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5 毫秒
1.
县乡村干部是基层政府履行公共服务职能的执行者,他们了解农民基本的公共服务需求。对东中西部各省(市、区)的县乡村干部进行问卷调查和实地调研,结果表明,县乡村干部对农村基本公共服务现状基本满意,特别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以来,农村基本公共服务供给得到较大改善。  相似文献   

2.
积极应对农村人口老龄化需要创新农村养老服务模式,实现农村养老供给与养老需求的有效匹配,体现中国式农村养老——“村社养老”的独特制度优势。基于中部地区多县域的田野调查,政府通过资源输入方式支持普惠性农村社区养老服务项目,然而实践中养老服务空壳化现象较为突出。少数成功示范点依赖于大量资源支持,经验难以推广。农村社区养老服务项目的困境源于养老服务的脱嵌,村社主体性不足,养老服务主体选择、养老服务内容及养老服务资源筹集等方面,需要不断改革完善。在乡村振兴战略和积极老龄化理念指导下,应当从农村实践出发,以村社为本,通过有效的治理举措引导与激活村社组织、激活老人自身资源,提升农村社区养老服务供给与养老需求的匹配程度。  相似文献   

3.
项目制下我国农村养老服务供给体制创新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我国已经进入老龄化社会,农村老年人面临更大的养老服务压力,然而传统的农村养老服务供给体系存在诸多理论困境和实践困境,无法满足日益增长的多元化、多层次的养老服务需求。以项目化的财政转移支付可以最大程度地有效利用、管理、监督财政资金,实现高效、技术化、标准化的农村养老服务供给,能够弥补人力、物力、财力投入的严重不足,提高养老服务供给效率。  相似文献   

4.
面对老龄化与"老有所养"的问题,文章回顾了建国以来浙江省人口老龄化的进程及特点,对浙江省农村和城镇的养老保障实践分别进行了分析和总结,并指出当前我国的养老制度正由单一型向综合型转变、养老重点由赡养型向照护型转变、养老服务由供给型向购买型转变、养老内容从救助型向福利型转变.  相似文献   

5.
我国农村养老需要不断增加,既有的社会福利模式忽略了农村老年人及农村社会中蕴含的养老资源,对相应的养老福利制度模式的探索具有重大意义。优势视角下,农村老年人可通过自我参与的方式适度满足其养老需要。农村养老需要分为物质、公共文化、空间、情感、照料等层次并具有显著的老龄分层偏好。农村老年人协会中的老年能人以自身所处的社会关系网络中的位置实现老人社会支持系统的修复,通过礼物馈赠、空间再造、主体感培育和情感补遗,实现乡村养老需要公共品的内生制造与持续供给。对农村养老需要满足的自组织模式进行制度优化的方向是:以内置金融激活养老自组织造血功能;以民政资金盘活养老闲置资产,增加乡村老年社会福利空间;强化地方政府引导,创新并完善乡村治理机制,积极培育并发展公共文化型老年人协会组织。  相似文献   

6.
随着我国老龄化程度的加深和家庭养老服务供给能力的弱化,社会化养老服务需求激增。在国家的重视和推动下,我国的养老服务事业取得了较大的成就,但仍面临供给不足、服务水平低等问题。以助人自助为原则的社会工作,由于其价值理念和交互作用策略,非常适合提供养老的专业性服务。养老服务事业亟待发展的今天,对社会工作介入养老服务事业发展进行深入研究具有重要意义,能够助推我国养老服务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刘文婧 《兰州学刊》2024,(3):113-131
当前农村有限的养老资源主要限定在特困供养老人群体,还有一些因经济能力、身体机能和照料资源不足等因素面临生活困难的老人。如何补足农村困难老人养老服务供需缺口、优化农村困难老人养老服务模式,是积极应对老龄化的国家战略的应有之义。文章的研究对象在以特困人员为代表的特殊困难老人的基础上进行拓展,通过综合能力评估框架和需求层次评估体系对困难老人的生活样态进行全面剖析,进而基于供需适配的互动视角,从充分性、可及性、相适性和稳定性四个维度对当前农村养老服务与困难老人的关联性进行研究,提出供需协同视角下农村困难老人养老服务的优化路径。  相似文献   

