似文献   

3.
目前新媒体对新闻采写的冲击主要来自两个方面:媒介融合的加速和移动互联网的崛起。媒介融合要求新闻采写课必须打破过去课程设置过窄、教学方法单一的困境,培养学生跨媒介的思维能力和一专多能的报道技能。移动互联网的崛起要求新闻采写课在培养学生政治敏感、宣传意识的同时,应加大受众意识、服务意识方面的训练,不断增强新闻报道的可读性和公信力;此外采写课还应培养学生在移动互联网上获取信息、创作"微"新闻的能力,为他们将来的新闻报道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4.
同性恋是一种独特的社会存在与文化现象,目前虽然在法理、医学等方面已被认可,但在新闻报道中仍然存在简单化、污名化等刻板印象,且具体表现在新闻叙事视角与聚焦的选择及由此建构的“真实”与“意义”中。新闻叙事的视角和聚焦选择体现的是对叙述对象的态度,严谨合适的选择不仅能创造新闻报道的文本价值,就同性恋报道而言,同样对社会知识和经验的构建有着进步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互联网时代的到来,让新闻传播的专业性和专属性受到巨大冲击与挑战,令新闻传播的公共性在信息传播的社会化中得以凸显。对新闻报道而言,"观点"作为主观性意见和个体性认知,不仅以话语的姿态呈现于事实的逻辑表达中,也同时以一种选择性策略投射出社情民意,从而聚合成公民新闻和公共新闻的信息处理方式,它具体表现为媒体报道中的新闻观点化和观点新闻化取径。作为对媒介生态变迁的顺应,这样的报道取径可以概称为"作为新闻的观点"的话语生产与媒体话语实践。在此过程中,新闻传播的社会属性、社交活力得到充分释放,媒体与社会通过新闻生产的对话可能亦得到增进。以此媒体话语参与公共传播的社会表达实践来观照当下的观点新闻及意见生产,本文认为:新闻报道的范式转型将是媒介、技术、人文交互整合与调适之结晶,也是其形塑的媒体话语走向深度智识、助力心智和谐的重构公共理性的责任所在及能动回应。  相似文献   

6.
新闻从业人员作为重要的"把关人",在新闻报道的采集阶段、加工阶段和发表阶段都掌握着信息传播的生杀大权.作为向媒介产业源源不断输送新鲜血液的高等院校新闻传播类专业,在信息时代的大环境下如何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合格新闻人才,是面临的一项新的课题.本文从新闻把关人理论的角度探讨当前高校新闻人才培养问题,提出高校应强化"通识教育",与新闻单位保持密切联系,加强新闻实践环节,积极培养学生的媒介组织观念和政策观念.  相似文献   

7.
结合内容分析和文本分析,以1960-2013年间《人民日报》"三八红旗手"新闻报道为对象,研究"榜样女性"媒介形象的呈现与变迁。研究发现,榜样女性是主要新闻人物,是新闻事件的主要实施者;榜样女性是生产偶像而非消费偶像;榜样女性主要活跃在工作场所和公共领域;其媒介形象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随着社会情境的改变,榜样女性的媒介形象发生了以下变化:从"神"到"人"的转变,从男性气质向女性气质的转变,从单质向丰满的转变。  相似文献   

8.
突发公共事件已成为现代社会的普遍现象。新闻媒介在公共危机事件中可以发挥重要功效;新闻媒介在公共危机事件中应当处理好媒介主动性与政府喉舌、舆论引导与新闻价值的关系;在未来社会发展过程中,突发公共事件中的新闻报道还将面临新的挑战。  相似文献   

9.
媒介批评实践构成了邓拓新闻生活的一部分。从主编《抗敌报》始,他就不断对报纸的缺点进行分析。批评过时落后的报刊观念、及时总结和评述群众通讯运动以推动该运动的发展、具体分析通讯和新闻报道工作中的缺点,是邓拓媒介批评的主要内容。具有哲学色彩和思想理论深度、从新闻报道与现实生活内容的一致性程度来评价新闻传播质量、善于将新闻传播现象提升到思想的高度去认识和评价,是邓拓媒介批评的主要艺术特点。  相似文献   

10.
西方对有关问题新闻报道的理论依据,是关于问题新闻的最早的学术研究,早先的研究以实践层面居多.我国近现代对政治问题、社会问题、司法问题等报道均有过许多论述.问题新闻研究存在的不足和问题是直接冠名"问题新闻"的论文很少,高质量、有说服力的论著更少.作者认为,其研究可以从以下方面深入展开一是基本理论层面;二是传播业务层面;三是文字、广播电视、网络等媒介传播的媒介手段特点层面;四是其传播与受众接受心理和行为的影响和互动层面;五是中外问题新闻传播的政策法规层面;六是中外问题传播的环境、理论、传者、内容、方法、受众和效果层面.  相似文献   