8.
中国农村养老供给的困境与出路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当前中国农村养老供给面临许多难题 ,无论是家庭保障、农村社区养老保障、商业保险还是政府保障都不能单独有效地解决养老保障问题。对此 ,笔者提出应以逐步建立农村养老保障相互制保险公司为过渡 ,从而逐步地突破农村养老供给的困境  相似文献   

9.
关于农村空巢老人养老问题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空巢家庭在城市和农村的大量出现,已经影响到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规划布局.空巢家庭作为新出现的社会现象和社会问题,引起了学术界的重视.相对于城市里的空巢家庭,农村空巢家庭的老人可以利用的养老资源极少,养老方面存在的问题更为严重,也更容易被忽视.在此通过分析农村空巢老人养老的现实状况,找到农村空巢家庭老人养老的问题及缺失之处,希望能对农村空巢老人养老保障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0.
我国农村互助养老的成长基因来自乡土文化的传承和基层治理的创新,但在典型特征上与合作生产模式具有高度的契合性。随着全国的复制推广,农村互助养老在实践中面临着一系列问题,突出表现为未能有效构建起合作生产行为的发生机制。我国农村互助养老合作生产困境的根源在于:农村老年人的内生性需求与表达性需求存在矛盾,利他和利己参与动机均不明显;供给型互助养老模式回应性不足,容易滑向低效率陷阱,并养成其他行为主体的服从和依赖;村庄精英虽然更具政治效能感且有能力将自上而下的政府动员转化为自下而上的榜样力量,但其示范效应尚未得到充分发挥。为此,应给予基层政府更多的自主权,通过"上下共管"提供更具回应性的互助养老服务;在政府承担农村互助养老主导责任的同时,充分发挥村庄精英的示范激励作用;将农村幸福院发展成为福利资源吸纳和辐射的组织平台。  相似文献   

11.
农村教育财力资源是保证农村义务教育正常进行和健康发展的根本条件.通过对我国农村税费改革后农村义务教育财力资源供给的现状和存在问题的分析,探讨了一些可丰富和优化配置农村义务教育财力资源的可行之路.  相似文献   

12.
随着老年人口快速增长,老龄服务需求迅速猛增.与快速增长的养老需求相比,社会提供相应的养老服务明显不足.其中,医疗、养老、护理服务需求的多层次、多样化与供给侧医养结构不优,"碎片化""单项式"服务矛盾相当突出.老龄服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解决这一矛盾的唯一途径.通过优化老龄服务供给侧结构,可解决医疗难、养老难、两者结合难的实际问题,从而减少无效供给,扩大有效供给.实现医、养、护一体化高效服务可提高医养供给侧结构对养老需求的适应性,也可提高服务供给能力,提升服务质量.  相似文献   

13.
社区服务型居家养老:当前我国农村养老的理性选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社区服务型居家养老是一种“家庭供养 居住在家 社区服务”的局部社会化养老方式。其中,家庭供养是核心,居住在家是表现形式,社区服务是关键。在农村,发展社区服务型居家养老不仅具有现实基础,而且有利于形成农村社区管理和农村养老相互促进的机制,因而是解决当前我国农村养老需求和供给矛盾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4.
老龄化叠加数字化背景下,发展农村智慧康养不仅是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的重要内容,也是补齐农村养老服务短板的重要手段,深入探究农村智慧康养的供需结构并找出促进供需对接的方法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实地调研结果表明,当前农村智慧康养还存在供给结构不均衡、需求结构正在转型、供需结构失衡突出、供需系统整合不足的问题,亟须整合各类资源,从事业与产业协同、供给与需求匹配、技术与服务融合、城市与农村统筹的角度,推进供给结构改革,加强使用能力建设,扩大普惠服务范围,建立共建共享机制。  相似文献   

15.
党的十九大报告从"实施健康中国战略"的高度提出要"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构建养老、孝老、敬老政策体系和社会环境,推进医养结合,加快老龄事业和产业发展".这为我国养老事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老年人同样向往美好生活.随着经济水平的提高,养老在农村中的要求越来越高,养老问题也成为制约"三农"发展的关键环节,解决好、维护好农村地区的养老问题,成为新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在社会建设理论的视阈下研究安徽省农村的养老问题,通过深入研究安徽农村目前乡镇卫生院的基本状况以及农村地区的养老资源,针对老年人对养老的多样化需求,提出乡镇卫生院实行医疗与养老结合发展的模式,并提出建设性策略,丰富了安徽省农村乡镇卫生院医养结合的理论和实践.  相似文献   

16.
杨刚 《贵州社会科学》2021,(10):160-168
文化是乡村振兴战略的精神内核,文化产品则是文化的具体表现形式,文化产品的供给为乡村振兴战略奠定内在价值基础.政府供给、市场供给和自主供给是当前我国农村文化产品的主要供给方式.但这三种供给方式都难以完全满足农村地区旺盛的文化需求,城乡文化产品的供给存在差距,造成城乡文化产品供给的不均衡状况.被称为"经济学良心"的诺贝尔经济学获得者的阿马蒂亚·森构建了以"可行能力"为核心的理论框架,全面论述发展问题.文章尝试以阿马蒂亚·森的可行能力为视角分析文化产品的供给不均衡,这种不均衡状况不利于农民可行能力的增长和农村的发展,也没有实现对农民的"平等对待".因此,文化产品供给的不均衡状况应该得到重视和改善,政府、市场与社会形成政府主导、市场配置和社会参与的多元协作供给模式,强化农村文化产品的供给能力;构建城乡一体化的供给体系,切实保障城乡居民享有获取文化产品的机会公平;增强多元化文化产品的供给,扩展农民文化产品的选择自由;实现资源下沉,提升农民自身的主体性能力.  相似文献   

17.
传统孝道是中华民族的优秀道德准则,是养老的前提和基础,而养老是传统孝道的体现与展开,是传统孝道的具体要求与实践.传统孝道中有着丰富的养老思想,包含着养老与敬老的内容,其中规范了养老敬老的礼仪,物质供养与精神慰藉的统一等,因此传统孝道作为养老伦理规范,对当前我国在构筑农村养老的思想基础,提高农村养老的内在动力,家庭养老资源的合理调配以及保障农村老年人的合法权益等方面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选择何种方式进行养老,是老年人依据自身资源禀赋状况做出的一种理性选择.基于可能影响老年人养老方式选择的个体特质禀赋、经济禀赋和自理能力禀赋,采用2012年中国老年社会追踪调查(CLASS)的相关数据,检验老年人资源禀赋对其养老方式选择(居家养老或机构养老)的影响,分析表明:女性老年人、年龄较小的老年人和收入较高的老年人更倾向于选择机构养老,而老年人自理能力禀赋对其养老方式选择的影响不显著.因此,老年人对机构养老的需求呈上升趋势.一是要从供给侧满足老年人多样化的养老方式需求,提升居家养老服务质量,增加养老机构数量,构建“三位一体”的新型养老模式;二是也应该密切关注老年人的资源禀赋状况,尤其要保障老年人的收入水平.  相似文献   

19.
1996年和2006年全国两次农业普查结果揭示了我国农村劳动力供给的结构特点和数量变化:农村劳动力供给数量变化处于“倒U”型波动态势,波动幅度大;农村劳动力结构变化显著:供给能力明显不足,供给主体以中青年为主,女性成为农村劳动力供给的主力军,劳动年龄外农村劳动力成为农村劳动力供给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农村劳动力供给影响因素的分析表明,我国农村劳动力供给属于总量过剩型,自然赋予对农村劳动力供给本土吸收能力强,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对农村劳动力供给影响并不显著;从农村劳动力供给的动机来看,家庭收入与消费因素是农村劳动力供给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20.
农村养老保障服务体系建设的困境与突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农村老人口的激增,农村老年群体的养老服务需求日益增长,加快农村养老保障服务体系建设已刻不容缓.农村养老保障服务体系包括居家养老、社区养老和机构养老三大组成部分.当前,农村养老保障服务体系建设面临一系列困境.要破解难题、突围困境,应加强制度保障、加大经费投入、增强服务能力、做好宣传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