11.
媒介越位是指媒介越过了自己的专业分工,而承担其他专业职责的现象。在当今的新闻实践中,媒介越位成了案件的"审判者"、新闻事件的"局中人",成了"官员"与"批评家"。这是由于社会的过分依赖性使媒介的作用、权力和地位无限放大;法律法规和政策规范的不完善助长了媒介的不良习气;媒介的定位不清晰削弱了人们观察与分析问题的能力。这种媒介越位阻碍了社会民主进程,并造成传媒本身的腐化,因此必须加强媒介监管:进一步加强新闻立法;进一步加强行业自律;进一步加强社会监督。  相似文献   

12.
犯罪新闻的娱乐化就是以娱乐性为框架架构犯罪新闻,它是媒介从以传者为中心到以受者为中心范式转换过程中的一种价值歧路。犯罪新闻的娱乐化导致媒介环境监测与预警功能的迷失、罪感与耻感的沦丧、道德省思能力的消弥。犯罪新闻报道应当全面反映和体现法律的精神和价值。  相似文献   

13.
改革开放 2 0多年来 ,我国新闻报道方式出现了“深度报道”、“短新闻”、“文学化新闻”等新形式 ,其变革的原因在于 :报道内容的多样化、受众要求以及传播技术的不断改进、媒介之间的竞争等 ,导致了新闻报道方式的多样化  相似文献   

14.
从一条新闻说起 2007年10月27日,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的"新闻社区"栏目,播出了这样一条新闻: 在北京市城市野广告重灾区中关村大街上,许多市民与城管一起,在忙忙碌碌地铲除张贴在地面、墙壁和过街天桥上的,被称作"城市牛皮癣"的野广告.  相似文献   

15.
金仲华注重从社会环境制约的角度分析黄色新闻的流行;他认为报纸副刊有所发展固然是因文字轻松有趣可以调剂读者的阅读趣味,但也与重要新闻报道桎梏太多有关;记者被称为无冕之王,其实没有多少新闻自由。他在批评我国报纸上的国际新闻时,指出国际新闻中充满着国际各种政治力量的角力,提醒读者要注意文字背后的内容。他强调阅读战争新闻要有一双新闻眼,而培养新闻眼需要从知识和技术两个方面着手。具有较为明确的媒介批评意识、知识性强、注重从政治和经济制度的视角去分析、注重数据和实例、从媒体的实然和应然状态之间的差距去透视、客观辩证,是金仲华媒介批评的主要特点。  相似文献   

16.
我国新闻传媒在"5.12"汶川大地震的新闻报道中,充分显示了传媒在战胜突发性重大自然灾害中的突出而重要作用,为抗震救灾的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坚强有力的组织领导、过得硬的采写编播新闻队伍和不断更新与提高的新闻传播设备技术,是我国新闻传媒夺取这场重大突发性自然灾害新闻报道胜利的根本保证.  相似文献   

17.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新的媒介形式不断出现,媒介融合的进程不断向纵深推进。融合平台的建构以及融合新闻的常态化,增强了受众参与社会公共活动、进行新闻报道及信息传播的主动性,传者和受者之间的截然界限已经被打破,实现了传者和受者之间的融合。媒介融合生态对所有新闻传播者提出了更高的素质和能力的要求。媒介教育需要从媒介素养向媒介素能教育转型,实现公民意识和新闻理念的融合。  相似文献   

18.
在新兴媒介环境中,新闻传播学界在新闻主体论视野中,多是在"受众传者化"的意义上讨论新闻生产与传播的变革,但更为细致的分析会发现:"受众传者化"首先表现为"民众新闻"现象中"信源主体的传者化"。因而,本文以民众新闻为对象,从两大方面考察分析了信源主体与传播主体的结构变化及其基本特征:一是从民众新闻与职业新闻关系的角度考察了"源—传"关系在历史变化中呈现出来的新特征;二是从传统新闻业时代没有的、新的民众新闻现象内部考察了"源—传"关系的结构特征。这样的考察分析对于认清新兴媒介环境中新闻生产与传播的真实面目非常必要而重要。  相似文献   

19.
新技术的出现引发媒介环境的改变,而媒介的变迁又将引起社会的变革。本文采用新闻社会学的角度来考察媒体的变迁,探讨"大规模定制"、"众筹新闻"、"社交化新闻"、"视频新闻"这一类新兴的新闻生产模式与媒体变迁的关系。并试图通过新闻生产方式的变化来解读媒介是如何影响社会的,浅析其相关成因。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比较新闻学发展出相对成熟的研究范式,建构了比较研究的价值观、思维逻辑、研究问题和方法论体系。文章从七个方面论述该领域的新趋势,包括比较研究的范式、媒介体制去模式化、新闻记者角色认知去西方化、多元化与同质化的新闻报道、全球媒体的跨文化实践、新技术与新闻生产、全球媒介伦理等。比较新闻研究的核心目标就是解释各种情境因素如何作用于新闻实践,表现并理解人类传播活动的多样性和矛盾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